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物理教学因安全教育更精彩
2012-04-29郑惠英
郑惠英
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物理课程贴近学生生活,在初中物理教学课堂结合实际对学生实施安全教育,让物理知识最终服务于生活,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价值,从而提升其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关键词:物理教学;安全教育;学习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08-02
陶行知说:“自有人类以来,生活就是教育,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教育。”我国在校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由于安全隐患不能及时排除,安全教育不到位,大大小小的学生伤害事故时时发生。因此,为减少、避免这类事故的发生,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组织教学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笔者就安全教育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做法。
一、结合声学知识,对学生进行听力保护教育
同学们经过声音的学习都知道发声体在振动。但发声体发出的声音有乐音和噪声之分,噪声给我们生活和身体都有可能带来危害。
今年3月3日是第十一届全国爱耳日,卫生部门公布的最新临床门诊数据显示,近年来年轻人群中突发性耳聋患者有不断增多的趋势,其中,长时间戴着耳塞使用手机危害最大。耳塞把声音全部送进耳朵里,它与扩音喇叭相比较,耳机的振动片更靠近耳膜,长时间使用,会造成不可恢复性的听力损伤,尤其有些人将音乐的音量开大,想借此来抵销外界噪音,这更是雪上加霜的做法。为了保护听力,青少年切不可以经常和大音量使用耳机。
二、结合力学有关知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一)在惯性现象中渗透安全教育
在讲解惯性现象时,通过演示实验小车刹车后不能立即停下来,说明运动着的物体具有继续保持运动状态的性质,这是造成很多事故的原因。2011年的我校运动会,九年级男生百米决赛冲刺点,本班的黄磊在终点想祝贺跑在第一的李强,却被撞倒压断小腿。对学生来说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行路安全:不扒车,不横跨人行道、车道,不在道路上追逐嬉闹;(2)骑车安全:不骑“飞车”“英雄车”,不攀扶车辆或他物骑车,车闸不灵要检修等;(3)乘车和乘船安全:不在车和船行驶或未停稳时下车下船、跳车跳船等;(4)乘地铁和电梯安全:要站稳扶牢,不抢上抢下等。
(二)在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中渗透安全教育
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规律,空气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2007年4月22日零时30分许,一长发女子在广深线东莞火车站候车时,弯腰去捡掉到黄线内的手套,恰逢一列由深圳开往广州的火车疾驶而过,强大的气流将来不及跑开的女子的长发吸卷进铁轨,当场碾压死亡。这是由于火车高速驶过,火车两侧的空气流速会比稍远处大得多,压强就小得多,也就是人靠近火车的一侧空气压强比外侧小,外侧的压强就将人压向火车一侧。
(三)在讲解摩擦力时渗透安全教育
摩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有害的摩擦我们如何避免?这得从影响摩擦的因素着手: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如果接触面很粗糙摩擦力大,运动物体就不易打滑。由此,我们跑步时尽可能穿鞋底有花纹的跑鞋或钉鞋。反之,就容易出现交通事故。京珠高速某些路段的冬天,由于雨雪冰冻常造成路面摩擦阻力减小,车在快速行驶中遇到紧急情况很难快速停止,容易造成翻车及连环撞车事故,后果非常严重。为防止这类事故的发生,所以我们才要求限载、减速慢行。
三、结合热学的有关知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厨房中蕴含着丰富的热学知识,合理运用及有效防范,能让我们的家居更安全。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选用木料制作的,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冬天或气温很低时,往玻璃杯中倒入沸水,应当先用少量的沸水预热一下杯子,以防止玻璃杯内外温差过大,内壁热膨胀受到外壁阻碍产生力,致使水杯破裂。烧水或煮食物时,不要靠近喷出的水蒸气,因为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同温度的热水、热汤时要放出大量的热量,比热水、热汤烫伤更严重。
四、结合光学的有关知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一)讲解光与眼睛的关系时渗透保护视力教育
光在我们的周围,生活中的光污染随处可见,并在不知不觉影响着我们的健康。过量的紫外线、红外线照射理疗,可使人皮肤出现红斑、血压降低、头晕耳鸣,引发白内障和皮肤癌等疾病;不断闪烁着的五光十色的霓虹灯,虽看上去赏心悦目,却是一种有害健康的炫光,夜晚打开前灯驶来的车辆,其炫光污染更加严重;现代歌舞厅的激光具有高速变幻、光线强烈、令人眼花缭乱的特点,对视觉极为有害。弱光会影响视力,是青少年近视的一大原因,所以我们不要在暗淡的环境下阅读,而强光会损伤眼睛,会引发视力下降,增高白内障发病率。
