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协和”空间的特征与构建

2012-04-29范昭平

飞天 2012年6期
关键词:协和空间建筑

形式美法则普遍地被大众接受,并主导我们的环境、景观、建筑等设计以至更多的艺术创作活动。整体、统一、有序的环境空间给人以明朗、单纯、严谨、稳定、理性的感受。但这种统一性和协调性是在一定的空间界限内、一定的视域范围内和特定条件下、特定的功用下确立的,也是相对的统一与协和。人们在实践与理论探索中发现,过于统一、纯粹、理性的空间和完全按照形式美法则建立起来的环境、景观有时让人觉得单调、淡泊、空乏、呆板、程式。“美”不应当是环境空间建立的惟一目的和评判标准,空间并不是都要高度协调统一。人本身是个矛盾的综合体,是空间的主体受众以及多元的需求者与践行者。

一、协和与不协和的辨证

协和是指融洽,调和,和谐,配合得当。反之,则是不协和。两者之间形成的关系即是矛盾。矛盾是指客观事物和人类思维内部各个对立面之间互相依赖又互相排斥的关系。

协和与不协和是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对立的两种力量和谐而又动态地共存,他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周而复始,永不停息。没有一定的冲突就没有和谐,没有不协和因子的协和也会缺乏活力和生命力。

二、“不协和”空间概念

和声学里的不协和音程原理不能直接用来同比“不协和”空间概念。“不协和”空间由于受其发展程度和形成的多种维度、多种要素影响,它的概念要宽泛得多,其构成体系,外延和内涵以及运动发展方式都显得更为复杂。孤立地来看待和认识它必将会形成错误的结论。

“不协和”空间概念和解构主义建筑空间观点有所异同。解构主义反中心、反权威、反二元对抗、破碎、散乱、模糊、折中主义等思想过于分化,但其尽力避免纯粹和谐、统一带来的简单、乏味,追求新的空间意味,探索建筑空间语义的表达等方面却与“不协和”空间概念有所相似。德国心理学家艾沃德·黑林、荷兰艺术家摩里茨·科奈里斯·埃舍尔等研究的矛盾空间只是限于平面构成中以二维方式表达的一种纯视觉的错觉、幻觉空间,与“不协和”空间有着本质区别。

三、“不协和”空间的现实存在分析

古今中外,大到城市空间,小到家具陈设都可以发现“不协和”空间的存在。但一部分是因为无规划控制行为、无意识或其他因素而自发产生,大都具有消极作用;一部分源于设计意识的主张和社会“合力”的作用而自觉形成,大都具有积极意义。

(一)消极的“不协和”空间

金字塔的“笨”,古希腊建筑内外空间的“截然”,哥特式建筑的一味“贪高”,我国古代宫殿、官府等单一中心空间与市民生活空间的“对立”等,从视觉与心理等因素反映出一定的“不协和”状态。颐和园内不中不洋的清晏舫,与园内的其他传统建筑不协调,较为滑稽。现代的商业建筑,森林一般的摩天大楼,作为商业的广告和资本雄厚的夸耀,失去了适宜的尺度,除了惊骇,并不能感觉到街道形式的美和心理空间的适宜。而地产行业直接“拿来”的西班牙风格建筑社区、威尼斯风情小镇等自然无法和临近建筑及社区取得和谐一致。此外,校园环境中安置了五颜六色的霓虹灯,现代工厂建筑及道路设施建设破坏了乡村自然聚落形态,铺天盖地的户外广告各自为阵,公共空间中儿童游戏空间与商业、休闲空间的混杂等等,都在表露一定的杂乱、破碎、分化、曲解、模糊现象。

(二)积极的“不协和”空间

明清故宫太和殿内部空间既高大也空旷,建筑空间巨大的尺度与皇帝的人体尺度产生不协和,设计者设置“当心间”使其接近人的空间,力求人体尺度不直接与大殿空间相对比,既制造强大的空间气势,又避免皇帝人体尺度的弱小,最终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现代餐饮空间中有人尝试把不同包房设计为不同风格,由于消费者不直接同时与每个包房空间发生联系,因而并不觉得奇怪,同时增加了单元空间的标识性和产生了多种体验的可能。鸟巢和水立方等标志性建筑置于北京最重要的城市主轴线上,且建筑风格并未和周边的旧有建筑及中国本土文化结合起来,自然引起不少争议。但如果以“国际化”的视角来看,似乎能够找到其形态和空间规划的理由。许多陵园建筑都设于山上,往往需数百步台阶才能及至主体。但台阶部分的空间空乏而单调,整个比例尺度失衡,但却在这种不协和性里制造了“进入”前的压抑和敬畏心理。

四、“不协和”空间及其要素的机能

著名设计理论家李砚祖指出:“人类的设计与造物常处于一种悖论的情境之中。出于自觉的,有意识的设计主张和特别动机而形成的“不协和”空间是积极的而有意义的,它形成了奇妙的空间意趣和各种空间机能。

“不协和”空间的机能还表现在故意制造矛盾“情节”,增加空间的“可读性”和感召力;强化、突出某部分空间,形成视觉焦点;作为“中介”的角色过渡和承接一些不统一的空间、形体要素和设计符号。

“不协和”空间要素及子空间利于调节空间紧张度的变化,使空间不至于太过平实、呆板而更具张力和弹性。

“不协和”空间还能够起到组织和整合作用,让无序而杂乱的空间统一起来,寻找到一定的规律;调和某些空间过于显著的特征和过于明确的倾向。它还能起到“转译”作用,把某种精神翻译为空间语言或符号,也可把一些不能直接借用、结合的传统要素、地域文化、艺术风格转换到自我的空间中来。

