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青春的古老中穿行(外一篇)

2012-04-29周伟兵

广州文艺 2012年8期
关键词:丽江竹林

周伟兵 1959年生,浙江绍兴人。毕业于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哲学系。199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曾在省级报刊上开辟散文专栏。

长江从青藏高原的雪山上东泻而下,经过冷冽清澈的沱沱河段和涌动银波的通天河段之后,进入到山重奔激流、水迴曲岸多的金沙江段。在滇西北的绿野红原上,强横的海罗山崖封锁了汤汤天水,迫使大江急转北上、掉头南下并滚滚东流。而在这次江水鬼斧神工般的大转折之中,一片神奇的土地诞生了,她被玉龙雪山的峰群簇拥,被浩荡的金沙江水怀抱,被火红的太阳温暖地照耀,被二十二个民族的人民和谐地耕耘和护卫。丽江,创造了一个天地相亲、古今同爱的神话,在历史的进程中,始终演绎着令人向往的青春的古老。

(一)

漫步在丽江古城石板铺就的青街上,古风向面,旧忆浮心。特别是在细雨迷蒙的清晨和月色如水的子夜独自丈量人群散去的空寂小街时,会有一种似曾相识、回到童年的温情敲击心灵。繁华的广州五十年前也有许多这样的小铺夹石道、小街枕人家的去处;丰饶的洞庭岸边,四十年前遍布着这种青石铺地、商家弄晴、渔舟唱晚的集镇。可如今,在城镇现代化的进程中均已灰飞作古了,只留下一组组老照片,让人在高楼阔室的辉煌灯火中去追忆、怀念与叹息。

丽江不仅留下了古街,而且留下了纳西族先人创建的古城水道和洁净水系。同样是小桥流水人家,同样是从远古走来,丽江古城中的网状溪流,远远比江南古城的更清澈宜人。来自黑龙潭的雪山之泉在城北双石桥处被分流为东、中、西三条水道,而后再分出多支细流,欢快地进城四处游玩。它们走街串巷,入户访家,为百姓提供用水,为花木送上滋润,为纳西族青瓦红墙的双层木结构住屋献上灭火资源,也为这座古城积蓄不竭的灵气。日光下的渠流中,清晰可见如同美女长发般飘逸的簇簇水草,显现着大自然与古城的无间亲密;月夜中的水道上,浮游着盏盏祈福的莲花状河灯,似乎要把人们的希冀和古老岁月带向远方。找一处宁静的街角,蹲在杨柳依依的渠边悠然戏水,间或抬头瞟一眼头顶飘浮的白云,扭头瞄一眼正在盛开的花朵,有时会突然地心生感动。其实,岁月不会沉颜肃目,有一种丽江式的古老舒怀沁心。

相对于大自然带来的古老,丽江的人文历史更值得称道。小小一个人口从未超出四十万的纳西民族,却创造出灿烂的东巴文明。那拥有1400个象形文字和1000多册象形字著述的古籍,给这个看似弱小的民族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那曲连十分重视文化遗产保护的汉族都已失传了的本源汉域的道教洞经音乐,700多年来却在这座古城中无数次地演奏成了纳西古乐。在大研古城的木府,纳西土司470年的治族文化昭然若揭。进入大门直面的是议事堂,之后相继排列着万卷楼、护法殿、玉音楼和三清寺。它告知来者要自强就要崇尚学习,读破万卷;就要严格管辖,惩劣罚错;就要知音懂律,追求美好;就要树德行善,师法自然。面对上北强势的藏族,下南雄踞的白族和中原幅员辽阔的汉族中央政权,纳西族木氏土司把政治玩得如同经轮般飞转,木府大门处那一副“凤诏每来红日近,鹤书不到白云闲”的对联,让每个强势民族的雄主们看了都称心开怀。这种外柔内刚、低调高标的生存策略,使得纳西一族始终拥有朋友和靠山,能联纵抗横屹立不倒,在强权的夹缝中龙盘丽水,拓土开疆,逐步成就彩云之南的一方霸业。

在丽江,还有一种古老叫和谐。丽江古城以不筑城墙而驰名,所以她归属纳西族,又不为一个民族所独有。藏族的马帮、白族的工匠、彝族的山民、傈僳族农户和汉族的商贾士绅千百年来不断地在这里穿行集聚,自由往来,把八面货齐汇四方街,好买好卖,互利共赢,使这里成为了滇西北最红火的贸易集市和最缤纷的欢乐场所。入夜,一堆篝火,一列酒坛、一弯新月和满天星斗,就能让古老的丽江歌声彻夜,舞到天明。

