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2012-04-29黄荔梅

金融经济 2012年7期
关键词: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

黄荔梅

摘要:针对产业结构矛盾突出和实体经济弱化明显的现实,我国经济要做到“稳中求进”,就必须加快发展实体经济和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要坚持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视发展基础产业、强化制造业的高端发展和加快服务业发展统一起来,促进实体经济的存量调整和增量优化。

关键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体经济

近年来,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原有的若干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原有的增长模式受到挑战;发达国家开始改变高负债消费方式,减少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再工业化”、回归实体经济成为许多国家调整经济发展模式、重建竞争优势的战略方针;发达国家政策关注点再次转移到制造业上,产业形态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调整,从过度服务业化向制造业回归调整;全球市场正在发生深度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受到了来自美欧国家发展高端产业的“挤压”和发展中国家发展低端产业的“挤出”效应。面对这样的国际形势,我们必须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努力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

一、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就是一国或地区发展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展实体经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必然选择,也是有效应对国际经济复杂形势、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的战略举措。要进一步明确新兴产业培育的目标定位、总体布局、发展导向以及相应的配套措施,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积极有序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切实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要顺应世界经济结构调整、资产重组、产业转移的大趋势,充分利用欧美债务危机以及中国经济成长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机遇期,吸引国际高新技术产业,并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引进吸收及再创新能力,提高我国产业的竞争力。

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所包括的行业范围的确非常广泛,而企业的规模再大,其资源也是有限的。因此,企业在进入新兴产业时,要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资源禀赋与相关的产业路径,找准投资方向与行业制高点,防止重复建设。各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有所选择,需要一定的条件,不能盲目一味地追求最新技术的发展,脱离市场需求,耗资巨大建成的高技术项目,反而会变成一个经营包袱。技术领先只是为市场创造条件,但市场认可不认可,还有许多技术之外的东西,比如成本、价格、管理、服务等。不要一窝蜂转向所谓的新兴产业,如果企业技术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即便从原来传统领域转向新兴领域,这种转变仅仅是形似而不是神似的进入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比如说,当初你在传统行业当中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就是简单的代加工,现在进入战略新兴产业还是在做低端的代加工的话,企业并没有实现产业升级,你所从事的战略新兴产业,只是别人的战略新兴产业,在激烈的竞争当中,你照样很快被淘汰出局。传统产业改变技术和管理制度,仍可以变成现代产业。而如果没有强大的原始创新能力以及很好的科研成果商业化链条和服务,新兴产业拿到的可能还是利润的“边角料”。因此发展实体经济,既要注重发展新兴产业,更要实现产业的升级,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向高端延伸,形成掌握核心技术的能力,掌握生产工艺制造的能力,以及不断快速满足用户需求的新型制造服务业的能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定位于未来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其发展壮大离不开民营企业的广泛参与。一般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高技术性、创新性和高风险性的特征。而与之相契合,民营企业在推动技术创新、发掘市场方面天生具有较高的敏感度。无疑,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的必要条件。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加大财税政策扶持,创新投融资体制,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

传统产业是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基础和重要支柱力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传统产业虽然面临调整,但仍然是产业发展的重要部分。这是因为我国经济要快速发展,必须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而我国的市场潜力最大所在也是传统产业,这里面有广阔的市场。要以自主创新、技术改造、品牌战略、集聚发展、兼并重组、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为重点,实现传统产业创新能力、发展后劲、品牌效应、集聚水平、经济效益的明显提升。要引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从严格产业政策导向、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兼并重组、推动产业布局合理化做起,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全面组织钢铁、石化、建材、汽车、船舶、医药、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轻工食品等产业转型升级规划的实施,抓好信息技术对装备制造、电力、石化、冶金、建材、纺织、印染等重点行业的改造提升。建立健全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加快淘汰电力、钢铁、水泥、有色、造纸、皮革、印染等行业的落后产能,推动新一轮热电联产改造。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具有较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相比之下,传统产业的升级路线比较明确,有更多的经验可资参考,也符合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大方向。因此,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也要注重传统产业升级,要正确认识并处理好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系。发展新兴产业并不意味着传统产业已经过时,传统优势产业不仅是国民经济之本,是一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动力源泉,也是新兴产业成长的土壤。战略性新兴产业要为传统产业服务,不仅是改造和发展传统产业的需要,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自身发展的需要;离开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就会缺乏发展的技术基础和广阔的市场空间。要通过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紧密结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生产工艺、产业形态、产品性能等,促进传统制造业向高附加值制造业方向发展;传统产业迈向高端化过程中又可以反作用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好更快发展。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是齐头并进、互为动力、共同发展的关系,只有当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与发展是沿着传统产业相关联的方向进行时,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才会有切实的带动效应,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应力争实现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良性互动与相互促进,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

三、发展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

传统产业的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都离不开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提供的物质技术手段。应继续加强农业、能源、交通、城市公用设施、环保等基础产业与基础设施的建设,采取多元化的投资方式,为整个产业升级提供物质基础。从目前的供给结构不能很好地满足“消费结构”可以看出,基础产业与传统产业都面临结构调整、升级的变化。若不以产业升级、结构调整为基础,基础产业的发展必然是粗放型的,不具有竞争力。为彻底解决基础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解决其供求结构问题,需要基础产业本身的调整和进一步发展,提高基础产业自身的素质和产品档次,尽快实现由基础产业大国向基础产业强国的跨越。

