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偶像崇拜中迷失自我
2012-04-29盛政戎丹霞
盛政 戎丹霞
摘要:偶像崇拜已经成为当前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从问卷调查中发现,偶像崇拜作为一项娱乐活动,已成为学生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对学生偶像崇拜行为的教育干预,可以循以下路径进行:起——在倾听中直面偶像;承——在聚焦中解构偶像;转——在比较中鉴别偶像;合——在实践中升华偶像。
关键词:偶像;偶像崇拜;追星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编码:A文章编号:2095-1183(2012)09-0012-03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渠道精神文化产品的不断涌入,使得偶像崇拜成为当前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在小学阶段,偶像崇拜现象虽然还不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但作为新萌发的一种偶像文化,确实以其特有的方式越来越强烈地影响着小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的精神生活和个性发展。
一、偶像魔力知多少
这是两个小学六年级女生写给台湾歌星周杰伦的信的片断:
“在我崇拜你以前,世界是一个荒原,从我崇拜你开始,世界成一个乐园。过去的许多岁月,对我像一缕轻烟,未来的无限生涯,因你而幸福无边。”
“藍天做纸,海水为墨,写不完我爱你的衷肠。我遏止不尽的情倾泻在你身上,那散不开的,是太浓太浓的爱,是我对你绵绵的依恋。”
心理学认为,偶像崇拜是个人认同他人之言行及其自身价值的过程,其核心在于个人情感和自我认识需要的满足。在此意义上讲,生活中需要偶像人物,偶像人物也能为生活增添色彩。所以,这两位少女情迷周杰伦,既是正常的情感表露,也是自我成长的里程碑。
但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对偶像人物的神化会导致狂热的个人崇拜及自我的迷失。一个偶像人物一旦变成了神,就很容易导致其崇拜者的盲目和狂热的追逐。个人的成长本质上要靠自我的不断探索和努力,任何外界的力量都只能起辅助作用,而不能起主导作用。由此,我们崇拜某个偶像人物,本质上是要认同其事业成功的基础或其人格上的魅力,以获取个人成长的养分。相反,如果只迷恋其外表形象而不重其内涵,则势必会对偶像产生“太浓太浓的爱”和“绵绵的依恋”,从而对自我的成长产生巨大的负作用。
二、追星情深深几许
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在偶像崇拜上的具体行为、个体差异并进行心理追因,我们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信息收集与分析,主要数据如下:
1.对于“你的同学中有没有特别喜欢、崇拜某个明星”的回答,79.4%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对于“你的同学中是否有人喜欢、崇拜某个明星到了疯狂的程度”的回答,29.4%的被调查者认为“有”,32.2%的被调查者认为“可能有”。但对“追星族”在具体班组中所占的比例,则有30.3%的被调查者说“不清楚”,14.2%的被调查者认为有1/10,7.5%的被调查者认为有2/10,11.6%的被调查者认为有3/10,5.3%的被调查者则认为可能高达9/10。
2.对于“你是否正在崇拜某个明星”的问题,34.5%的被调查者回答“是”,65.5%的被调查者回答“否”。但与此相关,对于“你是否有过特别喜欢、崇拜某个明星的经历”的回答,22.2%的被调查者是“曾经有过,现在没有了”,18.9%的被调查者是“正在经历”,5.3%的被调查者是“没有经历过,但想经历一下”,35.1%的被调查者是“没有经历过,也不想经历”,6.6%的被调查者是“曾经经历过,以后还想经历”,2.3%的被调查者说“曾经经历过,以后不想再经历”,还有9.6%的被调查者觉得对自己是否有过偶像崇拜的经历说“不清楚”。“曾经经历”“正在经历”和“没有经历但想经历”偶像崇拜的人,加起来达到了55.3%。
3.在回答“什么方式表明部分同学已经‘追星到了‘疯狂的程度”时,有78.5%的被调查者认为他们会“收集有关的一切资料”,75.8%的被调查者发现他们“天天唠叨某个‘明星”,11.1%的被调查者认为他们会“给‘明星写信”,仅2.1%的被调查者认为他们“已经为‘追星花费了不少钱财”;而认为“不清楚”别人是如何“追星”的人,只有7.4%。
根据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大致发现多数青少年把偶像崇拜视为普遍、正常的人生追求,并对此表示理解和有相当的共鸣,很少有人认为这种现象正在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成长。这可以证明,偶像崇拜现象存在的普遍性和青少年群体对其的普遍认可度。
其实,对于小学生而言,偶像崇拜更多地是一种娱乐活动。许多青少年会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偶像的崇拜,如给偶像写信,模仿明星唱歌、打球、健身、着装、化妆、饮食,收集心中偶像的有关资料,上网参与相关话题聊天,参与明星俱乐部活动等等。其中,收集和分享收集是目前青少年比较流行的偶像崇拜方式,模仿自己的偶像也是许多青少年成长历程的一部分。偶像崇拜更多地是用来缓解学习压力和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心理困境,释放心理能量和解放潜在欲望,并可能因此开阔眼界、了解他人和探秘人生。
