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研究——以中西节日文化为突破口

2012-04-13菡,尹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跨文化交际

马 菡,尹 立

(泸州医学院外国语学院,四川 泸州646000)

近年来中外文化的频繁交流使跨文化交际成为时代的突出特征,因而《大学英语教学基本要求(新)》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海姆斯(Hymes,1972)指出交际能力应该包括四个要素:语法性、可行性、得体性和现实性。这说明跨文化交际的成败,除了取决于双方对中介语的掌握,很大程度上还受制于对异质文化的敏感度和容忍度,即对交际对象的文化、思维等的了解。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必须包括文化知识的传授,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自古以来,文化就是多种多样的。2002年5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最新的第三次修订版对“文化”的定义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1]。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了文化的经典界说,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2]。传统节日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中西方传统节日的起源、主题等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是一定社会文化的积淀。本文拟通过从文化角度对中西方主要传统节日进行比较,探索在英语教学中渗透节日文化,以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实质性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

一、跨文化交际及教学的内涵

跨文化交际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跨文化教学是“对呈现某一文化的群体的受教育者进行相关其他群体的文化教育活动,以引导这些受教育者获得丰富的跨文化知识,养成尊重、宽容、平等、开放的跨文化心态和客观无偏见的跨文化观念与世界意识,并形成有效的跨文化交往、理解、比较、参照、摄取、舍弃、合作、传播的能力,从而通过教育层面的努力,消解跨文化冲突,建构和谐的跨文化社会,促进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3]。

由此可见,跨文化教学是两种文化之间的相互适应、融合;跨文化教学的目的是使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能够认知、尊重、包容、鉴赏彼此的文化,以达到消除文化冲突、构建和谐国际文化交流的目的[4]。

二、中西方节日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可行性

节日是人们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是族群认同、沟通、交流、凝聚、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也是族群共同娱乐、人性和谐的重要方式。传统民族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是该民族真实的活态文化。因而我们可以从传统节日入手,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与民族特点,这为我们结合中西节日文化进行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提供了可能性。

如今中西方文化不断地交融、碰撞、互相渗透。中西方文化的交流问题已经不容忽视。在我国,西方文化的身影随处可见,而学生真正接触最多的是西方的节日及其风俗,如情人节、圣诞节等,这也是学生最易接受的文化形式之一,也为我们结合中西节日文化进行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提供了可操作性。这样可以将文化学习真正带入学生的英语学习,提高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5]。

三、中西方节日文化内涵的异同

(一)中西方节日文化的差异

不同的民族传统节日及节庆之差异,都与该民族或由具有相同文化特质的诸多民族所构成的文化体系的生存形态和生活方式的差异密切相关。

1.中西节日的起源与形成的差异

中国自古以农为本,农业自然经济是我们传统节日的文化起源,因而节日主要从岁时节令转换而来,具有浓厚的农耕文明的社会特征。在生产力和农业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先人们在春播、夏耘、秋收、冬藏过程中认识了自然时序的复杂规律,总结出四时、二十四节气,形成以此为主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等都是重要的农事节日。

西方文化由于长久受基督教的影响,其传统节日起源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如复活节是基督教纪念耶稣复活的节日,也是西方国家隆重而又盛大的宗教节日。按《圣经·马太福音》的说法,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受刑死后三天复活,因而设立此节。

2.中西方节日庆祝方式的差异

中西方的节日风俗因不同的民族性格与心理、价值取向与生活态度而呈现出不同的方式方法。

西方节日的庆祝表现出人们的互动性、集体性和狂欢性,体现了西方文化的平等、自由等特点[3]。比如在万圣节(为纪念所有的圣人而设)那天人们举行弥撒仪式同时也集体狂欢庆祝:制作南瓜灯,举行盛大的化装舞会,无拘束地装扮自己。

相比之下,受深厚的儒家伦理道德影响,中国传统节日总是以家族活动为中心,以礼仪教化人,传承中华文化的伦理道德[6]。所以每当重要节日来临,人们都要祭拜祖先,以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如春节供奉祖宗牌位,清明扫墓。

课堂内外我们可以通过讨论、节庆活动的参与等形式,使学生体会中西节日文化及节庆活动的差异。同时辅以文化讲解,使其意识到差异背后隐含的文化根源:中国的节日主要源于岁时节气、祈求自身吉祥幸福,节日习俗以饮食为主题,其原因主要是中国人对生命的追求以健康长寿为目的,并通过饮食来实现;西方的节日主要源于宗教及相关事件,缅怀上帝、求其保佑,节日习俗以玩乐为主题,其原因主要是西方人对生命的追求以健康快乐为目的,并通过宗教和娱乐活动来实现。在此基础上,提醒学生在跨文化交际的实践中注意站在对方文化的角度考虑自己的言谈举止。

