溴隐亭治疗利培酮所致女性高催乳素血症30例临床分析
2012-04-18北京市西城区平安医院北京100035魏时懿秦卫红付兢颖肖存利
北京市西城区平安医院(北京 100035) 魏时懿,秦卫红,张 璇,付兢颖,李 硕,肖存利
1 资料与方法
1.1 样本来源 选择2010年4月—2011年4月在本医院住院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30例,平均年龄(46.0±5.5)岁。所有入组的患者均给予溴隐亭5mg·d-1治疗利培酮所致的高催乳素血症,4周后对所有样本复测血清催乳素(PRL)水平。所有研究对象在入组第0、2及4周分别完成一次18项简精神病反应(BPRS)量表评分,由2名主治医师完成,并对评定结果进行Kappa一致性检验。
1.2 入组标准 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目前处于疾病残留期或缓解期(BPRS评分<35分);②单一使用利培酮治疗2月以上,且对利培酮治疗依从性较好、治疗有效的患者;③年龄在40~68岁,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精神疾病病程20~42年。
1.3 排除标准 ①既往无内分泌疾病史,无痛经、月经不调及不孕不育症史,服用利培酮后严重增高(PRL>100μg·L-1);②无其他能影响PRL代谢和吸收的抗精神病药物和其他类药物服用史;③排除重要躯体疾病,排除精神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有严重自杀倾向或兴奋躁动状态期等,排除两系3代内有精神疾病家族史者;④排除2年内有妊娠、哺乳史者。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血清PRL水平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一致性评价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
2 结 果
本组患者BPRS评分18~24分,平均(32.4±1.8)分;利培酮治疗有效剂量为4~6mg·d-1,平均(3.4±0.8)mg·d-1;入院治疗时间64~108d,平均(93.5±19.4)d。应用溴隐亭治疗后,血清PRL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54,P<0.001)。表明溴隐亭可有效改善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过程中引起的女性高催乳素血症,其治疗有效率为96.7%。在应用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过程中,仅1例出现不良反应(3.3% )。溴隐亭治疗4周后,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血常规、生化、尿便常规及心电图复查,均在正常范围内。采用BPRS评分观察本研究中临床精神症状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显示:一致性检验的Kappa系数>0.88。
3 讨 论
临床上发生高催乳素血症的患者,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异常泌乳、性功能障碍,男性患者可出现乳房女性化,女性患者多表现为闭经、溢乳、不孕不育等,远期可出现骨质疏松等并发症。上述症状的出现,会加重患者对抗精神病药物(APS)治疗的焦虑心理,从而降低治疗的依从性。在对精神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APS所致的高催乳素血症是一个困扰精神科医生却又必须尽可能为患者解决的问题。溴隐亭用于治疗由APS所致的高催乳素血症效果虽好,但由于此类药物对多巴胺(DA)受体的完全激动作用,有加重精神症状的可能。有研究显示:20%的分裂症患者服用溴隐亭后精神症状加重,这使溴隐亭在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高催乳素血症中的应用受到限制。APS引起高泌乳素血症的强度在常用治疗量范围内大致为利培酮= 舒必利> 氟哌啶醇= 氯丙嗪> 奥氮平= 齐拉西酮> 氯氮平= 奎的平 。另有文献报道:服用利培酮的女性患者的高催乳素血症发病率为88%,催乳素水平要比用经典APS患者高,且与剂量无关。Kinon等报道:随着精神病发病率的增高和抗精神病药物的广泛应用,APS对女性引起的高催乳素血症越来越引起重视。
溴隐亭治疗利培酮引起的高催乳素血症的理论依据是由于利培酮治疗精神病的作用靶点主要在DA2受体,其与DA2受体的结合率高,解离度又较低。使用溴隐亭治疗高催乳素血症不会将利培酮对DA2受体的结合率降至最佳结合率65%以下,同时还可能加快药物的解离速度,因此能够在治疗高催乳素血症有效的情况下仍然使精神疾病患者的精神症状得到有效控制,不会加重其病情。
从本研究结果来看:用溴隐亭治疗利培酮所致的高催乳素血症患者后,其血清PRL水平均显著下降,引起精神症状加重的危险性较小,这一结果为今后临床治疗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高催乳素血症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