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国外模式 改进我国农村金融服务
2012-04-29张强妹
张强妹
摘要:本文介绍了国外较为成功的“乡村银行”的孟加拉模式、挂钩制度和政府参与的印度模式、政策激励和政策性金融的美国模式及三级联动和三重保障的日本模式等四种农村金融模式。同时,在借鉴四种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改进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国外模式政策建议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有力支持。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初步构建合作性金融为主、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为辅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取得了积极成效。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金融服务,本文对部分国家的农村金融模式进行梳理,进而借鉴其经验提出政策建议。
一、国外成熟的农村金融模式
(一)“乡村银行”的孟加拉模式。以“乡村银行”格莱珉银行(GrameenBank)模式提供的各种微型金融服务占孟加拉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在80%以上。在该模式下,鼓励同一村庄中有相同收入来源的穷人组成贷款小组共同借贷,贷款发放给小组成员,还款义务则由整个小组承担,并根据贷款小组的信贷记录决定以后的信贷额度。贷款放款和还贷在有5-7个小组参加的公开大会上进行,便于成员之间互相监督,保证业务在公正、公平、公开的环境下进行操作,同时对不能按时还款的借款人以巨大压力。此外,要求组员将相当于贷款金额5%的资金存入小组基金,每个借款人必须将相当于总利息25%的资金存入由贷款人管理的应急基金以备不测。该基金向成员提供各种保险服务、培训讲座以保证和提高借款人的还款能力。
(二)挂钩制度和政府参与的印度模式。1969年后,印度储备银行颁布一系列设立农村金融机构的法令:一是对商业银行实行国有化改造,要求每家商业银行至少在其所在地农村设一家分支机构;要求私人银行与外资银行必须增加农村网点等。二是专门设立了地区农村银行体系,立足于解决农村地区商业银行机构网点少、农村金融服务不足问题。每个地区农村银行均由一家商业银行主办,资本金由中央政府、邦政府和主办商业银行分别认缴50%、15%和35%,还可通过发行债券筹措资金,其营业机构主要设立在农村信贷服务薄弱的地区,按商业原则经营,贷款对象特定,利率优惠,并向贫苦农民提供维持生活的消费贷款。三是设立国家农业农村发展银行,由印度政府和印度储备银行共同出资组建,是印度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性银行,其职能广泛,除提供支农信贷资金外,还承担向农村金融机构再融资的职能。在政府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印度金融机构普遍在广大农村地区建立了经营网络,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设立3万多家分支机构,地区农村银行的农村分支机构达到1.4万多家,有效满足了印度农村金融服务需求。
(三)政策激励和政策性金融的美国模式。在美国的农村金融中,商业银行约占40%。商业银行参与农业贷款的积极性源于财税激励:美联储规定,凡农业贷款占贷款总额25%以上的商业银行,可以在税收方面享受优惠;为防止商业银行出于盈利目的而将农贷资金转移到其他领域,联邦法律规定对部分商业银行的农贷利率提供利率补贴。二是政策性金融体系。美国政策性农村金融机构,是根据《农业信贷法》由美国联邦政府主导创建的。该体系由农民统计局、农村电气化管理局、商品信贷公司和小企业管理局组成,主要功能是为农业生产和与之相关的活动提供信贷服务,并通过信贷活动调节农业生产规模和发展方向,贯彻实施农村金融政策等。三是合作性金融体系。美国农村合作金融由联邦中期信用银行、合作银行、联邦土地银行及土地银行合作社三大银行机构组成,三大机构均在政府领导和出资扶持下,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建立。在美国农村金融体系中,合作金融占31%。为提升合作金融的服务功能,美国以法律形式规定合作金融机构发展的四个优惠政策:免征各种税赋、建立信用社存款保险、信用社免交存款准备金、信用社可参照市场利率自主决定存贷款利率。四是农业保险体系。美国现行农业保险完全由商业保险公司经营和代理,政府对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费和保险费补贴等提供支持。
