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新生的角色转换问题研究

2012-04-29张视星

群文天地 2012年6期
关键词:新生心理健康大学

摘要:新生阶段,是大学生的必经阶段,如何使其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完成角色快速转换对其学业的完成和今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主要对大学新生角色转换面临的问题、原因及对策进行了分析研究,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变化的环境,也为各高校的人才培养的实践提出可参考性意见。

关键字:新生;入学;角色转换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的社会价值观也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刚刚步入“象牙塔”的大学新生更是如此,他们的个体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某些大学新生在入学后出现角色转换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及心理等方面不适应。

一、大学新生角色转换面临的问题

1.自主学习能力较差。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大学新生由于在高中时老师只是注重传授知识而忽略对学生进行自觉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差。主要表现在学习动机的弱化和自主意识的缺乏:高中阶段,高考是唯一的目标,学生学习动机强烈。一旦进入大学以后,周围全然一片陌生的景象,学生没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更缺乏较强的学习动力与意志。

2.人际交往困难。人际交往是指人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的过程。对于刚从高中校门迈入大学校门的新生而言,之前处在的是一种紧张、繁重并且保持较大心理压力的高中生活,环境相对比较封闭,人际关系非常单一的环境。而新生升入大学后,面对崭新的、各种变化的环境,常常会觉得人际交往非常吃力,从而导致新生心理上出现挫折感。同时由于缺沟通和倾诉对象而使心理压力加重,影响了新生对大学生活的适应,也影响到学生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3.对自身发展感到迷茫。大学阶段是人生中最美好的阶段,也是一个人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以及学习、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改变的重要时期。很多大学新生面对着与中学截然不同的大学生活而感到不知所措,对将来的毕业就业以及个人今后发展感到非常迷茫,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热情,不知道来到大学应该学什么,更不知道自己将来能够做什么,而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更多的自学时间和自由空间,新生的年龄一般都处于青春冲动的阶段,由于远离父母,盲目性增强。即学习目标的不明确使得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甚至出现迟到早退记忆旷课等现象出现。

二、大学新生角色转换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大学教育方式的不适应。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不同,是以应试教育为核心,学习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教师通过作业、测验、考试等形式督促学生学习,教师主导地位作用突出,学生在学习上的选择性和能动性发挥有限。而对于离开家门,步入“象牙塔”的大学新生来说,他们很多都不知道自己该学些什么以及怎样学,部分大学新生对大学的学习内容和方法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缺乏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学习方法,无论是个人目标还是社会期望,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大学管理模式的不适应。中学的管理实行的是严格的,甚至是军事化的学习生活管理模式,学生处于一种“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管”的全方位监管状态中,加上高考这个“紧箍咒”,使得学生们不得不集中精力强行学习。而高校实行的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相对宽松开放式的学习生活管理模式。学生获得了较多的课外知识充实时间,教师也很少过问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问题。这就很容易使部分新生自由放纵,大有“翻身农奴把歌唱”的感觉。殊不知,大学少了严格的“他律”,更需要学生自身的严格“自律”,而新生恰恰缺乏的就是这部分的自我约束和独立自主的能力,致使不能顺利地转换成严格“自律”的大学生角色。

3.人际交往的不适应。当今大学新生基本上是在90年以后出生的,由于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部分大学新生存在明显的人际交往困难,从而引起一系列的不良校园问题的发生。大学生得院系是按学科划分,班级按专业划分,他们以班级和院系为生活的团体,一个单纯的高中学生进入大学后一旦被别人鄙视或被拒绝于团体活动之外,恰恰他又不善于交往,这就有可能导致他们进入孤独、压抑的境界,从而困扰自己四年的大学生活,甚至影响到他们的未来,有的甚至脱离群体,使得他们在丰富多彩大学校园生活中感到手足无措和缺乏信心。

4.人生目标不明确。绝大多数学生在高中阶段将考上大学作为自己人生的目标,进入大学后这个目标实现了,新的目标却不知道在哪里。大学生应该有理想、有志向。大学生的理想和志向既不可以高不可攀,也不应该唾手可得,应该符合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实际能力水平。一些同学因对大学生活的各种不满而失去信心,总是幻想过一种超凡脱俗的神仙生活,不愿面对现实。也有一些同学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用于干不法勾当,最终自毁前程。进入大学后,学生在思想上应该更成熟,眼界应该更开阔,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应该重新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三、解决大学新生角色转换问题的对策思考

1.针对大学新生,培养自我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大学新生初入校门,自我学习能力较差,高校学生的管理应从新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学习兴趣培养和加强学习方法的引导三方面入手对大学新生进行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即让新生尽快的融入到集体生活,通过早操、晚自习、参观图书馆、与高年级同学进行经验交流等活动,使新生逐步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自我约束机制,尽快适应大学宽松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要采取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星却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新生尽快改变中学的填鸭式教育的学习方式,便被动教育、被动学习为主动教育、主动学习。让他们认识到大学的课余时间并不是休息时间, 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尽快跟上大学生活、学习的步调。

2.学习交往技能,提升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在整个大学生活中的地位的重要性在某种程度上是和学习并肩的。在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教育中,已经将人际关系适应教育摆在了重要位置。这对新生的人际适应和交往己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教育对新生心理适应能力培养的作用,新生的心理适应教育应扩大其教育内容,比如正确认识评价新的人际关系教育,这对一个大学新生来说是非常有必要接受的教育。

3.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树立人生目标。专业学习兴趣是影响大学生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与大学生的创造力和今后自身的工作发展都是密切相关的。针对新生刚刚入学的特殊性,要有计划、有针对行的邀请本专业的学术造诣较深的相关专业教师给学生做相关报告,向学生介绍专业内容、专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具体应用形势、专业未来的前景、本专业成功案例等方面的内容,增强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在某种程度上,引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好奇心和上进心,并使之成为其今后学习的动力和目标,为毕业后的工作发展打好坚实储备。

4.开展各种心理健康活动,提高新生的心理健康意识。通过开展各种心理健康的相关活动,提高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使大学新生能够正确的了解自己的心理,提高自我意识水平。对大学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对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做到及时了解,在新生入学之初就对其进行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从而使他们能够减轻内心的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的忧虑,开发自身的潜能。同时还能帮助新生正确的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更好的适应外界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春燕,吕燕.浅谈大学新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消费导刊,2008(16).

[2]李学明.大学新生角色适应与定位教育探讨[J].世纪桥,2008(5).

[3]王皓.浅论影响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因素[J].经营管理者, 2011(05).

(作者简介:张视星(1982-),男,辽宁本溪人,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教师,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新生心理健康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重获新生 庇佑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