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信任赤字”问题再探:以美国在中国周边的战略布局为视角

2012-04-29王俊生

教学与研究 2012年7期
关键词:战略布局中美

王俊生

[关键词]中美“信任赤字”;中国周边;战略布局;全面压力

[摘要]本文首先梳理了中美两国“信任赤字”的现状,以及周边对于两国的不同意义,并以美国在中国周边的战略布局为视角考察了中美“信任赤字”产生的原因。本文认为经济上的巨大利益是美国在战略布局上重返亚洲的坚定基础,而在政治层面防范中国崛起,以及军事层面加强对中国的遏制则是美国重返亚洲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指出,美国在中国周边的经济政治化、政治安全上全面布局,正是中国对美“信任赤字”产生的一个重要来源。本文也分析了周边国家在中美“信任赤字”中扮演的角色。最后,在结论中指出了两国为解决“信任赤字”问题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中图分类号]D8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12)07—0048一09

国家间关系是对抗还是合作,“一个重要因素是信任能否建立”。中美两国学者都注意到两国关系面临严重的“信任赤字”问题。兰普顿指出,“整个90年代至今,中美间的信任度一直很低”。华人学者郝雨凡指出,“中美存在的问题很多,但最核心的是在动机和意图上彼此怀疑”。正因为此,2012年2月15日,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华盛顿发表了演说,把增强互信的必要性置于中美两国需要更加成功应对的一系列挑战之首。“信任赤字”在国家间关系中普遍存在,中美的主要问题在于作为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严重的“信任赤字”不仅导致两国关系跌宕起伏,而且对于重要的地区与全球性问题的解决也产生了消极影响。到底什么原因致使两国“信任赤字”严重?从中国的角度,改革开放以来奉行“韬光养晦”政策,“是一种谦逊谨慎、自我克制的低调战略”。引申到地缘政治上,强调战略重心主要在周边。因此,判断域外大国对华意图的重要依据就看其对中国周边事务的介入。由此可见,美国在中国周边布局上给中国压力的程度是分析中国对美信任赤字的重要指标。反过来,也可据此分析美国在对华信任问题上的最新考虑。

一、中国周边对于中美重要性不同

中国周边对于中美显然具有不同重要性,特别是考虑到以下两点。第一,中国周边有15个陆上邻国和5个海上邻国。按照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的观点,国际竞争中邻国越多,特别是接壤邻国越多越不利。中国周边情况也比较复杂。其中,“中国在漫长的陆海边界的几乎每一方向都面临着强大的邻国、不稳定的国家或者潜在不友好的国家联盟”。中国周边还有三个有核国家,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第二,中国陆地边界和海上边界都存有领土纠纷,形势复杂。陆上同印度有领土纠纷,海上与日本、韩国、越南、菲律宾等国存有领土主权争端。中国周边也存在众多安全隐患和不确定因素,如朝鲜半岛问题、南亚印巴对抗、中亚的三股势力等。

由此可见,与美国濒临两洋、邻国少且相对弱,以及作为超级大国的影响力与利益遍布全球相比,中国周边不仅形势复杂,也是影响力的主要投射区域。而且“中国的经济利益、安全利益和国际政治利益主要体现在亚太地区”。因此,“最重要的还是周边外交,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周边发生的事情对中国影响最直接、最迅速”。正因为此,1949年以来中国历代领导人都非常重视周边。毛泽东“一边倒”政策与“三个世界”的划分,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以南亚和东南亚新兴独立民族主义国家为中间地带重要依托,是中国领导人重视周边并力图推行睦邻政策的最早实践。邓小平明确提出维护周边安全环境是中国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在其努力下,至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在周边已没有一个公开的敌对国家”,和平安定的周边环境基本上形成了。

冷战后,中国领导人提出了一系列周边政策。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指出“要坚持睦邻友好”。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再次指出“我们将继续加强睦邻友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加强区域合作”。温家宝总理于2003年出席东盟峰会时明确提出了“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2007年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提出要“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共同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地区环境”。温家宝总理2011年指出,东亚一体化要突出发展、互利、共赢的主题。

