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为先 成就精致教育
2012-04-29杨春林
杨春林
北京五中分校与“精致教育”之三
《礼记》:“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作为基础教育的载体,学校的责任不仅在于“传道、授业、解惑”,更在于培养学生优良的品德习惯和人格修养。前不久,姚明在宣布退役时说道:退役后,他将继续为自己所钟爱的篮球事业培养篮球人,而不是只会打篮球的机器。他的话我很赞同。在学生还要凭借分数高低来升学的背景下,作为承担基础教育重任的学校,一定要把学生作为人,而不是学习的机器来培养。
五中分校的定位就是要培养优秀的学生,优秀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哪些素质是不可或缺的呢?我们认为,不是能力和知识方面的东西,而是品格、习惯、健康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所以,学校一直致力于培养具有“正气、志气、朝气、大气、灵气、书卷气”的优秀少年,努力实践“锻造品格、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强健体魄”的办学思想。在构建整体教育框架的过程中,学校用“精致教育”的理念构建了由养成教育、励志教育、情感教育组成的富于实效的初中德育体系。
养成教育——精于小节,成于大器
在如今日渐嘈杂的社会背景之下,学生的信息来源包含了很多不健康的东西,一个行为习惯缺失和道德修养不足的孩子,很难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学校应该在德育中充分重视养成教育,不仅要拥有严格的制度,还要符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严格且得法的养成教育能够使孩子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奠定他们做人的基础。养成教育要经历一个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这也正是教育价值体现的过程。
对于刚刚入校的学生,北京五中分校有一整套的入学教育,有严格、明确、容易记住的要求,有落实到位的措施。学校坚持执行十一条“一日生活规范”,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对学生实施养成教育。从每天的晨检开始一直到静校,全天候、全方位地向学生提出具有可操作性、可检查落实的规范要求,从而使孩子们懂得怎样打扫卫生、上课、待人接物,等等,并且在执行中不走样。这样日复一日的坚持,最终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进行到底,从而奠定了五中分校每一个孩子做事的原则和规矩。
五中分校的养成教育历来以严格著称,其实严格是养成教育的规律,这种行为习惯的养成,在五中分校从来都是“零容忍”。曾有一位班主任在放学后,发现一名学生没有做值日就回家了,在征得学生家长同意后,老师把孩子请回学校,并和他一起做完值日才回家。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这样养成的,规矩也是这样建起来的。我们认为,这件事的意义已不再是一次做值日的问题,留给这个学生的是一种更久远、更具教育价值的影响。
现在,每到初三年级,我校学生都能够实现自我管理,自习课没有老师在场,全年级都鸦雀无声。这种自律是如何形成的呢?在初一年级,老师们就针对自习课混乱的情况采取了充满创造性的教育方式:新生入学的第一周,每天的自习课,老师都不进班,没人管理的孩子们在班中的自由程度可想而知;第二周,每节自习课老师都会进班,并提出严格的要求,学生们在教室里安静地写作业,与第一周的自习情况截然相反;到了第三周的班会课上,老师会问学生:第一周你们在自习课干了什么?回家之后用了多久写作业?第二周你们在自习课干了什么?回家之后又用了多久写作业?你们自己对比一下,有什么不同?经过对比,学生们自己体会到:学习效率的差距十分明显,第一周的自习课基本没有完成作业,回家之后写作业的效率也不高;而第二周的自习课上认真写作业,回家之后拥有了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
切身的感受让学生们深深体会到自习课的重要,到了后来,自习课成了学生们最爱上的课。他们享受自习课上浓郁的学习气氛,更有学生结伴到图书馆去上自习,馆内安静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在落实养成教育的同时,老师们会给予学生们充分的信任,五中分校大部分考试都实行无人监考。学生说:“越没有人监考,越不能抄,否则自己都会觉得没有诚信、没有尊严。”
