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圣经》中耶弗他女儿的故事

2012-04-29赵建宇

飞天 2012年6期
关键词:耶和华誓言圣经

作家小山在其著作《圣经中的女人》中如此赞扬路德:“这位单纯的女子,行走的每一步,都让自己的柔弱服从至高者的利益,而自己却处于舍己的温顺”。这些溢美之辞用在耶弗他女儿的身上更恰切。不少女性学者认定耶弗他女儿的故事暴露了圣经关于女性的极端立场。圣经在男女性别立场上是现实主义的,在不同的章节之间力求中庸。圣经文学批评对女性具有价值和意义,我们要以较为积极的方式重新解读之,并“继续拥护圣经内容的价值”[1]。圣经与其他古典文学作品相比之所以具有更多权威,乃在于圣经具有自我修正的能力。笔者细读文本发现,耶弗他女儿的故事看似歧视女性,实则不然。

据圣经《士师记》11章记载,耶弗他是个大能的勇士,却是妓女的儿子。由于以色列人遭遇急难,基列元老请求耶弗他作元帅和领袖,好与亚扪人争战。耶弗他将这一切的话陈明在耶和华面前,有耶和华的灵降在他身上。耶弗他就向耶和华许愿说:“你若将亚扪人交在我手中,我从亚扪人那里平平安安回来的时候,无论什么人,先从我家门出来迎接我,就必归你,我也将他献上为燔祭。”结果第一个出门迎接耶弗他却是自己的独生女儿。向耶和华的许愿不能挽回,耶弗他甚是愁苦。他女儿敬畏上帝,勇敢地履行了父亲的誓言。但请求缓期两个月为自己哀哭。两个月满,父亲就照着所许的愿向她行了。此后以色列中有个规矩,每年以色列的女子都要去为耶弗他的女儿哀哭四天。

历史学家都愿意强调它是个民俗起源故事——每年以色列民族的女孩子都要进山哀哭四天,就是为了纪念这位姑娘。罗伯特·艾尔特用细读文本的方法,揭示出这个故事在围绕发誓和发誓带来的灾难方面实际上演绎出了十分复杂的内涵,充分显示出旧约叙事的文学性和高超技巧。但艾尔特分析的重点乃在于以色列长老们在许愿上的反反复复,以及由此而来的耶弗他的不同反应[2]。

女性解读有两例具有代表性:特丽波认为耶弗他的女儿被杀戮,被献祭,展示了父权制下女性体验如何被漠视、人格如何被歪曲、生命如何被牺牲的过程[1]。米柯·巴尔认为耶弗他这样出身低下的男人不得不牺牲女儿,成就自己的功名[2]。

以上众方家的解读在各自的立场虽能自圆其说,但历史学家的解释过于简化,忽略了其中丰富的内涵;以特丽波和巴尔为代表的女性视角的解读有断章取义之嫌。笔者认同艾尔特的耶弗他女儿的故事是一个起誓和起誓带来灾难的故事,但关注点却是耶弗他誓言的大语境和耶弗他女儿的作为。

奥斯特里克主张圣经文学批评应从文本表层经验转向文本内部体验和价值体系,不同于单纯以人为本的作品。圣经以上帝为唯一绝对权威,人类只能尊崇并敬畏之,谨守他的诫命。梅厄·斯滕伯格反复提醒读者圣经是一部意识形态极重的文本,不能以纯文学的方式解读之。

利兰·莱肯认为圣经首要目的是为教化和教导而作,其文学手段只是作者表达更加实用和更加严肃主题的副产品。耶弗他女儿的故事主题是关于许愿的,耶弗他的许愿意外地牺牲了自己的女儿。圣经有关誓言和许愿的律例多处提及,其立场一以贯之。总意就是:不可起誓。无论何誓都不可起。你们说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免得你们落在审判之下。

圣经作者保证自己讲的是真实故事,作者也强烈希求读者认同故事的真实性,但圣经的真实是以文学手段再现人类经历。

另外,圣经作为宗教经典,以道德命题和神学命题安身立命,不会告诉读者一些相反的信息。耶弗他被后世女性批判的原因在于他的誓言和做法背离了圣经精神,也玷辱了上帝的性情。但耶弗他的故事似乎还在重演,人们喜欢拿着别人来许愿,习惯于牺牲别人成就自己。