综上可见,无论新中国成立初期还是全球化的今天,周边都是中国战略重心所在,中国历代领导人都高度重视与周边国家关系。如果美国在行动上全面布局中国周边,不管在语言上多么强调对华没有敌意与友好,都很难让中国的战略家放心,也就容易形成“信任赤字”。

二、美国在中国周边的利益

美国在中国周边的利益可以从经济、政治、安全等几个层面进行分析。经济利益主要表现在国际贸易上,具体可以从出口与进口两个层次考察,本文以美国商务部刚刚公布的最新两年的贸易数字为例说明这个问题。

美国2010年前30大出口目的地国中,有8个是中国及中国周边国家(地区),加上排名第10的新加坡、第15的澳大利亚、第28的泰国,中国及中国周边所占比例超过了31%。而欧洲国家所占的比例不到21%。2011年的统计也能得出类似结论。中国及中国周边占到的比例为30%,同期欧洲国家所占的比例仅为20%。

2010年美国前30大进口来源地中,9个是中国及中国周边国家(地区),加上排名第19的泰国与排名第23的新加坡,总额达7 338亿美元,为美国前30大进口总额的43%。同期欧洲国家所占的总额为2 866,55亿美元,所占比例为17%。2011年的统计中,中国及中国周边总额为8 032亿美元,所占比例为41%。同期欧洲国家的总额为3280.63亿美元,所占比例仅为17%。

冷战后美国在中国周边的政治利益服从于美国的亚太战略与全球战略,继续维护美国霸权。1999年初,克林顿在展望21世纪美国的外交政策时直言不讳地表示:“世界必须有一个领导,但只能有一个领导;美国最有能力领导这个世界”。2001年9月布什政府发布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采纳了这一思路,并将中国视为最主要的潜在对手和美国军事战略的首要目标:“在亚洲一个有着可观资源的军事竞争者可能出现”。2006年2月布什第二任期所发布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提出将美国的防务重点定位既反恐,又要防范“新兴战略对手成为新威胁”,其中多次直接点到中国。2010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发表《国情咨文》时明确指出:“我不接受美国成为世界第二”,他两次把中国作为正面例子给予引证,凸显对华防范。2011年1月的国情咨文中,奥巴马四次提到中国,指出美国面临严峻形势的同时表示:“就在不久之前,中国已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私营太阳能研究设施,世界上运行速度最快的计算机,中国正在建造更快的火车和更新的机场”。变相渲染“中国威胁论”。

在安全利益上,一方面服从并服务于政治利益,避免亚太地区崛起一个能在安全层面挑战美国的大国。2002年9月布什政府公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认为世界上“唯有中国有军事能力对美国构成潜在威胁”,美国“将保持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不允许任何国家对其第一军事大国地位构成威胁”。

2010年5月奥巴马政府公布了新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序言中明确指出,“美国已经做好再次领导世界的准备”,“要保持世界军事力量第一”。希拉里在布鲁金斯学会解释美新安全战略时说,“在当今这个时代,美国对世界的领导不是应该减少,而是应该增加”。此外,“美国加强与印度的军事合作以及保持在阿富汗和中亚驻军,都潜藏着以印度或中亚国家来遏制中国发展的意图”。另一方面,军工集团的利益。“美国军工复合体是美国最强势的利益集团之一”。“军工集团在美国政治中,特别是在美国对外政策的制定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美国对外军事出口额前五名的国家和地区中,中国周边占到4个,前十名中占到6个。在所有统计的63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周边占到10个。也就是说中国周边国家(地区)中的一半在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的对外军事出口中都“名列前茅”,出口总额占美国2009—2010年出口总额的52%。美国军工集团在中国周边的这一巨大利益不仅是美国渲染中国威胁论的结果,而且也表明美国军工集团会继续反华,旨在“给美国确定一个敌人,从而达到谋求经济利益的目的”。

