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理工学院管理类专业群协同优化研究

2012-04-29李安巧

李安巧

摘要:陕西理工学院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历史与利益的原因,管理类专业群至今仍然十分分散,未得到有效的调整,非常不利于管理学学科专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本文从培养卓越管理人才的视角,深入挖掘陕西理工学院管理类专业群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从卓越管理人才的培养角度出发,提出了相应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管理类专业群;协同优化;卓越管理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2)07-0085-02

大众化时代的来临,使我国高等教育面临严峻的考验,最为突出的是高等教育的质量与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我国传统教育理念中,重科学轻技术,重理论轻实践,重学术轻应用的思想根深蒂固。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大众化的产物,而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要求,实施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简称卓越计划 ),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将卓越管理人才的培养提上日程,管理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陕西理工学院作为一所极富陕南地方特色的普通院校,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随着市场需求的改变,市场对我们的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试图以卓越管理人才培养为引领来探讨陕西理工学院管理专业的发展。

一、实施卓越管理人才培养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一)实施卓越管理人才培养是落实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的重要途径

卓越教育是教育部正在推广、众多高校正在积极响应努力探索的一种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中国的中长期高等教育改革将实施两个计划:一是“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也称“珠峰计划”,目前涵盖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科学五大学科;二是“应用学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也称“卓越计划”,涵盖卓越工程师教育、卓越教师教育、卓越医学人才教育、卓越法学人才教育。卓越管理人才尽管并没明确列示,我们认为,管理学科作为一个重要的应用性经济学科,也需要有卓越管理人才教育,通过卓越管理人才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行业适应性及实践应用能力。

(二)实施卓越管理人才培养是革新管理人才培养机制与模式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由重视外延发展转向重视内涵建设、由重视规模层次转向重视质量水平、由重视理论知识转向重视实践应用等发展趋势。在管理人才培养中如何处理应用能力的培养与素质培养、职业教育与通识教育、行业特色与诚信教育之间关系已经受到教育管理研究人员的普遍重视。我们认为,卓越教育所具有的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新机制、综合能力培养模式、全新的教师能力考评模式、行业人才评价标准等特色正是解决目前高等管理人才培养存在弊端的重要途径,并在国内外卓越工程师培养中得到显著验证。

(三)实施卓越管理人才培养是实现陕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柱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陕西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生对应用型卓越管理人才的巨大需求。陕西地处西部,科教资源较为丰富,不同类型本科院校并存,与传统的部属研究型大学相比,地方高校处于竞争的劣势,并且面向区域经济、服务区域经济的意向和能力都较弱,从而形成陕西区域经济与高教科技倒挂的现象。陕西省属院校作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与部属院校相比更加贴近经济主战场,从而应该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与特色,为用人单位输送足量的卓越管理人才[1]。

二、实施卓越管理人才培养的可行性

(一)相关院校在卓越工程师教育等卓越教育方面积累了许多先进经验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目前,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83所高校为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通过我们对实施部分高校的调查,这些高校在卓越人才选拔、卓越人才质量标准、卓越人才培养方案、卓越人才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2],并取得了明显成绩。在卓越管理人才培养方面,目前主要有长沙理工大学、武汉纺织大学等高校在卓越会计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有益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实施卓越教育计划的有关高校的成功经验无疑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参考。我们认为,社会经济需要各类卓越人才,特别是善于发现技术价值的卓越管理人才,建立包括卓越会计人才在内的卓越管理人才教育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具有较为成熟借鉴模式,这也是保证本项目成果应用于本科教学实践的重要基础[3]。

(二)陕西理工学院较为完善的管理类本科专业体系,为项目研究提供教学实践平台

陕西理工学院现有管理类本科专业12个,涵盖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图书档案管理等三个一级学科,陕西理工学院管理学院作为承担陕西理工学院管理学科建设与教学的重要基地,教师具有优良敬业精神,教学科研水平强,教学条件完善,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善,这些将为本项目研究成果的应用提供了师资条件、教学条件和实践平台[4]。

三、卓越管理人才培养要解决的问题

(一)建立卓越管理人才行业标准与质量评价体系

由于管理人才培养涉及不同经济组织和不同的管理职能,面向高级管理人才如何建立起一套相对完整和通用的行业标准和质量评价标准是实施卓越管理人才培养的基本前提,也是本项目需要解决和首要研究的问题,同时也是设定卓越管理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要求的基本要求。为此,我们将结合工商管理类专业指导委员会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育人指南》、财政部《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管理类职业技能鉴定与评价标准为基础,运用信函调研、实地调研与专家访谈的调研方法,立足陕西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制定地方高校卓越管理人才行业标准与质量评价体系,进而制定卓越管理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要求。

(二)系统规划与设计卓越管理人才培养方案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体系的设计与规划是确保卓越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也是实现卓越管理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要求的具体表现。我们认为,卓越管理人才培养方案体系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创新:(1)建立通识教育

基础上的专业教育模式;(2)建立一个目标、多方结合、

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3)建立学校培养与企业学习实

践相互协调的人才培养机制。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在卓越管理人才培养方案体系制定方面要从卓越管理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出发,构建和完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企业学习体系三个体系,实现卓越管理人才培养的校企联合、课内课外贯通、理论实践并行、综合素养与专业素质并重、教师培养与学生培养结合的基本目的。同时,卓越管理人才培养方案体系也要具有动态性,即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趋势进行动态化更新。

(三)构建卓越管理人才教学运行与质量保障机制

我们认为,卓越管理人才教学运行管理机制应包括卓越管理人才选拔机制、卓越管理人才质量评价与退出机制、卓越管理人才培养教师选聘与考核机制、卓越管理人才教学管理机制等方面,这些机制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是确保卓越管理人才培养教学运行的基础。而卓越管理人才培养的组织领导机制、师资队伍培养机制、经费投入机制、实践教学资源的优化与共享机制、校企合作机制、需求对接与反馈机制等质量保障机制则是确保和提升卓越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障。卓越管理人才教学运行与质量保障机制的构建,对实施卓越管理人才培养具有基础性和关键性的作用。

(四)构建卓越管理人才实践平台

陕西理工学院积极寻求与企业共建管理实践基地,特别是一些大型企业,例如汉川机床厂、二汽等一些大型企业,让学生能够在企业实践中完成各项教学活动,能应用学习到管理知识。可以和企业协商,让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作为学生的实践指导教师,与学校的教师一起来指导学生实践学习。在不影响企业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实践基地企业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实习顶岗的机会,这样学生就可以真实感受企业生产管理的情况。例如,营销专业的学生顶岗在某一区域做销售工作,将会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给企业提出一些可以参考的建议,这样对企业和学生来说是双赢的关系。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撰写的过程中能以企业的真实情况为基础进行论文的撰写,论文的撰写可以为企业的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为其在将来成为卓越管理人才打好基础。

总的来说,对处于偏远地区的陕西理工学院的管理类专业,要想打造出自己的学校管理专业优势,走卓越管理人才培养之路是正确的选择。

参考文献:

[1]薛小荣.立足学科结构 优化专业布局——陕西理工学

院管理类专业资源深度整合问题初探[J].商场现代化,

2008,(25).

[2]何米娜.经管学科实践教学探讨[J].管理观察,2008,

(21).

[3]朱七光.电子商务实践教学探讨[J].管理观察,2008,

(22).

[4]张党利.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管理学教学模式设计[J].

市场论坛,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