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述特色学校创建应厘清的几个基本概念

2012-04-13金薇薇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特色学校办学校园

金薇薇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教育学院,南京210013)

试述特色学校创建应厘清的几个基本概念

金薇薇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教育学院,南京210013)

关于“特色学校”的建设,教育界多年来一直在探索中前行,由自发的状态逐步成为有组织的、专门的探索和创建活动。但相关概念的使用普遍地存在着随意性的问题,虽然许多教育管理研究者进行了大量的辨析工作,但常常出现寓意不清或模糊使用现象,导致“特色学校”的创建多停留于浅表层面,难以真正深入,基本操作也受到局限。只有进一步厘清一些基本的概念,才能找准方向,在坚韧与坚守中收获属于自己的成果。

特色学校;创建;基本概念

关于创建“特色学校”,20多年来逐步为人们所接受并推崇。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自发性的“特色学校”的探索,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步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广大教育管理工作者试图从各自的视角,对“特色学校”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在实践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为了进一步规范概念的使用,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许多教育管理研究者更是进行了大量的辨析工作,与“特色学校”相关联或独立使用的提法有很多,比如,“学校特色”、“办学特色”、“特色教育”、“特色项目”、“学校文化”、“校园特色”、“个性学校”、“品牌学校”,等等。这种在教育实践中出现的与“特色学校”相关词语的多样性和使用的随意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们对学校“特色”的理解和认识仍在探索中。但概念和用语的随意与模糊,很难让“特色学校”建设的目标指向有一个清晰的表达,因而可操作性和可行性也都受到了局限。虽然2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让“特色学校”建设从时尚到目标追求,再到学校发展的常态指向,有了比较丰富的内涵积淀,也走出了多彩的运行轨迹,但仍然有不少学校管理者没有在真正意义上了解并有明确的“特色学校”建设的行为和认知。因此笔者认为,在“特色学校”的创建向深层次推进的过程中,有必要厘清一些基本概念。

一、特色学校与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学校内群体成员长期积淀下来的、共同遵循的信仰、理念、道德、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具有学校自身独立的风格和特征,并以其特有的存在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校的发展。一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学校必将以其自身的文化优势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人们追逐的热土。因此,学校文化的内在魅力越来越受到学校管理者的推崇和重视[1]。但学校文化是特色学校创建过程中“内隐”的特色存在,具有“神韵”的气质性内涵,可能是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深深地产生着影响。而“特色学校”则是“显性”与“内隐”共同支撑的实际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得见,也可以直接感受。所以,学校文化是难以“模仿”或“拿来”的,学校管理者应该寻求既切合自身实际的,又有良好价值目标和精神感召力的文化内涵,并将其纳入自己学校文化的发展规划,在逐步的积累和沉积中积聚,夯实属于学校自身的、特有的文化土壤,生成属于学校自身的发展空间,绝对不能为了短期的利益而做出一些急功近利的事情而贻误发展的最佳时机。在“特色学校”创建的过程中,“学校文化”应该是一个魂,引领学校走向“特色”的最高境界。

二、“特色学校”与“学校特色”

关于“特色学校”和“学校特色”的讨论很多,可以说,不是一个新的话题,或者说是一个没有任何新意的话题,但在创建“特色学校”的过程中,仍然有一些学校的管理者将“特色学校”和“学校特色”两个概念等同起来,出现一系列的认识误区,在实践的操作上更显得浅薄和无序。一些学校,在某一个项目上或在某些局部性的活动上有了一定成果,获得某种奖励时,就宣称自己是“××特色学校”。比如,一个学校在某个体育项目、某个文艺演出中或某个学科上获得了较好的成绩,在竞赛中取得了较好的名次或获得几次奖项时,就把自己说成是“××特色学校”,这显然有失偏颇。