(二)

然而,丽江的魅力不只来自先人创造的古老,还来自于后人赋予的青春。古木翠枝,旧渠鲜水,新旧两大元素的碰撞,四射出古城活力的熠熠风采,轰响起世人赞叹的隆隆惊雷。

而今的丽江,住户已搬走,商家在进驻,古城的每个街头巷尾都遍布客栈、餐馆、酒吧、画室、乐坊、茶屋、银铺、玉斋、纸坊,皮毛行、服装屋和牛肉店。这些商家,已不全是昔日纳西族的和大妈与木小姐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来自天南海北,头脑中灌满文化,心胸里荡漾风情,手指尖不离键盘,成天在网络的虚拟世界和现实的店铺经营中享受生活。你看看那些商铺被他们编排得多么丰采,有的清雅如轩、廊、阁、斋、坊、吧、舍、苑、居,有的庄重似城、宫、府、院、堂、馆、楼、庄、部,还有的随意叫店、铺、档、场、屋、室、站、行、栈。一路沿街荡去,浪漫扑面而来。这边是“月光倾城”、“一米阳光”、“风花雪月”、“天雨流芳”铺面,那面是“天涯梦境”、“月色茶马”、“小桥绣语”、“过路蜻蜓”商家;要住要息,你可去“忆江南”、“香雪楼”、“古道苑”、“游子瑶”,要玩要购,你就找“樱花屋”、“幸运草”、“哎呀呀”和“极星户外”。总之,丽江古城渲染着一抹又一抹亮丽的色彩,弥漫着一股又一股醉心的芬芳。文学艺术家们来了,他们放下背包,满地里追寻跳跃在古城中的灵感,然后剪雪为诗,采花作画,挥虹成歌,把一个个来自丽江的原创作品推向环宇。大批旅游者们来了,他们跨上矮脚的滇马,登上高高的雪山,置身开满鲜花的原野,把生命中一段美好的时光,留在了这座风情万千的古城里。我们下榻客栈的一位管理者来自大连,他很年轻,前几年来丽江看望当店老板的哥哥时,就把身心留在了这里。问他有没有趁机到云南其他地方走走,他摇摇头说呆在丽江挺好,悠悠生活养懒了性子。但千万不要以为他没有志向,他的“大江东去”的目标是抓紧工作,争取盘一个与哥哥经营规模一样大的客栈。我们在一个饮食排档碰到了当老板娘的广州老乡,她是到丽江旅游时艳遇了当地的纳西族小伙,结果成家生子开铺,把自己奉献给了丽江。她说她不后悔,当然每年会回一次广州。“广州变化太快了,我老家番禺那边一年一个样,到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看是好看,但生活得太紧张,工作压力好大,我已经不习惯了。在这里天天听流水,看游人,想干活时就多干点,不想干了就锁上铺子去游玩,挺有意思的。”她边说边热火朝天地忙着她的锅碗瓢盆,那架式,真像纳西族的女杰“阿勒邱”。

丽江是古老的,同时又是崭新的。时间改变着这里的人、这里的水、这里的街和这里的商家,却没有真正撼动这里的古韵、民俗、文化和风情,反而让原有的精粹的本质吸收到外来优秀的元素,不断地呈现出更为绚丽的表象及光彩。青春的丽江就像雪山上淌下的清泉,永远欢快纯净地向前奔流,直至汇入时代的洪涛,投身国际的海洋。

(三)

