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患者术后疼痛护理干预
2012-04-18姚红
姚 红
贵州省黔西南州人民医院中医科,贵州 兴义 562400
赵宝昌在其著述《疼痛学》中认为,骨科患者最大的痛楚是创伤后的疼痛[1]。术后疼痛对患者康复与心理健康状态都有极大的影响,因此解决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问题成为临床护理工作当中的重点。本研究对我院从2008年2月至2011年3月中的64例骨科手术患者进行术后疼痛的相关护理干预工作。患者术后疼痛显著缓解,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心得体会分享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从2008年2月至2011年3月到我院进行骨科手术的患者12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其中干预组男性35例,女性29例,年龄从14~75岁,平均 (39.83.3)岁;对照组患者男性40例,女性24例,年龄从15~73岁,平均 (39.15.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骨折部位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骨科手术后护理,根据患者情况酌情给予止痛药等方法止痛。干预组则采取我院新制定的全方位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心理护理:主动与患者交谈,建立良好护患关系,鼓励并耐心倾听患者心中所想,多聊天或听音乐、看杂志等,以期分散患者注意力和降低术后焦虑。用通俗的语言讲解手术后护理情况,并建立患者对于疾病康复的信心;(2)药物护理:术后前3天内患者的疼痛较为明显,若患者疼痛明显且希望进行镇痛药物处理,应酌情给予药物镇痛,镇痛药物的使用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焦虑程度;(3)按摩护理:教授患者家属局部按摩的方式,增加肌肉的被动活动量,这对减轻术后疼痛、防治压疮和畸形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4)健康教育护理:讲述术后疼痛发生的原因、持续时间与处理方法等,并疏导患者疼痛药既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又可减少心血管与呼吸系统功能紊乱,是有助于患者康复而并非传统理解上的“毒药”。
1.3 疗效判定 参考童水莲的研究,使用McGill疼痛调查表进行调查,疼痛共分为无痛 (完全无痛感)、轻度疼痛(有痛感但可忍受)、中度疼痛 (疼痛明显,需要服用镇痛药物,睡眠受干扰)与重度疼痛 (疼痛剧烈补课忍受,需要镇痛药物,睡眠严重干扰)四种,以无痛和轻度疼痛计为有效[2]。
2 结果
两组骨科手术患者的疼痛比较显示,干预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详情参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
3 讨论
钟丽红总结了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原因,主要有功能锻炼引发的疼痛、神经性疼痛、炎症引发的疼痛、创伤刺激引发的疼痛等[3]。可见骨科术后疼痛的种类众多,原因复杂,若不采取综合处理手段,容易忽略某一部分原因,结果只会是徒增患者痛苦。
手术患者术后发生疼痛可令患者睡眠质量下降,情绪不安、焦虑,并且还可能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同时还可能对患者家属带来不良情绪。因此对其护理起到十分重要作用。
孔云芸认为,若能调动患者参与疼痛管理的积极性,掌握疼痛缓解的方式并且疼痛得到及时控制,患者便将增加信心,从而促进其自身的早日康复[4]。本次临床护理策略的制定也是遵循此原则进行。四种护理方法中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护理均能带给患者相应知识,增强其主动感,从而有效对抗疼痛的到来。
由于炎症反应的发生,释放炎性因子刺激机体产生疼痛,因此有时酌情使用镇痛药物显得十分必要,然而患者有时报着“是药三分毒”的观念,宁愿忍受剧烈疼痛都不愿意服用镇痛药物,因此首先要向患者解释镇痛药对伤口愈合和全身机能均有好处,当取得患者主观愿意后,则进行药物护理,原则是有效、不良反应小。此外,由于患者在手术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无法自如活动手术部位,因此被动活动对畸形防止的作用也突显出来。
本次临床护理后发现,较以往的常规护理,新型护理手段能有效地降低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程度,减少患者的痛苦,同时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今后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1]赵宝昌.疼痛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341-342.
[2]童水莲,陈姝.护理干预对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22-23.
[3]钟丽红.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2):1721-1722.
[4]孔云芸.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4):1799-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