三、美国重返亚洲的战略布局

综上可见,第一,中国周边已成为美国出口与进口最重要的区域,美国要通过加强在亚洲的存在确保在这一地区的经济利益;第二,中国作为亚洲发展势头最好的国家,遏制和防范中国成为未来美国的对手也是美国当今亚太战略的重要目标;第三,美国认为中国军事力量伴随着财富的增长而增强,要加以防范,比如“美国加强与印度的军事合作以及保持在阿富汗和中亚驻军,都潜藏着遏制中国的意图”。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在战略布局上高调重返亚洲。2009年奥巴马上台后第一次亚洲之行明确表示自己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太平洋总统”。2011年希拉里在夏威夷东西方中心发表演讲明确指出:“21世纪世界战略和经济重心在亚太地区”,“美国今后的外交和经济政策重心会放在亚太地区。”

在经济上,奥巴马政府给予TPP前所未有的重视。美国一方面通过TPP期望更深介入亚太市场,为美国创造出口机会和更多就业。另一方面,TPP又有着明显争夺地区主导权的目的。在经济融合与相互依赖加深背景下,亚洲最近几年的经济一体化明显加快,目前有10+1(东盟加中国),10+3(东盟加中日韩),10+6(东盟加中日韩,以及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各国也有意推动东亚经济共同体建设。特别是日本鸠山政府上台后明确提出要建立“没有美国参与的东亚共同体”,这些都让美国十分敏感。

亚洲各种经济区域化与机制化的合作中,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自然就成了美国争夺主导权的主要目标,在美国的鼓励下,日本已经加入谈判。作为第一大经济体与第三大经济体的美日两国如果在区域合作中联手,那么给中国的压力会非常巨大。韩国媒体就此发表评论说:“东京有关加入TPP谈判的做法标志着华盛顿创建一个新自由贸易区并从北京手中夺取主动权的努力取得了突破”。由此可见,“与追求出口倍增目标相比,通过对TPP控制权的掌握以达到‘重返亚洲的目的应当是美国附注在TPP身上的最重要战略意图。某种程度而言,除了凭借军事力量加紧向亚洲渗透之外,TPP可以看作美国争夺亚洲话语权(特别是与中国)的重要通道”。

在政治外交层面,一方面,美国更重视亚洲多边外交。2009年奥巴马与东盟10国领导人举行首次会晤,2010年双方举行第二次峰会。对于美国以往不太重视的东亚峰会,2010年美国成为观察员国,2011年成为正式成员国;另一方面,如表4可见,近几年美国与中国周边国家的政治外交关系除传统的同盟以及因反恐而建立的准同盟关系外,最大特点就是与许多国家的关系急剧升温。

这些国家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蒙古与缅甸,尽管经济总量等指标不大,但地缘位置重要。2011年8月,美国副总统67年来第一次访问蒙古,蒙古公开将美国称为中俄外的“第三邻国”。希拉里2011年11月抵达缅甸,成为自1955年以来首位访问缅甸的美国国务卿。第二类是以反恐为名,美国与中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的关系持续升温。2010年11月,哈萨克斯坦与美国完成了就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进程。2010年12月,希拉里向吉尔吉斯斯坦临时政府总理奥通巴耶娃颁发了美国国务院设立的“国际妇女勇气奖”,“表彰她在复杂的政治和经济环境下能够保持吉国家的完整”。2010年向塔吉克斯坦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占援助总额的55.6%。

第三类,美国和印尼、越南、印度开始构建“战略伙伴关系”。这三个国家均属于具有重要地区影响(甚至国际影响)的国家,与美国关系的走向格外引人注目。2010年11月,奥巴马访问印尼,两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2010年9月美国与越南关系正常化15周年之际,两国表示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希拉里在2011年东盟地区论坛上高调支持越南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两国并就民用核能合作达成协议。在韩美黄海军演后,美国“乔治·华盛顿”号航母穿过南海,开到越南的砚港港口,邀请越南海军官兵登舰参观。

