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献血车无偿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护理
2012-04-18宋春红
宋春红
北京通州区中心血站,北京 100029
目前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北京街头流动献血车所采集的血液,已成为北京保障临床用血的主要生力军。在献血过程中,绝大多数献血者是没有任何献血不良反应的,但是也会有少数献血者因为种种原因会出现献血不良反应。如果在处理献血反应这方面我们做得不够,将会影响到献血者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同时也会大大打击无偿献血者的热情和积极性。为了减少此类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此我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2011年1月~2011年12月北京市通州区中心血站流动献血车采血92004人次,其中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共2100例,男性1098人次,女性1002人次。
1.2 方法与标准严格按《献血者健康体检标准》对献血者进行病史咨询、体格检查和HB、Hbsag快速血液筛选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检测,如以上检测合格方能献血,绝大多数献血者献血200ml或400ml无任何献血不良反应,但是如果其发生不良反应,应该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献血反应的分型分为轻、中、重度三型。①轻度反应:血管迷走神经症状,献血者自诉头晕眼花、心慌气短、恶心呕吐,表现为呼吸、心跳加快、面色苍白、出冷汗、眩晕或连续呵欠。②中度反应:渐进的轻度反应导致瞬间意识恍惚或丧失,四肢冰冷、血压下降、脉搏减慢。③重度反应:除上述症状外还伴有惊厥、抽搐、大小便失禁等。④恢复期:神志清醒,自述全身乏力、面色转红,四肢转暖,血压脉搏逐渐恢复正常水平。
2 结果
表2 首次与二次以上献血者的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3.1 原因分析 从表1、表2中看出,献血不良反应率,首次献血者比二次以上献血者高2倍之多,精神紧张是诱发献血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献血时因其精神过度紧张,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兴奋,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而引发不良反应。体质因素,如空腹或饥饿状态下,献血者机体处于应急阶段,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短暂的血管扩张,外周阻力下降,血压下降,造成脑血流量减少,引起反应。静脉穿刺时对局部刺激而产生疼痛,因全身神经高度紧张,引起广泛的小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发生反应。除上述原因外,晕血、怕针、等候时间过长,采血车环境不理想,空气污浊。车内温度过高过低,以及工作人员态度欠佳等也是诱发献血不良反应的因素。
3.2 预防护理
3.2.1 消除紧张情绪加强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提供与之相关的献血方面的资料 (特别是对于初次献血者)创造一个温度适宜,安静舒适,卫生的良好献血环境 (如:在采血车上播放一些轻音乐,同时为献血者准备一些小食品,饮料等)。同时工作人员应做到态度和霭、热情大方,使献血者能充分认识到适量献血对身体无害,以消除紧张情绪。
3.2.2 严格体检 严格执行卫生部颁布的《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全面了解献血者的身体健康状况,献血前后注意休息,不要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在献血当日不可进食油腻食物,如:油条等。同时做到不可空腹献血,要清淡饮食。
3.2.3 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采血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无菌操作技术,静脉穿刺准确,使之穿刺率达到99%以上。减少疼痛,消除精神紧张,同时工作人员可用鼓励性语言,进行心理疏导,做好解释工作,给予献血者以心理安慰同时,密切注意观察献血情况,做到早发现,早处理。献血完毕后,告知献血者原位休息片刻后,慢慢离开,到指定休息区域休息,并按压针眼5到10分钟,工作人员查看针眼愈合情况后,告知献血者可以离开,方可离开。
3.3 护理措施 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不仅使对献血有反应的同志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同时还可以减少了不良情绪的相互感染。当发现献血者面色苍白,精神异常或自述不适,头晕、恶心、即停止采血,使其平卧取头低足高位,以增加脑部供血量。轻度反应,通常片刻后即可恢复正常。若出现意识丧失并伴有抽搐症状时,应立即指压强刺激人中,合谷穴促其能尽快苏醒,取头低足高位呈30度,以恢复脑供血量,松解衣领,保持呼吸道畅通。若献血者出现惊厥时,应视其头部外向一侧,并在上下齿间放入包好纱布的压舌板,以防在其无自主意识的情况下,咬伤舌头。必要时,在医师的指导下,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在一般情况下,晕厥类献血反应经上述处理1~3分钟即可恢复正常,测血压、脉搏、观察神志情况,一切恢复正常,在观察15~30分钟后,方可离开。填写献血反应登记表,以备后期回访,给以指导与关怀,并告知发生此类 (中,重度献血反应者)不宜再次参加无偿献血。
[1]《献血者健康体检标准》《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质量管理培训输血服务机构教员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