(四)三级联动和三重保障的日本模式。农协系统是日本按照农民自愿、自主的原则登记成立由三层组织构成的特色的农村合作金融体系,是日本农村金融的主要组成部分,具备三级联动和三重保障。农协系统的最基层是农业协同组合,为市町村一级,直接办理农户信贷,不以营利为目的,可以为农户办理存款、贷款、支付结算及其他附带业务;中间层是信用农业协同组合联合会(信农联),为都道府县一级,帮助基层农协进行资金管理,并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农业资金结算、调剂和运用;最高层是农林中央金库,为中央一级,是各级农协内部以及农协组织与其它金融机构融通资金的渠道,它在全国范围内对系统内资金进行融通、调剂、清算,同时为信农联提供咨询和业务指导。三级组织之间无行政隶属关系,上级组织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对下级组织进行指导,整个体系内资金运行独立,机构按“立足基层、方便农户、便于管理”的原则设立。日本农协系统的发展还具有政府支持、制度、法律三重保障:一是政府支持,在创立初期,政府给予资金和管理支持,业务稳定发展后,继续给予财政和税收上的特殊优惠;二是设立农村信用保险制度、临时性资金调剂相互援助制度以及存款保险制度、贷款担保制度等以保证农协系统的安全、平稳运行;三是《 农业协同组合法》、《 农林中央金库法》等法律详细规定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经营范围、监管事项和权限等,为农村合作金融的稳健运营提供了法律基础。
二、加强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政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一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大力发展小额信贷组织、村镇银行、贷款子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形成覆盖广、功能全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网络。二是增设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可考虑设立专门政策性银行,如结合农村土地改革可设立农村土地开发银行等;同时,在县域农村地区,增设农业发展银行分支机构,拓宽其支农服务功能。三是强化挂钩联动,在网点和业务准入与银行设立农村金融网点及农村金融服务情况挂钩,引导商业银行向农村拓展金融服务,引导商业银行增设机构时主要在农村增设。四是增强邮储银行支农服务功能,引导邮储银行充分利用其农村网点优势,加快产品创新,加强农村金融服务。
(二)建立农村金融保障体系。一是积极探索和发展农业保险和农产品期货市场,发挥农业保险和农产品期货市场在稳定粮食价格、保护农民利益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在农村保险机构的设置方面,可先设立政策性保险机构,并出台优惠政策引导商业性保险机构进入农村。二是建立农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开展农业信贷保险,在农户向金融机构贷款时,由金融机构代理农户向保险公司投保。三是建立由政府出资为主、公益性的农村信用担保体系,为农村信贷提供担保。四是探索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运用存款保险机制对有问题的农村金融机构,采取及时监测和早期纠正措施,促进农村金融机构规范健康发展。
(三)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一是通过立法措施,明确减免农村金融机构所得税、营业税等税负,降低其经营成本;二是实行利息补贴、损失补贴,对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损失进行财政补贴;三是对农业贷款占贷款总额一定比例以上的商业银行,给予税收优惠及其它相应的补贴措施和奖励;四是对农村金融机构上缴的存款准备金比例给予倾斜政策,以增强其支农实力。
(四)构建完善的农村金融法律体系。尽快制定农村金融发展战略规划,运用法律手段规定金融支持农村发展的具体措施。当前,可制定《农村金融促进法》、《政策性农业信贷法》等,从立法角度保障和促进农村金融发展。
(五)制定政策鼓励完善农村金融产品体系。一是制定相关政策指引,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开展互联互保、熟人信贷等农村金融业务,鼓励金融机构开展林权、土地使用权等符合农村特点的质押抵押贷款业务。二是制定明确政策,允许商业化网络销售政策性金融产品,鼓励政策性银行要逐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力度,加大信贷投入。
参考文献:
1. 安翔,路径依赖下民营金融发展的国际比较[ J ],经济问题, 2O07年第8期。
2.黄建新.国外反贫困的农村金融制度安排及思考 [ J ].广东商学院学报,2007(1) .
3.乌裕尔 1孟加拉国的乡村银行 [N].经济日报农村版2006-1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