2010年6月美国与印度开启战略对话,承诺建立“全球战略伙伴关系”。11月6日,作为亚洲之行的第一站,奥巴马总统在访问印度时,正式宣布取消对印度实施的高科技产品和用于军事用途的核技术禁运政策。11月8日奥巴马在印度国会演讲时对于印度申请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事,一改前任政府的反对和模糊态度,明确表示支持。他特别指出,美国将帮助印度实现在国际上与中国处于同等地位的愿望。2012年1月,奥巴马在最新公布的国家军事战略报告中特别指出“要与印度建立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

美国在安全上也积极布局中国周边。近两年与美国进行过联合军演的中国周边国家多达16个。也就是说,自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除朝鲜、缅甸、俄罗斯、不丹外,美国与所有中国的周边国家均进行过联合军演。第一个层次是作为传统盟友之间的常规军演,这主要包括日本、韩国、菲律宾,阿富汗。日本开始公开与美国开展以“夺岛(钓鱼岛)”为目的的军演。与韩国的联合军演2011年首次在黄海举行,美国“华盛顿”号航母也第一次不顾中国的坚决反对参与了军演。美韩联合军演的规模与水平均大幅提高,战略意图与走向明显超出应对朝鲜半岛问题的界限。

第二个层次是借“反恐”之名进行的联合军演。除上述的阿富汗外,这主要包括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等。从地图上看这些国家主要集中于中亚地区与穆斯林集聚的地区。其中,与印尼的军事关系在奥巴马政府上台后迅速加强,仅2011年,美国与印尼军方就有150多次活动、交流和访问,其中包括多次联合军演。

第三个层次是近几年与美国军事安全关系迅速升温的国家。除上述印尼外,主要包括印度、越南、老挝、马来西亚、文莱等几个国家。从演习地点上看,除印度洋外,主要集中于南海地区。与越南在2011年7月首次进行南海联合军演,两国也签署了自1995年邦交正常化以来的首次军事合作协议。越南并积极推动实现了美国与老挝的联合军演。 在中国20个周边国家中,6个有美国驻军,日本、韩国自二战以来一直都是美国在亚太地区驻军的重要国家,阿富汗、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则是“9·11”后以反恐为名开始驻军。尽管美国在中国的东南亚邻国中目前还没有驻军,但值得关注的是,2012年1月美国菲律宾第二次防务对话后,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罗伯特·威拉德表示,美方愿意以轮番驻扎的形式在菲律宾驻军,加强在此区域的军事部署。2011年11月,奥巴马在澳大利亚宣布,美国将从2012年开始在澳大利亚北部达尔文市长期驻扎250名海军陆战队员,未来驻澳美军总兵力将达到2500人。达尔文市是澳大利亚最接近南海的地区,在南海问题再度复杂化、美国公开“挺”相关东南亚国家的背景下,美国此举难以撇开针对中国的意图。

四、中美“信任赤字"的周边视角

综上可见,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在经济、政治、安全等层面对华全方位的压迫已经形成。尽管早在布什政府时期,就有学者指出环绕中国周边,美国势力几乎全方位涌进。但与近几年美国的亚太政策对比,更为凸出中国因素是一个明显特点。对此,中国青年学者钟飞腾指出,“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中国本身就成为了美国制定(当下)亚太战略的首要因素,这与此前美国对华关系处于美国亚太战略之下不可同日而语”。新加坡国际事务研究所主席西蒙·泰(Simon Tay)更为坦率地指出:“如果你是一个中国的战略思想家,你不必成为一个偏执的阴谋理论家就能够想到,美国正在领着其他亚洲国家对付中国”。通过上述分析可见,经济上的巨大利益是美国在战略布局上重返亚洲的坚定基础,而在政治层面防范中国崛起,以及军事层面加强对中国的遏制则是美国重返亚洲的根本原因。

