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ECFA时代两岸经济合作发展论析

2012-04-29孙东方

理论月刊 2012年6期
关键词:发展

摘要:随着《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签署与实施,两岸经济合作步入正常化、制度化、机制化的新阶段。目前,ECFA“早期收获计划”执行情况良好,对台经济成效显著。在大陆经济带动下,台湾经济保持积极向好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新形势下两岸经济合作仍面临着诸多的压力与挑战。如何把握两岸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抓住机遇,共同应对挑战已经成为当前两岸经济合作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ECFA;两岸经济合作;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544(2012)06-0172-04

作者简介:孙东方(1978-),男,山东潍坊人,法学博士,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博士后、助理研究员。

2010年以来,随着《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签署与实施,两岸经济合作正式步入正常化、制度化、机制化的新阶段。ECFA是深具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协议,突破了长期以来台湾当局对大陆封闭的政策障碍,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大成果,标志着两岸经济合作由民间为主进入有制度保障的后“ECFA”时代。与此同时,新形势下两岸经济合作仍面临着诸多的压力与挑战。如何把握两岸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抓住机遇,共同应对挑战已经成为当前两岸经济合作需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

一、近期两岸经济合作对台经济效应评估

ECFA是两岸遵循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根据两岸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及特点。按照平等互惠原则所签署的区域经济合作协议。ECFA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自由贸易协定(FTA),充分体现出为了台湾地区人民利益“台湾获大利,大陆获小利”的两岸特色。就整体效应来看,根据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测算,两岸签订ECFA会使台湾GDP增加1.65%-1.72%,台湾总就业人数增加25.7万-26.3万人。就“早期收获计划”来看,大陆同意台湾列清单并调降的关税总额为138.3亿美元,台湾同意大陆列清单并调降的关税总额为28.6亿美元,台湾获得免税总额约为大陆的四倍。

ECFA于2010年6月29日签署,2010年9月12日正式生效。其项下“早期收获计划”于2011年1月1日开始实施。从目前的情况来看,ECFA“早期收获计划”执行情况良好,两岸经济合作对台经济成效显著。在大陆经济带动下,台湾经济继续保持2010年以来的良好势头,呈现积极向好的发展趋势。

一是带动宏观经济稳定增长。经济增长率由2008年的0.73%、2009年的-1.93%递增为2010年的10.82%。2011年1季度,经济增长率为6.19%,虽低于新加坡83%、香港7.2%,但高于韩国3.9%、泰国3.0%、马来西亚4.6%、菲律宾4.9%、越南5.4%,在东亚地区处于较高水平。据台湾“行政院主计处”预测,全年经济增长率为5.04%,超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1年全球经济预测增速1个百分点,人均GDP达到20,848美元,首次突破2万美元大关,CPI上涨2.18%。

二是促进货物贸易大幅提升。2011年1、2季度,台湾出口总额达到1541.5亿美元,同比上升16.88%。其中,对大陆出口615.7亿美元,同比上升28.4%,占出口总额的39%,对大陆拥有440.5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大陆为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据大陆海关统计,截至2011年3月。大陆一般贸易项下ECFA降税清单所涉产品进口货值6.84亿美元,关税优惠1.27亿元人民币,增长46%,明显高于一般贸易项下非ECFA产品进口增速的27.9%。台湾对大陆出口的主要商品是机电产品、光学钟表医疗设备、化工产品和塑料橡胶。2011年1季度,出口额为68.1亿美元、41.6亿美元、32.9亿美元和22.4亿美元。分别增长4.0%、21.7%、31.3%和21.1%。

