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花中四君子的文化意蕴

2012-04-29蒋秀碧

飞天 2012年6期
关键词: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

一、准确把握花中四君子的内涵

花中四君子指花卉植物中的梅兰竹菊,因其占尽冬春夏秋四季,并具有高洁傲岸、幽雅空灵、虚心有节、冷艳清贞的品性,正好表现文人高士对时间秩序和生命意义的感悟,并成为其创作诗文、书画及邮票等艺术最常见的题材,还是其感物喻志的象征,分别用以代表高洁、清逸、气节、淡泊四种人格美,自古以来一直是我国文人孜孜以求的最高精神境界,故素有四君子之称。

二、科学认识花中四君子的特征

(一)梅。蔷薇科杏属落叶乔木,性耐寒,冬春之交开花,象征吉庆、传春报喜。花有五瓣,象征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五福。梅有四德:“初生为元,开花如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因其凌寒独放、疏影横斜、蓬勃灿烂、幽香袭人,集刚劲、坚贞、俏丽、希望于一身而被世人所敬仰。

(二)兰。兰科兰属常绿多年生草本植物,性喜阴润,忌干燥与阳光直射,生长于深山野谷林泉等空气流通的环境之中。丛生,叶细长,春季开花,气味清香。因其空谷自适、摇曳春风、孤芳自赏、清婉素淡,集孤高、雅洁、幽美、超脱于一身而被世人所钟爱。

(三)竹。禾本科竹亚科常绿多年生木质化植物,性喜潮湿,生长快且量大,宜植于土质深厚肥沃、水分充足、排水良好、背风向阳等环境。因其空心而被引伸为虚心,因其竹节而被引伸为气节,因其耐寒四季长青而被视为不屈,因其高挺而被视为正直,因其清秀俊逸而被引伸为君子。总之,竹以其挺拔劲节、清翠欲滴、苍翠长存、婆娑可爱,集虚空、谦逊、劲节、不屈、萧疏、高洁、脱俗于一身而被文人所推崇。

(四)菊。菊目菊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性喜短日照,于秋冬之交开花。在我国已有逾三千年栽培史,后经杂交育种、自然变异及传播等,现已演进为品种繁多、五彩缤纷的著名花卉。据载,全世界现有菊科植物920属19000种,我国约有164属3000多种。因其历史悠久、品种繁多、花形多变、色彩艳丽,兼具独立寒秋、不辞寂寞之烈士人格和不趋世俗、孤傲冷峻之高士情怀两种品格,因而深受全世界人民钟爱,成为古今中外花卉之奇观。

三、深刻领悟花中四君子的文化意蕴

梅兰竹菊的艺术表现形式不胜枚举,诗书画印与各类工艺品等不一而足,因此传达出了丰富深刻的文化意蕴。

(一)灵活运用比兴手法,以梅兰竹菊入诗文。比兴是我国诗文创作的传统表现手法,宋代朱熹较准确地指出了其基本特征:“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梅兰竹菊自古以来在人们心目中象征着高洁,历代以其为题材的诗词文赋云兴霞蔚、层出不穷,几乎每位诗文大家都灵活运用比兴手法,借其形象含蓄地传达了四君子人格,多有佳品传世,深为大众喜爱,并有助于人们学习传统文化精粹、提高艺术修养、陶冶情操和增添生活乐趣。仅据《中华梅兰竹菊诗词选》即可见一斑,该书所选作品注重格调诗品、旨趣意蕴,时代上溯春秋战国下迄清代,共收录诗词有梅1490首、兰428首、竹650首、菊782首。上述并不包括清代以后及质量不太上乘的作品。可见,以梅兰竹菊为题材进行诗文创作的作家作品为数之盛。

(二)充分突显寓兴手法,以梅兰竹菊入画。寓兴类似于我国诗文创作的赋、比、兴表现手法,即通过描绘并寄意于花鸟草木,以感受四时草木荣枯之变化、鸟语虫默之动静,并传达出作者天人合一、与道同体的精神。我国古代绘画特别是花鸟画中,有相当多的作品是以梅兰竹菊为题材的,它们负载着画家的一片真情,常被其用来表现清高拔俗的情趣、正直的气节、虚心的品质和纯洁的思想,从而寄寓其人格襟抱。