学校特色所指称的是一种特色,而特色学校指称的则是一种学校,显然,两者分属于不同的概念序列。具体观点,笔者曾在2002年就有相关文章表述[2]。

三、特色学校与办学特色

办学,简单地讲就是兴办学校,也是办学的出发点,重在强调办学的基本理念、办学宗旨、校训、校风、学风、教风、校规、校歌等。正确的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灵魂,对学校是一面旗帜,是一个纲领,对未来是一个目标。办学特色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属于自身的办学模式与办学成果,它是一定的教育思想在办学过程中物化的产物,是在办学实践层面上所表现出的个性特征。每一所学校,因其教育思想和人、财、物等具体因素的不同,显现出不同的办学特色。但“办学特色”与“特色学校”相比,应该属于“下位”概念,而与“学校特色”相比,则属于“上位”概念。“学校特色”作为学校发展的生长点,是“办学特色”的前期积淀和准备,“办学特色”是“特色学校”的基础,“特色学校”是“办学特色”的发展。有学者认为,从办学特色到特色学校,一般需要经历巩固、强化、发展三个阶段。巩固阶段,是把具有特色的教育教学经验在校内宣传、推广,使其转化为教育教学常规,成为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有些教育内容与形式坚持开展下去,就可能形成本校特色。强化阶段,是学校领导把办学特色作为本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来抓。可在一个时期内,集中力量解决影响办学特色的关键问题,如师资、设备、场地等。发展阶段,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教改实践的深入,办学特色向着更高的水平发展,最终形成“特色学校”。在办学实践中,一些学校管理者常把“办出学校特色”与“创办特色学校”混为一谈,或视作同义词,使得“特色学校”的创建流于浅表层面,难以向深层推进。

四、特色学校与特色项目

“特色项目”是指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表现出的,在某个项目上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先进性或优势。笔者认为,“特色项目”可以促进学校在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提高,也可能给学校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或令人炫目的光环,但仅仅拥有一种优势项目或几种优势项目,只能说明学校在这些方面的工作比较出色,不一定代表或反映学校的整体质量。而且“特色项目”的成功,相对于“特色学校”来说要容易一些,也简单一些。何况,有时一些“特色项目”是暂时的,甚至带有某些偶然性。比如,学校拥有某位对“项目”情有独钟的教师和校长,由于这位教师的执著追求,加上校长的鼎力支持,可能将该项目发展得很好。不仅有了兴趣小组,可能还在这位教师的影响和努力下,该校普遍开设了相关的校本课程,甚至获得一系列荣誉。但随着这位“项目”教师或校长的退休、调离,该项目就可能被逐渐淡化甚至“消失”,这在很多地方或学校已是屡见不鲜。另外,也有一些“特色项目”在一些学校已经延续多年,成为传统的“特色项目”,比如不少地方都有的“体育传统项目特色学校”,也确实在某些方面培养出了一些专门人才,有些学校甚至成为某个项目的国家定点人才培养基地。但这也只是针对某些有特长的学生,而且可能是单一的项目,并不能以整体的方式呈现并惠及每个学生。还有一些学校的“特色项目”长期游走在“单兵作战”、“资金与项目捆绑”的边缘,难有真正的发展。也正因为如此,一些“特色项目”对于学校的发展不具有主导作用,也不具有整体性和稳定性等“特色学校”的基本属性和特征。因而,只能叫做“特色项目”,不能定位为“特色学校”。在学校管理实践中,千万不能走进认识的误区,认为只要学校展示了“特色项目”,就是“特色学校”了。

“项目”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几个,但“特色学校”是整体的、全局的。“特色项目”和“特色学校”应该是个别与普遍、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不能在一个对等的平台上进行比较和联想。在创建“特色学校”的过程中,有些学校缺乏明确的目标方向,什么都想抓,什么都要抓,所有抓的都想成为自己的“特色项目”,由此反映出来的一方面是心情的急迫,另一方面也是思想认识的茫然。全面开花式的项目选择,造成项目过多,结果失去了应有的本质目标,致使“特色学校”建设陷于两难的境地。看似红红火火,结果两手空空。

当然,不可否认,一些拥有某些“特色项目”的学校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能逐步发展成“特色学校”,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从优势项目、特色项目到特色学校的发展之路。这就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宏观把握和学校管理者的办学思想的引领,还需要相关资金的支持和政策的支撑,更需要广大教师的坚持和坚守。何况,“特色”并不是强化某一个项目,而是要把学校做成不同的风格或流派,形成属于自己的整体“特色”,这需要一个逐步拓展、不断细化、长期积淀的过程。

五、特色学校与特色教育

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受教育者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特色教育”是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的,“普通教育”强调普及,“特色教育”是普及基础上的提升,是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所具有的某些优势或特点基础上逐步形成独特的、不同于一般学校的一般教育活动,二者不能混为一谈。在具体的实践中,将二者混同使用或当做同义词替代使用的现象比比皆是,影响了“特色学校”创建的真正价值和效度。

