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2-04-29匡长用
匡长用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互补性,可以相互促进发展。为了提高和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在教育实践中要努力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方面的作用,并从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入手,寻求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些方法,从而开拓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方向,服务于高职教育,帮助高职生全面发展。
[关键字]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2)06-0070-02
在我国,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应用技术型高级专门人才。但应注意到,学生的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是他们走向社会,从事工作与参与社会生活基本的条件。而当前,由于社会原因以及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简称“高职生”)自身的特点,从入学开始,一部分学生或多或少地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本文拟从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寻求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些方法。我们知道,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进行的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国家和社会需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探讨高等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方面的作用,离不开对高职生这个特定对象心理特点的讨论。
一、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原因分析
目前,高职生既有一般高等院校学生所具有的一般特点(共性),又由于其在生源特点与就业前景方面的不同,而形成高职生所独有的特点(差异性)。
(一)一般心理特征及其原因
1.时代属性特点
从2007年左右开始,“90后”已经逐渐成了高职生的主力军,他们成长于改革开放经济飞速发展的美好时期,被贴上了时代特有的标签,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一是个性张扬,独立自主,表现欲强。无论是军训拉歌、学生干部竞选,还是社团招新,他们都跃跃欲试、积极参与。二是突出自我,性格叛逆,缺乏信仰。“90后”高职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宠爱往往导致他们以自我为中心,遇到利益选择时,他们大多缺乏大局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偏向对个人利益的追求。三是内心空虚,人生价值观不稳定或趣味低级,迷失方向和目标。
2.成长期属性特点
大学生在校期间,多处于18至22岁之间,在这一时期,他们生理上已经成人,心理发展却处于未完全成熟的阶段。主要表现在:自我意识越来越清晰,自尊心强,逐渐能够驾驭正常的人际交往等;但受挫力不强,遭受挫折时情绪表现强烈,容易沉溺于低落情绪,不能进行良好的自我调节等。
(二)特殊的心理特点及其原因
1.生源属性异化的特点
从目前情况看,高职院校生源属性有三个特点,一是普通高考最后一批录取的高中毕业生,二是“三校”(即中专、技校、职业高中)毕业生,三是他们大多来自于农村或贫困家庭。这些学生相对来讲,文化基础较差,绝大部分在中学教育阶段学习成绩不佳,受到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挤压。可以说,他们是背着压抑、自责、无奈、自卑等精神包袱跨入大学校门的。与普通本科高校的学生相比,他们对前途缺乏自信,自卑感比较强烈,容易自暴自弃,学习情绪比较低落。
2.就业前景异化的特点
高职毕业生在首次择业中往往只能选择低档次的职位。这种就业的低端预期性往往促使学生形成悲观的思想情绪和消极的生活态度,不易形成高远的人生抱负和积极的求知欲望。
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互补性,相互促进,补充发展。健康的心理是有效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而思想政治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向更高、更深、更有效的方向发展。当前,在高职生中存在的许多问题不仅仅是思想和道德问题,相当多的是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为了提高和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在教育实践中要努力将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尽管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分属两个不同的学科类别,但都服务于教书育人这个中心工作,两者存在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一方面,健康的心理素质可以帮助高职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高远的人生志向,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保持心理健康,形成健康的心理调节机制。
三、思想政治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与方法论
尽管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差异性,但最终目标都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建设事业的合格人才,这要求人才不仅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和较高的道德水准,而且还要求人才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促进发展。
第一,在教学中有意识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有重点有目的地服务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着力于高职生的自信心教育、人生价值观教育、思想信仰教育以及就业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完善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帮助、启发学生,舒缓甚至消除他们在学习、生活和个人发展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障碍,从而修正他们看问题的角度,调整他们看问题的方法,使其重建思维方式,树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品质。二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力的适应性,磨炼学生的思想意志,从而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心理调适能力。三是探索和研究新时期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和途径。
第二,从以人为本出发,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向,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兼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现实生活中,不少高职生思想问题的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心理因素,一些看似由心理问题引起的学生行为,究其本质却是思想问题,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解决。当下,各种价值观、政治观、文化观、道德观、利益观等对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冲击,使学生滋生了许多心理问题而得不到解决。这就要求教师要直面各种社会信息,跟踪社会真实与信息真实,以人为本,服务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与未来发展。但在现实中,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偏重于对知识的掌握,很少关注学生深层次的心理问题与健康个体本身的发展问题。尤其是高职院校,由于其主要是培养动手能力强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很多学校和学生存在急功近利思想,并不重视高职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所以在现阶段,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使思想政治教育做到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
第三,以人格教育为突破口,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一般认为,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定模式,是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由气质、性格及自我意识构成,具有独特性、稳定性、整体性、功能性等特征。个体人格的形成,由人的先天禀赋与后天社会化共同作用而形成,人的先天禀赋是基础,而后天的生活环境、习性养成、教育及社会文化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前,由于信息化及市场化的突飞猛进,学生不可避免地受到许多国内国外不良观念与思潮的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与身心健康受到冲击,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变得多样化和复杂化,困难重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进一步被边缘化。而另一方面,学生的心理问题与人格障碍问题却呈现上升趋势,甚至出现极端事件,必须寻找问题的突破口,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它不仅要服务于国家意识形态的政治教育,也要服务于学生的思想教育与健康心理教育,并以人格教育为突破口,弥补长期以来忽略的对学生人格的教育及培养。那么,怎样以人格教育为突破口,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促进学生心生理健康发展?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第一,积极进行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第二,进行抗挫折教育和训练,培养直面困难的勇气和战胜挫折的信心与毅力。
[参考文献]
[1]廖颖. 新时期大学生心理状况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6.
[2]陈昌霞.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J].新西部(下半月),2009,(7).
[3]芮明珠. 关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4]赖少坤. 高职院校学生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
[5]罗晴. 新形势下引入心理咨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J].出国与就业,2010,(20).
[6]吴莉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心理接受机制研究文献综述[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7]关翠玲.思想政治教育与高职大学生就业素质和能力培养[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1,(6).
[8]董文志等. 思想政治教育与高职学生就业力培养研究[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9]黄超. 转型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载体创新[J].集美大学学报,2011,(3).
[责任编辑:刘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