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城市交通设计中的文化传承现象研究

2012-04-21黄露

现代商贸工业 2012年1期
关键词:形象设计城市交通文化传承

黄露

摘 要:火车站作为一个重要的城市交通枢纽,在城市交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国内和国际的现实生活中,火车站的建设往往也会作为一个城市的符号,体现着一个城市的传统文化或是现代文明。以汉口火车站的设计为例,通过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条件,从而透视出中国城市交通设计中的文化传承现象。

关键词:汉口火车站;城市交通;形象设计;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F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1-0079-02

城市自诞生之日起就在不断沉淀着自己的文化,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具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文化就开始一直承受着外来文化的入侵和强烈冲击。而中国人素有“兼容并蓄”的良好品行,在許多最先开埠的通商口岸城市,中西方文化往往都得到了很好的共融。亭台楼阁雕梁画栋间往往很合时应的穿插了西方的元素,体现出这些城市特有的文化和历史的痕迹。

1 汉口火车站设计的文化传承现象概述

1.1 汉口火车站设计的背景

汉口作为武汉三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在近代,它的发展见证了中国近现代的曲折发展。它是西方列强最早在我国开辟的通商口岸之一,列强们纷纷在此开立租界。这样独具的历史条件成全了汉口,中西方文化在这里得到碰撞和交融,汉口也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了一大批具有浓郁西方特色的建筑。

汉口火车站前身为大智门火车站,又名“芦汉火车站”“京汉火车站”等,为法国人设计建造,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历史文物价值,是京汉铁路最有特征、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建筑,是武汉市乃至全国不可多得的优秀历史建筑,曾是亚洲最现代化、最壮观的火车站,在亚洲地区首屈一指,原为芦汉(京汉)铁路南端终点站。它始建于1896年,1903年正式建成开通,命名为通湘门车站;该火车站是中国第一条长距离准轨铁路的大型车站,法式建筑风格,为中国近代铁路建设尚存的重要历史见证,它直至1991年才停止使用。在汉口火车站的设计过程中,正是对汉口近现代文化的多方搜集和提炼升华,并作出求证和总结,最终确定了具有浓郁西式风格钟塔和弧形的的拱顶结构。汉口火车站的设计,选择这样浓郁的西式风格,是设计者对汉口近代文化的寻踪。

1.2 汉口火车站设计的文化传承现象

现在的汉口火车站是在对1991年建成投入使用的火车站改扩建的基础上建造的,新的汉口火车站的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汉口的文化和历史。设计者在进行设计前还充分考虑到了汉口站所处位置商业发达,近现代建筑林立,因此考虑选择具有欧式建筑形式的车站造型,这样既与汉口地区特有的城市肌理相契合,也使得具有百年历史的大智门火车站的文脉和建筑风格得以传承,与现在汉口火车站广场周边业已存在的欧式建筑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新建成的汉口火车站设计了两座对称的高度达47.6米的站房钟塔和高度达31米的弧形拱顶的中央广厅,强化汉口火车站站房在当地区域性中轴线对景关系,在站房广厅两侧的配楼向外加设12米宽、24米高的裙楼,下设15米高架空柱廊。这样的设计使车站站房正立面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平方向的三段式,整个建筑突出建筑轮廓的节奏感,对称处理。中间突出主入口,使立面具有明确的垂直立面轴线。从这个设计我们可以看出设计者的独具匠心,整个火车站是一个富有鲜明特色,具有强烈个性,既传承具有百年历史文脉的汉口站最初的站房形象,又无处不体现出科技的魅力。这种设计对政府或是这座城市来说,俨然已成为一张可以代表这座城市的名片,将这个城市的一份厚重的历史和科技的文明传递给外来者。汉口火车站的设计,对于湖北的地方政府来说就是一个“形象”,是政府对历史沿承做出的表现。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也是一个“形象”,老百姓是火车站的切实使用者。在对外面的朋友介绍时心里往往洋溢起得意的心情,因为他们觉得这个汉口火车站代表了他们所居住的城市的形象甚至于是代表了他们。

设计者始终紧紧围绕着前面介绍的汉口这一地域性历史文脉,对汉口的近代建筑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探寻。这种灵活的综合论证的方法,在追求地域性建筑特色、体现丰富性文化内涵和高科技时代精神的今天具有深远的意义。

2 从汉口火车站看中国城市交通设计中文化传承现象的来源及条件

2.1 汉口火车站的设计来源

独特的城市形象建设是每一个有着灿烂文明和悠久历史的国家和城市所必须要做好的事情,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应用在城市的交通建设中。在环境心理学的研究中,关于城市设计对人的心理及行为的影响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陆元鼎在《建筑创作与地域文化的传承》一文中提出建筑创作的目的是要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广大人民的工作、居住、文化服务,也即要创造出功能完善、技术先进、安全、并有悦目美观形象的现代化建筑。翻开我国城市建设的历史图卷,不难找到许多城市的代表性建筑。

建筑文化要传承,传承的来源包含两个方面。从时代讲,前人的文化,包含古代、近代,同时也包含建国后的20世纪下半叶,只要是过去的文化都应该传承,但重点在古代。因为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建筑和文化特征比较显目,在世界上别具一格,有独特风貌。从地区讲,包含中国各地区各民族。我国土地辽阔,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文化丰富、地域文化有特色,还有一个就是的国外建筑文化。