圣经中男性英雄多以力量为主要斗争手段,而女性英雄则以奉献精神来捍卫他们的精神家园。耶弗他女儿的献身更多地体现了希伯来民族神圣坚定的信仰。朱光潜先生就认为耶弗他女儿这位女英雄具有巨大的美学价值和认识价值,反映了以色列民族的民族性格和审美情趣。

不能忽略的还有一点,圣经创作原则是以现实主义为根基的。当读者阅读圣经时,总能体会到一种真实感,感到圣经没有对我隐瞒人性中不光彩的一面。圣经没有因为耶弗他是以色列的士师,就刻意美化之,使之完美无缺。圣经中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圣经是人们能够看到自己和自己经历的一面镜子。圣经以上帝和耶稣为绝对参照,映照出人性的弱点和缺陷;但理想主义的特色也同样贯穿其始终,因为读圣经时,无论读到何处都让我们感觉到被召唤并走向更高更美的境界[3]。耶弗他让我们看到自己可能的缺陷,耶弗他女儿的境界无以企及!

耶弗他的许愿最终不得不牺牲掉自己独生女儿显明了上帝不喜悦他的誓言,因为许愿本身暗含了耶弗他对耶和华信心的不足,似乎上帝帮助他战胜亚扪人是需要誓言才能保证的。上帝要成就就成就,不需要除上帝之外的任何担保;最严重的是这种许愿明确违背了上帝的诫命:不可杀人。许愿发誓已然背离了圣经精神,以活人献祭更是招致审判的愚蠢之举。

圣经律法从来禁止杀人献祭,可耶弗他为什么会反其道而行之?耶弗他的许愿应该放在更大的语境下来分析。据《士师记10:6-17》记载:以色列人又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去侍奉诸巴力和各样异邦的神,离弃耶和华。耶和华怒气发作,以色列人才被交在非利士人和亚扪人的手中。从那年起,他们遭受欺压和侵害有十八年,他们就甚窘迫。以色列人这才转而哀求耶和华。

杀人献祭是异邦神灵诸巴力喜好的做法——巴力是迦南宗教里的神,掌管禾稼、牲畜和田地间一切劳作,是司繁育的神明,喜好以人作为其祭物,因此耶弗他的作法其实是以色列长期离弃上帝、敬拜巴力的后果延伸[4]。

耶弗他女儿的无辜遭遇让众多女性愤愤不平,但也许只有牺牲自己的独生女儿才会对以耶弗他为代表的众多父母起到警示的作用。但我们要明确的是耶弗他的许愿之初并没有把活祭限定为女性,耶弗他的女儿只是碰巧成了牺牲品!其实最终牺牲的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耶弗他、他的女儿以及众多读者都会误以为是在献祭上帝,其实是献给了巴力诸神!但圣经中的上帝本是一个绝对完美的终极参照,但这样的误读给上帝带来了恶名,也给不少读者或信徒带来了困惑!

笔者通过细读耶弗他女儿的故事,再次证明圣经之神圣源于它以捍卫神权为首要目标,以上帝为绝对参照。解读耶弗他女儿的故事一定要遵照圣经内在的价值观;谢大卫认为这是任何站得住脚的圣经诠释的基本因素。解读圣经当持谦卑的态度,不能以自己的意图凌驾于作者的见解之上。

耶弗他女儿的故事应该放在圣经更大的语境下诠释,它再次重申了上帝的绝对威严,同时颂扬了耶弗他女儿对上帝的信守。耶弗他女儿的悲剧实质上是其父远离上帝,敬拜异邦神灵的后果延伸。

【参考文献】

[1]梁工.西方圣经批评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362.

[2]刘意青.圣经的文学阐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利兰·莱肯.圣经文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陆扬,潘朝伟.《圣经》的文化解读[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赵建宇,河南工程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耶和华誓言圣经
数字“七”
誓言
亚当家族
誓言
有一句誓言叫忠诚
Southern_Weekly_1951_2021_07_15_p38
誓言
《圣经》经文中国化
意见领袖们的“不老圣经”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