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职教体系:推进高职教育向技术应用本科及以上层次延伸

2012-04-29顾坤华赵惠莉

职业技术教育 2012年7期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江苏省

顾坤华 赵惠莉

摘 要 站在新的更高起点上,江苏省着力从“学校制度”和“招生政策”层面突破高等职业教育仅限于专科层次结构的限制,实现向技术应用本科及以上层次的“合理延伸”和“有机衔接”,使高等职业教育“层次”和“类型”的整体拓展和转型提升取得实质性进展和制度性突破,在整个国民教育系统内建立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平行的“双线制”,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横向等值”、“纵向贯通”、“多向转换”。

关键词 现代职教体系;高等职业教育;技术应用本科;江苏省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07-0015-06

江苏省是中国经济社会最为发达、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祥地,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江苏省全方位启动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探索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专业学位教育衔接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江苏着重围绕“专科与本科学历学制衔接”,初步探索了高职延伸模式(体系内部“专升本”)、联合培养模式(普职之间“专升本”)、分段培养模式(跨类之间“专升本”)以及自考一体化模式(自考分段“专本科”)等,但限于“学校制度”和“招生政策”等种种因素和条件制约,在高等职业教育“层次”和“类型”的整体拓展和转型提升上还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迫切需要,不能适应社会对技术应用本科人才的需要,不能适应广大受教育者可持续发展的强烈需求,不能适应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迫切要求。为使江苏高等职业教育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持续“领跑全国”,当务之急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高职教育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聚焦”在能否实现更高层次的教育公平、率先探索创设技术应用本科教育制度上。

一、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

(一)高教适龄人群趋减

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江苏省高考生源正在逐年下降,2009年为54万人,2010年为52.7万人,2011年为49.97万人,2012年为47.4万人。其中,全省2011年高中阶段在校生221.16万人,比2010年减少16.54万人;普通高中在校生128.70万人,比2010年减少6.96万人;高中毕业生46.61万人,比2010年减少2.03万人。另外,2000年出生的人口不到1990年出生人口的一半,这批人口将于2015~2018年间初、高中毕业。生源减少既为江苏省高等教育调整结构、内涵发展、提高质量提供了有利契机,也对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带来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源荒”压力,甚至一些办学较长、具有特色的高职院校也开始出现“生存”危机。

(二)结构体系不尽合理

2011年江苏省共有独立设置高职院校80所,占全省126所普通高校的63%;高职在校生超过76万人,占全省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总数166万的46%;高职院校数和高职在校生数居全国第一。尽管高职教育占据“半壁江山”,但是布局结构亟待调整:一方面,高等教育结构“残缺不全”,虽有普通高等教育(学士、硕士、博士)和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两大类型,但高职本科及以上层次教育缺失;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体系“链条断裂”,虽有中、高等职业教育,事实上高职是到专科为止的“终结教育”,这种结构性矛盾成为影响江苏省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最大“瓶颈”和“症结”。

(三)现行政策矮化高职

众所周知,江苏省在普通高校全国统一考试的招生计划安排上,对“本三”批次(含独立学院25所、普通本科院校的民办二级学院15所、民办本科院校2所)实行倾斜,这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带有过渡期特征的政策。适逢高等教育“大扩招”且又值高中毕业生“高峰期”,高等教育资源短缺,为充分鼓励本科院校发挥潜力、扩大招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使独立学院、民办二级学院发展。虽然在短期内一定程度上初步缓解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要和高等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供求矛盾,同时也为普通本科院校筹集了大量建设资金,但是也“畸化”了江苏省高等教育,造成了新的教育不公和新的政策歧视。相反,高等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空间不断受到挤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在总体上仍然是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致使多年来高职院校的填报率、录取率、报到率都不高。为突破“重围”,2011年江苏省首先在26所高职院校(其中公办3所)试水的“注册招生”,其实这是一把“双刃剑”,考生“双向选择”后,虽比传统录取率有所提高,但由于高职教育放宽了生源质量,降低了入学“门槛”,削弱了“高等性”,陷入了“政府重视、社会轻视、家长歧视、学生鄙视”的怪圈,导致高职吸引力不足、发展内驱力不强、社会认可度不高。

