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构建背景下家庭文化功能的社会意义论析
2012-04-29陈旸
摘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最基本和最可持续的单位,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地位,家庭的和谐稳定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家庭的文化功能,是由家庭的文化生活而产生的、在满足家庭成员生存和发展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和作用。它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规范人们的行为,引导家庭及其成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重视家庭文化建设,发挥家庭的文化功能,是维护家庭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家庭;文化功能;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C91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544(2012)06-0144-04
作者简介:陈旸(1970-),男,河南杞县人,法学博士,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转型加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在其影响下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家庭面临着许多不可避免的困惑和挑战,其健康发展也就遭受极大地影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最基本和最可持续的单位,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地位,起着重要作用,家庭的和谐稳定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营造家庭正常运行的良好氛围和基本条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文明进步,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重视家庭文化建设,发挥家庭的文化功能,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举措。
一、家庭文化功能的基本内涵
家庭的文化功能,是由家庭的文化生活而产生的、在满足家庭成员生存和发展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和作用。从家庭这一层面来看,家庭文化建设,能营造和谐、轻松、健康的家庭氛围,提高家庭的凝聚力,促进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倡导生活方式的科学文明,构建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维护家庭的安定团结。从社会这一层面来看,家庭文化建设,能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当代的先进文化,提高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从而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概而言之,家庭的文化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满足需要的功能
家庭文化,具有满足家庭成员生理和心理需要的功能。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讲究文化的价值与作用。家庭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不仅能陶冶人们的性情、愉悦精神,得到美的享受,而且还能有效地帮助家庭成员和睦相处,抵制和反对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这对于提升家庭成员的文化品位,提高家庭生活质量,进而形成生态型生活方式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也有一些家庭忽视家庭文化建设,生活富有、文化贫困的现象依然存在,直接影响着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二)规范的功能
家庭文化,具有规范家庭成员行为的功能。家庭文化可以有效调控和抑制家庭成员的个人欲望,使人养成良好的公德意识、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这些现代化的观念和意识以及人们的文明行为和举止,具体表现在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处理上。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家庭文化可使个人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做到尊老爱幼、团结友善、明礼守信、助人为乐、克己奉公、遵纪守法。懂得做人的道理;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家庭文化还能够抑制个人行为,使其顺应自然规律,自觉摆正与自然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这对于社会的文明进步和稳定和谐发展都将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
(三)导向的功能
家庭文化,体现着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生活作风、家庭道德规范和为人处世之道,因此也就明显地表现着一个家庭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具有明显的导向功能。先进文化可以提高家庭成员的文化素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与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特别对未成年人来说,先进文化能激励他们奋发向上,早日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而不良文化则会使人消极、颓废,丧失进取心。不仅危害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还有可能引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危及社会安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一些腐朽堕落的文化观念也冲击着人们的思想,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潮无形中腐蚀着人们的观念。如果家庭文化建设能提高人们的认识,充实人们的闲暇时间,并对其成员的不健康行为和心理进行调节,及时调整人们错误的思想和观念,就会使可能走上犯罪道路的不稳定因素成为社会的推动力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现代化的实现,最终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而家庭的文化功能表明,家庭文化能优化家庭成员的生活环境、提高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境界,培养其远大的理想追求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因此,重视家庭文化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
二、家庭文化功能的实现路径
建设家庭文化,在发挥家庭文化功能的实践中,要以一系列中央文件精神为指导,从多个方面进行激发,为家庭的健康发展进而为社会的和谐稳定提供智力和精神支持。
(一)构建家庭文化的内容
重视家庭文化的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从中央文献多次提及这个主题就能看出。诸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扎实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等。这些指导性文献不仅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方向,而且也明确了家庭文化建设的方向和内容。
第一,倡导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这种以民主平等为核心的新型家庭关系家庭内部的关系和家庭外部的关系。家庭内部的关系,一是夫妻平等,互敬互爱。这是家庭关系的核心,是男女平等的一个重要体现,这样夫妻之间平等关系的确立。才能为家庭和睦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二是代际关系。包括父母对老人的尊敬和赡养,也包括父母对子女的抚养与教育。赡养与尊敬老人,是社会主义道德和法律所要求的行为,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基本尺度。抚养和教育子女,也是父母应当履行的基本的责任和义务。家庭外部的关系,主要是邻里关系。团结和睦是处理家庭与邻里关系的基本道德要求,也是构成家庭生活和睦的重要的外部环境。无论是家庭内部关系的处理,还是邻里关系的营造,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在平等基础上尊重他人的人格和尊严。这样才能使家庭和睦稳定,为家庭成员的发展创造良好氛围和必需环境。这就需要在家庭文化建设中,灌输民主、平等、和睦的基本理念,为家庭的文化功能的实现奠定思想基础。
