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声情性皆优雅 ?曲旨才品共高远
2012-04-29钱蓉
钱蓉
文章标题节改于一副挽联。原挽联系剧作家钱法成题写,以哀悼民间音乐家、箫笛老人宋景濂。这位老人就是我的外公。
每年清明时节,我们后辈都要一同前往外公的安息之地追思缅怀他。回忆起外公,我们后辈都有些愧疚,因为他在音乐上是如此的曲旨高远,但众多的儿孙中却没有一个人继承他老人家的这份事业。于是,我们都假设着安慰自己,是他老在天有灵,出于对我们的爱,不愿让儿孙们再经历种种辛劳与苦难,因为他深知一位艺术名家的成功之路艰辛坎坷,所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常人难以忍受的。
外公1922年4月11日生在湖州埭溪镇,1994年5月3日卒于杭州。他在漫漫几十年的人生历程中,满怀着对洞箫的深深依恋之情。
外公祖上是音乐世家,祖父精笛艺,父亲好吹笙,姑母姑父喜弄琵琶二胡。每逢节假或闲暇时,家庭音乐会便悠扬开场,传统音律、民间小调,吹奏得悦耳欢愉,舒心徜徉。小镇上的人乐于倾听,围在家门口久久不肯离散。外公当然也在其中,听得如醉似痴。良好的家庭氛围,使他从小耳濡目染,深得熏陶,七岁时择学吹箫,从此迈出了长达六十多年的艺术历程。
忆起外公少年时吹箫的情景,外婆曾经给我讲述了一则颇富传奇的故事。一个风清月朗的夜晚,当时还读初中的外公像往常一样,端坐在湖州城区的飞英塔下练箫。箫声引起了路过的白雀山法华寺宝丰方丈的注意,于是他主动收外公为徒,悉心指导。
宝丰方丈原系清末翰林,乃博学广识之士,其箫笛技艺堪称精妙。外公后来回想起年少学艺时的情景,往事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他曾说:“先师的教导十分严格,叮嘱早晨练笛,晚间习箫,每天两小时,一年四季不得中断。”“为锻炼持箫的腕力,先师每次都要在箫的末端悬上秤砣,由几斤逐渐增加到一二十斤。数九寒天,还要顶着刺骨的冷风冰雪练习唇功和指功,哪怕是笛、箫成了冰尺,气从孔中吹进、马上结成了冰凌,都得不断哆嗦着继续吹奏。”因为被要求吹一个音就像书写一个值千金的字,指头压下去,还没碰到唇就有音出来,外公为此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如此这般磨砺了数年,外公的技艺大进,深得宝丰方丈的赞许。
此后,外公便成了学校里学生乐队的骨干,经常参加演出,手中的一管洞箫一刻不曾停歇,越吹越出神入化。我想外公有以后的成就应该感谢他这位严格的良师。宝丰方丈曾送给外公一支铜箫、一管铁笛。笛管上刻了一首诗:“年来江上住,山水皆知音。长笛随君去,耳边犹有声。”数十年间,这两件至宝一直相伴在外公的身边。
外公在其学生少年时代思想积极进步,他曾用手中的笛子和箫来宣传抗日救国的思想与渴望和平的理念。当进步同学被白色恐怖迫害时,他挺身而出,机智营救了一些人,其中有著名女作家张抗抗女士的母亲朱为先老人。
1956年,外公进入浙江民间歌舞团(现浙江歌舞剧院有限公司)出任民乐队队长,巡回演出于大江南北,名声日隆,广为人知。他的洞箫演奏,低音醇厚,高音飘逸,“花指”灵活,颤音绵密。他的“飞指”“打音”,尤其是后孔的“打音”(颤音)极为流畅。他能用一管洞箫(六孔)熟练地吹奏各种“调法”。在庆祝党的“八大”演出时,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他,并在酒宴上拍着他的手臂说:“老宋啊,我们是中国人,要把中国的民族音乐搞好。外国的,总是人家的。我们是中国人!”总理的嘱托宛若一股暖流,激荡着中华民族的自豪感,一直激励着外公为民族音乐奋力工作,刻苦钻研洞箫演奏技巧。
“文革”期间,外公被调去另一个单位做财务工作。外公没有被这不合理的调动所击垮,而是心存箫韵,满怀希望,任劳任怨地从事新的工作,乐观人生,善待他人。“文革”后期,外公的家成了热爱民族音乐人士集编排、奏赏、生活于一体的场所。
外公偶尔得空闲与同事们下棋聊天,同事们都会风趣地说:“老宋啊!你做什么都离不开一二三四五、都是哆来咪发索,你的生活充满了‘江南丝竹。”
1978年,杭州成立了江南丝竹研究组,外公被推举为研究组组长,从此更是潜心研究洞箫、琴箫的演奏。当时外公与音乐同仁徐匡华、范世福、骆介礼诸老先生一起编排了“江南丝竹”。他还根据自己五十多年丰富的演奏经验,用五言诗的形式写出了《丝竹演奏法要领》的学术性口诀。1982年,外公与古琴演奏家徐匡华合奏的《思贤操》《平沙落雁》《和平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入《世界音乐专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省、市电台及电视台,都曾为他录音录像,播放他演奏的箫曲。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还曾以《箫笛老人的春秋——访民间音乐家宋景濂先生》为标题,以他为主演奏的八支乐曲作贯穿,组织播发了一组专题报道。1983年,他应邀随中国丝竹表演艺术团赴香港演出,演出一举成功,盛况空前,引起很大反响。香港听众和媒体称他是“江南箫王”“洞箫奇人”。
外公已经过世十多年了,但他的箫音依然萦绕耳际,绵绵无尽。外公的艺德、人品和谆谆教诲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他对身边所有人,都像对待朋友一样,平易可亲,善解人意。他要求别人做到的事,自己身体力行。
今年4月11日晚,浙江省音乐家协会、浙江省民族管弦乐学会等“纪念宋景濂先生诞辰九十周年徐匡华先生诞辰九十五周年音乐会”在浙江音乐厅举行。外公人虽西归,箫韵永存!□
(本文照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