由中国经济对于周边的依赖以及中美经济的相互依赖可见,经济利益可以共享并实现共赢,中国并不反对美国在中国周边追求经济利益。也并不反对美国在亚洲地区追求正当的政治与安全利益。在2009年的《中美联合声明》中,中国还正面评价了美国在亚太的存在和影响,明确表示“欢迎美国作为一个亚太国家为本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作出努力”。但中国坚决反对美国将经济利益政治化,反对美国在政治与安全上奉行冷战思维,视中国为潜在对手围堵中国。由“安全领域中建立信任措施通过建立缓冲地带避免双方武器直接面对面接触”可见,大国在政治领域建立信任措施也要慎重介入对方周边。美国在中国周边的经济政治化、政治安全上全面布局,正是中国对美“信任赤字”产生的一个重要来源。中国从全方位压力下寻求突围的正当努力,在美国眼中又成为美国怀疑“中国和平崛起”的证据,加强了其布局中国周边的正当性。“中国担心美国为维持一超地位,在中国周边构筑包围圈,危及中国国家安全。美国则忧虑快速发展的中国利用其巨大的经济能量积极推行亚洲版‘门罗主义。最终,中美“信任赤字”的螺旋就这样形成了。

吊诡的是,在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中美“信任赤字”有增无减的同时,“如果我们对比布什政府和奥巴马政府的三个政策文件,奥巴马非常希望建立我们的相互信任,而不是加剧我们的相互猜疑”。奥巴马人主白宫后,给予构建中美战略互信前所未有的重视,并提上了两国关系议事日程。从理论上讲,愿望与现实背后的矛盾就在于周边对崛起国与守成国有着不同的意义。从崛起国的角度来看,在崛起过程中由于还没有成为全球性大国,所处的周边地区就成了重要战略依托,“任何大国崛起,都需要一个可资依赖的周边依托带”。“几百年来,所有大国特别是强权大国兴起的前提之一,是在其周边构建了一个非常紧密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共同体,形成了一个友好国家体系”。英国在崛起过程中,首先通过强大的海军以及与欧陆国家结盟打败了周边的陆上大国法国和海上邻国西班牙,建立了稳定的周边环境,然后才走向世界,成为“日不落帝国”。美国在崛起过程中首先通过“门罗主义”排除了欧洲对周边的控制,形成了稳定的周边。苏联在崛起过程中,也首先在东欧、巴尔干和中亚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但是对于守成国,当看到一个国家正在崛起并可能威胁到自身霸权时,第一反应就是从周边人手进行围堵,这正如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所长拜莱斯女士以此逻辑分析美国对华政策所指出的那样,“当美国看到一个地区中有一个大国存在,它本能的反应是将这一大国看作自己的对手,因此美国会不遗余力地同中国周边的小国加强合作,来禁锢和压制中国的发展和影响力”。

五、结语

既然在理论上周边对于崛起国与守成国具有不同的意义,以及中国周边国家在加大中美信任赤字过程中扮演主动角色,那么对于中国而言这是否真的就是一个不可化解的结构性矛盾并无动于衷呢。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对于任何一个有抱负的世界大国和崛起国都不会容忍周边全方位的压力存在。以古巴导弹危机为例,1962年苏联在美国周边的古巴部署中程导弹,射程可以覆盖美国全境。为迫使苏联撤走中程导弹,1962年10月23日,美国要求召开美洲国家组织会议和安理会紧急会议。24日,美国向古巴附近海域出动了16艘驱逐舰、3艘巡洋舰、1艘反潜艇航空母舰和6艘给养舰只,另外还有150艘备用舰只,准备拦截和检查苏联的舰只。美国三军都进入战备状态,以应对战争的爆发。最终,迫使苏联撤回了导弹。再以格鲁吉亚战争为例。2007年3月,美国众议院通过决议,“邀请”俄罗斯周边的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加入北约。格鲁吉亚的亲美政权也表示迫切希望加入北约投入美国的怀抱。这让俄罗斯受到强大的压力。最终借南奥塞梯问题,2008年8月8日,俄罗斯果断对格鲁吉亚用兵。