由此,笔者认为,面对学生的偶像崇拜,我们家长、老师大可不必惊慌失措,一味地“堵”不是上策,当然也不能放任不管。因为小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完善,缺乏正确估量自己和评价别人的能力,这种偶像崇拜往往是在好奇、模仿的心理驱使下产生的,带有朦胧、脆弱与不稳定的特点。
三、起承转合话偶像
青春需要偶像。它应该是可以亲切交流的朋友,而不是顶礼膜拜的对象;它应该是心灵深处的“启明灯”,而不是占据和统治青春梦想的“独载者”。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我对学生的“偶像崇拜”进行了如下教育干预:
1.起——在倾诉中直面偶像
教师只有以尊重、信任的态度和话语创设心与心碰撞、交流的人际氛围,才会使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把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做法充分展示出来,从而为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奠定基础。
一次品德课上,我问学生:“同学们,什么是偶像?”很多孩子都说偶像就是让他们喜欢的人。于是我接着问:“那我喜欢你们,你们是我的偶像吗?偶像还应该包含什么?”同学们笑了起来,七嘴八舌地说:“不是,偶像还应该是让人尊敬的人。”“让我佩服的人。” “让我崇拜的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学生高涨情绪中,我又抛出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自己的偶像?你的偶像是谁呢?”学生们马上报上了一连串耳熟能详的名字:刘德华、赵薇、成龙、刘翔、姚明、柯南……并聊起自己所崇拜偶像的花絮。面对这些纯真的孩子,我马上对他们能在老师和同学们面前说出自己的真心话的行为给予了赞许。直面偶像,用幽默的语言引导学生,让学生敞开心扉,畅谈自己的偶像,了解学生心里所想,我们的教育才能有的放矢。
2.承——在聚焦中解构偶像
我采用故事回顾法,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偶像的含义,认识偶像的闪光点。在班级“偶像故事比赛”中,我事先为学生圈定了范围,让他们回忆一下:偶像的哪一件事给你的印象最深?讲给大家听一听。在那次比赛中,有的说了刘德华拜师学艺的事;有的说了刘翔在奥运会上为国争光的事;有的说了小燕子赵薇不畏权贵的故事;有的说了柯南破案的事……讲者娓娓道来,听者津津有味。这不仅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同时也使学生看到了明星璀璨光环背后付出的是辛劳,是汗水,甚至是生命的代价。通过这次比赛,学生进一步认识了偶像,他们从外表的钦佩,深入到对偶像品质、人格的崇拜,从而在认识上有了质的提升。
3.转——在比较中鉴别偶像
青少年的偶像崇拜有着明显的特征:一是理想化。把心中的偶像及其特质想象得完美无瑕,看成是世上最完美的人物。即使某些在他人眼里看来的缺点,在崇拜者眼里也成了偶像们独特的优点。二是浪漫化。小学生常会对偶像产生浪漫的幻想和依恋,这种浪漫情怀会使青少年沉湎于对偶像的种种迷恋与遐想之中。三是绝对化。青少年对其崇拜偶像以绝对的信任,对偶像近似狂热地追逐和迷恋,容不得他人有不同的见解。鉴于此,我让同学们观看一个短片——《明星逸事》,让孩子们在短片中认识自己真正的崇拜者。之后,我让学生由谈论别人到谈论自己,使之在不知不觉中校正自己崇拜的方向。
4.合——在实践中升华偶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保尔、卓娅、刘胡兰等英雄人物曾是一代人的教育榜样和崇拜偶像,他们曾以特有的方式影响着整整一代人的精神面貌。而如今,大多数学生崇拜的对象同样带有“流行性”。我们不妨用偶像身上真正值得学习的优点,让学生在实践中升华对偶像的认识。
鉴于此,我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和大众明星姚明有关的录像,其中描绘的情景是:一位五年级的同学看了美国NBA比赛后,姚明的精彩表现让他激动不已。星期天,他拉着妈妈去买姚明的11号球服。好不容易找到了,可是太大了,但他仍坚持让妈妈买了下来。录像播放完后,我问学生有什么想法?在学生们发表各自见解的基础上,我适时引导学生:“同学们讲得很好,姚明场下刻苦训练,场上奋力拼搏,为国争光,很值得我们崇拜。而我们崇拜他的方式也可以各不相同,有的同学崇拜他,就要穿和他一样的球服,录像中的同学就是这样;有的同学崇拜他,就想学习他,打好篮球,希望长大后和他一样成为篮球明星;还有的同学认为,崇拜他,不一定要穿他的服装,也不一定要打篮球,而是要学习他刻苦训练的精神、顽强拼搏的毅力、为国争光的志向……这些想法、做法都很正常,也很真实。”我这番话讲完之后,学生们的神情各异:有的骄傲、有的自信、有的則若有所思……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一个课后作业,让学生全方位、立体式地对偶像进行了解,使其在实践中找到对偶像正确的崇拜方式。 崇拜者名字 感动的故事 崇拜的原因 学习的目标 励志名言
偶像崇拜对于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健康人格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应顺其自然地进行引导,使他们能够选择积极的、健康的崇拜方式,并且将偶像与榜样完美结合、协调统一,帮助学生在榜样引导下成长,而不在偶像崇拜中迷失自我。
(作者单位:杭州市萧山区回澜小学浙江杭州311203)
责任编辑徐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