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2012-04-29陈廷刚
陈廷刚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过程,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从中体验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信心,认识到数学的意义和价值,使学生不仅“喜欢数学”,而且“会做数学”、“会用数学”,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适应改革的形式,如何利用好新教材所提供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在实践中体会到数学的奥秘,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独特体验,并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构建一个生动活泼的数学学习环境,是值得每位教师深入研究的问题,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以趣促学”,谈一些自己的尝试和体会。
一、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1.把“问题情境”故事化。“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生动的教学故事令人终生难忘。故事中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语感。寓知识于故事之中,不仅吸引学生,也符合学生形象记忆的特点。因此,把教材中通过一幅幅画面所反映的问题情境编成简短的小故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趣味性,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去。
2.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在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学“位置”这一节课,是这样设计问题情境的:我在教室里排座位,给每个学生发一张票按号就坐,学生在寻找座位时,就会思考、观察、理解第几组第几个,坐好座位后会很好奇地看看前后左右都是谁。所以,这一节课学生的兴趣也很浓厚,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且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激发学生求知欲,增强自信心。
二、动手实践,增强兴趣
现在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波利亚说:“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发现理解最深,也是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教学中,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孩子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思维的过程中探索、创新。体验成功的乐趣。例如:一年级下册“动手做”中,就有一个折飞机的手工活动。开始时,先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和一张正方形纸,让学生沿所标虚线折一折,让自己通过活动体验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从而了解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一张正方形纸折飞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体会了平面图形的特征,又看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把正方形纸折成长方形利用了正方形四条边相等的特征,把正方形纸折成三角形,又看到了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关系。利用数学学具进行操作实验,让学生动手动脑,看一看、摆一摆、想一想等,感知学习内容,动中促思,玩中长知,乐中成材,使学习内容在有趣的实验中牢牢记住,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三、游戏教学,体验乐趣
儿童的天性爱玩、爱动,而且注意力集中不持久。在教学过程中,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中,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相关的游戏,如夺红旗、开火车、猜数等穿插在课堂教学中。这些游戏能照顾到点又能覆盖到面,信息反馈及时,学生兴趣盎然,其乐融融。
四、激励评价,开拓兴趣
心理学告诉教师们,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愿望,它是学习的营养剂和催化剂,课堂上,学生有了兴趣,才有交流的动机,有了兴趣,思维才会活跃,而培养兴趣的重要途径就是“激励”。新课程倡导对学生的评价不要只看结果,应该是重过程,轻结果的。我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激励措施是这样做的:
1.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经常表扬。不论谁在学习上有优点,哪怕只是很细微的一点点,我都不吝表扬。比如一个学生的写字进步了,口算速度快了,多举手了,或解题的方法新颖,我都会及时进行表扬,这样学生才有更大的信心迎接后面的挑战。
2.口头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尚幼,往往对物质奖励更喜爱。我就常常画些小图片,制作些头饰胸饰,以表对他们学习的肯定。
3.把个人荣誉和集体挂钩,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每个小组都有一架模拟的“梯子”,“梯子”的顶端是一面小红旗,哪个小组的成员有进步,他们小组的梯子上就会多一个脚印。哪组最先攀上梯子他们就获得胜利。学生很喜欢这种奖励措施,谁都想让自己的小组快快爬到最高处,摘得小红旗。
总之,兴趣是教学成功的秘诀,“以趣促学”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愉快地去思考,愉快地去活动,主动地去学习,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让数学成为孩子们自觉追求的东西。教师只有不断反思自己对新课程的认识,不断在实践中调整和更新自己的观念,让学生轻松地学习数学,让学生真正地享受“快乐数学”,这才是新课程的最终价值取向。
(作者单位: 贵州省大方县鸡场乡背座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