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雷锋精神 推进城市文化的品牌建设

2012-04-29樊巧云

理论观察 2012年6期
关键词:雷锋精神城市文化品牌建设

樊巧云

[摘 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决定。城市文化既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和强大支撑,其重要性值得探究。雷锋精神作为一种道德力量,一种强大的精神信仰,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诠释;雷锋车活动又是一个重要载体,既践行了雷锋精神,又彰显了城市文明,加强宣传和推广“雷锋车精神”,有利于推进城市文化的品牌建设,从而推动城市的和谐发展、科学发展。

[关键词]城市文化;雷锋精神;雷锋车活动;品牌建设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6 — 0069 — 02

一、城市文化的内涵与精髓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快速发展。1978年改革开放初始,中国的城镇化水平为19.72%,到2007年底,城镇化水平达到44.9%,平均每年提高0.87个百分点。按照中国城市化的发展战略,未来几十年内中国的城市化率可能达到60%,城市人口将比现在增长近1倍???。但快速发展的繁荣景象背后是城市文化缺失所造成的种种怪像和乱象,豪华耀眼的高楼大厦、宽达百米的马路和千篇一律的造新城运动并不能给城市人带来更多的幸福感、安全感。2011年的“小悦悦事件”、“扶摔倒老人被讹诈”事件刺痛了我们无数人的神经。我们的“文明城市”不文明了。作为城市内在精神气质的展现,体现城市文明程度的城市文化,它的内涵和精髓是什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决定,城市文化既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其重要性值得探究。雷锋精神作为一种道德力量,一种强大的精神信仰,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诠释;雷锋车活动又是一个重要载体,既践行了雷锋精神,又彰显了城市文明,加强宣传和推广“雷锋车精神”,有利于推进城市文化的品牌建设,从而推动城市的和谐发展、科学发展。

何谓城市文化?城市文化极具复杂性,许多学者通过明确城市文化的具体所指对象而达到利于学术研究的目的。2011年朱相远先生组织创办了中国城市文化研究院,成为我国首个城市文化的专业研究机构。目前人们主要从两种思路来定义城市文化〔1〕 ,其一是从文化的定义推理演绎,如台湾学者张丽堂在其所著的《市政学》一书中援用了爱德华·泰勒(Tylor Edward Bernatt)关于文化的经典定义,认为“都市文化,系人类生活于都市组织中,所具有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和一切都市社会所获得的任何能力及习惯。”其二是从城市本身的特征出发进行定义,如刘国光先生主编的《中外城市知识辞典》认为城市文化往往也被称为“都市文化”,是市民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具有城市特点的文化模式,是城市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的总和。它具有复杂化、多元化的特点。

无论何种形式的定义,在经济快速发展、信息爆炸的今日,探讨城市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我们关注更多的是它的内涵与精髓建设,即不再仅仅关注于诸如地理区位生态特点、城市规划布局、建筑特色、标志性建筑等要素构成的物质形式建设,更多的是关注于城市文化的非物质形式建设,即城市的人口构成和文化素质、市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市民的道德理念、审美情趣等文化的集中体现。因为理念文化、行为文化和审美文化最能深层次地体现城市文化的内涵与精髓。台湾著名文化人龙应台曾经形象地说“每个人一投足一举手就是文化”。城市竞争力的综合指标中,文化软实力较之经济硬实力,已经越来越为社会有识之士所关注,而前者的提升较之后者的增强要难上很多。西方国家的一些城市早在1980年就相继提出与城市文化有关的行动策略,例如1985年欧盟进行了一场名为“欧洲文化首都”的都市文化复兴计划,2004年英国伦敦发表的“市长的文化策略”等,都在强调文化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

二、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诠释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雷锋这个光辉的名字和他崇高的精神品格,在历史发展中始终焕发着光彩”。什么是雷锋精神?人们的诠释和理解有很多种,但一个普通战士的思想、行为和精神品质之所以能被尊崇并不断给予新的时代内涵,根本就在于其传统德性,在于其道德力量。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了具体阐述,即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理论武装、理想凝聚、精神鼓舞、风尚引领”,这四个方面在雷锋身上都得到了生动体现,也涵盖在雷锋精神的丰富内容中。

雷锋精神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其具体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有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有忘我努力、刻苦钻研的“钉子”精神;有干一行爱一行、甘当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的爱岗敬业精神;有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等等,这些精神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先进的思想道德,又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所蕴含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人道主义和利他主义精神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的精神动力。雷锋精神所包涵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道德品格,涵盖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和核心要求。两者的提法虽不一样,但其方向是一致的,都希望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崇高的理想凝聚人、高尚的精神鼓舞人、良好的道德风尚引领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点,从而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主义社会。