“特色教育”能够使教育“产品”更具竞争力,适应更广泛的社会需求,进而使学校在师资和生源等方面产生比较好的吸引力,有利于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尤其是结合社会实际需要的人才培养活动,使教育更加贴近社会,有利于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但实施“特色教育”,并非每一所学校都可以做到,因为“特色教育”需要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社区需求和其他相应的条件,包括教师的知识储备、专业素养、能力结构和领导者的智慧与水平,以及学校的财力支撑体系等。比如,有的学校围绕“合格加特长”的培养目标,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其中“合格”是基本模式,也是基本要求;“特长”则是一种独特的优势,要由学校的特色和社会的需要来决定。还比如,有针对性的课程设置和目的要求,最大限度地让学生适应社会竞争的需要,有的学校与用人单位共同培养未来的劳动者就是这一类型。目前,教育有特色,学生有特长,已成为许多学校的追求,尤其是在招生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长生”拥有很多“优惠待遇”的现象普遍存在,就是最好的例证。由此也就出现了一些家长为了孩子所谓的“前途”而要求孩子没完没了地上各种特长班,使得本可以让童心绽放的双休日或节假日比平时的学习日还要忙,学生的负担可谓重上加重。一些学校为了短期的功利性目的,在招生过程中不择手段、花样翻新地招收所谓的特长生,也扰乱了正常的招生秩序。其实,特色教育并不是特长教育,也不是特长生的堆积,而应该是面向学校特色教育的整体成果的显现,虽然在“特色教育”的过程中会培养出一些特长生,学校也需要特长生的全面发展来支撑,但更需要以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前提,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服务。

基础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创建和发展特色教育不只是为了培养科学家、艺术家,“特色教育”更不是花花绿绿的形象包装,而是实实在在的学校内在教育力量的合理利用与整合,是多样化办学体系的呈现,是标准化办学体系的延伸和超越,是社会发展需要多种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选择。因此,“特色教育”应当成为“特色学校”的重要内容,作为基础教育的有效补充,“特色教育”不论发展到怎样的程度,“基础教育”不能或缺,否则“特色”也只能是名不副实的“水中月”。

六、特色学校与特色校园

随着社会文明进程的加快和教育的迅猛发展,人们对校园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特色学校”创建的过程中,人们很容易将目光聚焦到“特色校园”的建设上来。校园,是指学校范围内的地域,包括教学用地和生活用地,而学校是培养人、教育人的场所,因此校园的建设要围绕学校的教育目标,承载教育的功能,将静态的、物化的载体赋予其教育的意义。在今天关注人文教育、生态教育的大背景下,校园建设不再仅局限于功能的简单区划或取舍,更关注教育意义的内涵。也正因为此,不少学校提出了“特色校园”的建设,旨在教育和培养未来社会建设者的过程中能够有比较多的优势和平台。但在这个过程中,不少学校管理者误读了“特色学校”和“特色校园”的内涵,常常将二者混同使用,因而在“特色学校”创建的过程中始终迈不开步、跨不过坎,又找不到方向。因为,“特色校园”的中心在“校园”,有特色的校园可以是建筑见长,可以是绿化见长,也可以是布局见长,还可以是装饰见长……这些不能完全反映学校的整体和全局,也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稳定性或长远目标,“特色校园”的认知还可能因人而异,也可能因时而异。好的校园建设或设计,应当关注人文的解读和意蕴,体现校园应有的精神承载和追求,重视学生活动的需要和感受。因此,在规划设计、总体布局等方面应强化文化熏染和实际效用的结合,关注知识与价值的延伸与融合,但并不能由此就能从学校教育工作的整体上或全局上形成具有比较稳定的、区别于其他学校的具有独特风格或独特风貌[2]。因为,“特色学校”的内涵更丰富,承载的内容更厚实。应该承认,“特色校园”可能蕴含着学校管理者的某些思想,也可能是“特色学校”创建的亮点或生长点,但只能内涵着一定特色的萌芽,未来可能消失,也可能逐渐突显或放大,这也还要经过不断的传承和努力,最终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特色。因此说,“特色校园”的建设和“特色学校”的创建不是一个语汇平台,不能“互换”或“替代”,否则只能是在创建的道路上越来越迷茫,以致在浅表层面陷入“特色”词汇的怪圈而跳不出来,最终只能是仰视“特色”、遥望“特色”,望“特色”兴叹。