丽江古城目前已排在全国十大魅力小城之首了,人们瞩目她、推崇她、欣赏她,归根到底是因为她绿色洁净的环境,五彩纷呈的容颜,古老灿烂的文化,以及那种多元共荣、和谐相处、泰然自若、优雅浪漫的民俗氛围。有人说丽江是一种生活方式,此话不谬。许多热爱丽江的人,实际上是迷恋那种山泉作伴,风月相随,树在家,花在院,不为五斗米折腰,随心所欲悠悠度日的潇洒宁静生活。这种生活,与目前许多城市的拥挤喧闹压力污染形成强烈反差,与单位中的奋斗竞争倾轧暗算也有天壤之别。人们选择这种生活,实际上是在选择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正如一位名人所言,人生苦短,不能只追求生活过得有意义,还要努力去满足过得有意思。有意义的生活是为了社会、为了他人,需要奉献与付出,而有意思的生活则是为了自身的需求与快乐,健康自身的生理与心理。有意义与有意思是可以转化的。当有意思的生活完善了我们的人格后,有意义的生活就必将到来。丽江提供的只是无数生活方式中的一种,它的美,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其实,丽江不一定是一个永居之所,但绝对是人生中应该停留的一个驿站。在这里洗洗心灵,冶冶情操,养养德性,品品清新绝对是明智之举。平心静气后你会发现,并不一定古老的东西都是过时的,也并不一定时髦的东西都是先进的。美丽的古老会保留永恒的青春,而蓬勃的青春迟早会演化为闪耀的古老。在历史中淘金,向古老的经验学习,弘扬优良的民族传统,永远是人类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如果中华大地上的每个城镇都能效仿丽江建设中扬其长、存其美、展其殊、聚其精的风格,那么浩浩天下,定是江山如画,人民风流,气象豪迈的仙境了。这,就是丽江存在的现实价值!这,就是穿行古城所获得的青春的启迪!

竹林风

客厅的墙面上挂着一幅绿意盎然的竹林图,说是竹林,其实只截取了林间一隅,十几根青竹雄壮地挺立着,根扎沃土,枝干纠纠,钢节劲拔,剑叶碧翠,满地的笋丛间,落下了无忧无虑的群鸟,它们身处幽幽,戏耍乐乐,欢快的脆鸣随着萧萧竹风穿越纸背,飘然画外,传递着无比的清新与惬意。我常常于闲暇之刻凝神画前,悠悠地品味这山野林间的淡泊意境与鸟竹和谐的柔情景致,而就在浓浓的茶香里和宁静的思悟中,我仿佛脚生祥云,魂芳体外,与眼前这片生机勃勃的竹林翩跹共舞起来。

(一)

原来,这是阳春三月、万物复甦的季节,竹林在和煦春风的抚爱下开始了浪漫的繁殖,笋尖处处,拔节声声,迷蒙的细雨给了繁花似锦的春山一片新绿。步入竹林,有莺歌燕舞,有山花烂漫,还有满地的诗韵书香。魏晋七贤此时正坐卧啸傲,高论清谈,那弃经典而尚老庄、蔑法礼而崇放达的思维火花,惊叹得修篁千梢顿首,万叶飘飞,无数新笋于芳香的润土中探出头来虔诚聆听,师法悟道。从此竹林有了自己的思想,拥有了高雅的情怀。竹林旁立着一间竹舍,其门窗在一个玉露滴清响的春晓被推开了,室人未现,朗朗吟咏却飘进林阴,“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诗句在花下雨中及一堆堆春水落红间萦绕悬浮,之后被竹风一卷,就传遍了浩浩大唐和悠悠华夏。所以,竹林是永远属于那些文贤墨客的,在每一季的春风里,伟大的思想和绚丽的采章,都会透过竹林的绿意,常青着红尘滚滚的人间。

夏天到了,竹林里呈现出另一番景色。烈日高照,蝉鸣四野,与冒了烟的农田相对应,茅屋后的竹林里,却是绿阴浓浓,凉风送爽。山涯飞泉顺着小溪流淌于千梢万竿之间,穿透竹叶丛的斑驳阳光金子般地洒在欢快奔跑的银子似的清流上,使得这方天地玉洁冰清。莲动下渔舟,那是汉子们的酷爱;竹喧归浣女,这是姑娘们的乐趣。更有城里避暑乡间的佳人才子,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来到了这不是仙境胜似仙境的夏日竹林。佳人素衣素裙素面朝天,携一架古筝临溪拥竹就石而坐,纤纤十指一动,天地便为之动容。随着她弹唱的激越与舒缓,情感的喜乐与伤悲,那竹林风便时大时小,时劲时柔,掀起她墨色长发,舞动她如雪裙裾,承载起她怀春的情愫来。长发飘飘,白衣飘飘,竹叶飘飘,乐声飘飘,令那些正在研墨而书、弈棋落子、引吭长歌、吟诗作画的才子们心灵一颤,抬起眼来,凝神静听并热望。这竹林,就在夏日的清风里滋生出炽热的男女情爱与恋歌。