(四)技术本科呼之不出

试办技术应用本科是建设“高教强省”应有的“率先之举”,如果不尽快推出“升本”政策,就容易延误改革发展的大好时机,丧失既有的竞争优势,甚至影响到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的实现。必须站在新的更高起点上,着力从制度体系和政策法规层面突破高职教育仅限于专科层次的限制,实现向技术应用本科及以上层次的“合理延伸”和“有机衔接”,在整个国民教育系统内建立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平行的“双线制”;而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应该“横向等值”、“纵向贯通”、“多向转换”,进一步破解高等职业教育“边缘化”的难题;还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办一流大学的决心来办一流高职院校,与传统学术形态决裂,创造一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新型教育形态和教育制度。

二、江苏省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策略选择

(一)树立“大高职”理念

在高职教育从“规模建设”跨入“内涵建设”进而迈向“体系建设”的新阶段,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有两个重要目标维度:一是促进中、高职“协调发展”;二是推进高职与应用型本科、专业学位教育“衔接贯通”。第一个目标维度体现了高职“向下拓展”,国家已有明确政策,重点发展中职教育,中、高职协调发展的路径是基本畅通的,目前主要是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而第二个目标维度体现了高职“向上延伸”,仍是国家政策的“禁区”,高职与应用型本科、专业学位教育衔接贯通的“上升”通道还是堵塞的,目前主要是思想观念和制度层面的问题,难度和阻力较大。要凝聚共识,从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和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高级形态”出发,建立包括高职专科(副学士)、高职技术应用本科(专业学士)、专业硕士、专业博士等“纵向贯通”和“横向交融”的独立完整体系。特别要加大力度、优化方案、凸显亮点、有机衔接,根据生源状况和社会需求进行制度安排与政策调整,在确定高职专科发展主体地位的同时,开创技术应用本科及以上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加快高职与“国际接轨”

纵观世界发达国家经济腾飞主要是得益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越是经济发达地区、越是工业附加值大的产业领域,高职教育的贡献率越高。由于经济、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规格层次与素质要求日益提高,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高职专科“独尊”地位受到动摇,以技术教育为代表的高职本科迅速崛起,并接连发展了硕士、博士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形成了整体规模不断扩大、层次重心逐步上移、学历学位分段提高、立体多元、形式多样的办学格局。我国“入世”已经十年,教育领域面临的严峻挑战,一方面来自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另一方面来自我国加入WTO对教育服务所作出的部分承诺,教育作为12个服务贸易大类中的一个,也要按国际惯例行事。因此,江苏省高职教育发展应当顺应世界潮流,凸显高等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防止职业教育被普通教育同化,借鉴国外“技术大学”模式,率先创建高职技术应用本科院校。

(三)建立“升本”准入制度

江苏省发展技术应用本科及以上层次还是应以现有高职院校的优质资源为主要依托,而不宜“另起炉灶”,不适当地重新铺摊子,这样成本太大且周期较长。“专升本”绝不等于去“职教化”,应结合学校办学历史、区位优势、资源条件和办学水平,实事求是地允许质量高、实力强、信誉好、影响大的高职院校,通过评估认定其举办高职技术应用本科的资格或明确其举办技术应用本科专业的资质,从专科层次逐级向上延伸,同时兼顾升学与就业的双重需要,以培养大量高端技能应用型人才。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高等职业学校制度,一校之中,应允许有多种学制或不同学历层次的专业同时并存,改变以往“专科层次高校不得设置本科专业”(即低层次学校不得举办高层次学历教育)的规定,对办学主体所颁发学业证书的资质、学历学位资格的认定等相关政策作出刚性要求。如,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及其分院就是经批准核定后、实际上由中职学校(较低层次)承担高职专业教学(较高层次),并统一颁发五年制高职文凭的一个范例。

(四)服务区域“先导产业”

当前我国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期,但江苏省已先行进入工业化后期,正处于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从“人力资源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跨越转型的关键阶段,以创新驱动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然要求积极发展高职技术应用本科及以上层次职业教育,这既是可行的,也是必需的,更是迫切的。要紧贴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专业的布局、类型和层次结构,特别重视结合国家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加快江苏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效农业、物联网、沿海开发、文化产业和民生科技等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不断深化高职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契合度和贡献度,建立与现代产业体系相匹配、与职业岗位相对接、与人的全面发展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1],进一步满足“两个更高”的需求(满足江苏区域先导产业和高新企业对“更高”素质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满足社会与适龄青年接受“更高”层次优质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

(五)积极试点“专业学士”

