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左侧颈内后交通宽颈巨大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的护理
2012-04-14丁金淑
丁金淑
颅内巨大动脉瘤是指任何方向直径超过25 mm的动脉瘤,75%的动脉瘤发生在前循环,以颈内虹吸段附近最为常见[1]。目前,介入栓塞治疗是动脉瘤最有效的方法。2011-08-21笔者所在科收治巨大左侧颈内后交通宽颈动脉瘤患者1例,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53岁。于1个月前突发无明显诱因的左侧肢体麻木,无恶心呕吐,无明显头痛及头晕,自行口服钙片后症状缓解,在当地医院给予对症治疗,情况未见好转,为进一步治疗于2011-02-24转入笔者所在医院。患者高血压病史5年,长期口服降压药物治疗,否认糖尿病及心脏病史。入院检查:T 36.5 ℃,p 80 次/min,R 20 次/min,BP 150/80 mmHg(1 mmHg=0.133 kPa),意识清楚,语言清晰,精神好;双侧瞳孔直径约2.5 mm,对光反射灵敏,眼球各反方向运转自如;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咽反射存在;肢体深、浅感觉未见明显异常,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侧肱二、三肌腱及根、膝腱反射对称存在,双侧巴彬斯基征阴性。MRA示:左侧颈内后交通宽颈巨大动脉瘤(26 mm),左侧颈内动脉近段、右侧大脑中、后动脉及左侧小脑后上动脉轻度狭窄,腔隙性闹梗塞、脑白质脱髓鞘。于2011-03-01在全麻下行“脑血管造影及动脉瘤栓塞术”。手术成功后转入监护病房,给予脱水降压、抗血管痉挛、保护胃黏膜及对症支持治疗,病情平稳2 d后转入普通病房,住院13 d,病情好转出院。
2 护 理
2.1 一般护理 术后患者住监护病房,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特别是意识、瞳孔、血压及肢体功能的变化,抬高床头15~30°,以增加脑灌注,绝对卧床休息,避免烦躁,必要时使用镇静剂。
2.2 心理护理 在监护情况下,患者心理往往出现恐惧、孤独等心理,通过运用整体护理干预,从患者的生理、心理、精神支持等方面进行护理,维持患者的情绪稳定。
2.3 穿刺部位护理 严密观察患者穿刺口处敷料是否干燥,有无渗血,穿刺处加压包扎止血情况,穿刺侧肢体伸直,沙袋加压止血6 h,止动24 h,防止穿刺处针眼出血后血凝块脱落造成出血,密切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皮肤色泽情况,及时发现是否发生股动脉血栓形成。
2.4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2.4.1 脑血管痉挛 出血后3~15 d 21%~62%的患者由于红细胞破坏产生多种血管活性物质使脑血管发生痉挛,手术可使痉挛加重,血管痉挛是动脉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呕吐、短暂意识障碍、肌张力下降,多发生于术后12~24 h[2]。应用钙离子拮抗药(尼莫地平)能有效防止脑血管痉挛,同时好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术后给予尼莫地平3~5 ml/h微量泵静脉泵入,防止发生低血压,同时,一定要保证足够的血容量及一定的血液稀释。
2.4.2 术后动脉血栓的形成 术后患者穿刺侧肢体制动24 h,制动时由于血液流动缓慢,可导致动脉血栓的形成,主要表现为肢体剧烈疼痛、感觉异常、皮肤苍白、远侧动脉搏动小时等,因此术后应严密观察穿刺侧足背动脉搏动及皮肤颜色。待患者病情平稳后,协助患者翻身,增加肢体的被动活动及按摩,能有效的防止动脉血栓形成。
2.4.3 动脉瘤破裂出血 颅内压的波动是导致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重压原因之一,其次剧烈活动、用力排便、咳嗽、情绪波动都可以导致动脉瘤破裂出血[3]。术后应加强生命体征及意识变化的监测,避免躁动,可适当给予镇静药物,同时严密观察血压及有无颅内压升高的表现,能预防动脉瘤发生破裂出血。
2.4.4 脑积水 脑积水是SAH(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并发症,临床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术后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血压的变化及有无颅内压升高等表现。
2.5 出院指导 出院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口服用药注意事项,嘱患者按时服药,定期复查,控制血压,避免过度活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保持大便通畅等。
[1]高小平,余 翔,傅 可.血管内栓塞治疗颈内巨大动脉瘤[J].医学临床研究,2008,(12):2132.
[2]陈姗姗,申红娟.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安徽医学,2010,(7):837.
[3]陈雪梅,庞淑梅.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1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