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对策研究
2012-04-21黄向华
黄向华
摘要:我国民营企业大多为中小企业,它们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这些企业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众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后续发展动力缺乏等方面。首先探讨了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现状,接着分析了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以帮助解决这些企业所遇到的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问题。
关键词: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1-0003-02
1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民营企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空间,众多的民营企业不断涌现,并得以发展壮大。这些企业总的特点,具体来看就是:
(1)生产规模偏小。由于民营企业自身的局限性,比如资本规模有限,资源有限等导致了很多民营企业规模偏小,而且由于没有资金、技术、人力等方面的优势,就造成了很难形成规模较大的企业的现状。
(2)数量众多,分布范围广泛。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总数占到全国企业的90%以上。并且,中小民营企业经营范围广泛,几乎涉及到了国民经济运行的各个方面。
(3)吸纳就业的主要力量。由于数量上的绝对优势,也因此造就了中小民营企业在吸纳社会就业方面的优势,大约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在缓解就业压力、消除贫困、促进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4)经营方式灵活多样。中小民营企业大多投资较少,收益回收较快,其经营体制十分灵活多变。
(5)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大多为家族治理。普遍以家族企业的形式存在,企业的实际控制权大多操控在家族成员手里,有的企业根本没有外来经理层人员,有些企业的外来经理人员很难做出独立的决策。
(6)没有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大多数民营企业产权单一或者产权不清晰。产权单一,体现在家族持股比例很高,而且几乎没有外界的参股投资;产权不清晰表现在财产关系的共有性,使得家族成员之间的共有式产权不清晰。
2 中小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常见问题
中小民营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自身的一些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很好的加以解决,势必会成为制约这些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瓶颈。总体来看,遇到的问题大概有以下几点:
(1)普遍存在着融资难的问题。融资难,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虽然政府相关部门不断出台各种政策试图解决这一难题,不过效果仍十分不理想,问题还十分突出。此外,由于中小企业自身规模有限,自身融资能力不强,信用水平不是很高,对于资金的需求频率高,但是每次需求量有限,这些无形中就增加融资的成本,使得融资难的问题进一步加剧。
(2)内部制度不健全。由于中小企业规模较小、组织结构简单、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大多数企业内部制度不健全。表现在不重视制度建设、缺乏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人才建设与储备落后、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均不健全、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等。随之,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就可能会出现人才缺乏,风险控制不力,管理不规范,缺乏凝聚力等问题。
(3)大多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由于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大多数企业研发能力低下,研发投入严重不足,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始终停留在产业链的低端,在与大型企业竞争的过程中,大多只是简单的模仿,缺乏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一般只能维持微弱的加工制造收入和较低的市场份额。创新能力的缺乏使得企业发展的动力和后劲不足。创新能力的不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观念、制度、技术、管理。观念创新不足在于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经营者的观念落后,惧怕风险,拒绝创新。制度创新包括组织结构的创新和组织运作规则的创新和建立。上文中已经提到中小企业大多还未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现代公司治理机构及未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这些就表现为制度创新的不足。技术创新不足表现在大多数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与品牌。管理创新的不足表现在企业规章制度的缺乏与不健全和不能很好的协调所有者、经营者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方面。
(4)缺乏战略意识,没有良好的战略规划,盲目扩张。缺乏战略意识和规划就会导致,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只顾眼前和短期的利益,而不顾长远的利益,这样就很难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长久的生存与发展,而且管理与应付风险的能力也会很差。企业盲目扩张表现在,不顾自身的条件与状况,一味的求大,用规模扩张来代替能力的扩张。这样最终只会导致企业资源分散、竞争能力低下和经验管理的不规范。
3 对于目前所遇到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构建
以上是中小民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共性的问题,探寻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就会发现主要在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及后续发展的动力缺乏。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可以通过构建以下指标体系来衡量:企业的发展能力指的是企业的成长性,它是企业通过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断扩大积累而形成的发展潜能。那么,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就是指这种成长性的可持续性。我们可以通过构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财务衡量指标,来衡量一个企业的可持续性。主要的财务指标如下:
主要包括盈利能力、成长能力、资本结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股利分配状况。具体衡量标准见表1。
各个中小民营企业可以通过以上构建的指标体系,通过综合评价指标模型,来检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关综合评价指标模型的应用,在有关文献中,已有表述,由于本文重点在于找出解决提高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对策,因此,这里不再赘述。
4 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对策
中小企业自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1)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提高资金管理水平。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企业自身要树立多元融资的意识,要充分利用现代资本市场上,提供的融资的便利性,搞好资本运作,提升自身在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同时对于融通来的资金要提高相应的管理水平。为此,企业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转变增长模式,放弃那种单纯谋求规模上增长的求大思想,由粗放型增长模式,向集约型增长模式转变。二是要建立健全各项财务规章与制度。健全的制度是有效利用资金的保障,为此要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财务制度,提升财务人员的水平。
(2)健全并完善相关制度。良好的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及财务制度,可以有效的解决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人才缺乏,风险控制不力,管理不规范,缺乏凝聚力等問题。制度是一个企业健康有序运行的保障。
(3)培植核心竞争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存活下来,并不断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核心竞争力。如果缺乏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早晚会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败下阵来,被市场无情的淘汰。从这点来看,企业之间的生存竞争也符合生物进化论的优胜劣汰的理论。培养核心竞争力,离不开对企业的准确定位,只有把企业自身的优势与外部环境中存在的机会紧密的结合起来,集中企业的优势资源与能力,做企业最擅长做的事情,这样企业才能培植属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对企业资源能力及优势机会的分析,可以利用SWOT分析法进行。当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位也极为重要,这就需要企业有一批高素质的制定企业战略的人才,力争准确的定位企业的经营方向。为此,企业还要加强人才建设。
(4)加大创新力度,加强研发投入。创新是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有了创新,企业才能适应日益复杂多变的环境。创新要求转变思路,要求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随时更新自己不合时宜的思想,也就是要与时俱进。此外,创新还表现为技术上的创新,这就要求企业加强研发投入,重视研发。比如企业可以与高校科研院所和专业研究机构,建立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保证拥有一支强大的研发团队,是企业拥有发展的后劲与动力。
(5)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一个长久发展的企业离不开优秀的企业文化,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增强企业员工的认同感与使命感,也是形成企业凝聚力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企业要发展,文化建设是关键。
参考文献
[1]张乃心.论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商界,2010,(10).
[2]谢朝阳.浅议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09,(1).
[3]文昌玲,张钢.创新: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8,(11).
[4]张杰,赵峰.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能力的综合评价[J].统计与决策,2008,(11).
[5]彭健.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J].中外企业家,2006,(4).
[6]李强.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合作与经济,20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