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当前我国干部交流难的原因及对策
2012-04-29张国旗
张国旗
[摘 要]干部交流作为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但在党政干部的交流工作日趋完善,走上良性循环轨道的同时,干部交流工作却因其固有的特性,出现了与现实要求相脱节的现象,体制改革困难重重,急需解决。本文试图分析目前我国干部交流困难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干部交流;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D26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6 — 0016 — 02
党政领导干部规定所称的党政领导干部交流,是指各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通过调任、 转任对党政领导干部的工作岗位进行调整。所谓干部交流制度就是对干部实施的不同岗位或不同单位的调动和轮换规程。旨在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改进领导工作作风,培养锻炼干部,使其在更广阔的领域内获得领导经验,增长才干,全面提高其素质〔1〕。
1.当前我国干部交流难的表现
推行干部交流制度,对于激发广大干部的竞争意识和工作责任感,尽快培养、锻炼复合型干部,建立高素质干部队伍,促进机关廉政勤政建设等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从实践看,交流工作的成效远没有达到要求,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收入好的调到收入差的部门难
某些部门除了额外收入工资发给外,所有政策开口子的各种补助可以全部到位,除此之外,还有其他额外收入。要想将这些单位的干部交流出来,的确有一定难度,这里的领导干部宁愿就地免职也死活不肯交流去外部门。而外面的干部又千方百计往里钻。
1.2有权部门调到无权单位难
在上层领导眼中,关键部门不能频繁轮换,即使在本岗位无创新精神,甚至在其岗位退休,也不愿交流出去。这些部门的主要干部乃至一般干部都死活不肯离开“宝地”,因为离开了那里,一是身价陡降,二是远离了“皇上”,落差太大。其他的一些有权单位同时又有钱,也绝不愿意调到其他部门,即使是提升职务难度也十分大。
1.3在市区工作的干部交流到偏远地区难
有的同志一提到交流便忧上心头,像很多高校有本部和其他校区,这些同志不愿意到偏远的校区工作。他们在市区安了家,工作顺手,生活安逸。白天上班,晚上享受家庭的天伦之乐,而其他校区的生活和工作条件远不如城市,因而他们图安逸,不愿离开“安乐窝”。
1.4资历深,基础薄弱的干部交流难
有些同志自己认为资格老,阅历深,为单位“贡献大”,加之对有些专业性较强的部门,学历基础薄弱的历史原因,造成交流难度大。
2.导致干部交流难的主要原因
当前,导致干部交流难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小团体意识和认识误区,导致干部交流难
我们知道,一个组织一个部门的工作不是游戏,社会化的活动绝不是搞搞临时组合就可以完成的,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环境,任何工作都需要团体的配合来完成,而决定结果的优劣,“默契”至关重要。小团体意识使得各部门都不愿意交流优秀、年轻、有潜力、用得顺手的干部,生怕一旦交流出去就会影响到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再从社会公众心理来看,由于目前社会上仍存在“交流的干部不是好干部”的偏见,特别是那些从机关向基层、从“热门”岗位向“冷门”岗位、从比较“安逸”的部门到矛盾复杂困难重重部门接受锻炼的平职交流干部,往往被狭隘地误认为是犯了错误、能力水平低,或在原单位表现不好、“混”不下去了才被组织“发落”的,从而影响干部交流的积极性。
2.2待遇、专业要求上的差异,导致干部交流难
我们都很清楚,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单位、部门之间的职能差异,造成事实上的分配差异。即便是一模一样的岗位,在不同的部门,不同的环境下,对从业者的“回报”像收入或是升职的机会也是不一样的,干部交流必然涉及干部的切身利益,有的担心交流后,收入水平会降低,晋级晋职会受到影响,导致中层干部向收入高的单位交流易,向收入低的单位交流难。这是其一,再者象干部岗位一般专业性都比较强,对政策把握、业务要求都比较高,然而有些领导人为了应付上级的指令,或者仅凭主观想法随性地就把干部给交流了出去,完全不顾被交流的干部的专业素质,个人才能〔2〕。
2.3制度不完善,导致干部交流难
我们都知道一个完善的制度对政策运行的重要性。交流之所以“难”,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在这方面还不够成熟。没有保障自然就缺乏吸引力,要一个人放弃现有固定的人脉关系,固定的工作环境,去到一个陌生的部门,在行政岗位与事业岗位之间如何实现双向流动,不同的职称与职位设置之间如何实现互评互聘,不同的岗位之间如何实现职级、职称、待遇的有效调节等等一系列都是实际需要考虑的问题。
2.4上级领导长官意识导致干部交流难
