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业面向的高职院校分类研究

2012-04-29李德方秦安平夏菁

职业技术教育 2012年7期
关键词:基准实践高职院校

李德方 秦安平 夏菁

摘 要 依据面向不同产业的不同专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和培养成本的基本理念,借鉴国际社会高等教育的分类经验,高职院校分类应坚持事实性、平等性、导向性和简洁性等原则。以J省为例,高职院校分类的基本方法与步骤为:基于事实性原则,判定学校专业设置情况;确定学校设置的专业与对应产品的分布情况;设定一定标准,将高职院校进行具体分类。

关键词 高职院校;分类;产业面向;基准;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07-0021-06

高等学校分类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将不同的高等学校分为不同类别的过程。高等学校分类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产物,是高等学校职能分化的结果。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美国卡内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法为代表,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对高等学校分类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并形成了一批成果。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1999年的高校扩招政策实施以来,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对高等学校分类问题的研究也日益引起有关学者和政府部门的重视与关注,并形成了一系列侧重点不同、形式各异的高等学校分类法。但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的高等学校分类,关注的重点都是学术性高等学校(俗称“普通高校”),对技术性高等学校(即高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高职院校”)的分类研究都很少。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逐步深入,高职院校无论是在校生数还是学校数都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其发展的外部环境与内部境况也变得日益复杂,尤其是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渐现的“千校一面”,即同质化现象日益明显,因而有必要加强对高职院校分类问题的研究,明晰不同高职院校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规律,引导高职院校准确定位、特色办学,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高职院校分类的基准选择

综观国内外高等学校分类,大体上可以分为描述性分类和规定性分类两大类。所谓描述性分类就是在分析不同类型高等学校特点的基础上对高校进行分类。描述性分类的目的“就是要对高等学校的特征进行描述,以便对具有不同特点的高等学校进行区分”[1],从而提醒人们关注高等教育机构的现有特点及其差异。规定性分类,顾名思义就是要通过某种手段对高等学校的特点给予规定,使各类高校按照所规定的使命进行发展[2]。前者以卡内基分类为代表,后者的典型代表则是加州高等学校总体规划。但无论是描述性分类还是规定性分类,都是以分类对象外显的功能和任务、尤其是科学研究的实力和水平作为分类基准的,正如美国经济学家和教育经济学家鲍温所言,“高等学校主要是基于对高等教育职能的相对侧重来进行分类的”[3]。

那么,上述基准是否可以移植到高职院校的分类中来呢?笔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原因非常简单,与普通高校相比,尽管高职院校也从事一定的科学研究,但科研不是其主要任务。况且,即使是高职院校的科研,也主要不是以知识发展为根本目的的,而是以如何更好地通过科研改进教学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为目标的。相对于普通高校,高职院校主要承担的是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任务。这里的关键有两点:一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技术技能性,即高职培养的不是着重于理论型的学术性人才或者从事高科技要求的专业人才,而是主要面向生产管理一线的、以实际应用为主的专门人才。二是服务面向的区域性。高职培养的人才主要是直接面向地方产业和行业需要,培养人才服务的区域性特征显著。不仅如此,即使在高职院校内部,面向不同产业的不同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培养成本也不一样,有的相差还很悬殊。因此,尽管区分不同高职院校的基准会有很多,但面向不同产业不同专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应该成为高职院校分类的主要基准。

二、高职院校分类的原则——基于卡内基分类和加州高等教育总体规划的分析

(一)事实性原则

对高校进行分类要充分考虑高等教育系统的历史传统和现实情况,不能脱离其既有规模、结构和发展水平。1973年正式对外公布的卡内基分类法的目的是针对当时快速发展的美国高等教育现状进行科学客观的描述并力求准确,从而“唤起人们对美国高等教育机构之间差异性的注意,并强调意识到这些机构多样化的重要性”[4]。在对高职院校进行分类的过程中,也应当基于高职院校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客观描述。

(二)平等性原则

系统论的基本观点是,高等教育系统良性生态的建立需要其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进行科学的分工与协调,各个子系统的功能更加分化,但却处于一个平等分工结构之中,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20世纪60年代末,克拉克·克尔受命提交了一份加州高等教育总体情况的评估报告。该报告在全面评估的基础上,建议加州高等教育的发展应该以加州高等教育需求和经济发展为基础,从功能上对加州不同层次的大学进行重新定位;同时建议建立一个协调机制改变当时加州高等教育缺乏规划和协调发展的现状,促进不同公立高等教育之间的协调发展。克尔认为,“一切有用的知识,不仅仅是最理论性的知识;一切有用的知识是值得尊重的;检验的不是知识的类型,而是知识的质量……我是在一个农民和手艺工人的农业社区长大的,而且非常羡慕他们的技能和知识。在我看来,社区学院的价值不是他们所教的知识的水平,而是用他们教学的质量来衡量。”[5] 这一论述也适合于中国高职院校的分类,即:分类是基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不同情况的定位,使各类高职院校适得其所,彼此之间并无贵贱高下之分。