竹林的秋色属于寂寞的清官和戍边的将士。秋风呜呜,官府窗外的修竹在子夜里沙沙地发出清响。“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室内的那盏灯亮了,那个离乡背井的长者披衣而起,步入萧瑟的秋风里,仰头冷月,担心起辖下的万千子民。快入冬了,贫寒之户可备好柴薪?秋收在即,乡下可有断粮的孤老?今冬一定要筹款兴修水利,不能再让旱魔洪兽肆虐害民;明天一定要把那桩要案判决下来,看看谁还敢欺行霸市,鱼肉乡邻。这边里官员正在听竹抒怀,“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那边厢同沐秋月的边关将士,则翘首南望,心中荡漾起故乡那片波涛如岭的浩瀚竹海。大漠孤烟,雄关漫道,这里没有春绿连坡的翠翠青竹,没有浸润笋芳的习习清风,只有黄沙弥漫,刀光剑影,生离死别,朔风呼啸。将士们早已心如铁,性成钢,弹剑作歌,刀丛劲舞,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只有当他们高举起用竹竿支撑的军旗冲锋,抽出矢筒中用竹枝制成的利箭击敌,摸出腰间时刻挂着的竹筷就餐,以及在夜深人静时听着那来自家乡的竹笛在西北的高天阔野里漫地旋摇着苍凉忧怨的怀乡曲时,心胸里才会飘飞起一缕缕温暖的柔情,升腾起杀敌报国、胜利凯旋、荣归故里的涌涌热望。竹林,总是在古往今来的岁月中为清官传送清风,为边关带去暖意,为一切生活在艰难困苦中的人们作着高贵的支撑与扶持。

(二)

严冬来了。大雪纷飞,寒雨连江,笼罩着苍茫大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此时出现在山野竹林间的人物,是仁人志士,是英雄豪杰。竹枝在春天是百花的观众,在夏日是清风的追随,在秋季是果实的粉丝,而到了冬季,则与梅、松结盟为“岁寒三友”,成为风雪舞台上不可或缺的主角及大腕。

竹林总是常绿的。它不像花开花谢,灿烂一阵而消沉多时。在银装素裹或者是灰蒙苍凉的冬季里,它常青的旗帜,抱节不为霜雪改,成为了寒冬里最明媚的春色,旋舞着人间不落的希冀。

竹林总是挺拔的。雪压枝叶,竹干弯弯,但宁折不躬的悍性和坚韧不拔的品格,使得雄竹压力越大,弹性越足,终于,竹干的张力与韧劲合兵一处,竹林中便不断呈现出弯竹挺腰、雪花四溅的壮观美景来。所谓英雄本色,正体现在这雪压风欺不低头的气概上。

竹林总是虚怀的。青松喜好在万里雪飘中吼唱大风,夺人耳目;寒梅擅长于千里冰封时绽放异彩,俏丽山河。而青竹一如它的外直中通和襟怀若谷,在数九寒冬里静悄悄地释放着绿意。它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仍虚心。笋供人食不怨,枝作柴薪不恼,干筑屋舍不惜,身成江筏不悔,在人们最最需要援手的冬天里,给予人们衣食住行全方位的关照和奉献。如此大恩施于人间,它却仍然虚心干枝低头叶,隐于山间或聚于屋后,把前台让给欢喜名利的诸子百物,并为其每一点惠及民生的义举舞叶叫好。

竹林总是守节的。人有人的规矩,竹有竹的原则。竹子立于地,但志在天,从出土之日起,就节节上拔,不屈不挠,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奋进,凭着自身的信仰去高风亮节。冬季算什么,凛凛冰霜节,想改翠竹绿色,没门;寒冷算什么,修修玉雪身,想要竹节折腰,做梦。天地有正气,竹林无媚情,竹林与尘世虽一步之遥,但咫尺天涯,总让人感觉是两个世界,两重境地。生活在尘世间的向往美好的人们,心目中都有一片茂盛的竹林,林间激荡着儒雅的清风。走进这片竹林,也就意味着走向了高尚、纯洁、优雅和正直,守护好这片竹林,也就等于守住了自由、平安、快乐和幸福的生活。因此,竹林其实是一种道德文化上的象征,千百年来巍然屹立在人们的心房,它正人君子般的化身,永远地成为了人类仰视俯首的伟岸楷模。

(三)