这两个案例至少有两点启示:第一,通过行动积极主动并意志坚决地发出明确信号,有利于双方互信的建立。古巴导弹危机使得美苏两国“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从此以后,两国在对方所在地区冲突中更多地以支持第三方反对对方的方式斗争。而不是亲自介入对方周边的冲突。也正因为此,此后美苏没有发生类似柏林封锁、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那样的严重的直接对抗。格鲁吉亚战争后,美国对于向俄罗斯周边国家的东扩更为敏感了,双方达成了默契。以至于时至今日,乌克兰与格鲁吉亚也没能加入北约。第二,两个案例也都再次“残酷”地表明,国家实力仍然是化解“周边国家拉域外大国获安全”的最好方式。古巴导弹危机发生时,美国的相对实力与绝对实力都大大小于今天的美国。格鲁吉亚危机发生时,俄罗斯的相对实力与绝对实力也同样大大小于冷战期间的苏联。这就表明,中国切勿为了加强“软实力”建设、特别是为了消释周边国家对华“畏惧”的战略压力而自废武功,停止硬实力的建设。反而应该加强“硬”的一面,需要增强实力,扩大行动能力。

从美国的角度需要认识到三点。第一,两国信任赤字增加不符合美国国家利益;历史上还没有出现过一个现存霸权国家与一个崛起大国之间有这么难分难解的、密不可分的利益关系,“不发生大的对抗”符合双方利益。两国“信任赤字”增加会加大两国发生对抗的可能性。第二,美国对华的信任赤字根本上源于主观臆想。“中国与帝国主义的日本不一样,并不缺乏资源,不至于到了需要通过扩张来最大程度地降低依赖他国的那种程度;与纳粹德国不一样,中国并没有种族优越感以及促使它侵略邻国争取生存空间的贪欲;与苏联也不一样,中国不再将自己看作是在全世界传播无产阶级生活方式、不懈地努力瓦解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领袖”。对于“中国威胁论”,约瑟夫·奈明确指出,“中国的崛起不太可能对美国的利益形成威胁,‘威胁性是有些人在‘夸夸其谈中得出的‘有严重缺陷的历史类比”。第三,解决中美“信任赤字”,关键在于美国。实力远超过中国的美国在中国近在咫尺的周边全方位的战略布局,是形成两国信任赤字螺旋的“源头”。美国应通过实际措施,比如减少不必要的驻军以及军事演习等,减少中方猜忌,培养双方互信。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仅从中国周边中的美国因素分析了两国存在的“信任赤字”问题,没有、也不可能完全解释两国产生“信任赤字”的所有原因。事实上,致使两国“信任赤字”的原因很多,比如两国不同的政治与文化体质,不同的价值观与意识形态,以及不同的历史记忆,等等。但是,透过本文的分析,我们的确可以看到,美国在中国周边的战略布局已经构成了两国“信任赤字”的主要来源。这就为下一步两国构建信任措施提供了启示,即美国应用更充分的解释向中国说明其在中国周边的意图,特别要通过实际措施,比如减少不必要的驻军以及军事演习等,减少中方的猜忌。而从中国方面,也应该考虑用更清晰的语言、更能反映坚决意志力的行动,向美方表明周边对于中国的重要性。这样一来,短期内可能会引起两国关系的不安与震荡,但从长远来看,有利于减少两国“信任赤字”,符合两国国家利益。

参考文献:

[1]朱立群,信任与国家间的合作问题——兼论当前的中美关系[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1).

猜你喜欢

战略布局中美
1972—2022中美融冰50年
疫情背景下中美大国博弈:回顾与展望
成功突围的中美建交
虽有中美摩擦 难阻全面小康
试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视域下的党的建设
试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视域下的党的建设
试论“四个全面”战略与中国梦的关系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作用研究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于中国社会发展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