(三)导向性原则

高等教育作为社会整体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与社会整体系统保持良性的协调关系。以美国加州为例,到1975年,加州高等院校的在校生数将超过100万名。这个数字是1958年在校生数的将近3倍。这其中最显著的改变是,到1975年独立学院在校生人数占总数的比例将会是1958年的一半左右。另一方面,州立学院在校生数所占比例将增加10.5%,加州大学所占比例将大致保持不变,而初级学院所占比例将略微减少[6]。如果任其自然,将会导致加州高等教育系统内的无序与混乱。后来的《加州高等教育总体规划》对上述矛盾进行了有效的调节并促使各高等教育机构保持了良好有序的发展,这表明了合理规划对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性。

同样的情况也适合于中国的高职院校。如前所述,如果不加协调随意发展,那么高职人才培养的结构性失衡在所难免。并且从实际来看,这种情况已现端倪。因此,依据各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情况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区隔,既基于现实,又面向未来,有效地发挥其在科学分类基础上应有的调节和导向作用应该成为原则之一。

(四)简洁性原则

分类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实践问题。换言之,对分类理论的探讨和分类方案的设计,最终目的是为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并使之更好地服务于高等学校的发展。因此,操作的简洁性也显得非常重要。

三、高职院校分类方法与步骤

既然分类的基准是面向产业的专业人才培养。那么,分类的前提就必须首先明确以下两个问题:一是高职院校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状况(数量和质量);二是这些专业的产业面向情况。在此基础上,再依据一定标准对其进行分类。

(一)基于事实性原则,判定学校专业设置情况

以分类对象学校各专业在校生数/该专业区域总人数、学校各专业在校生数/该校总人数这两个指标作为判定各校专业设置情况的标准,同时也兼顾学校专业建设的质量。具体办法是根据各专业在区域内及本校的分布情况和集聚度来进行判定。也就是说,先根据各专业情况确定临界阈值,然后用各校各专业的实际数值与之相比较。如果能够满足上述指标或者该专业建设质量高,则在理论上认为该专业在该校就是成立的,反之就不成立。

(二)确定学校设置的专业与对应产业的分布情况

“三次产业分类法”是指,第一产业指以利用自然力为主,生产不必经过深度加工就可消费的产品或工业原料的部门;第二产业是指以对第一产业和本产业提供的产品(原料)进行加工的产业部门;第三产业则指不生产物质产品的行业。鉴于第一产业的特殊性(只包括农林牧渔专业,通常就读人数少,开设的学校少),可以将阈值设置得相对低一些,而面向第二和第三产业的专业数和学生数相对较多,阈值可以相应提高,并以此作为判定的基准。

(三)基于一定标准对高职院校进行分类

根据上述产业面向特点,依据标准可以将高职院校分为四类,即面向第一产业的高职Ⅰ型、面向第二产业的高职Ⅱ型、面向第三产业的高职Ⅲ型,以及同时面向多个产业的高职Ⅳ型(通用型)。分类步骤见图1。

图1 高职院校分类步骤

四、高职院校分类的实践探索——以J省为例

选取我国某一区域(以下简称J省)进行分类的实践尝试。截至2010年12月,J省共有79所高职院校。

(一)基于事实性原则,判定学校专业设置情况

从J省统计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获取的各高职院校开设专业情况以及各专业在校生人数,结合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初步确定高职院校19个专业大类的标准,见表1。

表1 专业确定标准

对照上述标准,J省各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情况如表2所示。

由表2不难看出,J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面非常广泛。其中有的学校设置了多达10个以上专业大类的专业,而最少的学校则设置了1个专业大类专业,其余的介于两者之间,大多数学校的专业大类达6个以上,反映了该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综合性特点比较明显。

(二)确定学校设置的专业与相关对应产业的分布情况

各高职院校与三次产业对应的专业开设情况和在校生人数见图2、图3、图4、图5、图6。可以发现,J省共有13所学校开设了与第一产业相关的专业。在第一产业相关专业学习的学生数也相对较少。与此相对,开设第二与第三产业对应专业的院校和在校生数均较多。

(三)确定标准,进行分类

根据J省高职院校上述产业面向特点,高职Ⅰ型、高职Ⅱ型、高职Ⅲ型和高职Ⅳ型(通用型)的分类标准及结果如下:

