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促进品德教师专业发展为取向的校本教研探新
2012-04-29王蕾
王蕾
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行十多年来,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品德与生活(社會)以全新的理念和教材,催生了崭新的品德教学课堂。然而,由于教师观念更新较慢,且兼任品德教学的现象严重,以至于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目标难以落到实处,课堂教学质量不容乐观。鉴于此,学校提出并在实践中努力探索以“促进品德教师专业发展”为基本取向的校本教研新思路。它以促进品德教师专业发展,包括提升教学技能、更新教学观念以及增强专业教学价值观为基本价值取向来组织校本教研活动,进而促进品德学科的发展,并最终落脚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与发展。
一、搭建校本教研新平台
校本教研是针对学校教育教学实践过程的问题而展开研究的一种活动,它实质上就是一种教育行动研究,通过研究来实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双向建构。而以“促进品德教师专业发展”为基本取向的校本教研,在传统校本教研的基础上,确立了新的教研中心,真正实现了“教研相长”的目标。这一新教研方式要求我们先关注教研机制的健全,而后进行理论学习,以此为教师们搭建起一个融学习与研究于一体的校本教研平台。
(一)健全机制
由于学校难以建立专职品德教师队伍,因而我们就着力培养具有高水平品德教学专业技能与素养的品德兼职教师。首先,由教导处牵头,我校组建了品德课程青年教师研修班(简称青研班),每个年级选派两名教师(语文教师或班主任),共计12位。其次,由我市、区品德课的专家,以及本校曾参加过人民教育出版社品德与社会教材编写与试教工作的教师,组建为指导教师组,与青研班的教师建立起教研共同体。队伍建设是基础,时间保证是条件。为了教研活动的正常开展,做到专时专用,我校特别将这些教师的课进行调整,保障他们都能准时参与校本教研。
(二)理论奠基
为了使以“促进品德教师专业发展”为取向的校本教研活动能有目标、有内容,我们邀请有关专家,围绕“品德教师专业技能、素养与学科发展”举行了系列专题讲座。通过这些讲座以及相关理论学习,教师们明晰了品德课教师应具备的技能包括:教学设计的技能、课堂教学的技能、教学评价的技能、教学研究的技能以及教学反思的技能。每种技能又包括多种技能,如教学设计技能包括解读教材的技能、确立教学目标的技能、设计教学活动的技能、撰写教案的技能、了解学生的技能以及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的技能,等等。而作为品德教师,其必须具备以下基本素养: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豁达的胸怀、善良的心地、多样的情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学生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关注他人、自然与社会。
二、探索校本教研新形式
学研共同体建立起来后,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并探索出了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形式。
(一)学月实践活动
学月实践活动包括课堂实践和交流实践两个部分。前者以个别教师的备课与上课为主,后者则更多地强调教师间的互动与分享。每一个月,我们都要求一名教师独立完成教案,并和其他教师进行交流讨论后方可授课。授课后,指导教师、专家及所有听课教师则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以及课堂教学标准交流分析,并结合具体的课堂进行指导。而上课教师本人,则在听取和理解大家意见后进行再思考、再设计与再教学。经过多次的反复,教师的教学技能得到了发展,课堂教学质量也日益提高。
(二)合作教学活动
品德课程强调活动性。然而,实践中许多课堂往往却浮于表面化、形式化。基于此,我们尝试了合作教学的研究形式,即由几位教师共同来上一节课。每人执教这节课中的一个活动,形成一节完整的课。
例如:我们组织三位教师共同执教二年级《我的大地妈妈》这一课。他们在课前一起解读教材,共同设置教学目标,合作完成教学设计。同时,执教各活动的教师还要设置好活动的分目标以及活动形式与内容,并思考自己负责的活动在整节课中的作用。不同个性特点的教师同构一课,学生们异常兴奋,也让观课的教师们看到了在同一理念指导下的不同表现与创新形式。
(三)基本功培训活动
事实上,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常常发现教师们缺乏实施本课程应有的基本能力和知识结构。因此,在开展校本教研的过程中,我们针对性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学基本功训练。指导教师会针对每位教师细微的动作、表情,语言的表达,甚至包括板书等等,进行指导训练,如恰当的站位与适当的语速;训练说好过渡语和小结语;比较每位教师的板书位置、时机等的不同,寻求最佳的板书方法……当一位教师演练完后,其他教师都要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在这样的互动中,教师不仅理解了为什么要练好基本功,还以同伴为鉴,学会了反思自我和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
三、享受校本教研新成果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以“促进品德教师专业发展”为取向的新校本教研使我们的教师在品德教学专业方面得到了成长,在更新教学观念与提升教学技能的同时,品德教学价值感也开始增强,为成功转型为优秀的品德兼职教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品德教学观念得以更新
新的品德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教师要转换角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然而,受传统教学观的桎梏,尤其是学科教学的影响,作为兼职的品德教师总是难以摆脱讲解教科书和传授知识点的观念束缚。基于此,我们通过校本教研来促进教师在教学技能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例如,某位老师在执教四年级上册《家庭小账本》一课时,设计了“家里的钱从哪儿来”这一教学活动,然而由于所持教学评价观的不同,不同的课堂教学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效果。
【片段一】
师:同学们的家人是怎样挣钱的,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1:我妈妈是老师,她靠教书挣钱。每天都要上课、备课、改作业。
师:妈妈挣钱很辛苦!