三、雷锋车活动践行了雷锋精神,彰显了城市文明

任何社会都需要雷锋精神,这是由人的社会性所决定的。哲学家费希特认为:“人注定是过社会生活的;他应该过社会生活;如果他与世隔绝,离群索居,他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完善的人,而且会自相矛盾。”每年的3月5日,是属于雷锋的日子。这一天,全国各地处处学雷锋,处处见好人。但是,短暂的热闹过后就归于平寂,出现了“雷锋叔叔每户口,三月里来四月走”的尴尬局面。用什么样的方式留住雷锋精神,如何创新弘扬雷锋精神的实践载体和形式,如何将雷锋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城市文化建设中去,使得学雷锋的活动常态化、生活化,成为我们城市文化建设中一个不小的难题。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但今天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物质财富已高度发达,感觉到的却是源源不断的压力与不快乐,即便是腰缠万贯的富翁也依然会有精神无所依托的虚无感和痛苦感,人们都在努力追寻着自己的幸福,却普遍苦恼幸福是那么的遥远。幸福是什么?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说过:“幸福即是合于德性的现实活动”。哲学家霍尔巴赫也明确指出:“为了使自己幸福,就必须为自己的幸福所需要的别人的幸福而工作;它将向他证明,在所有的东西中间,人最需要的东西乃是人。”一个冷漠、自私、贪婪的社会决不是一个好社会,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中的人们更是不幸福的。市民个体的道德能力和水平体现着这座城市的文明,反映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建设。多元化时代的人们思想共识和价值认同越来越多样化,我们尊重彼此思想和行为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但这样的尊重的底线是什么?冰冷的高楼大厦、冷漠的人群,这样的城市言文明从何处谈起?这样的城市里的市民言幸福又从何谈起?江苏省连云港市的“雷锋车”组用他们的行动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连云港市雷锋车组温暖了港城人,更温暖了全国人民,这是一个窗口和平台,展示着港城的文明。

自1963年至今,连云港市新浦汽车总站“雷锋车”组,坚持不懈地学雷锋,先后有500多位“雷锋车”手倾情投入,从木扁担、木板车到电瓶车,行程17万多公里,免费运送老弱病残旅客26万人次,义务运送行包22万余件,今天这些数字还在不断刷新中。他们默默奉献、矢志坚守,演绎雷锋精神的代代传承,形成了我们所熟知的“雷锋车精神”。今天在连云港市区最繁华的地段,耸立着一组“雷锋车”群雕,人们用群雕记录着港城人中“活着的雷锋”,这组群雕也见证着港城雷锋人的成长。

四、传播雷锋车精神的“正能量”,打造港城文化的特色品牌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人们的精神家园,亦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法国城市地理学家潘什梅尔说“城市即是一个景观,一片经济空间,一种人口密度,也是一个生活中心和劳动中心,更具体地说,也可能是一种气氛,一种特征或者一个灵魂”看看今天我们的城市,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流动性越来越强,城市人口的组成也越来越复杂,人们的价值取向、生活方式与理念,甚至是道德批判的标准都在这灯红酒绿、各种思潮中摇摆不定,甚至是混乱。汤因比在考察历史变迁时,曾揭示在文明解体、社会转型阶段,会出现灵魂的分裂,出现诸多互不相容的生活、行为、情感方式,从而产生出一种存在的杂乱感〔3〕。但没有和缺乏文化的城市是苍白的城市,是难以可持续发展的,雷锋车精神所体现的“真善美”,恰恰是着众多混乱中的一种“正能量”。

城市文化作为城市发展的传承与记忆,作为一座城市的精神支柱,更应当是一座城市的个性展示。许多城市都致力于打造自己的城市名片和符号,如精心包装自己独有的自然景观,有杭州的西湖、武汉的黄鹤楼等。在港城,雷锋车组用他们的行动践行和弘扬着雷锋精神,是连云港市民素质的最好展示,“雷锋车事迹陈列馆”、《情系雷锋车》陈列都是很好的展示平台。但如何充分挖掘现有的各种资源,以雷锋车文化引领创新、以雷锋车文化提升实力、以雷锋车文化展示形象、积极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全力打造属于港城人民独有的城市文化的特色品牌,我们要继续努力。

〔参 考 文 献〕

〔1〕李迅.生态文明与生态城市之初探〔EB/OL〕. http://www.zxcsjs.org/zhuanti/index.asp?sID=4716,2011-05-20.

〔2〕刘合林.城市文化空间解读与利用——构建文化城市的新路径〔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3〕〔英〕阿德诺·汤因比.历史研究(中)〔M〕.刘北成,郭小凌,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58.

〔4〕连网.雷锋车事迹网上展馆〔EB/OL〕. http://www.lyg01.net/lwzt/lwzt2012/leifengchezhanguan/.

〔5〕万时乐. 城市文明与市民个体道德能力的提升〔J〕. 学术论坛, 2011,(11).

〔责任编辑:冯延臣〕

猜你喜欢

雷锋精神城市文化品牌建设
论我国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
城市节点空间与城市文化互动发展研究
新时期博物馆的城市功能拓展
浅谈雷锋精神
沈阳城市文化思考
新常态下都匀毛尖品牌建设问题浅析
唯品会的品牌塑造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高职院校如何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
雷锋精神与中国梦:三个理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