第二,强调家庭伦理道德规范。家庭伦理道德规范,是指调整家庭成员间关系的原则与规范。社会主义社会中,对家庭伦理道德规范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夫妻相爱,志同道合;二是尊敬和赡养老人;三是抚养和教育子女等等。我国目前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转型时期。这种过渡转型反映在家庭上,也就使家庭领域也出现了一些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诸如血缘和亲缘的纽带越来越松弛;家庭责任感日趋淡化;婚外情、一夜情、“第三者插足”等现象的相继出现;离婚迅速增多,离婚率上升;夫妻忠诚、长慈幼孝、家庭和睦等伦理道德观念淡漠等等。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强调家庭伦理道德规范。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重视包括家庭伦理道德建设在内的社会道德建设。同时追求家庭的和谐。无论是家庭美德具体规范的提出。还是一系列不同主题的实现家庭和谐的文明家庭创建活动,都致力于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
(二)强调家庭文化的社会责任
倡导和谐家庭文化建设,培养家庭成员树立爱心和责任心为基本内涵的新型家庭和谐观,不仅只是强调家庭成员的家庭责任,为形成健康向上的和谐家庭文化氛围和良好的家庭风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个过程中。还特别强调社会责任,从家庭的和谐出发,向社会延伸,进而影响、感染整个社会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讲家庭道德不单单是个人的私事,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每个家庭都能遵守家庭道德的规范,做到夫妻和睦,尊老爱幼,那么,人们在从事社会主义建设中就可以免除后顾之忧,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有了很坚实的基础,相反就会影响家庭领域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同时,讲究家庭美德,也是培养好下一代的一个重要条件。
在中共十七大的报告中,明确地指出了在家庭伦理道德规菏的建设和家庭文化建设中,一定要注意把家庭责任文化与社会责任文化有机结合和统一。“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从这一阐述中我们可以明确地感受两点。一是家庭文化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谐家庭建设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二是家庭的绝大部分行为都既担负家庭责任,又担负社会责任。就科学的家庭教育观而言,强调的就是家庭责任与社会责任的统一。家庭不仅只是生育孩子,还要抚养孩子,更要教育好孩子,这是关系国家命运和民族未来的大事。因此,一定要坚持家庭责任与社会责任的统一。这种责任意识就是不仅对家庭负责,更要对社会负责。在着眼于家庭利益和需要的同时,更要考虑社会的需要。
(三)明确家庭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注意发挥家庭文化的社会作用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为此,构建和谐家庭必须着力建设和谐家庭文化。因为家庭和谐的实现,不仅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法律保障,而且还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撑、良好的文化条件。
和谐家庭文化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着家庭成员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和谐家庭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家庭的重要内容。正是家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谐社会建设中就应重视家庭文化建设,而且特别要注重发挥家庭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家庭的和谐要求每个家庭成员要有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因此,在家庭文化建设的指导中,要自觉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和谐家庭文化是家庭追求和谐的共同理想信念的文化体现,是维系家庭和谐的精神纽带。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家庭文化的核心内容。就是引导家庭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士气、激发活力,同时,引导家庭成员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和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家庭打牢共同的思想基础。目前,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造成了人们的价值观念的混乱,也出现了一系列道德失范的现象,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发展。为此,家庭文化建设中,着力引导家庭成员树立和谐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着力培育追求和谐的道德观念,以诚信友爱为重点,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让家庭成员明荣知耻,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创建和谐家庭提供强大的道德力量。
在社会转型期,由于我们所处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变化迅速的社会,所以,社会个体的职业、地位、经济状况和交往范围都处在流动的过程中,物质生活迅速丰富,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在这一特定的背景下,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自觉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文化修养,给家庭生活注入新的活力。从功能上看,良好的家庭文化建设,会极大地改善和促进家庭生活的质量,提高每个家庭成员的综合素质。而家庭成员的良好的文化素质、高尚的精神追求。积极的生活态度,健康的消费取向,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将有助于我们抵制一切愚昧、落后、腐朽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净化社会的文化环境,促进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家庭文化功能的培育和发挥。
三、和谐社会构建背景下家庭文化功能的社会意义
家庭文化属于社会科学范畴,是家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因此,重视家庭文化建设,发挥家庭的文化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家庭文化功能的发挥有利于塑造社会发展所必须的高素质的个体
对于社会发展,恩格斯明确提出了人类“意志合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思想。恩格斯认为,社会活动是由无数个有目的、有动机的个人的活动构成的。每个人的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因而是包括在合力里面的”。
充分发挥家庭的文化功能,能培养高素质的个体,从而强化了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家庭的文化功能在这个方面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明确了政策导向,利于提高个体的政治素质。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就得有规定,有使命,有任务。这个任务是由于个体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因此,在家庭的文化建设中,要注意正确的政治导向,坚持主流价值观。既要重视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个人价值、利益的实现,更要提倡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服从集体,强调国家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确保国家集体利益真正成为人们的共同利益。在我们进行改革的过程中,人们思想活跃,各种观念大量涌现,正确的思想与错误的思想相互交织,进步的观念与落后的观念相互影响,这是难以避免的。家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引导家庭成员分清主流和支流、分清正确与谬误。自觉抵制错误的、落后的思想观念。
