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瘀利水方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干预及其下肢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2012-04-25李松涛王维革李远峰
李松涛,王维革,李远峰
(1.哈尔滨市消防支队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省体工队卫生所,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骨伤三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er Disc Herniation,LDH)是由于腰椎间盘退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症状,是腰痛、腿痛最主要的原因之一[1]。多发生于20~50岁的青壮年。其中大部分患者经保守治疗后症状可缓解,仅15%左右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2]。常规腰椎间盘摘除术的优良率在70%~85%[3]。笔者自2009年1月-2011年1月,应用自拟祛瘀利水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腰腿麻痛症状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4例患者均来自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骨伤科2009-2011年术后住院患者。表现为术后主要有腰腿胀痛、小腿后外侧或足背足趾部皮肤麻木、酸软乏力等残留症状,但无再次手术指征,无腰椎滑脱、椎间隙感染等相关疾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7例,见表1。所有患者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并结合CT、MRI有明显突出者且均有手术的适应证,术式均为半椎板切除、神经根减压加髓核摘除术,在术后应用常规抗生素药物。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手术治疗采用《外科学》手术治疗标准[1]。
表1 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
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按常规使用抗生素。治疗组术后6 h给予祛瘀利水、消肿止痛汤剂(黄芪35 g,赤芍15 g,当归25 g,五灵脂15 g,三棱10 g,莪术10 g,延胡索25 g,白芍25 g,牛膝15 g,杜仲25 g,蜈蚣10 g,鸡血藤35 g,泽泻15 g,车前子15 g,地龙25 g,甘草15 g)治疗,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统一煎制。每日1剂,分2次早晚口服,连续7 d为1疗程,共服2个疗程。对照组术后6 h给予口服甲钴胺片(批号:080605A,规格:500 μg/片,江苏苏州卫材制药厂),每次500 μg,每日3次,7 d为1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
3 疗效标准与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痊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或接近消失,直腿抬高试验≥85 °,恢复原工作;显效:临床症状部分消失,直腿抬高试验>70 °,恢复原工作;有效:临床症状部分消失,直腿抬高试验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可从事较轻工作;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测量术后第2个疗程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采用日本骨科学会制订的1994年由国际权威骨科杂Spine[5]推荐的“下腰痛评分标准”(JOA评分)作为评定的标准。
采用英国医学研究会(BMRC,1954)制定的肢体神经感觉功能综合评价方法[6]进行评价。痊愈:肢体神经感觉完全恢复,功能达到S4级;有效:肢体神经感觉升高1个或多个等级;无效:肢体神经感觉治疗前后无变化。
3.2 结果 见表2~表5。
表2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例
表3 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s) 分
表4 2组治疗前后JOA评分比较(±s) 分
表5 2组术后下肢神经感觉异常疗效比较 例
4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属于中医学“痹证”“腰腿痛”范畴。腰椎手术后,血溢脉外,离经之血瘀阻于腰部,腰部血行受阻;水液运行亦出现障碍,唐容川认为“血能积之,亦能化为痰水”,谓中医学“瘀水互患”理论,瘀血、水液积于腰部,“不通则痛”,则发为疼痛。故中药治疗以活血化瘀,利水消肿为原则。治疗组中取黄芪、赤芍、当归、五灵脂以益气活血化瘀;配三棱、莪术可增强其破血散瘀功效,延胡索、白芍有缓急行气止痛之功;牛膝、杜仲配合蜈蚣、鸡血藤,能直达下部气血,舒筋活络治疗下肢麻木;泽泻、车前子、地龙渗水利湿、利尿消肿;甘草调和诸药。众药合之,共奏活血止痛、化瘀利水、强筋健骨之功效。本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显著,并且长期服用无明显不良反应。
现代药理研究[7]表明,活血利水药物有减轻炎性反应程度,缩短炎症期和减轻结缔组织形成的作用。已有研究表明某些单味中药,如黄芪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泽泻可使尿中钠、氯、钾及尿素的排泄量增加。延胡索的主要药理成分是10余种生物碱,有明显的止痛作用,止痛效价约为阿片的1/100,为吗啡的镇痛效力的40%[9]。车前子(煎)能使尿素、氯化物及尿酸排出增多而有利尿作用[9]。这些药理研究为祛瘀利水方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治疗作用奠定了坚实的实验基础。本研究结果提示,运用祛瘀利水方对于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并发症的患者,能消除神经水肿及肌肉痉挛,改善微循环,增强人体抵抗力,缓解患者疼痛,促进神经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1]吴在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56,961.
[2]张玉奇,施鹏.实用临床外科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492.
[3]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3.
[5]CHEN Q,BABA H,KAMITANTI I,et al.Postoperative bone regrowth in lumbar pinal stenosis-a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48 patients[Z],1994:2144.
[6]刘志雄.骨科常用诊断分类方法和功能结果评定标准[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25.
[7]孙忠,万新先,刘淑华.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8例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5,18(4):567.
[8]梅全喜.现代中药药理手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229-578.
[9]王浴生.中药药理与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171-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