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蓝光联合治疗面部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2-04-29蒋小音袁江王文娟沈斌
蒋小音 袁江 王文娟 沈斌
[摘要]目的:评价红蓝光联合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采用红蓝光联合照射治疗,每位患者每次使用蓝光照射20min,然后使用红光照射5~10min,每周2次;对照组40例,口服丹参酮胶囊联合外用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两组均治疗4周后判定疗效。结果:红蓝光联合照射治疗中重度痤疮疗效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蓝光联合照射治疗中、重度痤疮安全有效。
[关键词]红蓝光;中重度痤疮;联合治疗
[中图分类号]R758.7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6-0973-002
痤疮是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病,好发于青春期,轻者可表现为生理性黑、白头粉刺,可自然缓解,重者可因炎症反应引起脓疱、结节、甚至瘢痕形成,严重影响面部美观,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近年来,光学疗法特别是红蓝光已成为治疗痤疮的新方法,其对炎症性痤疮有明显的疗效,且副作用小 [1]。2009年9月至今,笔者科室使用红蓝光联合治疗中重度痤疮患者,获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本院皮肤科门诊的面部寻常性痤疮患者。痤疮分级:按Pillsburg分级法[2],根据炎症性皮损和深在性皮损的有无及多少将痤疮严重度总体上分为四级:Ⅰ级(轻度):黑头粉刺散在及多发,有散在炎症性皮损;Ⅱ级(中度):Ⅰ度加浅表性脓疱,炎症性皮损数目较多,仅限于面部;Ⅲ级(重度):Ⅱ度加深在性炎症性皮损,发生于面、颈部和背部;Ⅳ级(重度集簇性):Ⅲ度加囊肿,易形成瘢痕,发生在上半身。入选标准:符合Pillsburg分级法的中重度患者,发病部位以面部为主,排除轻度和重度集簇性痤疮。排除标准:①治疗期间局部外涂或内服过其他药物者;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光敏性皮肤患者;④免疫缺陷性疾病者;⑤有皮肤癌倾向者。所有患者在评价前2个月内均未接受过任何针对性治疗。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18~33岁,病程3个月~3年,中度22例,重度28例;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16~35岁,病程3个月~3年,中度20例,重度2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痤疮类型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仪器参数: 欧美娜(Omnilux)红蓝光治疗仪(英国美光仪器有限公司生产),为高纯度光源(非激光),其中蓝光(Omnilux-blue )波长(415±5)nm,输出功率(20±5)W,能量密度48J/cm2;红光(Omnilux-revive)波长(633±6)nm,输出功率(40±5)W,能量密度126J/cm2。
1.3 治疗方法:治疗前患者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清洁皮肤,拍照存档。治疗时用眼罩保护眼睛,治疗组采用单次红蓝光交替照射,治疗单元放在患者面部上方,确保光板距离皮肤表面1~4cm,先使用蓝光照射20min,然后联合红光照射5~10min(视痤疮患者皮损严重程度而定),每周2次,连续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口服丹参酮胶囊(河北希力制药有限股份公司)每次4粒,每天3次,外用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苏州第四制药厂有限公司)涂于患处,早晚各1次,连续4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每周末评价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1个疗程结束后判定疗效。
1.4 疗效判断标准[3] :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皮损计数,每周记录炎症皮损数目,包括炎性丘疹和脓疱,第4周末计算皮损平均减少率,疗效按炎症皮损治疗前后减少率来判定,皮损减少率=(治疗前皮疹数-治疗后皮疹数)/治疗前皮疹数×100%。痊愈:皮损减少率≥90%;显效:皮损减少率为60%~89%;有效:皮损减少率20%~59%;无效:皮损减少率<20%。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痊愈所需时间以周计算(1周为1个治疗周期)。