第二,强调规范引导,利于提升个体的道德素质。要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培养,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规范调控行为,即对个体的思想、行为的规范性。由于现代社会的多样、多层、开放、多变和复杂,明确的规范制约,对于把家庭及其成员的思想行为引向一个基本一致的方向更为必要。和谐社会构建中,家庭文化建设要作为评价标准和价值导向,塑造和培育个体的品格品质、思想境界、情操格调,道德水平等。
从根本意义上看,无论家庭或社会都是由人构成的:家庭是否和谐,是由人决定的;社会是否和谐,最终也是由人决定的。人的综合素质的状况是决定家庭和谐和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因素。建设家庭文化,发挥家庭功能,就是为了提高个体的基本素质,营造个体良好的成长环境,满足个体各方面的发展需求,保障个体的基本权益,力求个体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从而为社会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二)家庭文化功能的发挥能夯实社会稳定的基础领域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构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家庭是否和谐及其和谐的程度,是衡量社会是否和谐及其和谐程度的一个重要维度。在一定意义上说,和谐社会是由和谐家庭发端的,需要由家庭和谐推广发展为社会和谐。没有家庭的和谐,社会的和谐就是片面的,不完善的。由于我国目前在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以及社会价值观念等社会环境方面的变化,在家庭中也产生了诸如男女不平等、婚外恋、家庭暴力乃至家庭犯罪、家庭离散等家庭不和谐问题,这些家庭问题与社会问题相互交织、互相作用,产生了不少隐患,不仅破坏了家庭的平安,也威胁着社会的稳定,无形中妨碍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
因此,加强家庭文化建设,除了加强家庭伦理道德建设,提高个人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以外,更要注意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养成。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有力的家庭方面的法律保障体系,先后制定或修订了《婚姻法》、《妇女权益保护法》、《母婴保健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等等。颁布和实施了《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这些表明我国党和政府已将家庭发展纳入国家发展战略,采取行动和措施保护家庭、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在社会和家庭中享有平等权益,在推进家庭教育、消除家庭暴力、促进两性平等、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等方面取得了成就。同时,党和政府还鼓励包括妇联组织在内的群众团体,发挥自身优势,在全国城乡广泛开展家庭文明建设和家庭维权实践活动,努力使每个家庭能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取得了好的社会效果。
总之,从家庭入手,深化家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家庭的文化功能,保障家庭的健康发展,建立家庭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是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
(三)家庭的文化功能提供了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
为保证家庭的健康发展,家庭文化建设可以从多个方面对家庭成员进行规范和引导。例如法律制度方面、道德建设方面、思想文化方面、家庭美德的弘扬方面等等。这些无疑有利于营造家庭发展的和谐氛围,创造了家庭成员生活成长的良好空间。为社会发展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动力。这里有两点值得强调。
第一,家庭的文化功能的充分发挥,对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家庭制度起积极作用。我国社会主义家庭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夫一妻制度、婚姻自由制度、男女平等制度、教育和抚养子女制度、赡养老人制度等,这些制度体现在国家法律的具体规定中,只有积极地维护和巩固这些体现社会主义性质的家庭制度,才能够为保持家庭稳定、家庭和谐提供制度的基础和基本的保证。
第二,发挥家庭的文化功能,要重视家庭道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包括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其中的家庭道德具有特殊重要性。首先家庭道德能够带动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家庭道德教育经常成为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的第一所学校。儿童的社会化首先从家庭开始,而且伴随人的一生。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强调家庭的文化功能的充分发挥,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有着良好家庭文化氛围的和谐家庭能够培养、造就出具有道德责任感的社会成员。
为了给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在家庭文化建设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培养家庭成员的法律意识。提供家庭文化建设过程中法律意识的培养,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家庭制度,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法律制度的功能,在社会上批判、谴责、制止、惩罚那些弱化或破坏社会主义家庭制度的思想和行为。这是社会主义的民主法制对于家庭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二是提高家庭成员的道德素质。家庭是一所特殊的学校,也是一所对其家庭成员进行终身教育的学校。人在家庭中受到最基本的道德素质教育和道德塑造。“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可见,家庭成员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在家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大力提倡家庭美德,形成家庭成员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奠定家庭和谐的重要思想基础,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加强家庭美德建设,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家庭的文化功能,能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更能教育和引导家庭及其成员进行良好的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一个家庭能否和谐健康,一个家庭的成员能否得以自由、健康、全面的发展,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力,一个主要方面就是看其家庭文化能否与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相吻合。建设家庭文化,发挥家庭文化功能,就是灌输和谐理念,营造良好家庭氛围,促进家庭的民主平等,维护家庭成员的权益,为家庭成员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环境。同时,发挥家庭文化功能,就是培养家庭成员健康文明的生活情趣、积极向上的价值追求。强化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意识,发挥家庭潜能,提高家庭的整体素质,为社会的稳定、和谐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2]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3]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6]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cpc.people.com.cn/90nian/GB/224164/15052968.html.
[7]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8]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10/25/c_122197737_3.htm.
责任编辑:杨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