据载,梅入画始于南北朝。人们画梅,主要是表现它不畏严寒、经霜傲雪的独特个性。宋代画梅已成风气,最有名的是仲仁和尚开创墨梅,杨补之创造双勾法,使画中之梅纯洁高雅,野趣盎然。元代画梅大师首推王冕,其水墨梅画一变宋人稀疏冷倚之习而为繁花密蕊,给人以热烈蓬勃向上之感,其名作《墨梅图》用单纯的水墨和清淡野逸的笔致,生动地传达了梅之清肌傲骨,寄托了他孤高傲岸的情怀。明清画梅者如刘世儒、石涛、金农、汪士慎等,大体继承了宋人疏冷和元人繁密两种风格。

兰入画始于唐代。人们画兰,主要是寄托幽芳高洁的情操。宋代画兰之人渐多,相传东坡画兰,其间夹杂有荆棘,寓意君子能容小人。南宋人常以画兰来表示国土沦丧之后不随世浮沉的气节,同时代的赵孟坚和郑思肖被并称为墨兰大家。元代郑所南画兰最为著名,他所画之兰素来无根,仿佛飘浮在空中一样,用以表达国土已丧,自己不肯着地的情形。清人以郑板桥最有名,他尤嗜好画“乱如蓬”的山中野兰。

竹入画也始于唐代。唐玄宗、王维、吴道子等都喜画竹。五代李夫人开创墨竹法。宋代东坡用水墨来画竹之枝干、叶,用深墨为叶面、淡墨为叶背。元明清画竹名家辈出,凡是山水或花鸟画家,没有不画竹的,而且开始强调竹的整体气势。在众多画家中,郑板桥所画之竹堪称一绝。

与梅兰竹相比,画菊相对较少。五代徐熙、黄筌,元代苏明远、柯九思等曾画菊,宋明清三代画菊者均不多。现有明代吴门画派中最富盛名的陈淳的《菊石图》藏于首都博物馆,系为数不多的画菊作品中之珍品。

(三)合理继承传统审美观念,以梅兰竹菊展现人格美与闲情美。儒家比德观主张从伦理道德即善的角度来体验自然美。梅兰竹菊之所以能唤起欣赏者的美感,是因为它们具有独特的植物特性、生长属性及风骨精神,其外在形态、生态上的科学生理性质及内在的神态所表现出的意蕴皆与人的本质及本质力量发生同构、对位及共振,即它们具有与人的本质及本质力量相似的形态、性质、情感、精神等,我国文人雅士深受该审美观念的濡化,故将梅兰竹菊誉为花中四位坦荡荡的谦谦君子,并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执著的笔墨赞誉它们,使其有限的内在精神品性得以升华为具有人格魅力的永恒无限之美。

除深受儒家比德审美观影响外,文人雅士也受到道家自然审美观和佛教禅宗生态审美观的熏陶。自然审美观崇尚自然,以自然为美,以自然取胜,主张自然美、真实美、朴拙美、天成美、艺术美等。受这些审美观念的影响,文人雅士从梅兰竹菊的色、香、姿、韵等自然面貌中欣赏到了它们独具魅力的本色美、生态美。这里仅以梅为例,如王安石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简短四句表现了梅之色香美;苏轼以“蓬莱宫中花鸟使,绿衣倒挂扶桑暾”表现了梅之俯态美;林逋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表现了清浅明澈的池塘中摇曳多姿的梅影和黄昏淡月下游动飘散的淡淡梅香,突显了梅之淡雅、娴静之美,可谓咏梅之绝唱。我们也可从他们对梅兰竹菊的欣赏中反观其崇尚自然、追求天趣、物我两忘的赏花境界。

总之,梅兰竹菊因其独特的植物特性、生长属性、个性品格等,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尤其被文人雅士作为寄情言志和文艺创作的对象和题材,由此形成了我国特有的梅兰竹菊花卉文化及其深刻的文化意蕴,令人回味无穷并受益匪浅。

注:本文系攀枝花民俗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研究所资助项目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蒋秀碧,攀枝花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教授、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访问学者,硕士)

猜你喜欢

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
《梅兰竹菊》剪纸
颗粒剂四君子膏对脾气虚证模型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赵炜 国画
褚玥莹作品
年轻干部要有“梅兰竹菊”四种品相
金蝉花中5种核苷超声提取工艺的优化
UPLC-MS法同时测定玉簪花中3种成分
花中四君子 中国传统文化与法式染色布花工艺
王玉岭艺术作品欣赏
好词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