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学习起点,构建高效课堂

2012-04-29周佩青

大学教育 2012年9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教学设计数学教学

周佩青

[摘 要]数学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学中教师应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使所有的学生都能站在各自的起点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知识的有效建构。

[关键词]数学教学 教学设计 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 G423.0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09—0109—02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需要教师深入分析,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增强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和预见性,使教学设计建立在客观、扎实的基础上。

一、理清概念——何谓学习起点

所谓学习起点可理解为学生从事新内容学习所必备的知识,包括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学习起点分为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逻辑起点指学生应该具有的知识和技能积累,它是静态的、封闭的。现实起点是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实际具备的、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知识、学习能力、思维水平等,它是动态的、开放的。

二、现状透视——存在问题分析

现状一:忠实教材,置学生于“低起点”——无味

如“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是在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基础上学习的,对“两个数比大小,当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大;当位数相同时,从高位开始依次往下比较”这一规律,大部分学生在课前都会了,但教师在执教时,无视学生的现实起点,仍花大量时间不厌其烦地进行讲解,这是置学生的学习于“低起点”。

现状二:复制教案,置学生于“高起点”——茫然

如“平行与垂直”,某教师先让学生在白纸上画出两条直线,再进行分类,然后揭示平行与垂直的概念。接着马上提问:“生活中有没有这两种现象?”学生们听后不知所措一脸茫然,情况很是尴尬。对于找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教师可能觉得很简单,却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思维特点,要把生活中的现象马上抽象为数学中的图形,有一定难度。这是置学生的学习于“高起点”。

现状三:无视差异,置学生于“同起点”——无奈

如“三角形的面积”,有的教师在教学时无视学生的差异,置所有学生于“同起点”,一律采用“双拼法”进行公式推导,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实施策略——关注学习起点,打造高效课堂

策略一:把握逻辑起点,实现认知迁移

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数学认知过程,既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和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实现认知迁移。

如何确定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呢?数学教材的编排有着一定的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教师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理清数学知识结构,深入研究教材内容。一般来说,分析教材应当从整体到局部。先通览全套教材,了解教材的全貌,特别是把握前后几册课本中相关内容的内在联系。再从全套教材到一册课本,看这册课本有哪几个单元,涉及哪几部分内容。然后深入分析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搞清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在什么基础上进行的,又怎样为后继学习做准备。教师只有通晓教材的体系,明了知识的来龙去脉,才有可能设计出合理、可行的教学方案。

策略二:找准现实起点,实现自主建构

学生的现实起点,直接影响并制约着学生的数学学习。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已具有的学习内部条件和学习准备状态,才能为教学设计提供可靠依据,使教学方案更加切合实际。那么如何找准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呢?

课前分析,精心预设。只有摸清学生底细,切实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教师才能做好课堂教学的充分预设。在课前可利用书面调查或谈话调查的方法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找准教学的起点。如学生在学习新的内容时必须具备哪些基础知识和技能,这些内容的掌握情况如何?对新的学习内容,学生有什么相关的学习经验或生活经验,这些经验对新的学习会起促进作用还是干扰作用?进而分析在学习过程中,哪些地方学生容易出现障碍,可能出现哪些误解,这些内容则需重点研究、讨论解决。

课始摸底,找准起点。在每一节课之前进行调查,对于老师来讲,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可根据教学经验预测学生的基础水平,并在课首设计教学情境,以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找准教学起点。对于数学概念或空间领域等内容的教学,可采用开门见山直接切入的方式:你听说过这个内容吗?对它了解了多少?对于数学计算或解决问题等内容的教学,我们可先让学生尝试计算或独立解决:你能自己独立计算吗?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调整教学设计。

课中倾听,有的放矢。倾听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前提,教育者要想教育人就必须先了解人。因此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从发言中提炼出学生的学习起点,并根据教学现状及时调整教学预案,有的放矢进行教学。

策略三:把握大众起点,促进全员参与

班级授课制的课堂教学,以统一化的集体教学为特点,因此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大众起点。要分析本课教学内容,哪些是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的?掌握的程度如何?哪些是学生通过自学可以自己获得的?哪些是通过合作与讨论可以达成目标的?哪些是大部分学生都不会且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引导点拨的?通过了解相关情况,明确大众起点,从而确定哪些内容教师可以略讲或不讲,哪些内容需要教师重点分析引导,从何处切入效果较好,面向全体进行教学设计,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全员参与及全程参与。

策略四:关注个体起点,实施因材施教

在一个班级里,学生在数学方面是有差异的,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起点高于逻辑起点,尤其是个别优秀的学生表现更为突出,但也有少部分学生接受新知识较慢,其现实起点低于逻辑起点。数学教学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前提下,也要关注个体,在致力于绝大多数中等水平学生发展的同时,还要使那些在数学方面学有余力的优生脱颖而出,学有困难的学生学有所得,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总之,数学教学活动应合理把握好学习起点,只有找准了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找到教学的起点,从而构建高效的课堂。因此,学习起点是数学教学的起跳板,找得越准,踩得越响,跳得越高。

[责任编辑:陈明]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教学设计数学教学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