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阳明书迹 归乡记

2012-04-29帕蒂古丽熊嘉纳

文化交流 2012年6期
关键词:书迹双钩墨迹

帕蒂古丽?熊嘉纳

去年8月,明代大思想家王阳明的《思归轩赋》双钩书迹,从日本回归中国。这是两册由日本人在1811年摹拓的墨迹本,弥足珍贵。今年是王阳明诞辰540周年,面对书迹,我们感到这是故乡后人对先贤之灵最好的告慰和祭奠。

觅书访迹慰先贤

事情得从余姚书画院副院长计文渊说起。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作为阳明故里的书法研究者,计文渊自费沿着王阳明的足迹进行寻踪考察,江西、安徽、湖南、贵州……屐履所至,他将找到的真迹拓印下来,或摄影笔录,用于史料考证。

计文渊也曾向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等寻求帮助,希望能在藏品中找到王阳明更多的墨迹。他经历千辛万苦,搜罗了百余件王阳明的诗文、书札、碑刻等,渴望从中找到先贤的强大“生命信号”(余秋雨语)和风骨,并于1996年编辑出版了《王阳明法书集》。

但是,计文渊从未见过王阳明的《思归轩赋》手迹。

《思归轩赋》是王阳明在江西赣州任都察院佥都御史期间思念家乡的作品,他劳顿于军务,故而向往一片安静的土地,希冀身心得到栖息调整,并获得更大的舒展;他感叹忠孝双失的结局与自我生命的浪费,所以去寻求更有价值的生命空间,故乡便是那一方乐土。

能够目睹《思归轩赋》的原貌,是计文渊多年的夙愿。他每每看到《王阳明全集》中《思归轩赋》的文字,都会被先贤深切的乡情打动,想到王阳明挥毫泼墨抒发思归余姚的心绪,就备感亲切。他希望有朝一日,能领略先贤的笔墨气息。

双钩墨迹现日本

2011年1月,计文渊从朋友处获悉日本千叶有一户人家保存着王阳明《思归轩赋》墨迹,便委托在大阪工作的一位学生与之取得联系。通过几番交流,对方终于答应转让。

计文渊从学生那儿得知,墨迹的最后一页写有“文化八年辛未四月双钩藏于考槃书室元本佐藤大道珍藏?古山恒”的字样。双钩,即在原迹笔画的两侧外沿以细线钩出,是一种复制法书的技法,能够完整保留法书最原本的风貌。计文渊考证到,这是1811年一位叫古山源恒的人,以日本阳明学大家佐藤大道珍藏的《思归轩赋》为蓝本进行的双钩摹拓。

有关资料显示,佐藤一斋(1772-1859)是日本著名的阳明学家,名坦,字大道,号一斋,又号爱日楼、老吾轩,江户人。据《日本的古学及阳明学》记载,他极爱搜集王阳明的真迹,辑成《爱日楼余姚帖》三卷。

计文渊曾想从那户人家再进一步了解关于这双钩书迹的来龙去脉及细枝末节,不想一个月后,日本发生“3·11”大地震,千叶成为灾区之一,他已经无法联系上对方。

《思归轩赋》书迹从1811年钩摹诞生至2011年返乡,这两百年间的递藏过程,目前无从知晓了。

万幸的是,恰在地震发生之前的2011年2月,《思归轩赋》双钩书迹已被计文渊在日本的学生从千叶安全地带到了大阪。

天涯无日不思归

《思归轩赋》表达了先贤思念家乡的心情,在目前未发现其书法真迹的情况下,这套双钩书迹显得尤为珍贵,别具意义。

《王阳明全集》中很大一部分文字是写给学生、家人的书信。他在写给弟弟的很多家书也常常提到设想的返乡情景,譬如“求退乞休之疏去已旬余,归与诸弟相乐有日矣。为我扫松阴之石、开竹下之径、候我于舜江之浒。且告绝顶诸老衲,龙泉山主来矣”。他有《天涯思归诗轴》,抒发思乡之情,其中有句:“邻里过逢如话我,天涯无日不思归。”