把探索建立“专业学士”作为构建江苏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突破口,完善高端技能型人才通过应用本科教育对口培养制度,积极探索高端技能型人才专业硕士培养制度。根据“扶强、扶特、扶需”的原则,在江苏省15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中,优先从已确定的国家示范(骨干)专业和中央财政投入专项资金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通过省内同类专业竞争优势比较,遴选“强、特、精、优、需”专业,试行颁发“专业学士”学位证书。创新高等教育分类招生考试制度(本、专科分开),拓宽高职学生的发展空间,以专科为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学生,具有“专业学士”的申请资格,毕业后可申请“专业学士”学位(ISCED 5B/专科以上);另一类是参加“注册入学”的学生,毕业后只可获专科学历文凭(ISCED 5B/专科),不能取得“专业学士”[2]。

(六)拓展“多元立交”途径

不断创新江苏省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学制形式,通过高中起点,以“普职融合”的多种形式培养应用型技术本科人才。如,“高职与普通本科联合培养”,即“高职四年制”(“3+1”);“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即“高职五年制”(“3+2”);以及在举办“专转本”教育的参与高校可少量招收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高职学生,实施“两年专科、两年本科”学制(“2+2”),并纳入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等,在此基础上,逐步过渡到与普通高等教育相对应的学历学位体系,乃至最终发展成独立、完整的高职技术应用本科“四年一贯制”教育。同时,大胆探索建立“高职专、本连读”、“高职本、硕连读”,以及专业学士、专业硕士、专业博士教育连读或分段学习的人才培养机制,即“高职七年制”(“3+2+2”,颁发专业硕士学位)和“高职九年制”(“3+2+2+2”,颁发专业博士学位)等[3]。

(七)强化“示范引领”功能

江苏省现已确定2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联合培养四年制高端技能型人才(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南京工程学院的电气自动化和机械电子工程2个专业、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与江苏大学的数控技术应用和物联网技术应用2个专业),这是国家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创新和试点,培养既具备技能又具备技术的复合应用型人才。然而,仅仅试点2所高职院校的“精品专业”(4个专业160人),项目数量太少、专业覆盖较小,与社会各方面的热切希冀和强烈要求相差甚远,与江苏省是东部沿海发达省份的地位极不相称,难以体现“率先”目标和示范作用,难以满足江苏产业向新兴产业领域集聚、向集约化和高端化发展对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八)高职基本学制“3改2”

2004年6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指出,“要把高等职业教育的学制由三年逐步过渡为两年”;2004年9月教育部等七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12号)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基本学制逐步以两年为主”。但由于当时高职教育正处于从规模扩张开始转向内涵提高阶段,在一片反对声中,“高职专科基本学制改为两年”未能得到有效实施。事实上学制多样性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因此,可以重新尝试普通全日制专科(高职)学制“3改2”,即由现在普遍采用的“三年制”改为国际主流的“两年制”,这样有助于高职向技术应用本科及以上层次延伸,有助于“短学制、多层次、低重心”成为高职(专科)的发展方向,有助于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而事实上江苏省初创的“中高职三二分段制”(前三年中职、后两年高职)及后来演变发展的较成熟的“五年一贯制”,就已经体现了高职专科基本学制是两年而不是三年的要求。

(九)着力打造“高职联盟”

以国家高职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按教育部要求在江苏省南通、苏州、无锡、常州四市设立“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着力探索中心城市推进城乡高职院校专业布局调整优化,以“试验区”为载体实施“技术本科”试点项目。为此,要进一步创新高等教育体制,以全国第一个“高职大学城”(常州科教城)和首个省级“示范性高职教育园区”(常州高职园区)为依托,整合优质资源,实行“1+5”机制,即以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本科院校)为龙头,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等五所高职院校为基础,整体打包、率先联合申报国内第一所高水平“技术大学”。加强高校区域教学联合体建设,推进管理创新、突破校际壁垒、形成整体优势、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首先实现高职院校之间的学分互认,可以跨校选课,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同时,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之间,可以相互开放课程与教学资源,实现学分互认、教师互聘、课程互选、实训共用、资源共享,建设区域高职教学联合体。