将个人对干部的看法取代组织对干部的考核评价,由此促长了属下趋炎附势的恶习。就利益而言,群众问题就无足轻重了,重要的是如何建立与上级领导的“友好”关系,一些下级在占据“好码头”,具备雄厚的经济基础之后,慷单位之慨,对上级主要领导大肆进行“感情投资”,从而获得“护身符”,稳坐钓鱼船,在好单位长期岿然不动,高枕无忧。
3.促进干部交流的相关对策
当下虽然还没有彻底解决干部交流难的方法,但是针对原因我们可以寻求到一些有效的对策:
3.1改变传统思维模式,为干部交流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一般来说,每一个分管领导都希望自己手下有精兵强将。分管的下属干部岗位变动,会使分管领导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培养新人。但从长远和全局来看,不进行岗位交流不利于整体工作,也不利于分管领导下属干部的全面进步,会压抑有能力干部潜在素质的提高。解决思想认识上的问题是搞好干部交流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改变人们以往认为被交流者就是那些办事能力低下,犯过错误的干部的观念,改变部门的小团体意识,不能只顾及自身部门的业绩,抓着优秀人才,先进的管理理念不放手,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全力支持干部迎接新岗位的挑战,认真负责地指导帮助尚不成熟的干部早日成才,为岗位交流创造良好的条件。
3.2从实际出发,保障被交流干部的切身利益
干部交流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岗位的职员有着不同的技术知识要求,所以在交流的时候必须考虑对口问题,如果脱离了实际而仅仅凭主观判断或单纯为了形象工程,完成任务那只能说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了。再说待遇问题,很多人回避但却是一个最直接最现实急需面对的问题,有什么理由让人放弃相对安逸的环境去到一个陌生又相对不利于自身前途发展的地方呢,只有在他的基本权利得到保障的情况下,我们才有可能做到有效率的交流。
3.3健全配套制度,杜绝干部岗位交流的短期行为
要系统地建立干部交流的各项配套制度,通过制度规范干部交流,确保交流工作科学、规范、合理、顺畅。一要强化目标管理。应采取签订任期目标责任书的形式,对干部在任期内两个文明建设情况、教育、管理、服务等工作职责做出规范要求,增强北交流干部的责任意识、进取意识。二要加强考核,要把日常业绩考核与年度、任期考核结合起来,把实绩和任期目标的实现情况作为干部交流、任期奖惩的首要依据。三要增强计划性,“小幅度、低频率”地交流。要根据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年轻干部选拔培养的需要,制定具体工作实施计划,交流前要摸清各方面情况,方案周密细致,慎重考虑,每次调整干部要有针对性,干部交流要“小步低频”,讲究质量和效果,力求避免不利因素产生。同一部门的党政管理干部不宜同时向外交流,否则,不利于领导班子的交替和衔接,也不利于工作的开展。要有利于领导班子的相对稳定,保证班子的顺利交替,保证部门工作的连续性〔3〕。
3.4丰富交流形式
根据各类领导班子建设、年轻干部选拔培养的需要,制定详细的、操作性强的交流规划和具体工作方案,明确指导思想,划定对象范围,确立原则要求,规范程序方法,增强工作的主动性与科学性,保证整个干部交流工作形成制度,并严格按照规定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根据各个后备干部自身的特点、能力状况和岗位需要,进行分类指导,因材施教,通过置换的办法,把他们安排到合适的职位上〔4〕。
要区别干部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多种方式对干部进行交流。对于能力较强、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实行提拔交流;对于政治素质欠佳、事业心不强、自身要求不严、甚至影响团结的干部,实行降职交流;对年纪轻、水平高、潜力大的干部,实行培养性交流;对年龄偏大或身体不好,不宜在班子中工作的干部,实行非领导岗位的安置性交流;对同一岗位履职较长的干部,实行换岗性交流;对任职需要“避亲避籍避熟”的干部,实施回避型交流 〔5〕。
科学合理的交流不但能够提高部门效率,而且有利于人才的有效使用,实现资源的最大效用的开发。我们有必要明确干部交流是为了实现干部资源的优化利用,帮助干部积累更多的经验,开阔眼界,锻炼干部的工作能力,实现先进管理经验交流,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总之,只有解决好干部交流这一难题,形成一个吸收进来、交流出去、再吸收进来、交流出去的循环往复的良性动态模式,才能使干部队伍活起来,工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参 考 文 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Z〕2006-08-06
〔2〕朱平生.干部交流难的原因及对策〔J〕.继续教育与人事. 2002,(02).
〔3〕杨春生.推行管理干部岗位交流时间与思考〔J〕.理论学习与探索,2003,(03)
〔4〕蒋红萍.干部交流应做好结合文章〔J〕.领导科学,2008,(10).
〔5〕朱其训.关于高校领导干部校际换岗交流的思考〔J〕.江苏高教,2006,(03).
〔责任编辑:侯景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