1.高职Ⅰ型

学校开设的专业主要分布在第一产业,即农林牧渔。标准为:①该校就读于第一产业的学生数与学校总人数之比达到10%及以上;②该校就读于第一产业的学生数与第一产业专业的总人数之比达到5%及以上。

满足上述条件①或②者之一,即可判定该校属于高职Ⅰ型。J省共有5所学校达到了上述标准,在校生总数43026名。

2.高职Ⅱ型

学校开设的专业主要分布在第二产业,即:生物与药品、资源开发与测绘、材料与能源、土建、水利、制造、轻纺食品等。标准如下:①该校在第二产业中的专业数/该校总专业数达到30%以上;②该校第二产业中的学生数/该校总学生数达到35%以上;③不满足高职Ⅰ、Ⅲ型的标准。

满足上述条件①或②中其一,同时满足条件③,即可判定该校属于高职Ⅱ型。J省共有22所学校符合上述标准,在校生总数152078名。

3.高职Ⅲ型

学校开设的专业主要分布在第三产业,即:交通运输、电子信息、财经、医药卫生、旅游、公共事业、文化教育、艺术设计传媒、公安、法律等。标准如下:①该校在第三产业中的专业数/该校总专业数达到65%以上;②该校第三产业中的学生数/该校总学生数达到60%以上;③不满足高职Ⅰ、Ⅱ型的标准。

满足上述条件①或②中其一,同时满足条件③,即可判定该校属于高职Ⅲ型。J省共有17所学校满足上述标准,在校生总数为114848名。

4.高职Ⅳ型(通用型)

学校专业设置横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即同时满足该校在第二产业中的专业数/该校总专业数达到30%以上、该校第二产业中的学生数/该校总学生数达到35%以上,以及该校在第三产业中的专业数/该校总专业数达到65%以上或该校第三产业中的学生数/该校总学生数达到60%以上中的条件之一。除一所比较特殊的五年制高职院校,J省符合上述条件的三年制高职共有34所,在校生总数为249974人。最终分类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分类结果统计

五、讨论与分析

从J省高职院校分类结果来看,该省高职院校主要培养与第二、第三产业相关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和该省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产业结构布局总体上是相吻合的,并且这一结果与随后的访谈调查结论是比较一致的。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本研究设计的产业面向分类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第一,本分类法的使用范围是有一定界限的。本方案不太适合区域范围较窄的县市内的高职院校分类(因其高职院校数量太少而使分类失去了应有的价值意义)。第二,产业面向的分类方法,尤其是本方案的专业与产业标准的确定,要因地制宜。也就是说,本研究用于J省的各类标准并不具有通用性。比如,对以农业为主要支柱产业的省域来说,高职院校面向第一产业的专业可能就是重点和主体,因此其标准就不再是“该校就读于第一产业的学生数与学校总人数之比达到10%及以上”,以及“该校就读于第一产业的学生数与第一产业专业的总人数之比达到5%及以上”了,可能是30%乃至更高的比例。具体的标准需要根据各地方产业发展情况以及人才培养需求进行设计,以体现分类事实基础上的导向调节功能。第三,利用本方案分类的结果具有相对性,也就是说,各种类型高职院校的结果随判断标准阈值的调整,这一特点告诉我们,分类时要具有全局观,要有比较的意识和方法,要认识到分类只是一种手段和工具,而不是目的和归宿。第四,本方案只是高职院校分类的一种尝试,其并不排斥基于其他因素和目的的分类方法的探讨和应用。

参考文献

[1][2][4]赵婷婷,汪乐乐.高等学校为什么分类以及怎样分类[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4):166-178,192.

[3]戚业国.我国高校分类标准及多元质量评价体系研究总报告[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7dce962f0066f5335a812113.html.

[5][美]克拉克·克尔.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21世纪的问题[M].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44.

[6]陈珊珊.美国加州高等教育总体规划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20-21.

Study on Industry-oriented Classifi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LI De-fang1,2,3, QIN An-ping3, XIA Jing3

(1, Research Center fo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of Jiangsu Province, Changzhou Jiangsu 213001;

2, Vocational Educational Academy, Jiangsu Teachers College of Technology, Changzhou Jiangsu 213001;

3. Educational Academy,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93, China)

AbstractIn accordance with the basic concept of process and cost of cultivating different industries-oriented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of different specialties, referring to experience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lassification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he classifi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should stick to various principles such as factuality, equality, orientation and brevity. Taking J province as the example, the basic methods and procedures of the classifi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are: judging the specialty setting of schools on the basis of factuality principle; ascertaining the distribution of school specialties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products; setting a certain standard and specifically classifying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classification; industry-oriented; criterion; practice

猜你喜欢

基准实践高职院校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明基准讲方法保看齐
滑落还是攀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