养成教育能够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生命运的巨大能量。而学生们对学校严格的养成教育也十分认可,他们在仿写《出师表》的时候,这样写道:“念我初来,娇生惯养,载笑载言,小马乍行嫌路窄,雏鹰初舞恨天低,意不韧志不坚,何堪大用?分校立以规矩,慢雕细琢,璞玉得见光华。”
励志教育——志存高远,追求卓越
多年来,五中分校坚持培养具有“正气、志气、朝气、大气、灵气、书卷气”的优秀学生,提出以“追求卓越、勇争第一”为核心的励志教育。这不是单纯地让学生争第一,而是为了让学生们拥有一种信念,体味一种激情,获得一种永不言败、自强不息的精神,以达到志存高远的境界。当学校把这一系列的教育融合在一起的时候,积极向上、充满阳光、充满正气的五中分校学生形象就已经建立起来了。
五中分校的老师们认为,人品决定学品。从青少年起,就一定要夯实夯正学生“为人为学的骨气和志气”。有了这种骨气和志气,并能精心地做好事情的每一个环节,学生得到的绝不仅仅是分数,而应该是获取成功的信心和能力。如今,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已悄然成为五中分校深入人心的一种励志文化。
学校将励志教育渗透到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当中。初一的定向越野历练了学生的意志品格,初二的圆明园建团和延安之行,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和革命精神的冲击,初三的泰山之行让学生体验到豪情壮志。
每年10月份举办的校运动会已成为全体学生最快乐的节日,也是全体学生精神风貌的一次展示。为了运动会,各班学生精心设计编排入场式的队列表演。当各班孩子高呼口号,精神抖擞地通过主席台时,当每个年级组成大型方阵,分别在校运会开幕式上表演广播体操、武术操和团体操时,老师们都能够感受到孩子们团结向上、志存高远,以及不服输、勇夺冠的精神。
情感教育——育人向善,以德立才
情感教育注重的是学生内涵的培养。“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明德、知礼、向善”是学校的一种教育追求。学生眼中不能只有自己,他们要懂得爱,懂得感恩,懂得责任。五中分校的老师们总是在说,喜欢厚道、质朴的孩子,这在学校里就是一种倡导,这种倡导会让孩子们脱离“小我”,进入一种大爱的境界。
去年春天,五中分校的500多名初二学生承担了“区运会开幕式大型团体操”的任务。这其中有20多名学生进入了全国初中物理联赛的复赛,这是一次重要的比赛。不凑巧的是,团体操和复赛的时间赶到了一起。正当老师们为难的时候,这20多名学生一起决定放弃物理竞赛,参加团体操表演。他们说:“竞赛以后还有机会参加,但是和500多名同学一起完成大型团体操的任务,一生可能只会有一次。”
去年10月初,学校收到了来自湖南省桑植县共青团委的感谢信。信中写道:桑植县再次收到了来自贵校初三6班汤从榕同学资助10位贫苦学生的爱心捐款,这已是他们收到的第十次捐款。信中还说道:“汤从榕同学的爱心,让湘西的希望女童们重返校园,快乐学习和生活,感谢学校的培养。”当这封信的内容被老师们知道的时候,温暖和欣慰油然而生,这种人性的温暖和深深的欣慰是在面对优异的中考成绩或能够表明学校成功的各种各样的数字时都不曾有过的。
德育工作不能只是口头的重复与要求,学校的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五中分校拥有一只具有高尚品德和强大人格魅力的教师队伍,对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去年10月末,一场意外的大火,导致14岁的女孩孙雨萌重伤,五中分校初一年级的两位老师无意中了解到此事,前往医院探望了小雨萌,并捐款千余元。一些学生知道这件事情后,受到了老师的启发,自发地进行了捐款活动,还向全校师生发起了倡议,希望大家能够伸出援手,帮助小雨萌和她的家人渡过难关。短短的时间内,五中分校的师生共捐款3万多元。
我们认为,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性格品质,不仅需要日常生活中的积累,更需要教育者有意识的教育设计。在走近名人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中,学校先后邀请了第一位中国女指挥家郑小瑛、著名作家周伯平、运动健将许海峰和邓亚萍,以及著名表演艺术家杨立新和濮存昕等名人走进校园。学生们在与名人的零距离接触中,感受他们丰富的阅历和高尚的人格,在耳濡目染中树立远大的理想和追求成功的信心与勇气。
在多年来的办学实践中,五中分校努力为学生们建立一个充满真、善、美的乐园,使他们理解、自尊、包容、大爱,学会做人,使他们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以强大的人格力量、足够的自信、积极的心态和宽阔的胸怀来迎接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努力承担社会和家庭给予他们的责任,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