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座庙宇:地域信仰展示的城市名片

2012-04-29叶春生

粤海风 2012年6期
关键词:妈祖澳门信仰

叶春生

澳门的地标,在电视画面上见到的有:大三巴、葡京娱乐场、妈祖阁。其实在人们的心目中,“妈阁”是首位的。英人称之为Macao,葡人称之为Macau;在民间庙宇最多、百姓礼拜最勤的也是妈阁。学界也一致认为,整个澳门地区为妈祖信仰圈,其具体表现为:一、海神庙宇多,仅供奉妈祖、天后的就有八处;二、海事节庆多,妈祖(天后)诞、龙母诞、洪圣诞、谭公诞;三、信众多,水上居民、渔民、福建和中山来的移民,包括部分西人,都信仰妈祖,路环天主教堂里就挂着天后妈祖的圣像。

妈祖信仰肇始于福建,却在澳门生根开花,厦门人到此开基创业,至今还有个望厦村;香港也有不少天后庙,但人们崇拜的不是这位天后娘娘,面对强势的盎格鲁撒克逊文化铸造的浮华社会,人们只崇拜忠义的、红黑两道通吃的关老爷;中山、珠海来的移民,大多未脱渔猎农耕文化的稚趣,见神就拜,渔民居多,水神自然多享香火,妈阁就是他们的至尊。

关于Macau的种种传说

版本很多。见诸正式出版物的有1987年版《澳门旅游》:“妈阁庙原称妈祖阁,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它既是澳门开埠的标志,又是澳门历史的见证,四个世纪前,葡人抵达澳门,即于庙前之海岸登陆,并以‘妈阁普译为Macau,遂成为澳门的葡文名称”。2003年版由何厚铧特首亲自题写书名的《澳门民俗大全》载:“据说,葡萄牙人来澳,在妈阁庙前埗头登岸,向居民询问地名,将闽语‘妈阁一音理解为澳门的地名,故澳门亦曾俗称‘马交或‘马鲛,澳门的葡文名Macau、英文名Macao便因此而得来”。(该书第12页)山寨版多认为,应答者为当地渔民,答曰“妈阁”,葡人误以为澳门即Macau;更有人认为,应答者为台山渔民,完全听不懂西语,反问道:“乜Q?”略带粗口,意为“什么?”台山方音更接近Macau,亦不失为一说。

但无论多么美好的误读,也必须有后续的延伸,方能成为事实。“妈阁”之所以能成为澳门的代称,乃得益于浓重的民间信仰。澳门是一个多面临海的岛地,最初又为渔港,自古以来水上居民、渔民在总人口中占半数以上。自十六世纪中叶以来,澳门经济发展多依赖海上交通,那又是风云变幻莫测的瓶颈,所信仰的海神除天后、洪圣、龙母外,还有三婆(天后的三姐)、谭公、朱大仙、水上仙姑等。在28平方公里的小岛上居然有八座海神庙,实为罕见。1998年他们还在澳门最高点——路环叠石塘山顶上建了一座世界最高的妈祖汉白玉雕像,还把妈祖信仰不断本土化。传说妈祖曾在这东南海角上盘膝闭目,掬一把苦涩的海水,然后随手一洒,令港湾的海水变得清甜可口。还有人声称,曾经见她端坐在叠石塘山岩上。如今,香港、台湾、澳门到处都有她的身影,全世界已有二亿人信仰妈祖。“妈祖文化”已入选为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录。澳门似一座文化灯塔,把中国文化之光辐射到西方。难怪美国著名学者赖肖尔说:“在有益于人类幸福的诸多方面,中国文明都优于欧洲文明”。又说:“使全世界人类臻于幸福的生存方式是中国人发现并在若干世纪内实践的方式”。(谷川彻三《汤因比与赖肖尔的中国观》,东方出版社,1988年,北京,第109页)。

澳门体现着中葡人民的文化自觉。它是东西方关系的变压器,是西学东渐、东学西传的桥梁。中西并举、古今同在、雅俗共存、多元复合的城市,养成了兼容并包、互让互谅、敞开胸怀的文化品格,给人自然、亲切、友好、温馨、舒适的感觉。那是一座朴实无华的人性化的、生活化的家园,而不是像香港那样喧嚣繁忙的现代化都市。在澳门居民的心里,没有非黑即白的极端,没有你死我活的悲情,不同思想、不同文化、不同信仰的人可以和谐共存。即使在夷人统治下,母土之心不致沉沦,仍是一个寻找故乡的坐标。这就是Macau所折射的经典之魅力。要打造新型的圣灵福地激发人们的无限向往,这也是我们今天仍倡导民间信仰,以和谐社会,贯通民族正气的原因。早在半个多世纪前,著名学者顾颉刚先生就说:“如果由我们的提倡使得中华民族成为一个有情、有信仰的民族,那么前途就有望了。”