三是推动服务贸易持续增长。陆客赴台旅游成为拉动台湾服务贸易的主要动因,并迅速弥补了因地震、海啸影响日客赴台骤减遗留巨大的空间,台湾旅游及相关产业收益持续稳定增加。2011年预计增长6.38%。2008年7月至2011年5月底,陆客赴台旅游人数达到234.81万人次,已为台湾相关产业创造收益1100多亿新台币,大陆已成为台湾第一大客源市场。2010年,达到122.81万人次,同比增长102.6%,为台湾创造618亿新台币的经济收益,带动GDP增长0.28%。2011年6月,陆客赴台自由行启动,据台湾“经济研究院”预测,仅2011年下半年就会为台湾创造100亿新台币的商机,所有与消费有关的产业如餐饮、零售、旅馆及运输业等都将受益,同时进一步带动岛内就业,对台湾经济景气产生积极影响。

四是改善投资环境,提升台湾国际竞争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特别是ECFA框架下关税减免的有利条件极大地增强了外部资金投资台湾的信心,外商投资连年大幅衰退的趋势逐渐扭转。2010年,台湾民间投资增长32.79%。据台湾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11年4月底,台商返台投资共26件,预估投资金额约203亿元,较去年同期投资金额大幅成长49%,年度目标达成率为46%。2010年,台湾方面提出后ECFA时代的“黄金十年”规划后,跨国企业投资台湾的信心增加,承诺赴台投资金额超过3000亿元。欧美、日本、韩国的企业渴望搭上“ECFA便车”,以台湾为跳板,进入巨大的中国大陆市场,他们利用参股、并购、委托代工,以及合资设厂等多种方式,与台资企业建立更紧密的关系,为将来开发大陆市场布局。目前,台湾国际竞争力已升至全球第六,创历史新高。

二、当前两岸经济合作面临的外部压力与内在动力

一方面,目前两岸经济合作面临的外在压力已经形成,呈现持续拉大的发展趋势。从全球范围来看,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尽管走出低谷,但其复苏的过程仍然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很难再恢复到金融危机前十年的快速增长格局,特别是就业、赤字、债务、产能过剩、通胀、资本流动等引发的一系列风险将会持续显现。美国经济复苏态势好于预期,但工业生产尚未恢复到危机前水平,产能利用率依然处于较低水平,私人消费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有限,失业率居高不下。2011年上半年,美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1季度经济增长率从2010年4季度的32%下降至1.9%。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11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为1.6%,无法达到促进就业增长的正常水平,而且能源与原材料价格上涨带动物价的全面上扬之势已不可遏制。欧元区深受主权债务危机、通胀压力增大、消费力下滑的严重困扰。经济复苏缓慢。2011年前3个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别为2.3%、2.54%和2.7%,连续4个月超出欧洲央行为维持物价稳定设定的2%的警戒线。日本经济由于大地震、海啸以及核泄漏等次生灾害遭受重创。据日本政府估计,本次灾害损失占日本GDP的3%-5%。世界银行预计,日本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在1230-2350亿美元,灾后重建大约需要5年时间。日本1季度经济增幅下降02%-0.6%,2季度下降0.5%-1.4%。在此背景下,西方国家出现消费力下降、国内市场缩小、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明显趋势,特别是为了促进就业,西方国家也开始向制造业等传统产业回笼。这对出口导向的两岸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在能源与外需资源供应日益压缩,条件劣质化的压力下,以往“台湾接单-日本进口-大陆生产-欧美销售”的贸易分工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两岸经济共同面临巨大的外部压力。

另一方面,两岸经济合作在面临共同压力的同时,更具备强劲的内在动力。两岸经济交流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深入发展的基础,尤其是ECFA的签署奠定了两岸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的制度基础。从目前来看,最大的契机就是大陆“十二五”规划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以及广阔的市场空间。根据“十二五”规划要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为大陆经济工作的主线,其中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其主要内容之一,同时从扩大消费、重视服务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改革收入分配、加速城镇化及促进区域平衡发展着手,实现“包容性增长”及“民富”的转型目标。这种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两岸经济合作提供了新的动力,包括服务业发展、城镇化及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庞大建设需求。“十二五”规划强调推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也为两岸在绿色产业、生物科技、新材料及新一代信息产业技术等方面,提供了很大的合作空间。