(二)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相似性

尽管中西方传统节日在起源与形成以及庆祝等方面大不相同,但双方在各自的文化内涵中都追求团圆、美好的幸福生活,并蕴涵感恩情怀。

1.中国人向往祥和圆满的民族文化心理充分体现在节日文化中

中国传统节日都是中国人合家团圆的日子。如春节,离家在外的孩子都要回家。除夕夜,全家一起守岁;初一男女老少穿着节日盛装,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并进行祭祖等活动,这些都体现着中国人千百年来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尽管西方文化崇尚个人主义,但也强调家庭和集体的凝聚。如西方传统的圣诞节,原本为了纪念耶稣诞生而设立,经过发展演变成西方国家全民性的重大节日,平安夜基督徒们走进教堂作弥撒,唱圣诞歌,诵赞美诗,以庆贺耶酥诞生。另一方面,圣诞节当日人们也要尽量赶回家,全家人围坐在圣诞树下,共进节日美餐,相互赠送礼物祝福,祈求幸福、快乐。

2.中西方传统节日都反映出两种文化对于自然、亲情等的热爱和感激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的中秋节就是很好的例子。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庆贺丰收,同时感激大自然的恩惠。月亮既是大自然的代表,又是中国人推算节气时令的重要依据,于是有了祭月、拜月活动,并形成了以赏月、庆丰收为主要习俗的中秋节。而月饼除了表达对大自然的感激之情,也象征家庭团圆,寄托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祈求与渴望。

西方传统节日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人们的感恩情怀,如源于古希腊人对众神之母瑞亚的朝颂而设立的母亲节。尽管西方各国选定的日期不同,但是在节日当天,人们总要想方设法使母亲愉快地度过节日,以感谢和补偿她们一年的辛勤劳动。最普通的方式是向母亲赠送母亲节卡片和礼物,最珍贵、最优厚的礼物则是把她们从日常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轻松地休息一整天[7]。

由此可见,节日都是为了提升人们的精神力量。通过节日文化的导入,使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共同之处都是使人追忆祖先创业的艰辛、感谢祖先或上帝的恩泽,并激励今人进一步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四、运用中西节日进行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方法和注意的问题

语言使用中包含着许多文化因素,有些是显性的,但更多是隐性的,属深层次的文化背景知识。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应当把特定的文化因素揭示给学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和积累英语的表达规律、模式及特征,使他们得以顺利逾越两种不同文化造成的障碍,提高语言的转换能力。另外,要使学生对文化因素有相当的敏感度,洞察与文化相关的现象,即注重文化导入,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一)教师引导和学生自学相结合

在中西方节日来临前后或当天,课堂上,教师可结合节日文化点滴,系统介绍该节日的文化起源、习俗,进行跨文化知识的教学。在课外,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创设文化氛围,提供与节日相关的阅读材料,并以节日庆祝方式为依托,让学生参与表演,或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图片、电影,让学生全方位接触英语国家的文化信息,以轻松愉悦的心情体验其文化并感悟其内涵。

(二)重视节日文化特征,进行文化对照

中国传统节日多以岁时节令为主,侧重世俗性,体现着中国人的美德、风尚,尊老爱幼,互叙亲情。西方传统节日关注宗教人物和事件,具有较浓的宗教性,体现人们的互动性、众人参与性等,以自我为中心,崇尚个性张扬。

教学中有意识地比较中西方主要传统节日,组织学生探讨双方文化内涵的异同,使学生尽可能地了解西方的文化信息以及它们折射出的社会风貌、传统习惯、思维方式,乃至西方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提高对本国文化的敏感性,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提高文化底蕴。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又促进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如在节日中,中国人普遍穿红色衣服,因为红色在中国文化里代表着幸运、财富和吉祥如意;而西方人则认为红色代表危险、恐怖、躁动,在节日的欢快气氛中,尤其是宗教节日里,他们更愿意选择黑、白、蓝、紫等色,表达出庄重、纯洁、冷静和沉着。

五、结束语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应该是文化素质的培养,而不是单纯的语言技能的训练。跨文化交际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正确认识、正确态度和正确处理,从而克服由文化差异引起的交际障碍。节日文化作为中西方文化的重要部分,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内涵。同时,节日文化内容丰富,贴近生活,易被感知、被接受。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习、了解中西方节日的文化背景知识和文化内涵的异同,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必需的文化知识和跨文化意识,在实践中有效调适自己的语言和行为以增强其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实现和谐的跨文化交际,实质性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

[1]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第三版)[K].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318.

[2]泰勒.原始文化[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683.

[3]胡文仲.跨越文化的屏障[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4]鲁子问.试论跨文化教育的实践思路[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4):43.

[5]郑军.多元文化框架下的跨文化教学[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76.

[6]张伊娜.外语教育中跨文化教学的重点及其内涵[J].国外外语教学,2000,(3):30.

[7]钱彩琴,朱金兰.中西方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比较与跨文化交际[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9):37.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跨文化交际
情景交际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