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职学生就业取向与“用工荒”
2012-04-29蒋戴丽
蒋戴丽
[摘要]用工荒和就业难这两个看似矛盾的现象一直在我国交织存在,“高不成低不就”可以说是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真实写照。通过调查广西三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从就业取向来分析用工荒的症结所在,为高职院校建设及高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生就业取向用工荒职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G4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2)06-0081-02
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目前,全国95%以上的地市至少有一所高职院校。教育部、财政部2006年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启动实施的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有效地带动了全国1200多所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一、高职学生主体自我评价
本论文以广西三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为调研对象,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21份。问卷设计分两大内容:高职学生主体自我评价及职业期待调查。
在被问到选择读高职的原因时,调查数据显示如下:
A. 高考分数达不到读本科的要求
B. 想来高职学一技之长
C. 这里有自己喜欢的专业
D. 家长或朋友的推荐
E. 其他原因
在教育途径和就业选择愈发多元化的今天,虽然高职高专院校就业率并不差,但是,“学历上过不去,毕业了顶多是技术型工人,身份上就低人一等”的观念,使得大部分考生对高职说“不”。“上不了重点大学的上本科,上不了本科的上三本,上不了三本的读高职。” 尽管媒体上宣传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薪资待遇不比重点大学毕业生低,但很多学生都不愿意接受这种说教。不少考生、家长仍对高职教育抱有偏见,认为它是拾遗补阙、兜底备选的“保险锁”。另一方面,由于长期投入不足,导致社会对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质量、就业率与就业质量等持有怀疑态度。再者,高职院校对有志或有需要继续深造的高职生提供的机会和渠道有限,虽然一直呼吁打通职业教育立交桥,可是高职毕业生能够升本的仍然屈指可数,有的花几年时间拿到成教文凭社会也不太认可。
在被问及“如果在填报志愿时,你就知道高职院校是以‘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为目标的,你还会报读高职吗?”受调研的921人中,384人选择“会”,431人选择“看情况”,119人选择“不会”,91人选择“从来没想过自己要读高职”。
长期以来,我们国家都存在着重学历教育轻职业教育的倾向。似乎只有上大学才是出路,大学生们瞧不上“体力活”,农民工又达不到企业所需的技能水平,“技工荒”成了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的大难题。
可喜的是还有相当一部分调研对象定位清晰,坚定自己的选择,希望在高职院校学一技之长。因此高职院校在提升自身内涵建设、突出办学特色、坚持人才培养机制以就业为导向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母校情感、专业情感、自我认同、自主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用工荒”与高职学生就业取向的矛盾
据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介绍,根据2012年春节前调研和节后员工返岗监测,企业用工缺口短期内比较突出,缺口峰值达80万至100万人次,其中广州市用工缺口达11万人次,深圳和东莞市用工缺口最高分别达到30万人次。“用工荒”的现象年复一年地不定期上演。
职业期待中的第一个问题,被调研者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是否有所规划,受调研的921人中,429人选择“有”,299人选择“没有”,另外,203人选择“到时候再说”。
从数据来看,认为自己对职业生涯有所规划和暂时没有的基本持平。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课程,专题报告或讲座,职业生涯规划也成了高职学生比较关注的问题。但不少高职学生还没有真正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真正含义,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缺乏进行规划的技巧。
职业期待中的第二个问题涉及毕业生的职业选择,有金领、白领、粉领、灰领和蓝领可供选择。
从调查的数据来看,选择“金领”和“白领”的占大多数,这说明大部分高职生的成就动机比较高,但又从另一方而反映了他们没有认清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期望值过高。从现实情况来看,高职毕业生主要是走技术路线,学校培养目标本身为高级技师,而不是“高级管理人员”、“企业家”,甚至是“官员”。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大宣扬杰出校友是劳动模范与岗位技术能手的力度,学校首先要做到“归好队,定好位,坚守自己的层次、类型,培养一流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 其次,学校应切实加强职业指导,教育学生树立切合实际的就业观,引导学生在就业观念和取向上“归好队,定好位”。
三、结语
用工荒和就业难实际上反映出我国目前劳动力的结构还不尽合理:大学生多、农民工多、技能型人才少,而这也是我国教育结构不合理的一个表现。当务之急,应该是重视职业教育,提升职校和职校毕业生的信心,加快解决技术工人长期短缺的问题。因此,全社会要齐心营造一个重视“蓝领”、尊敬“蓝领”的氛围,让高职毕业生毕业后乐意干“蓝领”的工作。另外,企业也应加大对技术工人的技能和管理能力培训,综合提高劳动力素质,在不断创新产品、发展转型的同时,加强工人与企业之间的情感纽带,为“蓝领”的成长成才搭桥铺路。
[参考文献]
[1]李剑平.领导讲话[N].中国青年报,2010-09-17.
[2]李国,程倍倍.高职招生难遇困局:本科“坎”难迈 职场路狭窄[N].工人日报,2011-08-11.
[3]杨亚军.由用工荒想起职业教育[N].四川日报,2011-02-16.
[4]张砥.理性看待用工荒和就业难[N].北京日报,2012-02-10.
[责任编辑: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