王阳明选择富有韵律的“赋”这种形式作《思归轩赋》,非常适合描摹自己的怀归心绪,最为典型。这篇赋收录在《王阳明全集·外集》中。

王阳明半生思归,最终未能活着还乡。五百年来,《思归轩赋》一直在倾诉先贤的感情:“……吾思乎!吾思乎!吾亲老矣,而暇以他为乎?虽然之言也,其始也,吾私焉;其次也,吾资焉;又其次也,吾几焉。乃援琴而歌之。歌曰:归兮归兮,又奚疑兮!吾行日非兮,吾亲日衰兮;胡不然兮,日思予还兮;后悔可迁兮?归兮归兮,二三子之言兮!”

默念着《思归轩赋》,计文渊甚至觉得,能够让流落在日本的书迹回到余姚,似乎可完成先贤的一部分还乡之愿。

翰墨风骨传千秋

2011年8月,《思归轩赋》双钩书迹被人带回余姚,交到计文渊手中。

两百年的岁月之痕已经明显,封面斑驳,题签上模糊的字迹依稀可辨。计文渊将这书迹拿到书斋小阁楼上,拣光线好一点的地方摆放拍照,目的就是为了方便研究——经常展示实物,会使珍贵文物磨损毁坏。

《思归轩赋》双钩书迹,纵38厘米,横14厘米,分“乾”“坤”两册,深棕色封面,上书“王阳明书思归轩赋”,题笺下有一枚印章“宁俭居藏书记”。“乾”册118页,“坤”册114页,每页两字。计文渊认为,这两册双钩书迹与王阳明的书法风格一致。

王阳明作为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虽不以书法名世,但能把自己对人生的彻悟、思维的解脱浸润到墨痕之中,行笔有神融气贯之感,显得端庄、沉着,体现了严谨、朴实的情操。余秋雨飞扬点评,说是“一派高贵,一派自由,一派儒雅,一派放逸”。

计文渊认为,王阳明所作的书札、诗文,包括《思归轩赋》书迹,书风依然雅静洒脱,从容平和,显露出先贤超脱凡俗、“此心光明”的精神印记。

勘正谬误显庐山

《思归轩赋》双钩书迹的出现可以校正《王阳明全集》中的缺陷和失误,无论从史料还是书艺等角度去深入加以研究,其意义与价值都是显见的。

《王阳明全集》所收《思归轩赋》与新发现墨迹双钩本相较数处有异,诸如“亦孰从而裁之乎”,全集文中少“亦”字;“且天下之大也”,全集文中少“且”字;“日思予旋兮”在墨迹双钩本作“日思予还兮”。

另外,据计文渊介绍,《王阳明全集》将此文创作时间误作“庚辰”(1520)。同样,后人编《王学编年》也误作“庚辰”。但从《思归轩赋》双钩书迹可以看出,王阳明早一年已经创作了此赋。落款上书“正德己卯(1519)三月既望阳明山人王守仁书”,即表明清楚。

《思归轩赋》双钩书迹的出现,勘正了以往出版的王阳明著作中的多处谬误,为阳明学研究提供了珍贵的一手资料。

《思归轩赋》双钩书迹回归了故里,希望能早日影印出版,世人共享。□

(本文摄影:计文渊、陈海东、张放鸣)

猜你喜欢

书迹双钩墨迹
《李思训碑》笔法临析(五)
赵孟頫的传世书迹
《李思训碑》笔法临析(四)
《李思训碑》笔法临析(四)
魏晋尺牍书迹的定名
我不是当代毕昇,集体才是——从新见王选题赠墨迹看科学家精神
《墨迹》
黑龙江民国方志所刊名家墨迹选
浅谈汉字书写与古代文学
从馆藏书迹看林则徐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