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价值与宽容:文化批评的指向

2012-04-29韩强

粤海风 2012年6期
关键词:富人价值文化

韩强

时下对待文化批评有两种倾向。温家宝总理定期上网与网民沟通,听取批评、质疑和建议,诚恳交换意见。广东网民也挺开心,汪洋使用了网络语言“灌水”、“拍砖”,称赞网络开展的文化批评是建设广东文化强省的“民间智囊”,能够充分调动全社会的智力和原创力;是坚守社会责任和社会效益的“网络义侠”。另一倾向则是地方上不少官员,尤其是一些“当权派”惧怕文化批评,常以网络言辞偏激,互相攻讦,影响安定团结和社会和谐为由,想方设法阻挠或压制批评。他们并不知道,健康的文化批评指向的正是社会和谐与进步。

社会的和谐首先需要多元价值并存。中华先贤创造的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源远流长。一元价值独大不是和谐,只一种声音就没有谐调,和的本意是加和,必须建立在两种以上价值的关系中。先贤们为其起名“和谐”,正因这一状态是多元价值的协调。现代价值哲学更是将世界建立在多元价值存在的本体上。

既然世界的价值是多元的,人的价值,人与自然世界的价值耦合也必然是多元的。这种多元价值关系产生不同的文化形态,它们之间必然产生相互之间的矛盾,通过批判、评论、讨论、评估、斗争这些文化批评的方式,各自张扬和捍卫自己的价值追求,表面上各自都可能是片面的,但其成果恰恰又构成了多元价值的并存。多元价值的协调只有通过文化批评才能达到。

人类实践的首要领域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生活在自然系统中,与自然的各种价值关系产生人类的自然实践和丰富多样的自然文化。人类中心与自然中心是其中两大流派,不断进行互相之间的批判即价值批评。当人类中心主义占据上风,生态就遭到巨大破坏,而以自然为核心价值诉求的流派占主导时环境的压力就有所减轻。当今地球生态系统正濒临崩溃,生物进化的不少链条被中断了,许多珍稀生物灭绝了,许多则已入濒危行列,根本问题在于人类中心主义在启蒙时代后将人的价值无限夸大,完全否定自然的内在价值,导致一种畸形观念:只有对自然开战,最大限度地化自然的价值为人的价值,人类才能进步。在世界最近两百年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化批评中,绿色、和谐和人的幸福的多样性等等价值凸显出来。当今世界已不再是征服自然这种价值观一家独大,世纪之交中国的和谐哲学受到欧美乃至世界的普遍关注和倡导。这种文化精神提倡人与自然进行价值“和合”,与西方肇始的绿色运动是高度契合的。

环境保护是人们生活的重要领域。有些城市自觉公布环境指数;有些却遮遮掩掩,助长了某些管理者的惰性或愚昧,损害的是市民享有新鲜空气、纯净水源、绿色环境这些生命基本价值的权利。这就需要文化批评。持续了十几年的GDP大讨论是一次伟大而艰难的思想解放运动。对于单一GDP指标,盲目追求三高一低的发展模式的文化批评现在已开始产生效用,政府层面已认识到强调单一价值的发展模式“不可为继”。在广东,GDP的价值、“世界工厂”的价值、物质最大化追求,都开始走下金字塔顶端,幸福的多元性价值正走向前台。

多元价值的确认,必然产生一个积极的成果,那就是价值的宽容和协调。在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中,对相关系统进行正确评估,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来监督施行,已开始成为人们一定程度上的共识。“绿色GDP”指数、幸福指数都是众多指标的共存和协调,这些指标又都是一个个价值或价值群,其中每一个都不可或缺。对GDP指标也应该宽容,它只能扬弃,将其融入“绿色GDP”指标体系中,这有利于在绿色价值增加的同时也有物质产品的增加,没有它们的增加和协调化,“幸福”也只能是一面呼吸新鲜空气,一面强咽糠拌野菜。

人类实践的另一个重要领域是人与社会关系的实践,这里多元价值的冲突和协调更加丰富多彩。人与社会系统中每一种关系都是价值关系。人类社会能够成立,并且得以维持,最本质的根源是多元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协调。

国家民族间的关系是社会关系的顶层。万隆会议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出台大受欢迎,至今生命力旺盛。它的核心就是价值的多元和协调。联合国的建立,客观上指向的也是协调世界各民族国家的关系。这里容纳了西方价值和东方价值,富国的价值和穷国的价值,有南北对立也有合作。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并存就是价值的制衡关系。没有前苏联和中国的存在,不可能吸引世界各国,尤其是亚非拉国家的广泛参与,就不成其为联合国。许多人轻视联合国的作用,看不到几十年来,每一次会议,或重大国际问题的讨论表决,都发生着价值的碰撞,思想的砥砺,最终在许多问题上得以达成某种程度的妥协或让步。表面上每个国家都坚持自身利益,张扬自己的主张,面红耳赤,随时做出亮剑姿态,但最后都还坐在一起继续商讨。虽然局部战争不断,但世界总体上维持了均衡,地球因此没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造福世界功莫大焉。特别是欧美价值坐大,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的情况下,多元世界却又同时形成,内里的微妙很值得玩味。