生2:我妈妈是狱警,在看守所工作,看守很多犯人,晚上值夜班为了不打瞌睡,她把自己的手都咬青了。(学生有些哽咽)
师:妈妈挣钱怎么样?
生2:很辛苦。
生3:我爸爸是会计,他靠上班挣钱。
师:哦!
……
【片段二】
师:同学们的家人是怎样挣钱的?说来大家听听。
生1:我爸爸是交警,他每天早出晚归。
师:哦,早上什么时候上班,晚上是什么时候回家?
生1:早上天不亮就出门了,有时晚上十一、二点才回来。
师:大家来算一算,按早上八点上班,爸爸一天要工作多少个小时?
生(七嘴八舌):15个小时。
师:那爸爸上班都做什么?讲讲他上班的情况。
生1:他主要是指挥交通和处理交通事故。有一次,他正在指挥交通,一辆小汽车的刹车坏了,直向他冲来,他飞快地躲避,手和脚都擦伤了,很危险,妈妈都吓哭了。(说的时候学生眼里闪着泪光)
师:这时你最想对爸爸说什么?
生1:爸爸,你挣钱真辛苦!还冒着生命的危险。
师:(走到学生面前)你是爸爸的好儿子,因为你知道为了这个家他挣钱辛苦,要多关心爸爸!(孩子流泪了)
……
由于教师在第二次教学中,注意了即时评价的深度与具体化,使得同样的内容教学取得了不一样的教学效果,这让我们见证了转变教学观念的重大作用。就在这样的教学实践对比中,教师原有的教学观念受到了冲击,有效促进了教学观念的更新。
(二)品德教学技能得以提高
事实上,我们的教师在职前培训以及初入职时,就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教学技能,他们真正缺乏的是处理教学细节的技能。因此,我们的教研活动,专门针对如何培养具体教学技能开展了相应的活动。
例如,在执教二年级下册《我的大地妈妈》这一课时,为了能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我们的生活环境已遭到了污染,教师设计了让学生观察取自嘉陵江的一瓶水的这一环节。但该如何拿这瓶水给学生看呢?下面是两次教学的具体过程:
【片段一】
教师从讲台下拿出水说:“同学们,这是取自嘉陵江的一瓶水,你们看到了什么?”
后排的学生七嘴八舌地说:“老师把水拿高点,我们看不见。”
“我们看不清瓶底。”
“我们看见了水很脏……”
老师并没有在意后排学生说了什么,就接着往下问:“我们的环境怎样?”
学生举手者寥寥无几。
【片段二】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瓶水,请大家仔细观察,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教师从讲桌底下拿出水,怀着沉重的心情走下讲台,步履缓慢地举着这瓶水从前往后走了一圈,不时给学生看瓶底或摇晃瓶子。
学生中不停地发出惊叹:“好脏呀!”“有很多沙!”
走回讲台后老师仍然举着水问:“知道这水取自哪里吗?”
学生们摇头。
老师说:“这是今天早上老师从我们学校旁的嘉陵江取来的。”
……
通过对比和分析两次教学的不同之处,教师懂得了,真正好的品德教学必须要有教师自己的情感导行,即要想打动学生,教师首先要感动自己。可以说,真正高超的教学技能实质上就是教师能融教学与生活为一体的能力。
(三)品德教师价值感得以增强
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技能的提高,使教师们不僅感觉到上品德课轻松而有效,同时,所任的其他科目教学以及班主任工作也明显得到改观。由于在每次研讨交流活动中,在教研指导组的引领下,大家总是心怀感激地参与评课,这促进了平和、积极的研讨会氛围的形成,也促进了教师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的培养。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教师比之前更乐意成为一名品德与社会(生活)课教师,品德教师价值感不断增强。他们也更加享受参与校本教研的过程。用他们自己的话来描述,“每一次活动都充满活泼而又和谐的气氛,于是,每周的星期五,成了我们繁忙工作中一个自由放松的快乐节日。”
(作者单位: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小学
重庆400015)
责任编辑王清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