(二)讲解光的反射时渗透安全教育
在晚上乘车或在路边行走时,我们会发现夜晚行驶的汽车,车内的灯都是关闭的.为何夜间行车时,车内不能亮灯呢?因为当车内开灯时,汽车的挡风玻璃就相当于一个平面镜,车内人、物在玻璃的反射下会在车前方形成虚像,由于车内光线比外面强,所以像可能比车前行人还要明显,结果使司机看不清或发生混淆,造成判断失误酿成交通事故。因此,夜间行车,为了避免车前出现车内景物的像,保证司机看清路面上的情况,所以必须关掉车内的灯光。
(三)讲解光的折射时渗透安全教育
2009年夏天的一个星期天下午,某校三名九年级学生从操场打完球回家的途中,经过一个池塘时,篮球不慎掉到池塘里的水中,三位同学“看到”水不深,认为无危险,纷纷跳下去捞球,结果三位花季少年再也没有上来,使家庭遭受了巨大的打击和伤害,也给学校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引来了不必要的麻烦。这起悲剧跟三位同学没掌握“光的折射规律”有关,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造成“视深度”小于实际深度,所以河海的实际深度永远要比肉眼所见的深度还要深,谚语中的“欺山莫欺水”,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五、结合机械能的有关知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机械能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能源,也是生活中用得最多的能源之一。合理利用它会给我们带来方便,如果不注意也会给我们危害。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建筑越修越高,但如果不注意建筑上的物体,就会有“高空抛物砸伤人”的危险。今年1月30日8时30分许,一名送外卖的女子途经广州天河东路俊华物业楼下时,突然从楼上坠落一扇玻璃窗,破碎的玻璃将其手臂划伤,停在此处的一辆银色轿车也“很受伤”,而车主幸好闪让及时,躲过一劫。其它一些东西如未灭的烟头落入易燃物中易引发火灾;菜刀下坠中如遇人体,后果不堪设想;酒瓶高空着地后产生爆裂,碎片飞溅;花盆落下轻则吓人,重则致命……通过讲解高空抛物的巨大危害性,告诫学生应坚决杜绝此类恶习。
六、结合电学的相关知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一)静电防护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伸出手准备和朋友握手时、在电车上准备拉扶手时、疲惫一天回家准备开门时,突然被“电”了一下,感到指尖针刺般刺痛……其实,这些都是“静电”惹的祸,许多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静电积累,造成吸尘、电击,甚至产生火花后导致爆炸等恶性事故。如果条件适宜,放电产生的电压少则几伏,登峰造极时可达到几百伏甚至上千伏。防止静电危害的基本办法,是尽快把产生的静电导走,避免越积越多。具体措施有:避免穿化纤衣服,看完电视后最好洗一下脸、手,发现头发无法梳理时,将梳子浸入水中片刻,脱衣服、触摸门把手及水龙头的时候先摸一下墙壁或避免直接触碰铁门、铁把手等,需要时可先用钥匙接触铁器,然后再用手接触,都可有效减少静电危害。
(二)生活用电
2010年6月26日,江西省大丰市万盈西灶五组村民宋朋军夫妇从400多公里外的南京师范大学回家,这趟远行之后,他们失去了一个独生子,带回了70万赔偿金。2008年考取南京师范大学的“模范生”儿子宋振强,于6月20日晚上10时许在学校宿舍洗澡时,被漏电的热水器电伤导致当场休克,最终21岁的生命结束。电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能量。电能可以对人体构成多种伤害。例如,电流通过人体,人体直接接受电流能量将遭到电击;电能转换为热能作用于人体,致使人体受到烧伤或灼伤;人体在电磁波辐射下,吸收电磁场的能量也会受到伤害等。诸多伤害中,电流通过人体是导致人身伤亡的最基本原因,因此教育学生要遵守安全用电原则:a.开关接在火线上,避免打开开关时使零线与接地点断开。b.安装螺口灯时,火线接中心,零线接外皮。c.室内电线不要与其它金属导体接触,不在电线上晾衣物、挂物品。电线有老化与破损时,要及时修复。d.电器该接地的地方一定要按要求接地。e.不用湿手扳开关、换灯泡,插、拔插头。f.不站在潮湿的桌椅上接触火线。g.接触电线前,先把总电闸打开,在不得不带电操作时,要注意与地绝缘,先用测电笔检测接触处是否与火线连通,并尽可能单手操作。h.高压带电体不但不能接触,而且不能靠近,所以看到“高压危险”的标志时,一定不能靠近它。室外天线必须远离高压线,不能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捉蜻蜓、爬电杆等等。i.保险丝不能用铜丝或铁丝来代替,防止发生意外时保险丝起不到保险作用。并教育学生如果发现有人触电了应采取的措施是:用干燥的木棒将人和电源分开、迅速拉开电闸、切断电源。因电线短路而失火时不能用水去灭火,因为水可导电,用水救火会加重灾情,必须迅速切断电源,用砂土、灭火器等扑灭火焰。
物理学科与生活联系密切,很多内容与安全教育有关,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运用具体实例,渗透安全教育,使学生加强自我防范教育,规范日常行为,培养其安全意识,可以有效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从感性上知道物理知识是有用的,它们来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体会到物理知识的价值,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