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内镜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

2012-04-18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海南海口572000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年4期
关键词:蛇毒凝血酶消化道

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海南 海口 572000) 黄 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男性44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40.7±10.1)岁。观察组(40例)于发病后24h内予急诊内镜下治疗,对照组(40例)于发病24h后择期内镜下治疗。2组患者性别、年龄、饮食习惯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呕血、呕吐咖啡渣样物、便血、黑便,且所有患者无肝、肾疾病及其他消化道出血病史,排除消化道外组织器官出血、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因药物或食物导致黑便者。

1.3 方 法 ①术前:入院后嘱禁食,予常规治疗;休克者给予输血、扩容,维持生命体征。术前肌注安定镇静及654-2解除痉挛。②操作步骤:均采用Olympus GIF-230/240型电子胃镜。局部注射蛇毒凝血酶及Olympus NM-3K内镜注射针,并予肾上腺素冰冻生理盐水局部喷洒,吸净消化道内积血保持视野清晰。出血点周围蛇毒凝血酶多点注射、氩等离子凝固、止血夹夹闭出血血管进行止血。③术后:禁饮食、胃肠减压、止血、制酸、常规补液、口服胃黏膜保护剂治疗,密切观察胃肠减压引流及生命体征。

1.4 评定标准 止血成功标准:内镜止血治疗后数小时无新发呕血、血便,心率、血压稳定;黑便次数及量较前减少,且时间间隔延长,由稀变稠。再出血标准:①呕吐物或大便有新鲜血液;②止血成功24h内血红蛋白降低>20g·L-1;③心率、血压较大波动;④胃肠引流新鲜血性液体。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疾病检出率 观察组检出急性胃黏膜病变12例(30.0%),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例,5%)(P<0.05),其他病因(溃疡、肿瘤、吻合口炎、反流性食道炎、残胃炎、毛细血管扩张症、静脉瘤、憩室及食管贲门撕裂综合征)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治疗情况 2组患者内镜止血成功率(对照组87.5%,观察组9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率(32.5%)、再出血率(7.5%)及住院时间 [(9.2±3.1)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5.0%、25.0%及(15.5±3.7)d](P<0.05,P<0.05,P<0.01)。

3 讨 论

急诊内镜指上消化道出血24h内应用内镜进行检查和治疗。对于熟练掌握内镜技术的医生来说,内镜对诊断上消化道出血位置与原因是最有效的方法。本研究中使用蛇毒凝血酶、肾上腺素冰冻生理盐水局部喷洒、氩等离子凝固、止血夹夹闭出血血管等方法止血,结果显示:2组患者内镜止血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输血率、再出血率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由此可见,急诊内镜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应用,可提高病因确诊率,提高急性胃黏膜病变的检出率,降低再出血发生率和输血率,减少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蛇毒凝血酶消化道
蛇毒组学与抗毒素组学:蛋白质组学技术在抗蛇毒血清效价评估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压迫联合瘤腔注射凝血酶治疗医源性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观察
驴常见消化道疾病的特点及治疗
蛇血蛇胆蛇毒引病来
注射蛇毒却不死的人
磁珠固定化凝血酶的制备及其在槐米中活性化合物筛选中的应用
猪的消化道营养
Dieulafoy病变致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及护理
凝血酶在预防乳腺微创旋切术后出血中的应用价值
羊血凝血酶制备条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