另外,随着大陆城市化、工业化、国际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大陆内需市场保持蓬勃发展态势,这将为台商创造越来越多的商机。大陆“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充分挖掘大陆内需的巨大潜力。着力破解制约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大陆内需市场的持续扩大,将为两岸经济合作提供越来越强大的动力,外需与内需“双轮驱动”将成为两岸经济合作的主要动力。如医疗卫生方面。1990至2009年,大陆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服务消费占其消费总支出比重由2%上升到9.61%,农村居民由3%上升到8.17%(见表3)。“十二五”期间,大陆地区人均GDP将达到5000美元以上。现有医疗服务水平和有限的医疗资源将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大陆正在进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医疗卫生事业,推动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ECFA服务贸易早期收获中允许上海、江苏、福建、广东和海南五省市台资可以全资办医院,这为两岸医疗卫生合作提供了极佳商机。

再如养老服务业方面。近年来,大陆养老服务需求不仅表现为数量上的大幅增长,而且表现为质量上的更高要求,对现有养老服务供给构成了巨大挑战。目前,大陆人口老龄化态势严峻,截至2009年底,60岁及以上人口达1.67亿人,占总人口的12.5%。大陆“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城乡“空巢家庭”已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更高达70%。可以说,“老年经济”已经成为新的市场热点。据大陆官方统计,截至2009年底,大陆老年福利机构床位266.2万张,仅占大陆老年人口的1.59%,这不仅造成“一床难求”的困境。更急需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如医疗保健、养老中心、文化娱乐等。台湾在上述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大陆老年人群的庞大市场,将成为广大台商投资的新标的。

三、后ECFA时代两岸经济合作展望

第一,健全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积极推动ECFA后续协商。2011年1月6日,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正式成立,成为两岸在两会框架下首次共同组成的工作机构和联系机制。加快两岸经济合作步伐,必须充分发挥“经合会”的协调作用,不断完善其功能,加快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保障、争端解决等ECFA后续协商。货物贸易后续协商主要包括关税减让或消除模式、原产地规则、海关程序、非关税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等。服务贸易后续磋商主要包括逐步减少或消除双方限制性措施,继续扩展两岸服务贸易的广度与深度,增进双方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投资保障协商主要包括逐步减少双方相互投资的限制,促进投资便利化,并为来自对方的投资提供足够的保护等。两岸只有继续秉持“平等协商、互利双赢、彼此照顾对方关切”的原则,以务实的态度共同推动,才能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

第二,深化两岸产业特别是战略新兴产业合作。产业合作是两岸经济合作的生命线。两岸产业合作不仅要有“量”的提高,更要有“质”的飞跃。要打破“台湾接单一日本进口一大陆生产一欧美销售”的传统模式,推动两岸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两岸产业形成更加密切、优势互补的分工合作关系。“十二五”期间,两岸都在力推新兴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陆提出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七大战略新兴产业”,是大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台湾方面提出绿色能源、精致农业、生物科技、医疗照护、文化创意“六大关键新兴产业”,目的在于推动台湾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形成新的竞争力,并促成新的产业增长点。大陆“七大”与台湾“六大”虽然反映出两岸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差异,但都体现了两岸产业结构调整的正确方向。两岸在发展新兴产业方面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并具备了一定的合作基础。在LED半导体照明、无线城市、电动汽车、面板等领域正在取得实质性的合作成果。在此基础上,只要两岸“放开手脚”,共同开发好、利用好大陆市场,切实落实第七次“陈江会”通过的《关于加强两岸产业合作的共同意见》,两岸产业合作定会取得“1+1>2”的效果。