法国哲学家亨利·列斐伏尔认为:“空间从来就不是空洞的,它往往蕴含着某种涵义。“不协和”空间能够表达常规空间所不能表达的特殊涵义,实现的是某种位于更高层次的空间语义和精神意念。

五、“不协和”空间的形成方式

巴洛克建筑体现一种反建筑“常规”的特有现象。建筑实体和空间被赋予动态,建筑与雕塑和绘画的界限被打破,建筑结构采用非理性的组合。解构主义建筑拼接、抽出、混合的方式的这种构造,是一种既有历史内涵又有新的其他因素的综合样式。它们的一些手法同样适用于“不协和”空间的设计。“不协和”空间应该分为微不协和、不完全协和、较不协和、完全不协和几种等级程度。即便是完全不协和空间也有可能是积极的。因等级程度不同其形成的方式和组合强度也不一样。一个或多个“不协和”空间往往是多种方式综合作用。以下列举部分可能的方式以供探讨。

(一)反差

反差和对比的概念不尽相同,或者说反差是一种极端化的对比。它是在主导力量的统率下,局部以完全不协和的因素来形成不协和的特殊效果和功用。在同一空间中甚至可能将历史上的、不同民族的、不同地域的传统家具与现代家具同时摆放在一起,造成强烈的历史反差、文化反差和民族风格的反差,形成极强的对比,给人们以深刻的视觉印象,增加文化深邃感,以此美化空间。

(二)无序

无序也是一种秩序,是一种无调性设计,其助长和发挥空间的不协和性,以矛盾方式统筹矛盾因子,反而形成相对统一空间。日本东京大学的原广司教授在《世界聚落的教示100》一书中认为聚落的混乱状态本身形成了一种固有的美学特性。很多民居建筑是没有“建筑师”的建筑,它随山就势,根本没有固定朝向和统一高程,布局与聚落随心所欲,空间关系模糊,道路关系没有秩序可循。当然,建筑的形式又使其集中统一起来,形成较强的向心力。实际上,要寻找真正未被秩序化的空间很难。

(三)同置

同置是指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子空间或空间中的各要素所占比例接近或产生的力量大致相当而造成的不协和。重庆美心·洋人街可以说是这种同置空间的一个典型,它无视空间的高度统一,更重空间元素的丰富,强调空间的体验和感受。而深圳“世界之窗”同样是把世界各种著名建筑景观浓缩在一起。空间虽然不协和,但空间构成要素集中而自立,空间感念多样而深刻。当然,这两个案例还同样运用了反差和无序等形式。

(四)拼合

拼合有拼接和整合之意。玛莎·舒沃兹在其作品拼合园的设计中,受基因重组现象的启发,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方法,把将体现自然永恒美的日本庭院和展现人工几何美的法国庭院拼合在一起,形成了相对和谐,但空间意境和造型语义又不完全统一的独特花园。

(五)替换

替换是指在主体空间的控制下,用不同于经验和常识的空间及要素对局部空间或元素进行替代和借代。在西式酒吧的大门前,不是置放了几个美丽的人体雕塑,却安放了几个兵马俑在“站岗”,这种完全不协和空间增加了场所的识别性和标志性,同时取得了幽默的效果。拼合园里体现日本枯山水的砾石被绿色水砂替换,而岩石和苔藓却被塑料制成的黄杨球所代替。色彩、材质全被替换了,而形态还存在。有人曾经把皮料设计成蟾蜍体表的肌理形态而制作沙发,但这样的沙发起初无人敢坐,而真正坐上去后才深感其舒适。由于造型元素的替换,视觉和触觉形成反差,带来别样的体验。

(六)夸张

夸张是以极度强化的尺度、反常的比例关系、特殊的色彩对比和造型符号等来创造震撼的视觉冲击力和特殊的心理情绪。金字塔以其极大的尺度和强硬的几何符号等因素而成为伟大的建筑,与人体尺度和自然极并不协和,但就因为这种建筑空间形态的存在实现了统治者宣扬君主绝对权威的目的。

(七)突变

突变是指空间的单体或要素发生急剧变化或空间构成关系重新组合。弗兰克·盖里在其毕尔巴鄂古根海姆艺术博物馆使其建筑元素产生自然的突变,产生了许多不和谐视觉形象,整个建筑却又是美妙而和谐的,而建筑与其他的建筑及空间又产生着冲突与不协和。但这样的作品被报界惊呼为“一个奇迹”,被称为是“世界上最有意义、最美丽的博物馆”。

(八)裂解

裂解是指空间整体的裂变和分解,空间关系的嬗变和要素的分化。有的设计师把本来统一而整体的原型空间环境反而分解成不同的空间单元,并且不按照和谐完美的方式来连接和组合。空间单元各自独立,空间关系互不融合。但同样以一种或几种高度理性的空间结构关系来控制和整合整个空间系统。

由于“不协和”空间的内容和形式非常丰富,其空间要素、作用和构成关系十分复杂,文章对一些相关概念的阐述还不够系统和准确。由于篇幅受限,对固有消极“不协和”空间的调和以及环境空间中“人”的不协和因素等方面还没有进行专门论述, 对“不协和”空间可能形成的方式诸如自立、共通、移植、可变、交互、共生、对流等也尚未进行研讨。而“不协和”空间必将受到更广泛的关注和衍生更重要的机能。

【参考文献】

[1]詹和平.空间[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2]钱健,宋雷.建筑外环境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范昭平,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协和空间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空间是什么?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创享空间
建筑的“芯”
《协和呼吸病学》第二版
《协和呼吸病学》第二版
《协和呼吸病学》第二版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组建“协和队” 促进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