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德育渗透于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2012-04-29张海萍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2年9期
关键词:渗透德育校园

张海萍

【摘 要】学校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的工作。因此,重视和加强学校德育是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有人说:“德育不好,必将是一件危险品。”的确,学校培育出来的学生,如果有德无才,不能成就事业,但是有才无德,却因自私自利,缺乏高尚的品德,甚至做出祸国殃民、伤天害理的事情。所以,抓好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关键词】德育;渗透;校园

抓好学校德育工作,应该从整体优化育人环境入手,让德育活动渗透于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成长,为培养全面、优秀的社会接班人而奠基坚实的品格、灵魂基础。

一、优化校园文化环境,熏陶学生健康发展

校园文化作为潜在的隐性课程,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具有暗示性、持久性、全面性、长效性的特点和功能,充盈着学校生活与活动的方方面面,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中,体现着学校群体的荣誉感、自豪感,以及集体的意志和作风,它不仅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而且对学生的精神世界、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起着巨大的导引作用。学生每时每刻无不受到它的“熏陶”、“体验”和“感悟”,潜移默化地使其置身于其中,使学生的心灵净化、人品美化、情感高尚化。

1.注重外显校园文化,提升学生高雅审美情趣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空间,对教室、走廊、操场、绿化区,及每一堵墙壁,进行科学的规划,如:①书法走廊;②绘画走廊;③手工艺走廊;④办学方向发展厅;⑤科技系列之窗;⑥生物世界;⑦礼仪走廊;⑧名人名言;⑨教室文化;⑩办公室文化。这些文化彰显出校园里“每堵墙都会说话”、“每个角落都在传情”、“每个景点都在启智”,学生们生活在其中,拥有家一般的舒适和安逸,折射着学生高雅审美情趣,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收获美丽人生。

在教室里设置一个 “快乐成果袋”,里面记录着孩子点点滴滴的成果,动态地展示着孩子成长的轨迹。孩子们在欣赏、比较,进步过程中,内心世界也就丰盈着、收获着,喜悦着……他们心中的目标会渐渐明朗起来,他们的潜能会慢慢开发出来,他们的个性也会飞扬起来。因为它已经悄然地告诉了孩子那些是应该做的,那些是应该坚持的品质,目标在哪里?良好的竞争意识、集体主义观念的形成,这些对孩子的个性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引导学生自我规范的行为

校园制度文化具有控制性、管理性,这种控制性的校园制度文化,学生是“必须”、“被动”、“迫使”、“主动”遵循的, “迫使”校园群体中的每个成员“主动”地领会它的意义,无条件地遵守,自觉维护和保护。

3.建立师生和谐关系,促进发展学生良好人格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教育的过程与结果,“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教师与学生应当是情感上的朋友。教师要通过“爱”搭建起师生情感的桥梁,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只有蹲下身子,敞开心扉,才能赢得学生真正的尊重,从而达到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获得整体的精神世界的构建。

4.组织多样文化活动,用丰富的集体生活感化学生

校园文化活动要求根据青少年成长的客观规律,高处着眼,小处着手,把口号变成行动,使学生在系列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和教育;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升华,行为得到内化,逐步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增强学生的道德规范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整体优化班级集体,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用集体主义精神,引导学生提高责任意识

集体主义思想教育不能靠灌输,更不能靠说教,要靠集体活动。在开展班集体活动中,要注重启发和调动全体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重视每个学生的价值,让他们做集体的主人,在集体活动中唱主角,变被动接受为主动适应,实现自我教育。

2.用正确的集体舆论,引导学生自我矫正行为

正确的集体舆论是在开展一系列有益的集体活动中逐步培养和形成的,要建立班级舆论阵地,充分运用学习园地、手抄报、专栏等,开展教育宣传,强化舆论氛围,促进舆论发展。

3.用和谐的人际关系,陶冶学生的个性品质

实践表明,在一个以关心他人、关心集体、与人为善为荣的集体里,人们自律、互律、互助、共进;孤独者得到温暖,缺陷者得到补偿,愚者因而变智,弱者因而变强,人的内在积极性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创造性可以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4.用科学的班级管理,规范学生的主人翁思想

在班级管理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学习和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同时还要以此为依据,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在全体成员的参与下,制订若干合理而且可行的具体条例与规定,如班级公约、课堂常规、学习纪律、卫生公约等,以引导和规范集体成员的日常道德和学习等行为习惯。

5. 通过“选、培”班干部,提升学生民主责任意识

一批好干部可以带出一个好的班集体;反之亦然。因此,选拔和培养好班干部,使之形成坚强的集体核心,是班集体建设的一件大事。

6.用教师的自身形象,感召学生健康发展

一个班集体的凝聚力,首先来自教师的自身形象。教师的形象越完美,越能吸引学生,越具有感召力。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良好的德才学识和情感人格,对中小学生的心灵来说,是最直接最有益的雨露和阳光。

三、抓住教学育人的根本,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教学的根本属性是教育,教学本来就包括“教书”与“育人”,“教书”与“育人”原本是同一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因此要求:

1.教师以“真”为本,以“真”教好书,以“真”育好人

教书育人的基点应放在对生命的关怀,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上,放在促使学生主动发展上, 以“真”育人,即以真理育人,以真诚育人,以真心教人,实际上是科学育人。

2.教师要拓展学科的育人功能,使知识产生育人的力量

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每门学科都有自己不同的内容体系和特点,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的内容,运用这门学科的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对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做到自然而然地渗透着思想品德教育。

3.教师要创造课堂生活,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不宜采用僵硬的“步曲”模式展开教学,而应加强课程的动态生成,学科教学既不是知识的罗列,也不是教案的拷贝,而是师生思想火花的碰撞,是学生心灵成长的场所。

总之,浓郁丰厚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一幅立体的画面,洒脱而凝练、优雅而含蓄,它的出发点是人的发展,它以文化为载体,着眼于精神建设,直接服务于人的发展。它必能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出培育“高尚品德、高强才质、高质身心”新人的独特的育人效能。

猜你喜欢

渗透德育校园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开心校园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爆笑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