1.5 统计学分析: PEMS3.1软件,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疗效:两组患者治疗前及第4周末的炎症皮损计数及皮损减少率见表1。在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的皮损减少率67.0%,对照组皮损减少率50.5%,表明同时使用415nm的蓝光和633nm的红光照射皮损可以明显减少痤疮的炎症损害。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痊愈率分别为52.0%,20.0%;总有效率分别为88.0%,67.5%,两组痊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81,P<0.01),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06,P<0.05),见表2。
2.2 不良反应:治疗组有2例患者感面部皮肤稍黑,4例患者感面部皮肤干燥,照红光时皮肤灼热、紧绷,嘱患者接受光疗后外涂保湿剂,症状改善;对照组4例外涂药物后感皮肤轻微刺痒,2例患者月经量稍增多,未作处理,两组患者均完成治疗。
3讨论
痤疮是皮肤科最常见的慢性炎症性毛囊皮脂腺疾病,其发病与毛囊口角化过度、皮脂腺分泌过旺、雄性激素水平升高或受体敏感性增高以及痤疮丙酸杆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等有关,其中痤疮丙酸杆菌感染是痤疮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口服外用抗生素和维A酸类药物为其主要的治疗方法,有效率可达82%~95%[4],但因抗生素的耐药性及维A酸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对育龄妇女的生育影响,导致患者依从性差,疗效不稳定。
近年来,光学疗法为皮肤病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痤疮治疗取得了重要进展。欧美娜红蓝光痤疮治疗仪,以 LED为发光源,通过发光二极管矩阵发出高纯度能量窄波红蓝光。蓝光的光谱(415nm)与痤疮杆菌产生的粪卟啉的最大吸收峰值极为相配,当照射痤疮杆菌时引起细菌内源性卟啉的光兴奋,导致细菌死亡。蓝光还可诱导细胞膜渗透性发生改变,使胞内pH值发生变化进而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增殖[5]。蓝光的穿透深度小于0.25mm,不能有效穿透深部组织[6],而波长为633nm的红光穿透较深,有利于改善深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消退,同时可促进皮肤胶原的重整和组织修复,促进伤口愈合。Lee 等[7]使用LED红蓝光治疗24例轻中度痤疮患者,每周2次,共4周,发现非炎症性皮损改善34.3%,炎症性皮损改善77.9%,提示该方法对丘疹脓疱性痤疮更加有效,且50%的患者皮肤色泽、质地、纹理均获得明显改善。Elman等[8]报道近80%的患者炎症性皮损减少达59%~67%。在以往的文献报道中,红蓝光为交替照射治疗模式,有作者[9]也探讨了红蓝光在单次治疗中进行混合照射模式获得了满意疗效。本研究在单次治疗单元中先给予足剂量的蓝光照射皮损,最大可能阻断痤疮丙酸杆菌的定植与过度繁殖,阻断痤疮的病程发展,减少脓疱的形成及结节、囊肿的出现,同时根据皮损严重程度及分级给予一定量的红光照射,最大限度地减少与痤疮有关的红斑反应,缓解炎症反应,减少瘢痕形成。本研究结果表明接受红蓝光同时照射治疗前后平均皮损减少率提高,提高了治愈率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Charakida A,Seaton ED,Charakida M,et al. Phot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acne:what is its role [J].Am J Clin Dermatol,2004,5(4):211-216.
[2]范卫新,毕志刚.皮肤性病诊断流程与治疗策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397..
[3]徐 阳,杨蓉娅,姚美华.红蓝光照射与医学护肤品联合应用治疗痤疮[J].中国美容医学,2007,16(8):1096-1097.
[4]聂有智,王春勇.痤疮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麻风皮肤病学杂志,2008,24(1):57-58.
[5]Ross EV.Acne,lasers,and light [J].Adv Dermatol,2005,21:1-32.
[6]林彤,周展超.痤疮的光学治疗[J].中国麻风皮肤病学杂志,2006,22(10):840-842.
[7]Lee SY,You CE,Park MY.Blue and light combination LED phototype IV[J].Lasers SurgMed,2007,39(2):180-188.
[8]Elman M,Slatkine M,Harth Y.The effective treatment of acne vulgaris by a high-intensity,narrow band 405-420 nm light source[J].J Cosmet Laser Ther,2003,5(2):111-117.
[9]凌 昕,陈玲玲,季 江,等.红蓝光联合治疗中、重度痤疮疗效对比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12):1836.
[收稿日期]2012-03-19 [修回日期]2012-04-26
编辑/李阳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