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2-04-29杨春娟
杨春娟
[摘要]高校辅导员在高校的学生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高校辅导员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应加强辅导员专业知识培训,健全考评、奖励制度,提高辅导员与学生人数配置比,培养辅导员在学生中的威信。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工作问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G45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2)06-0074-02
高校的辅导员工作,是由高校辅导员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协同高校其他部门一起,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对高校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辅导员问题现状
高校辅导员是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生力军,然而,他们目前的现状并不乐观,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专业理论知识不够
很多高校辅导员在大学毕业之后,没有受过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培训,就进入了大学当辅导员。他们有些不是师范专业毕业的,有些在本科、研究生学习时,也没有学习过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等方面的课程。因此,在管理学生方面,没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也缺乏一定的经验。在管理学生时,有时没有注意方式、方法,甚至还会和学生发生正面冲突,没有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地疏通,反而给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一些不和谐的因素。
(二)辅导员素质参差不齐
从广义上讲,高校辅导员包括在学生公寓、学生工作部(学生处)、团委、各二级分院等对学生进行直接管理的部门的工作人员。然而,从辅导员的构成上来看,在一些高校的一些部门,比方说学生公寓,辅导员的素质普遍较低,他们往往没有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更没有受过一些专门的培训,更无从谈起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了。因此,部分高校辅导员自身素质不高,也是目前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存在的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
(三)辅导员考评及奖惩制度不健全,辅导员的积极性不高
在一些高校,辅导员考评及奖惩制度不够完善,这就导致一些辅导员认为“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工作积极性不高。由于缺乏必要的考核制度,有些辅导员对自己要求不高,工作懒散,迟到、早退现象时有发生,长期不和学生见面,有时学生一个月才能见到辅导员一次,有时甚至时间更长。辅导员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不利于学生的管理工作。长此以往,会给学校的安全稳定带来隐患,甚至会带来一些严重的后果。
(四)一些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配置比不能达到1∶200
一些学校的辅导员与学生的配置比远远低于1:200,有的甚至是1∶250,1∶300,有的甚至更低。这与教育部规定的辅导员与学生比不能低于1∶200严重不符。有的高校辅导员有专兼职之分,有些兼职辅导员,在高校还兼任一些课程或其他工作,这势必会使他们分心,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学生的管理工作中去。
(五)部分辅导员与学生距离太近,影响他们的威信
一些学生为了拉拢辅导员,和辅导员搞好关系,经常请辅导员吃饭,并送给他们一些贵重的礼品,以至于在关键时候能派上用场。例如,在请假等方面他们会常常受到照顾。有些学生多天不来上课,也不会受到批评和处分。一些学生还会让辅导员在“评优评干”时,给他们开绿灯,从而获得“三好学生”或“优秀班干”。这在无形中使其他学生错误地认为,只要请辅导员吃饭或给他们送一些礼品,就会得到他们想得到的东西。这也使学生形成了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六)辅导员的流动性太大,不利于学生管理工作
由于大部分辅导员在高校只担任学生管理工作,长期以来会有一种“倦怠感”,加之工资待遇也不是很高,在职位提高、职称评定方面没有优势,[1]总感觉“前途渺茫”,部分辅导员常常会加入考研或考公务员的大军中去,一旦考上之后,也会“另谋高就”。辅导员的流动过于频繁,无疑会使辅导员的工作受到影响。因此,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已成为影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因素。[2]
二、针对问题现状的思考
针对辅导员目前存在的问题,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加强辅导员专业知识培训
要对新任职的辅导员进行有关教育学、心理学及教育管理学知识的培训,并对他们进行师德及师风的培训,推荐优秀辅导员参加高校学生思政工作的各项论坛和研讨会,[3]使他们能够真正地做到爱生如子,真正地为学生服务,充分了解学生的动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为高校的稳定和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健全辅导员考评制度和奖惩制度
各个高校应针对辅导员的工作,制定出一些详细的量化考核标准,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辅导员考评与辅导员津贴挂钩,考核结果作为辅导员评优的重要依据,[4]从而提高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对一些表现特别优秀的辅导员,要给予物质奖励,同时要树立典型,在全校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对于一些工作散漫,不能履行工作职责的一些“后进分子”要进行处罚,以儆效尤。
(三)提高高校辅导员和学生人数的配置比
各个高校应该严格遵守教育部关于辅导员与学生人数配置比的要求,使其比例不能低于1∶200。对于辅导员与学生人数比低于1∶200的学校,应将辅导员的人数增加到教育部要求的比例之内,使各高校的辅导员能够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学生的管理工作中去。
(四)辅导员应与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并努力培养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
辅导员和学生应该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不能和学生交往过密,更不能经常接受学生的礼物,不能经常接收学生的邀请,和学生一起吃饭,更不能和学生称兄道弟,辅导员应时刻注意自己的举止,要在学生中逐步树立起自己的威信,必须树立“学生时刻在我心中”工作理念,[5]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高校辅导员在高校的稳定和发展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虽然目前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各个高校只要能够按照笔者所提出的几点思考,去为辅导员做一些实事,辅导员在他们的岗位上一定也能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卢东升.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思考[J]. 科技咨询, 2012,(9).
[2]杨稳利. 人才队伍建设是新世纪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职业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探析[J].中国人才,2012,(4).
[3]陈洁. 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 丽水学院学报, 2012,(3).
[4]董慧,颜志明,毕德全. 新时期高校班主任队伍建设创新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2,(4).
[5]王惠,周树全,张梅. 高校辅导员职业行为规范研究[J]. 市场周刊,2012,(3).
[6]朱丹.高校辅导员自我心理调适策略探析[J].大学教育,2012,(4):67.
[责任编辑:钟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