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和谐社会视域的区域性公共物品提供研究

2012-04-21马波

现代商贸工业 2012年1期
关键词:和谐社会对策

马波

摘 要:对区域性公共物品理念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包涵了区域性、公共性、多元性、多样性四个方面,同时分析了区域性公共物品提供和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并且概括了公共物品提供面临的现状和问题,进而提出了完善区域性公共物品提供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区域性公共产品;和谐社会;必要条件;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1-0049-02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仍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中央政府提出的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实际上也是在解决这个问题。区域性公共物品这一理念的着重点在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它同时也契合了“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理念。

1 区域性公共物品理念新认识

(1)区域性。

在现实中,公共产品的提供者是由公共物品的范围边界决定的。根据公共物品的区域围可以将公共物品广义上分为全国性公共物品和区域性公共物品。全国性公共物品是指受益范围在全国,任何公民都能够共同消费的产品和服务,例如,国防、外交、基础性科学研究、空间探索、海洋开发等。而地方性公共物品是指其受益范围仅限于本地,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例如,医疗卫生、城市消防、治安警察、城市公共交通、公用事业、城市公园等。很明显,区域性公共物品应该由地方政府提供,地方政府相对于中央政府,更接近本地群众,更了解本地群众的需求与偏好。

(2)公共性。

公共性是指公开性、公正性、共同性。只要在本区域内,无论社会组织、企业组织和个人都有义务参与区域性公共物品的提供,同时,也有权利享受本区域内提供的公共物品,它不排斥任何组织和个人,它是公平的、公正的。

(3)多元性。

在区域合作过程中,并不存在一个超区域而又仅管辖这几个区域的“政府”。基于区域合作的角度,区域性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应该是多元化的,包括政府力量、第三种力量、市场力量。全国性公共物品,其提供主体主要是中央政府,而区域性公共物品提供主体不仅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同时又包括了本区域内的社会组织、企业组织以及个人等多元化的提供主體。

(4)多样性。区域性公共产品更加的多样化,交通运输、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污染治理等等,全国性公共物品没有涉及到,存在着缺失,但是人民群众又是必需的,都可以通过区域性公共产品来弥补。

2 区域性公共物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中央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指出,鼓励鼓励和支持各地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区域经济协作和技术、人才合作,形成以东带西,东中西共同发展的格局。区域型公共物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条件之一。和谐社会之“和谐”,不仅仅限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更在于人与物的和谐。人与物的和谐是根本,是基础,只有通过人与物的和谐才能最终达到人与人的和谐。区域性公共物品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资源使用率,减少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区域性公共物品满足了本区域内的群众需求,公共物品的富足,缓和了社会矛盾冲突,增强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建设。

3 区域型公共物品提供的现状和问题

(1)“囚徒”困境。

由于由区域内各地区合作提供区域公共物品时,在合作问题上既存在着资金的分配问题,又存在着布局选点的问题,各地区在合作上都进行各自的理性选择,然而,整体的结果却是非理性的,于是,便陷入了囚徒困境。区域性公共物品“囚徒困境”实际上是合作提供机制问题,通过制度上和政策上的完善可以有效解决。

(2)区域范围和规模。

区域性公共物品提供是牵涉到多个行政区的合作,但是这个区域范围如何界定?没有确定的答案,它是动态的均衡。随着经济的一体化,政府的职能从行政管理到公共服务的转变,区域的范围是呈扩大趋势的。区域性公共物品的规模要适度,既要和本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又不能扩大化,造成对社会资源的浪费,同时又必须要有前瞻性意识,考虑到未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及群众的需求变化。

(3)区域性公共物品的利益分配问题。

由于区域性公共物品提供主体都是相对独立的个体,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组织以及个人存在着自利性,并不仅仅是为了单纯的公共利益,所以必须有相应的利益协调机制,合理的安排各提供主体的责任和义务。若没有利益协调机制,犹如一盘散沙,“如果分散提供的话就会出现提供不足或提供许多劣质的不合要求的区域公共品的现象,导致大量的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利益协调机制将各提供主体团结起来,实现区域内部合作,提供适度的区域公共物品。

(5)区域性公共产品的后期维护和管理。

区域性公共物品生产出来,并不是终结,还在于后期的维护与管理。若没有后期的工作,前期的工作是不完善的,和市场中企业提供的产品一样,顾客既看重产品的质量和品质,更看重产品的售后服务。区域性公共物品的提供需要一种委托机制,由市场力量或者第三方力量承担监督的责任,监督区域性公共物品提供的过程、运行情况和后期维护和管理。

4 完善区域性公共物品提供的对策

(1)观念要创新。

某些经济落后地区在区域性公共物品提供方面存在着不足,除了受到地方政府财政限制以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观念的落后。缺少一种前瞻性意识,没有认识到单纯依靠某一地方政府已经不能满足群众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中央政府又不能全部提供公共物品,区域性公共物品需要区域内多方的合作提供。奥尔森在《集体行动的逻辑》中指出,集体行动的困境在大集团中不可避免,但如果是在小集团里联合起来提供公共产品则是有效率的,因为小集团里数目有限的行为之间可以进行有效的监督。地方政府需要转变观念,从被动合作到积极主动合作,政府的行为要具有前瞻性,从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考虑区域内公共物品的提供。

(2)法律需完善。

相关的区域性法律法规需要完善。区域性法律法规主要是指区域性经济规划的制定与立法。区域性发展规划是政府制定的经济发展战略,在特定的时期内是区域内各地方政府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地方政府根据区域发展规划制定一段时期内本地的发展规划,发展本地的特色产业,减少与相邻区域的发展冲突,形成区域发展合理,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同时,区域性法律法规的完善减少了重复性建设和浪费,使资源达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契合了全社会的利益诉求,从长远来看,为后代节省了资源,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宗旨。

(3)手段应多样化。

区域性公共物品的提供实际上是政府权力的外放,让更多的社会主体参与到公共物品的提供中来。萨瓦斯在《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提供了十种具体的形式:政府服务、政府出售、政府间协议、合同承包、特许经营、政府补助、凭单制、自由市场、志愿服务、自我服务。多元主体提供区域性公共物品提高了政府的效率,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提高了公众对政府服务的满意度,实现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4)服务意识应增强。

经济的一体化和社会的发展,要求政府必须转变职能,从承担行政管理职能到公共服务职能的转变。区域性公共物品的提供也是向公共服务职能转变的体现,政府不再扮演公共产品生产者和安排者的同一角色,而只是公共物品的组织者与安排者。这种角色的转变,减轻了政府的负担,让政府更专心于制定决策,实现决策的科学合理化。

参考文献

[1]王再文.区域性公共产品的内涵及其供给不足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10,(3).

[2]龙游宇.突破我国区域公共品提供的囚徒困境[J].韶关学院学报,2004,(4).

[3]龙游宇.论区域公共品及其提供主体[J].韶关学院学报,2003,(3).

[4]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M].陈郁,郭宇峰,李崇新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5]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M].周志忍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和谐社会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论管仲的利益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