第三,支持和帮助大陆台资企业转型升级。台资企业是大陆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据国台办统计,截至2010年12月底,大陆累计批准台资项目83133个,实际利用台资5202亿美元。近期,大陆台资企业普遍面临原料及劳动成本大幅上涨、人民币升值、融资困难等问题,特别是从加工出口向拓展大陆内需市场转变,对于长期处于代工的大陆台资企业而言面临调整产品结构、建立自有品牌、营销通路等一系列挑战。随着大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大陆台资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进行相应的转型升级。对此,应持续改善台资企业投资环境,出台支持台资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建立帮助台资企业产业升级的服务机制。加强对台资企业金融服务,鼓励台资企业自主创新、自创品牌,依法维护和保障台资企业的正当权益。正如张冠华教授所指出的,未来两岸经济关系将有望跳脱现有发展模式与框架,通过转型升级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格局。台资企业的转型趋势将对两岸经贸关系转型和两岸经贸合作架构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第四,积极推动陆资入岛,建立、深化两岸企业战略伙伴关系。陆资入岛改变了以往台湾对大陆单向投资的传统模式,是两岸经济合作深入发展的重要标志,对于推动岛内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截至2011年9月底,只有182件陆资入岛投资。投资金额为1.66亿美元(见表4)。这一数字与台商投资大陆500多亿美元是不成比例的。目前,陆资入岛效果不彰主要来自于台湾方面的障碍:一是开放有限,对陆资想要投资的高科技产业、新兴产业进行严格限制。二是配套措施不完善,无法对陆资企业、人员提供工作、生活等相关保障。三是人员往来仍采取严格管控措施,极大地限制了陆资入岛力度。陆资入岛既是两岸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两岸实现利益共生和经济共荣的必要条件。台湾方面必须要减少障碍、扩大开放。一旦大幅度开放陆资入岛,它将从根本上成为两岸最显著、最有效的共荣之道。与此同时,两岸企业应抓住“走出去”的战略机遇,建立、深化战略伙伴关系。“走出去”战略是近年来大陆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内容。截至2011年上半年。大陆境外直接投资企业已超过1.3万家。分布于全球177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投资金额高达33045亿美元。这一趋势将随着大陆经济实力的提升进一步显现。目前,两岸在这方面的合作已有初步的基础,如大陆宝钢与台湾中钢联手投资海外铁矿等,但仍存在合作不密切、覆盖面不广的局限。在此背景下,两岸企业应建立广泛、深入的战略伙伴关系,在双方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实现传统产业高值化、高新技术产业品牌化,携手共赚世界的钱。同时,两岸联手投资可以降低双方投资金额,也可以共同承担风险,从而为两岸共荣开拓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王俊峰,ECFA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J],台湾研究集刊,2011,(2).

[2]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台湾经济预测(2011年第3季)[R],2011-7-15.

[3]台湾行政院主计处,国民所得统计及国内经济情势展望[R],2011-4-29.

[4]中国海关总署2011年6月进出口商品主要国别(地区)总值表[Z],2011-7-10.

[5]商务部国际经济贸易合作研究院2011年1-3月中国台湾省货物贸易及两岸双边贸易概况[R],商务部国际经济贸易合作研究院网站,http://countryreport.mofcom.gov.cn.

[7]王海峰,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特点分析[N],北京日报,2011-2-14.

[8]商务部综合司,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1年春季)[EB/OL],商务部网站。http://wwwanofcom.gov.cn.

[9]王敏,“十二五”提供新机遇,两岸经济合作将实现质的转变[EB/OL]新浪网,http://finance.sina.com.cn.

[10]国家统计局2010中国统计年鉴[Z],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11][14]刘震涛ECFA时代两岸共荣之探讨[J],新远见,2011,(9).

[12]胡淑慧,迈向“ECFA时代”[J],世界知识,2011,(5).

[13]熊俊莉,“陆资入岛”的新进展及前景展望[J],两岸关系,2011,(5).

责任编辑:王友海

猜你喜欢

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产前超声发展及展望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脱贫发展要算“大账”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身担重任 更谋长远发展
推进医改向纵深发展
谈发展
它会带来并购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