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地部队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调查
2012-04-14张春梅朴东奎辛艳春秦小洁宋爽爽管见莹
张春梅,刘 涛,朴东奎,辛艳春,秦小洁,宋爽爽,管见莹,李 丽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是影响唾液腺,以肿大的腮腺为其典型特征。该病毒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或通过从上呼吸道感染的人的飞沫传播。初期症状通常出现在感染后2~3周,包括头痛、肌肉痛、低热和不适。随后,单侧或双侧腮腺出现肿胀。流行性腮腺炎在儿童通常发病较轻,但在成人可导致并发症,如脑膜炎和睾丸炎。通过免疫接种可以预防流行性腮腺炎。近年来,流行性腮腺炎为笔者所在医院传染科军人患者的重要病种,发病人员多为入伍新战士,部分发病较重,甚至伴随脑膜炎、睾丸炎等严重并发症,部分单位甚至呈现多次小规模爆发。为了解驻地部队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和临床表现,为更合理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提供依据,特进行相关调查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直接查询和调取2009-01-01~2011-12-31流行性腮腺炎住院的军人患者病历50份。男48例,女2例。均符合第7版《传染病学》中流行性腮腺炎及其并发症的诊断标准[1]。所有患者进行血尿便常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检验,以及胸片和心电图检查,依据病情对部分患者进行肝功、肾功、心肌谱以及涎腺、胰腺以及睾丸彩超检查,部分脑膜炎患者进行脑脊液检验。轻症患者给予板蓝根、感冒冲剂或清热解毒胶囊对症治疗,部分患者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等静脉治疗。
1.2 方法 统计50例患者的发病时间、年龄分组、临床特征、并发症情况以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数据分析。查阅我国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疫情信息相关资料和疫苗接种情况。整合相关资料,进行分析。
2 结 果
2.1 流行病学特征
2.1.1 患病人群分布 50例患者中,男48例,女2例;年龄18~38岁,其中以18~21岁为主,占77.08%;其中 70%的患者为新入伍战士。
2.1.2 患病年份和月份分布 2009年患病15例,2010年患病9例,2011年患病26例。而我国2005~2011年国家卫生部统计患病人数分别为291 135例(2005年)、271 397例(2006年)、252 701 例(2007 年)、310 826 例(2008 年)、299 329 例(2009 年)、298 932 例(2010 年)、458 232 例(2011 年)。 可以看出,近年来,全国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数小幅波动中逐步上升,其中以2011年呈显著上升。50例患者的发病年份和全国发病趋势吻合。从卫生部统计数据看,全国流行性腮腺炎全年均可发病,并无显著季节性分布,并非多数教科书描述的冬春季节多发,部分年份以5~7月多发。而本文50例患者,以1~3月发病居多,和全国趋势不同。
2.1.3 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接种史和患者接触史 所有患者均否认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接种史或接种史不详细。50例患者中35例患者有明确的流行性腮腺炎接触史或营区有流行性腮腺炎患者。
2.2 临床表现、诊治和转归 所有患者均急性起病,均为发现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后来院就诊,多数为一侧腮腺肿大后累计双侧,多数患者有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临床症状以腮腺肿痛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表现以颌下腺及舌下腺肿痛为首发症状,后累及腮腺。血、尿淀粉酶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随着病情的恢复,血、尿淀粉酶逐步下降至正常。高热伴头痛、呕吐、嗜睡等脑膜炎症状者8例。男性患者中,出现持续高热伴睾丸红肿和疼痛等睾丸炎症状者7例,睾丸炎的发病率占男性患者14.5%。2例女性患者中,1例出现月经紊乱表现。所有患者均痊愈或好转后出院,其中1例男性患者睾丸炎后发生睾丸缩小情况,其余患者均预后良好,无任何并发症出现。
3 讨 论