任何社会都需要多元价值并存,而健全的社会是多元价值并存并且各得其所,相互协调的社会,这是宽容的社会本义。社会要导向多元价值协调的宽容,就需要批评,需要其他价值站出来,在价值体系中占一席之地。上海大姐站出来,呼吁女孩子们自爱,叫她们将贞操作为送给夫家最宝贵的礼物。网上由此引发了激烈讨论,人们惊叹在性欲横流的时代,她像来自外星。其实她站出来,不管如何不合时宜,却也使一种价值,一种声音葆有了自己的领地。

多元价值只有在相互的批评中才能并立,也只有在协调中才能共存,这是健康的文化批评之本意。弱势群体怨气正憋着哪,“我爸是李刚”就跳出来,所以显得那么高光、刺耳,批评自然如潮汹涌。穷人群体还在扩容,郭美美站出来,炫那名跑车和名手袋,正合时机。公平正义在中国现时代的突显,表明社会的价值偏颇已到了令人难以忍受的程度。公平正义从根本上说是多元价值的平衡,而不是一种价值坐大,不断地自我膨胀。现在富人一下子多到可怕的程度。为什么人们感觉可怕?百分之二十的富人占有社会百分之八十的财富,社会价值天平倾斜得那么陡峭,以至于官员纷纷倒向那少数,除了以权易钱,贪污腐化,他们没有其他的本事和办法。一些富人为富不仁,全社会以富为荣,并且富的价值就一个字——钱。郭美美事件集中暴露了富人炫富的过于低俗,对财富的狂热追求,对单一价值的极端化,官商一体的危机。网络上的天涯追踪、人肉搜索甚至偏激的话语,一方面集中表现了民间的批评能量,这种力量使陈丹青联想到“文革”群众运动的可怕场景,一些官员正在考虑如何加以控制;另一方面充分表现了富人的炫富在民间的强烈反弹,像是离离原上枯草碰上了火星。万里枯草不想烧毁自己,就要引入长河涌泉,就要呼唤公平正义。政府已作出深刻反思,其成果之一是胡总书记2011年七一讲话将“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列为四大尖锐危险的两条。另一成果是温总理反复强调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

回想三十多年来,张华救老农的争论,李燕杰们的奉献说教与深圳青年的报酬合理的争论,断指以示清白、自焚对抗强拆这些对公权力滥用的血泪控诉,都曾引发全国大讨论,都是一种价值站出来,为自己争取合法地位,社会因此逐渐增多一些价值。而多元价值的并存及其协调,对社会来说是防火墙、防风林和稳定器。社会的协调稳定,有赖于各种群体构成价值的“合力”。我们现在需要人大、政协、参事室、文史馆,需要听取各种群众组织和群体的声音,开始重视网民参与,就是要起到监督、批判、评论、咨询、建议等功能,这些都属于广义的文化批评。

道理上容易接受,价值的多元协调在现实中却也异常艰难。大家一齐穷不是共产主义,这一价值观获得地位,我们花了几十年时间。到现在提出要增加人民的财产性收入,是社会的进步。这其中发生了多少学术争论、民间讨论和政治性的批判和反批判,内中的艰辛似乎在人们的记忆中抹去了。穷曾经是贫下中农立身之本,光荣之源。工农兵因为无产而成为中坚,两男—女昂首立于金字塔顶端。这一价值后来倒了过来,富是光荣,率先致富成了万元户,政府还要奖励,授予他不少光荣称号,发一堆奖状。那段时间批评富人变得忌讳了,大家一边倒去致富,“笑贫不笑娼”的古话重新流行。现在富人多了,为富不仁的也自然多了起来,社会猛烈地攻击又变得自然了。贫富关联着很多价值。和珅贪成了巨富,包公身无长物,一块端砚都抛入江中,净身走出岭南,可见穷并不意味着耻辱。富人如何运用金钱的各种价值,是炫富、为富不仁、以强势对待穷人,还是饮水思源、回馈社会、善意对待穷人,平等对待每位公民,承认公民基本人权,哪怕是最低的生存权也必须得到最低限度的满足。这里贫富不知包含着多少元的价值。

价值的多元协调要求我们在文化批评中转变观念。我们曾长期养成一种思维定式: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将批评理解为压倒,压到对方不敢出声,直到对方低头认罪,否则批评就没有达到目的,就要“再踏上一只脚,叫他永世不得翻身”。有话大家谈,是文化批评的一种好形式。通过讨论、互补,席间参与者各抒己见,多元视角逐渐呈现出来,给人以启迪。一只雄鸡啼声嘹亮是好事,但吓得其他小公鸡噤声就成了坏事。大狗小狗一齐吠,这个乡村才充满生气。

(作者单位: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猜你喜欢

富人价值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富人治村”:好得很,还是糟得很
谁远谁近?
像富人一样去思考——读《富人是如何思考的》
一粒米的价值
渐富人群
“给”的价值
茅于軾:為富人說話更是為了保護窮人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