三、江苏省应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挥比较优势和先导作用

(一)实现各类高等教育协调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普通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等各种类型和形式的高等教育,共同构成了多类型、多层次的高等教育结构,共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通过科学规划,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尤其要使区域内各类高等教育规模上相互适应、结构上科学合理、质量上堪称一流、效益上日益增长[4]。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按照不同类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及时调整招生计划的分配比例,江苏省新增高校招生计划指标应优先向苏中、苏北地区院校和艰苦行业的专业倾斜,促进区域内各类高等教育适度均衡化发展。积极培育国家和江苏急需的新兴专业人才,大力扶持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专业,构建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把加快推进江苏省高职教育率先向技术应用本科及以上层次拓展的试点项目,增补列为部省合作共建江苏省“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的重要内容,进行任务分解和检查验收。

(二)重新定位应用型本科教育

江苏省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世纪之交以来,在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而产生的新型教育类型。对应用型本科院校重新审视和合理定位,办学重点应放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上,注重提升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必要时可以通过重新命名、宏观调控、政策引导、评估甄别和改变评价体系,按照技术应用型人才岗位要求及质量标准,调整培养规格和教学内容,调整专业布局与课程体系,促使其彰显高等职业教育的优势和特色[5]。

(三)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

以“终身教育”理念统辖高等职业教育,努力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对接”,着力构建以成人继续教育为纽带的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相互贯通、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6]。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学习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积极实施江苏省本、专科成人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深化改革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招生录取办法,加快出台规范管理成人教育的政策,遏制普通本科院校对其成人教育投入不足、管理不严、到处设点、争抢生源、注重创收、质量低下的现象。进一步放宽外省户籍限制,允许高中毕业多年的社会劳动者不分地域和户籍自主报考,这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异地高考”难题。应明令禁止本科院校成人教育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或“高考落榜生”,并由高等职业教育进行统筹,把一部分成人高教本科招生计划(高中起点本科、专科升本科)优先投放到高水平高职院校。凡承担成人本科教育的高职院校(校外办学点)必须接受全面检查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并作为安排招生计划的重要依据,进一步认真履行职责、规范管理、加强监督、确保质量。

(四)引进境外优质高教资源

鼓励和支持高职院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大力引进境外先进办学理念和优质教学资源,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和规则的研究与制定。改变高职院校只能与境外同层次院校合作办学的规定,允许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经申报审批可以与境外本科院校合作办学,建立一个真正的国际合作“升本直通车”,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总之,江苏应像当年率先探索“五年制高职”一样,前瞻性地规划高等职业教育向技术应用本科及以上层次延伸的问题。要充分展示“苏派理念”、“苏派风格”、“苏派路径”、“苏派模式”,发挥比较优势和先导作用,坚持顶层设计、重点突破,加快推进、分类进行、因势利导,在体制创新和步骤安排上先试先行,力争在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多模式举办技术应用本科及以上层次职业教育方面实现突破,为高职专科人才继续升学提供“上升”通道,也为国外技术大学“本土化”提供范式。

参考文献

[1]鲁昕.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服务国家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EB/OL].http://121.192.32.131/web/articleview.aspx?id=20111215172353359&cata_id=N192.

[2]马树超.职教体系建设应加强顶层设计[EB/OL].http://121.192.32.131/web/articleview.aspx?id=20120329090604058&cata_id=N007.

[3]韩民.构建现代职教体系,从何处发力——有机衔接是体系构建的核心[EB/OL].http://121.192.32.131/web/articleview.aspx?id=20120322084601367&cata_id=N002.

[4]李晓明.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职本科教育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12(3):18-23.

[5]顾坤华.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本科是理性选择[J].职业技术教育,2010(36):58-61.

[6]俞建伟.高职本科教育发展的国际比较及启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4):32-35.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Promoting the Extens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Technical Applicatio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nd Above Levels

——The Case of Jiangsu Province

GU Kun-hua, ZHAO Hui-li

(Jiangs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Economy and Commerce, Nanjing Jiangsu 211168, China)

AbstractStanding at a new starting poin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extens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technical application undergraduate college and above levels, Jiangsu province should break through the level structure limitation from the “school system” and “enrollment policy”to realize the “rational extension” and “organic link”, and obtain the substantive progress and institutional breakthrough in the “levels” and “types”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Meanwhile,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the “dual-syste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general higher education, and try to achieve “horizontal equivalent”,“longitudinal penetration” and “multidirectional converting” between the two.

Key words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higher technical applicatio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rational extension; organic linkage; Jiangsu province

猜你喜欢

高等职业教育江苏省
江苏省交通图
江苏省政区图
江苏省政区图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SPOC混合教学模式设计探讨
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基于现代学徒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三个空间”就业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浅论我国高等专科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江苏省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