流行性腮腺炎既往被认为是一种以感染儿童为主的病毒性疾病,但近来随着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的广泛接种,儿童感染流行性腮腺炎的病例相对减少,而成人感染流行性腮腺炎的病例逐渐增多,且症状相对较重,容易出现脑膜炎和睾丸炎等并发症。部队有聚集性特点,且新兵来自全国各地,极易引起流行性腮腺炎的小规模流行,影响部队的日常生活和训练,应引起军队传染病防治工作人员的重视。本文从军队传染病监控哨点诊室的角度,以近3年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就诊的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总结驻青部队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和流行特点,给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治工作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全国和驻地部队的流行性腮腺炎并未得到有效控制,近来发病有上升趋势。从我国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相关疫情数据判断,我国近7年的流行性腮腺炎患病人数呈现小幅波动中上升趋势,在2011年呈现小爆发的现象,全国网报人数近46万,这些波动趋势和驻青部队发病情况一致。这些数据提示:首先,全国流行性腮腺炎并未得到有效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在我国并未得到有效规划和普及。目前全球多以麻疹-腮腺炎-风疹三联(measles-mumps-rubella,MMR)为主,在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早已纳入国家计划免疫,且采取二剂免疫策略,发病率均迅速下降,一些国家甚至宣布消灭了流行性腮腺炎,比如芬兰[2]。而我国近几年才将MMR做为18月大儿童的可选国家免疫计划,且仅为一剂免疫。在许多驻军单位,并没有贮备MMR疫苗以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爆发。其次,驻地部队的年发病情况变化趋势和全国一致,且多以1~3月发病居多,以入伍新战士为多。由此提示,全国的疫情直接影响了军队疫情,而疫情的源头在于每年从全国各地新入伍的战士。因此,防疫的重点应落实在新兵连、新兵训练基地等新兵集中训练的地方。
在本文50例中有5组聚集分布病例,分别集中在3个驻军单位,传染源头均为新入伍战士,而且一些单位每年均有发病情况出现。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可控可防、有自愈倾向,仅感染人类的良性呼吸道传播疾病,但由于具有高度传染性特点,无感染史和免疫接种史人群对此病均易感。病毒的潜伏期为 15~24 d,平均19 d[3],有临床症状前7 d和后9 d均可从感染者的唾液中分离出病毒,前2 d和感染后数天的传染性最高[4]。在成人男性中有15%~30%会发生附睾睾丸炎,在成年女性中有5%会发生卵巢炎。有1%~10%的脑膜炎发病率,有0.1%的脑炎发病率,脑炎患者有1.5%的病死率。一剂腮腺炎疫苗可达到80%的有效防护作用[5]。这些数据提示,在临床应注意避免不必要的治疗,也应注意防止出现严重的并发症[4]。驻地部队多为12月中旬新兵入伍,到次年1月开始发病,2月和3月病情扩散,呈现小规模爆发,符合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特点。这也进一步提示新入伍战士应是疫情监测的重点人群,对感染病例应立即采取有效的隔离9 d制度。对易感人群应及时给予MMR疫苗接种,防止病情扩散。
近年来,随着卫生条件的改善和疫苗接种的开展,许多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已大幅降低。但由于有效的疫苗接种尚未完全展开、军队人员流动性大、部分部队传染性疾病防控意识淡漠等原因,流行性腮腺炎仍时有流行和小规模爆发,严重影响官兵日常训练、工作以及作战能力。本文结果提示,需要建立有效的流行性腮腺炎监测和防护体系,尤其是对新入伍战士应给予重点监测,及时给予有效的隔离,并对高危人群及时给予接种疫苗。应在全国范围内落实MMR疫苗免疫接种计划,从而从根本上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
[1]杨绍基.传染病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9-82.
[2]Peltola H,Davidkin I,Paunio M,et al.Mumps and rubella eliminated from Finland[J].JAMA,2000,284(20):2643-2647.
[3]Richardson M,Elliman D,Maguire H,et al.Evidence base of incubation periods,periods of infectiousness and exclusion policies for the control of communicable diseases in schools and preschools[J].Pediatr Infect Dis J,2001,20(4):380-391.
[4]Hviid A,Rubin S,Muhlemann K.Mumps[J].Lancet, 2008,371(9616):932-944.
[5]Edmunds WJ,Gay NJ,Kretzschmar M,et al.The pre-vaccination epidemiology of measles,mumps and rubella in Europe:implications for modelling studies[J].Epidemiol Infect,2000,125(3):635-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