信仰的凝聚与宗教的共荣

世俗认为,澳门是一隅“莲花福地”(其地域疆界似一朵盛开的莲花),是观音菩萨坐禅的地方,其人特别温顺、善良,沐浴菩萨的福祐,故民俗信仰特别浓重,真是“举头三尺有神明”,到处都是神庙(40多座)和教堂(20多间),且没有一间是属于单一信仰的。天主教堂也挂着妈祖的圣像;女娲庙也插有龙母的灵旗。在澳门,近百年来,由于环境特殊,毕竟没有发生过重大的战乱,保持着相对的安定。因此,妈阁庙、观音堂,小巧玲珑如女娲庙、哪吒庙等大体上都能完整地保存下来,洋教、土教信众占人口的70%以上,不少庙宇是把妈祖、关帝、洪圣、北帝、华光等混合供奉的,从其祭祀、崇拜活动看,属于郊庙体系,明显受到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的影响。这些庙宇从明代以来数量从未减少过,依然完好地存保着;信众未有大增,也没有锐减,香火依然畅旺,且不乏年轻人。可见当地政府的着意推广、提倡,使之有助于道德教化的偶像在民间长存不无关联。

在葡人方面,他们素以天主教为国教,1576年在澳门设立教区,派遣神父,鼎盛时期信徒2.2万多人,另有基督教徒约2500人左右;再有伊斯兰教、巴哈伊教、摩门教等,各种宗教团体每年都要举办各自的宗教活动,成千上万的善男信女聚集在一起,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虔诚的信仰,他们不介意彼此的分别,亦没有教派之间的冲突,这就是和谐稳定的社会基础。人们可以看到,一批善男信女既参加一年一度的大耶苏出游和花地玛圣母出巡的盛典,又热衷于农历除夕朝拜妈祖的壮观场景。东西方文明在这里和谐共存,互相耀映,不但体现了澳门宗教多元化的特征,而且还有学者认为,此举“甚至可以为人类文化融合和‘世界一体化做出不小的贡献”。(参见2003年版《澳门民俗大全》第66页、411页,禢伟旗主编,本人亦参与编撰)。信仰实际是一种精神凝聚力,宗教庙宇就是一座堡壘。古代一些开明的君主早已意识到,康熙皇帝当年就说:一座庙能抵十万兵。于是他在边关修了很多庙,并说,以后就不用修长城了。(采自2012年10月5日凤凰台“文化大观园”,王鲁湘转述)

澳门学界把妈祖信仰列入道教有它的道理,内地学者对类似的信仰还不敢正视,龙母庙的负责人就公开宣布,他们不是宗教场所。学者也顺应视之为“民间宗教”,因为它与制度化的宗教有所不同,没有教规,没有仪式。民众信奉龙母,有何心声,可以到此诉说,人人都可平等地找到自己的位置,表述自己的期盼。这里没有高下,没有尊卑,大家都是信众,犹如正规宗教的教友。这就是社会和谐的音符。他们的诉说,虽然是在一个虚拟的空间进行的,但其观照现实社会的心理导泻作用不可忽视。有人说这是封建迷信,我说不是。许多民间风俗起源比封建时代更早,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就存在了,怎能叫“封建迷信”?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还很浅薄,按马列主义的理论,科学的发展是无止境的,将来会有许多神秘现象被科学所解释,也有许多意料不到的事象会产生,所以现在我们对“科学”与“不科学”的概念不要轻易下结论。再者,民俗也是与时俱进的。民俗按人们生活逐步演变,有许多不合时宜的已被淘汰掉。现在传统的民俗越来越热,这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实际上是从生活中实践出来的,所以才越来越受人们的尊重。

有了这个和谐的氛围,人们心情舒畅了,更加团结友爱,乐善好施,捐资办学,振灾扶贫,奉献爱心,歌唱新生活,赞美这个娱乐昇平的社会,表达他们对未来的期盼。

有了信仰,自会修身,才谈得上“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识博雅,包容海涵,超越自我,反哺众生。