然而,生活在竹乡里的村民们,对于竹子却有着自己的更为实在的想法和认识,他们祖祖辈辈种竹、护竹,为的是伐竹、用竹,依靠竹林这个“衣食父母”去繁衍生息。南粤广宁,竹子之乡,竹阴下的一方清丽水土,此时,就真实地展现在我的眼前。

竹乡就是竹乡,四处皆竹,竹满青山。两千多年前,广宁人就开始种竹吃竹,与竹林同生共长了。乡民们印象中的春天,没有文人吟诗,也没有智者吐慧,只有满山遍野的文笋吸引着四乡村民应时采掘。他们生活里的夏日,竹林是潮闷的,花蚊子肆虐于枯枝败叶及竹根丛中,携刀进园砍竹都要备好防蚊装备和清凉用品。而秋风与冬寒中,竹乡人家一般都不进竹林了,均忙着利用夏季砍伐回来的竹子,做着各种各样的竹制品以便买卖换钱。广宁县有竹林面积一百零八万亩,年产竹子二十五万吨,如今产量已豪冠全国。那里的每一个人,说起竹子均眉飞色舞,如数家珍。你知道建筑用的竹制脚手架和捆绑青蔑是哪里来的吗?啰!就是我们广宁。你知道寺庙中烧香佛徒手里那根香柱的香骨出自何方吗?啰!就是眼前这些竹林。是的,在广宁,一片竹林,一把篾刀,就是竹乡人一世的生活。走马乡间,处处堆积着已砍伐的青皮竹,还时常可见到缭绕着清香的竹制品加工厂,家家户户门前以及村头巷尾的大古树下,都坐着剖竹篾和削香骨的农妇村姑。县里已建了一个大纸厂,每日吞吐着数不清的成竹;县里还设了一个竹文化博览馆,展示着上下五千年、纵横七大洲的竹器竹艺竹史竹珍。乘一驾竹排,撑篙于清澈灵秀的绥江上,两岸竹林蜿蜒,玉影沉碧,那尘世间的烦恼,都被宁静的流水和清幽的竹风带去,剩下的,是清雅脱俗的情致和心平气和的安详。停船解缆,拥碧披绿,我走进了日思夜想的鲜活竹林。曲径通幽,漫步度量,一切都显得普通而平凡。深青的竹干千军万马列阵身旁,茂翠的竹叶扬扬洒洒旗卷半空。竹林中有条小溪,溪上架着竹桥,几个女孩五彩缤纷地走在桥上,正好被躲过叶丛的阳光照到,于是溪水的倒影里,女孩、竹林和阳光就灿烂地构成了一幅美妙绝伦的油画。桥下的小溪中很热闹,一群调皮的男孩正在戏水。只见几个大孩子把一个光腚的小屁孩仰面托起,小雀直指青天,欢叫溢满林间,随着那几双手臂合力地向上一抛,“扑通”,万千竹叶均掩嘴偷笑得沙沙作响,一股巨大的快乐感顿时袭上心头。沿幽径一路深入,我来到了广宁“竹海大观”的观竹亭上,昂首一望,眼前真是个“百里绥江沙明水静赏不尽白鹭青山渔歌帆影,千年竹海雨过云收叹无边光风霁月舜日尧天”。高高立在竹海之上,脚下的亭台楼阁便化作了一艘乘风破浪的巨舰,泰然航行在汹涌澎湃的竹涛之中。这是一派怎样的景观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秀色无边,苍穹浩然。它使我马上联想起陈子昂慷慨悲吟的《登幽州台歌》,联想起岳飞怒发冲冠而喷出的《满江红》,想起范仲淹先忧后乐的《岳阳楼记》,还想起毛泽东面对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而豪迈放歌的《沁园春·雪》。多少事,古今同。登高望远,江山如画,总能激励代代风流。特别是在这超凡脱俗、仙胸雅量的海一般的竹林前,谁能不真实地面对自我,昂然地畅想未来呢?!其实,竹林即尘世,竹林即现实。只要像竹乡人这样勤勤劳劳、踏踏实实、本本分分地生活,人生就必定能孕育成一杆青青翠竹,汇入到眼前这滔滔的汪洋里,去抵达不朽生命中最壮丽的彼岸了。

责任编辑梁智强

猜你喜欢

丽江竹林
竹林察记
竹林察记
丽江正年轻
丽江三朵节
寻访竹林隐士
丽江的荒
叫一声丽江
竹林奇俊
绽放的丽江
我的丽江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