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荣辱道德观教育 培养造就时代新人
2012-04-29李福军
【摘要】在改革开放日益深入的今天,面对社会现实和新形势下思想道德建设出现的主要问题,通过大力弘扬和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主要手段,以培养和造就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和谐发展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思想道德建设 荣辱观教育 时代新人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53-01
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道德教育,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外在条件固然很重要,但最终要靠自己的努力。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手,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和锻炼,当好自己灵魂的设计师,当好自己人格形象的雕塑师,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道德是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规则,道德以利益为基础,以个人自律、社会舆论为监督,在我与他的关系(包括他人、他物)中,对自我行为进行合理的选择。我国从建国以来一直重视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在高校长期的德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教育工作,对青年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起到了导向、推动和保障作用。但是,由于现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突出,因此如何在新时代继续通过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教育工作,造就和培养时代新人成为一项重任。
二、当前德育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道德教育的孤立性
思想道德教育的孤立性主要是指道德理论教育和其他文化教育的脱节。建国以来长期的思想道德教育,主要是重视德育为社会政治服务的价值,而轻视了思想道德教育在塑造人、完善人,实现人的全面、和谐、自由的发展方面的价值。学校进行的思想道德教育大部分依靠表层的理论说教,而与社会、法律、心理等人文教育相脱节。学生并没有真正接受学校向他们所传授和灌输的价值观念,即使接受,也只是知识性的接受。有的学生的德育课书面成绩优秀,但道德行为却并非同样出色,有的甚至违背社会道德行为准则。他们没有将价值观念内化为价值信念,并体现在实际的行动中。
(二)思想道德教育更新的滞后性
当前我国的思想道德教育滞后于社会环境的变化,没有针对社会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由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向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转变,不仅导致了社会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变化,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这种社会环境的转变也影响着高校学生的生活,同时,也使他们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毕业生已经由国家包分配转变为面向人才市场,自主择业就业。学生的心境显然有别于统一分配,许多人为生存、职业、前途而担忧、焦虑。他们在这种竞争的环境下,承受的压力要比以前的学生大得多。许多学生出现了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重索取轻奉献,重金钱轻道德,重个人轻集体。形成这种价值取向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是在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开始形成的时候,高校道德教育没有随着社会环境和学生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思想教育没有跟上也是原因之一。
三、加强荣辱观教育,培养时代新人
针对在上述德育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从加强荣辱观教育出发,弥补德育教育中存在的不足。荣辱观是最基本的一种伦理价值观念,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回答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是荣誉、什么是耻辱,以及如何对待荣与辱的问题。
荣辱问题是人生价值判断和道德判断的一个重要问题。荣辱观念,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是有区别的。一个现代社会总体上是开放和宽容的,但在一些基本问题上依然有自己的底线和准则。现代社会生活多样性,给了每个人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但不论怎样选择,都不能离开做人的底线,都不能颠倒是非,以丑为美,以恶为善,以耻为荣。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线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
另外,荣辱观是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时代往往有着不同的社会内容。荣辱观念,古已有之。我国古代思想家十分强调荣辱观念的树立,“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宁可毁人,不可毁誉”、“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等等格言警句,都说明古代的哲人志士将荣辱放到了与人格一样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在各种场合多次提到社会主义荣辱观,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政协委员时发表的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胡锦涛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重构中华民族的荣辱观、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值得指出的是,胡锦涛总书记概括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是开展道德建设及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的指南,也直接关系到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德育工作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和谐发展的时代新人。道德教育要增强德育工作中的创新意识,把握时代的脉搏,努力向学生大力灌输社会主义荣辱观,将德育工作融入到教学、管理和实践的每一个环节,使道德教育真正渗透到学生的思想当中,成为他们行动的指南,培养造就时代新人。
作者简介:
李福军,男,1979年12月生,彝族,云南姚安人,历史学学士,公安消防部队昆明消防指挥学校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