信仰的整合及未来的期盼

澳门宗教信仰的多元驳杂,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其最具特色的博彩业为例,许多隐语、彩头、禁忌、风水等都与民间信仰有关,还有众多的社团、行业习俗、心意现象等更是深深烙上了信仰的印记。比如:新年除夕拜妈祖,大年初一“碰头彩”,正月二十六“观音开库”烧火炷香,四月八“浴佛节”舞醉龙、吃“龙船头饭”,是日渔栏休市,但香烛通明。还有七月半烧衣、纸马祭冥神,更有涉及各路天神俗神者,计有观音、天后、北帝、三清、雷公、花公花母、金花娘娘、土地公公、灶神、财神、路头神等。澳门纸马十分丰富,至今依然对民众日常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

博彩业更是如此,从赌场风水到语言行为,无一不与信仰相关。葡京的风水一直是个热门的话题,有说似鸟笼,有说如虎口,反正进去出不来,十有九输。连赌场的吉祥物青蝴仙子,也各有说法。赌王叶汉说她很公正,既保佑庄家,也保佑赌客,地主护官牌上写着:“青蝴飞入,白碧(银钱)进来。五方地主,财神护佑”。赌场的财务总监某先生从概率和赌客心理上分析了这种现象,不无道理,但他们依然按照风水流年,不断改变葡京的格局。赌徒进场前绝不理发,以免给人刮光;不喝凉茶,否则“条命冻过水”。

此外与信仰有关的还有求灵签、问米查家宅,算八字、改姓名、契观音等,这些都是华人信仰的大概情形。西人方面,包括华人信洋教的,以及一些教会学校的师生,他们又另有一番人生理念。他们有自己的宗教礼仪习俗,做弥撒、圣洗圣事,讲求修身、仁爱、感恩、“告解”,“宁死不犯罪”等。其实都是一种信仰。

人不可没有信仰。没有信仰什么事也干不成,或者是什么坏事都敢干。中国传统文化让我们讲仁义礼智信,讲真善美乐情,文明古国成了礼仪之邦,文化大革命破坏了这些传统,造成了一代信仰的失缺,道德的伦丧,一些人胡作非为,不文明礼貌,不尊师重道,不遵从自然规律,不按照科学发展观办事,造成了许多人为的破坏,带来了大自然的惩罚,生态失衡,天灾不断,水土污染,危及人类生存。这就是没有信仰,没有对大自然的敬畏、对祖宗神灵敬畏的恶果。

澳门的信仰多元驳杂,如何整合?现在各省市都提出了一些人文精神的口号,诸如广东的“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北京的“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上海的“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天津的“爱国诚信、务实创新、开放包容”;重庆的“登高涉远,负重向前”……似乎有点千篇一律,没有特点。中国人习惯于大统一、大团圆,这好也不好。澳门如何根据自己的特点,打出一张亮丽的名片,是所望于群公。Macau的称谓已享誉世界,如何把多元的信仰固化于物质生活中?这一方面,澳门古街区荣登“非遗”世界名录已为我们作出了表率。著名文化学者陈丹青指出:“现代中国城市建设所谓的文化是‘伪文化,现在开发商所造营造的罗马家园、欧陆风情、枫丹白露(巴黎郊外村名)东南亚风情等,是‘自我殖民行为,他们舍弃了民族的自尊,忘记历史的记忆。应避免将古文物作为生财工具,太商业化,以致破坏它的原貌”。要把文物古迹活化,使其融入现代生活当中,将历史延续,将文化延续,使之发扬光大,保护和利用并举,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文化的创意,往往在一闪念之中,在奇异的环境下产生的,澳门多元信仰的根蒂,是否也可在心灵深处探寻一些蛛丝马迹?

澳门精神的口号怎么提?我认为应该标榜Macau的特色,又要整合多元信仰的因子,融汇中西文化风俗的特点,区别于香港殖民文化的模式,找回被海风吹拂了五千年的那张黄色的脸,建设一个清新、淳朴、温馨而又奋发的社区。我们不作东方的蒙地卡罗,而要让西方人也来仿照我们,建一座西方的Macau!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

猜你喜欢

妈祖澳门信仰
妈祖之光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妈祖祭典
澳门回归20周年:“一国两制”的回溯与思考
论信仰
铁的信仰
澳门回归日
妈祖形像考——兼论妈祖服饰及妈祖形像复原实践
“万国茶帮”拜妈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