汉口火车站的设计来源就是国外的建筑文化,这种传承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它将汉口的近现代史内含在建筑里。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这其中也包括了时代的选择和地区特色的选择。汉口是列强在我国最先开辟的通商口岸之一,这样就造成中西方文化很早就在这里交融,汉口这座城市受到了西方文化的方方面面的渗透。汉口火车站选择这样的一种文化来传承,既是对它的近现代史的传承,同时也是对中西方文化交融的选择以及在未来发展这种交融性文化的决心。

在城市交通设计中传承我国优秀的文化和不同的历史,对创造我国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现代新建筑,对弘扬我国优秀建筑历史文化面貌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建筑也是有生命的,它立在那里可以不断的向外诉说它所代表的文化和历史。然后只有传承先贤的文化记住城市曾经经历的历史才能使这座城市更好的发展。

2.2 汉口火车站设计中文化传承现象的形成条件

第一,与自然条件有关。普列汉诺夫说过:“不同类型社会的主要特征是地理环境的影响所形成的。”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无数的名山大川,丰富的矿产资源,孕育了五千年光辉的华夏文明,也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中国各地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地理特征,这也造就了人们对于自身所处地理条件的认识。人们在此基础上就想要找到一个外在事物来形象的代表这里独特的地质特征和自然条件,这里的外在事物其实就是人们形象观的一个外化。汉口处于长江中下游,隶属长江中下游的特大城市武汉。这样一个自然条件就决定武汉必须要建这样一个恢弘的火车站才能与它处得地理位置相匹配,才能代表这个城市的形象。

第二,与人文条件有关。中国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各地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例如楚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等,这些文化都代表着中国的灿烂辉煌的历史。但是近代以来,中国经历的是一段屈辱的历史。闭关锁国造成国力衰弱,列强入侵,汉口作为我国最先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见证了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那个时候的汉口租界林立,满街的西洋建筑。汉口火车站的设计来源就是国外的建筑文化,这种传承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它将汉口的近现代史内含在建筑里。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这其中也包括了时代的选择和地区特色的选择。汉口是列强在我国最先开辟的通商口岸之一,这样就造成中西方文化很早就在这里交融,汉口这座城市受到了西方文化的方方面面的渗透。不难看出,汉口火车站的设计,传承的正是汉口近现代历史与文化。

3 从汉口火车站看中国城市交通设计中文化传承现象的社会效应探析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有五十六个不同的民族,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地大物博。按照常理来说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都应有自己的建筑特色,然而现在各地建筑的重复性令人堪忧。尤其是火车站的建設存在着很多的重复性,当你置身武汉火车站和广州火车南站时你会惊讶的发现好像不知自己身在武汉还是广州。

汉口火车站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十分明显的西方建筑特色,简明的勾勒出汉口的近现代史。汉口火车站的文化传承带来了好的社会效应,它像一个纪念碑一样无声的为这个城市记住它的历史,让国人不忘那段屈辱的历史,同时也为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做了一个见证。现在的中国每个城市都在找能代表自己的某种物质或是名号,就比如“山水园林城市”这一称号,但不可能每个城市都是山水园林城市,这时你会发现只有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是它独有的。汉口火车站的设计给我国其他城市的交通设计起到了一个示范作用,让其他城市看到在建设城市交通设施时要找寻自己独有的文化和历史。正是由于这种城市交通建设中的文化传承才为每个城市保留了他们的历史,在城市化进程中不知有多少带有城市历史印记的建筑顷刻间化为废墟然后又消失不见。像汉口火车站这样将一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保存在城市最重要的交通枢纽“火车站”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办法。如果是这样,我们乐见红墙黄瓦的北京火车站,乐见白墙上片片乌瓦的江南小站。

然而设计中的这种文化传承也是保守争议的,就比如汉口火车站的建设。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告诉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近代中国饱受列强凌辱,这样的历史也构成了中国特有的租界文化。然而对于像汉口火车站这样,完全继承租界时期的建筑遗风是不是合适呢?这种传承是对于租界文化的认可吗,是对我国近现代屈辱历史的遗忘吗?这样的文化可以代表汉口这座城市吗?有的城市的历史很简单,没有多少文化的交融,所以选取城市的符号比较单一。然而像汉口这样,不仅有五千年华夏文明的印记,也有近现代西方列强入侵的遗痕,还有汉口当地浓郁的“码头文化”。哪一种文化更能代表这座城市呢?这其实是很多城市在建设城市交通设施时头疼不已的问题,像火车站这样的一个城市的标志性交通枢纽应该更能代表当地的本质特色,而不是让那短暂的租界文化成为永恒掩盖了这座城市千百年形成的印记。

参考文献

[1]陆元鼎.建筑创作与地域文化的传承[J].华中建筑,2010,(1).

[2]冉晓明.汉口火车站改扩建设计[J].山西建筑,2008,(10).

[3]袁继成.汉口租界与汉口租界志[J].武汉文史资料,2004,(7).

[4]王振复.中华建筑的文化历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7).

[5]周晓红.社会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6]侯玉波,朱滢.文化对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2,(1):106.

[7]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M].北京:中华书局,1961.

[8]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M].北京:北京东方出版社,1986.

猜你喜欢

形象设计城市交通文化传承
新形势下我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思考
上海城市交通大数据研究与实践
动画技术在形象设计中的应用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景怀宇形象设计作品
现代领导媒介形象设计与塑造
契合城市交通需求 推进单轨交通发展
基于GIS的城市交通流模拟与决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