必须承认我国农业就业萎缩的现实,从改善土地供给与土地制度改革入手,以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为基础,促进第一产业的现代化;要通过流转和改造未利用土地,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水平;延长土地使用期,明晰和赋予完全产权;尽量减少农产品的进口和防止增加农产品产量技术的转基因技术隐含的风险。在吸引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将重点逐步转向技术密集型项目;评价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等社会成本,提高引进外资和项目的环保要求标准;区域布局上,在加大交通建设以及降低道路运输成本的前提下,引导外资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四、强化制造业的高端发展

是否具有高度发达的制造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竞争力是否强大的重要标志之一。一个没有强大制造业的国家,永远成不了经济强国。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未来经济增长的最主要推动力也必将来自制造业。因此,我国应提高工业企业的发展水平,依靠先进制造技术,加大科研投入,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坚决反对“去工业化”。当前我国制造业由于缺乏产业升级所需的核心技术和加工环节,生产环节少、加工链条短,生产性服务业的延伸拓展受到抑制,从而导致产业结构呈现空洞化和低度化趋向,在微笑曲线中还处于底端,仅仅是在底端间的竞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向微笑曲线的两端扩张。

要在更大范围、更大规模地谋划产业在全球的布局和分工,一方面,要积极做好准备,承接发达国家在下一轮产业调整中转移而来的先进产业;另一方面,要下大力气推进自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我国可以借助自身市场广阔、劳动力丰富等优势,更多地吸引欧美国家的高端产业、高级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重视外资产业在国内产业链的水平分工,以及与国内产业和企业的关联配套,从制造业大国转向制造业强国。但是,我们绝不能将宏观的区域整体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寄希望于跨国公司微观的企业升级。汽车行业“以市场换技术”和稀土行业“以资源换技术”的前车之鉴都表明——技术是换不来的。以往我们引进了大量的国外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但我们自己还是处于产业链的最末端。跨国公司出于自身转型升级的需要,也会在华布局一些研发机构进行一些产品升级,但产品的升级换代不能全部替代产业升级。

五、重视并推动服务业发展

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任务十分艰巨。我国产业结构是以工业为支撑的“二三一”的模式,第二产业比重较高,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在农业方面,生产效率和组织化程度不高。在制造业方面,传统产业缺乏核心技术与自主创新的制高点,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难度也不小,战略型新兴产业更不突出。在服务业方面,集中表现在产业规模不大、产业能级不高、辐射能力不强、国际化程度很低。2010年,我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43.0%,而中等收入国家、高收入国家已分别超过50%和70%。值得注意的是,服务业中的绝大部分属于实体经济,是最大的就业容纳器和创新驱动器,因此,很有必要在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同时,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和突破口。

随着研发、设计、信息技术等生产服务业的发展并向其他产业的渗透,生产服务业在经济中的地位也日益上升,与经济全球化一起,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主题。要正确处理好发展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关系。从当今世界来看,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关系,一方面制造业的发达可以促进研发、设计、信息技术、物流等服务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服务业的发达也可以促进制造业的升级换代,产品的技术含量将有很大的提高,传统的制造业产品将融入智能化的功能,形成高端制造业。要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提升服务业比重和水平,促进服务业与工业融合发展。组织编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科技服务、现代物流、国际贸易、创意设计和售后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落实各项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重点探索产业集群、百强企业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抓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逐步实现从单个企业分离到整个产业分离,从分离后为母体服务到为整个产业和社会服务两大转变。鼓励工业企业将生产辅助、售后、生活等服务内容外包,推动制造业向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两端延伸、向价值链高端提升,提高传统特色产业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要逐步调整服务业的增加值和就业在GDP和总就业中的比例,发展现代服务业与稳定传统服务业并重,在扩大传统的第三产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发展为工业和科技进步服务的现代第三产业,加强对房地产业和金融业的监督管理,防止产业过度虚拟化。

要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政策体制环境,尤其要注重现代物流等为制造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积极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要放宽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服务业,加快发展非公有制服务业企业,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服务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除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另有明确规定外,任何部门一律不得设置企业登记的前置性审批条件。要加大财税扶持,重点落实国家已出台的服务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支持服务企业产品研发、技术开发,其研发费用可在据实扣除基础上,按费用50%加计扣除。

参考文献:

[1]唐海燕,张会清.产品内分工与发展中国家的价值链提升[J].经济研究.2009(6).

[2]陈柳钦.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及其应对之策[J].甘肃理论学刊2009( 2).

[3]逄锦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结构调整[N].光明日报,2010-02-14.

猜你喜欢

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电商发展过快的成因及对经济的影响
虚拟资本理论发展探究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浅谈我国实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实体经济在金融支撑下的重要意义
地面电视频道“新闻立台”的一次转型升级实验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
中国解决产业结构问题从淘汰落后产能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