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比较实证分析

2012-04-29张帆

当代经济管理 2012年9期
关键词:城乡居民消费差异

张帆

[摘要]根据改革开放以来20余年的数据资料,从城乡居民的消费品拥有水平,消费结构变化的态势分析了城乡消费水平的变化,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特征差异进行比较和实证分析。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同当期的收入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而且随着城市改革的推进还有扩大的趋势,城乡二元结构仍是当前我国居民消费最基本的结构特征。文末探讨了城乡消费差异形成的原因及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的对策。

[关键词]城乡居民;消费;差异

[中图分类号]F29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2)09-0011-05

一、 城乡居民消费品支出水平的比较分析

消费品支出水平方面,本文用消费品拥有水平的基本指标,人均货币收入和人均消费资金来考察。其中对农村居民,我们用全年人均纯收入和全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对城镇居民,我们用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全年人均消费性支出来反映这两个指标。为了消除物价变动的影响,本文将收入和消费数据转化为1986年的可比价格数据。

从表1可以看出,1986年~2010年25年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无论从数量绝对值还是增长率上都有较大的发展,其中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和消费年均增长分别为:14.16%,10.89%,而同期我国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和消费年均增长仅分别为:7.23%,7.09%,明显落后于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增长。从横向情况看,作为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收入情况,农村居民家庭2010年的人均纯收入(以1986年不变价格计算)为1,371.12元,大致相当于我国城镇居民

1996年~1997年间的收入(1,338.02元,1,389.29元),两者相差了大约14年;农村居民2010年的人均消费性支出(以1986年不变价格计算)为1,081.55元,大致相当于我国城镇居民1996年的数额(1,015.15元),两者也相差了14年;从纵向情况看,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比分别由1986年的1.859扩大到2010年的2.999,消费支出比分别由1986年的2.121扩大到2010年的2.813,在这期间的2004年甚至达到了3.003。由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可以看出,我国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消费品拥有水平具有较大的差距。

二、 城乡居民实物消费品拥有水平的比较分析

实物消费品拥有水平方面,耐用消费品是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由各年《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资料可以看出,“十一五”期间,城乡居民家庭高档电器和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不断增多,并逐步向高档化发展,特别是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传统耐用消费品普及率迅速提高,农村现代化生活气息日渐浓厚。由表2可以看出,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中,洗衣机、彩色电视机、冰箱、固定电话等的拥有量已经超过或接近100台,基本上达到或超过每户一台(部)。相比之下,同期我国农村居民每百户中电冰箱拥有量只有37.11台(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量已达96.01台),洗衣机的拥有量是53.13台/百户,只有城镇居民拥有量的1/2,彩色电视机的拥有量108.95/百户,和城镇居民基本相当,其他主要耐用消费品像空调机等,则城乡居民拥有量的差距更大,更何况同一类别的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城乡居民之间还有品牌、价位等的差异。

从表2可看出,家庭耐用消费品消费城乡消费层次不同,城镇普及率明显高于农村。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彩电、移动电话、冰箱、洗衣机、空调器的拥有量已基本饱和,消费层次正转向更高档次的耐用消费品如家用电脑、摄像机、家用汽车等。与城镇居民家庭相比,农村居民除了彩电的普及率已达84% ,摩托车的拥有量高于城镇62%外,其余耐用消费品拥有量远低于城镇居民。表明农村居民对于洗衣机、电冰箱、空调、家用电脑等商品的需求量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所以启动农村居民消费对于经济将会产生大的拉动作用。

三、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水平的恩格尔系数分析

在研究消费状况的指标时,恩格尔系数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指人们的食物支出金额在消费总支出金额中占的比例。它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人们的生活水平。一般来讲,该系数越高,表示人们生活的贫困程度越高;反之,则表示人们生活的富裕程度提高,一般随居民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由表3可以看出,我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和平均消费倾向呈逐年递减的趋势,已由1986年的53.3%和57.8%分别下降到2009年的35.1%和41.0%,表明居民基本消费已得到较好的满足,人民的消费需求逐渐从基本消费向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过渡。但是,城乡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之间的差距却呈逐渐扩大的趋势,由1986年的1.08%上升到2009年的5.9%,扩大了4倍。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因此,从全国平均水平来看,我国城乡居民生活都已经从温饱水平达到小康水平,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更已经达到了国际上规定的富裕水平,按照全面小康社会恩格尔系数指标低于40%的标准,我国城镇居民也已经在2001年实现这一目标,单从恩格尔系数反应的消费层次来看,我国农村居民还将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滞后于城镇居民,随着经济的发展,将会逐步达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四、中国城乡居民消费函数模型的回归分析

西方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强调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把消费支出的大小与现期收入水平的高低联系起来,认为现期收入的绝对水平决定消费,这被称为绝对收入假说。其核心是消费取决于绝对收入水平和边际消费倾向的递减。绝对收入假设消费函数的计量经济学模型采用线性形式:

其他消费理论都是凯恩斯消费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立在不同的消费者行为假设基础之上的消费函数。从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的角度考察。消费函数无外乎这么两大类:一类不考虑滞后因素的影响,只以现期的绝对收入作为主要解释变量,即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设的消费函数;另一类考虑滞后因素的影响,即以现期收入和前期消费作为主要解释变量。对于后者,其消费函数模型都可以近似表达为这种形式:

本文根据1986年~2007年22年间的数据,对以上两种消费函数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分别估计出我国城乡居民个人消费的函数模型,进而分析我国城乡居民的总体消费结构,从中得出两者消费特征之间的差异,消费函数和检验结果见表4。

模型中反映变量间的关系的结构参数估计量经济意义合理,只有常数项的T检验显著水平低于5%,其它参数均达到1%以上的显著水平,模型拟合优度达到0.976370以上,不存在序列相关,模型具有应用价值。

从实证结果可以看出:

第一,我国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和收入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976,0.999,说明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与收入呈显著的线性关系,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差额对其人均消费水平差额有显著影响。比较符合凯恩斯绝对收入理论的假设。

第二,两种模型中,城镇居民长期的边际消费倾向都要大于农村居民长期的边际消费倾向,模型1中城镇和农村居民长期的边际消费倾向分别为0.698,0.678 ,说明每增加1元的收入,城镇和农村居民分别拿出0.698,0.678元用于消费的支出。由此可见,城乡居民收入差异是造成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主要原因。所以,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拉大,也必然会导致消费水平的拉大;另外,我国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这一指标明显低于同期欧美主要发达国家(0.93,美国),这与长期以来我国居民尤其是占人口绝大数的农村居民“重积累、轻消费”的传统消费习惯有关。我国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偏低的状况,一方面, 说明我国在刺激消费上仍存在着一些政策的梗阻和环境的制约;另一方面,说明与持续攀高的投资需求相比,消费需求具有更大的增长空间,只要政策到位,其对经济增长的潜力将是十分巨大的。对两个模型求得的D-W值偏低,说明存在一定程度的序列误差正相关性,可能是跟我们忽略了一些重要的解释变量有关系。

五、结论及进一步的思考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①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均大幅度增长。但1998年以后各年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增长速度明显低于以前各年。且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速度相差悬殊。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也日益扩大。主要表现在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速度快于农村、消费结构明显优于农村、平均消费倾向城乡均呈下降趋势(但农村降幅大于城镇),因此,城乡二元结构仍是当前我国居民消费最基本的结构特征。

②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同当期的收入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凯恩斯模型可以很好的解释我国近年来的消费情况,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比较低,造成我国消费率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消费同收入之间的相关系数也较小。相对而言,城镇居民的消费更符合持久收入理论模型,而农村居民更符合相对收入理论模型。

③由恩格尔系数的变化可知,城乡居民的食品消费质量在逐渐提高,但城乡差别进一步拉大,目前城乡居民消费特征、热点不同。城镇居民在日常生活用品消费方面已趋饱和,而农村居民日常生活用品消费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农村消费者的需求在更大程度上是基本的生理需求,城市消费者的需求则表现为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在家庭耐用设备品消费方面,城乡消费层次不同,城镇普及率明显高于农村,这表明农村居民对于洗衣机、电冰箱、空调、家用电脑等商品的需求量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所以启动农村居民消费对于经济将会产生大的拉动作用。

进一步的思考: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异原因可能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①经济的二元结构导致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从而引起的收入差距是城乡消费差距的主要根源。②消费观念的差异。尚俭积储是中华文化的传统,这在农村地区优甚,这对农村居民进行更高层次的消费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同时,文化素质上的差距所造成的消费观念的不同,使得农民对精神文化消费的意识远不如城镇居民,从而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加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村居民防老、养老、防病、育儿的储蓄心理强等,导致乡村居民消费需求不强。③消费环境的差异。城乡居民所处的消费环境也有很大差别。农村与城镇相比,交通不发达,公共设施不健全,文化娱乐设施更是远远落后于城镇。比如:农村商品销售网络和服务体系严重滞后,诸如送货上门、免费安装、售后服务等有农村市场难以保障,而且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农村市场,严重影响了农民的购买热情和消费信心;企业产品生产主要考虑城镇居民的需求特点,对农村市场的调查研究不够,适销对路的产品不多;在这种消费环境条件下,农民消费需求必然受到一定的制约,形成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

缩小城乡消费差距是实现内需拉动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途径,因此,首先要提高农民消费水平,其根本途径是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提升农业生产中科技的含量,实行优质多样化的战略方针,以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减轻农民的负担是增加农民购买力的前提和保证,农村税费制度和征管方式的改革结合起来,从制度上堵住农民税负加重的源头。其次,加大“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的硬约束,进而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的收入约束,为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创造条件;第三,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创造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的基础条件。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投融资模式,加大以进一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农村电网、广播电视网和邮电通信及信息网的建设、农村公路网改造和建设、农村医疗网点建设等等,积极为农民提高消费水平、消费质量和消费层次创造条件。

猜你喜欢

城乡居民消费差异
相似与差异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找句子差异
40年消费流变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河北省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主要成效与思考
人力资本、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新消费ABC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