七、特色学校与学校个性

人们常说,自然界没有一条相同的河流,没有一片相同的树叶,现代教育中也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学校。“个性”,重在“比较稳固的特性”,“反映事物的特性”。因此,这里所说的“学校个性”,重在强调从学校发展的特定视角分析、评价、设计学校,追求与众不同。也正因为此,不少学校管理者在“特色学校”创建的过程中借用“学校个性”这一词汇,希望自己的学校能够“与众不同”。

关注“学校个性”是办学实践的一种进步,因为这可以改变学校发展“千校一面”的同质化局面,追求办学形式的多元化,也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要。但有些学校管理者错误地认为,有个性的学校就是“特色学校”。确实,“特色”有独特的、个性的含义,但如果把“特色学校”简单地界定为具有个性,则反映出对“特色学校”的认识过于浅显。因为,“学校个性”不一定是最好的或最优秀的,而且也不一定能够惠及每一个学生。何况,在追求“学校个性”的过程中有可能进入追求“标新立异”的行为误区。这显然不是教育的基本目标,也不符合教育的一般规律。其实,“学校个性”只是在于与其他学校的“不同”,并不能代表学校教育的全部内容,而且也缺乏一种“优势”的支撑,与“特色学校”的内涵存在较大的差异。笔者认为,“特色学校”在整体上强调一种长期积淀后的稳定的“风格”、“风貌”,是优秀的、突出的、领先的,并由此形成自己传统的“特色”,“学校个性”只能为“特色学校”的创建提供可能或土壤,但不能等同于“特色学校”。“学校个性”只能如同“学校特色”与“特色学校”的关系那样,存在着层次上和认识上的差异,更不能等同。当然,“特色学校”与“学校个性”之间有一定的联系。“特色学校”体现出一定的个性,追求与他人不同的价值取向,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服务;“学校个性”,为学生发展提供多元选择的可能,而且学校之间有差异,教育才有活力,学生的多元素质提升才有可能。

在市场经济改革的大背景下,社会需要多元的人才培养机制,社会的进步需要成就学校的个性发展,进而引领学生的个性发展,逐步促进学校的特色生成,“学校个性”蕴涵着未来“特色学校”的契机。

八、特色学校与品牌学校

有人认为,特色就是卓越,特色就是品牌。其实,品牌是一个中性词,指产品的牌子。当然,品牌反映着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认知程度,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并以其承载的丰富的无形资产影响着消费者的目标诉求。学校品牌,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公众对学校的一种评价和认同。随着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的不断提高,品牌已经成为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品牌实质上也是一种承诺。品牌作为学校的一面旗帜,是学校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做出的质量保证,学校建立自身品牌的过程就是不断实践其诺言的过程。对学生和家长而言,选择了学校的品牌,就是选择了他们心中的质量和承诺。因此,学校的教育质量就成为学校品牌的本质基础,也是学校品牌的生命。应该说,“特色学校”和“品牌学校”有一定的联系,但不能替代或等同。有些“特色学校”的形成不完全建立在“品牌”的基础上,有些“特色”不一定最终成为“品牌”。比如说,很多学校都在做的“经典阅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特色”,但不一定成为“品牌”,而“品牌学校”又需要一定的特色作为支撑,因为许多品牌学校是在一定“特色”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有时,一所特色学校就是一所品牌学校,也正因为此,许多人更愿意接受“特色铸就品牌”的观点。如果从逻辑的意义上区分“特色学校”和“品牌学校”,不在同一个语词空间。“特色学校”的创建需要一个长期的积淀过程,而“品牌学校”与“特色学校”相比较可能不需要太长的时间;“品牌”是可以打造的,而“特色”是需要创建的;“品牌”可能一夜之间消失,但“特色”则有一个时间消化的过程。

当然,从学校的特点考量,“品牌学校”不是简单地由口号、标语、宣传橱窗和一些发散性的多维度的或零散的课题研究堆砌起来的,而是在学校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中的整体体现,需要品牌学生、品牌教师、品牌校长、品牌学科课程为标志。因此,需要一定的价值、文化、理念,并在传播时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和传递,以此与学生和家长产生共鸣。所以,稳定的学生培养模式、执着的教师培训方式、科学的校长选拔机制、扎实的课程体系是学校质量承诺得以兑现的保障,是树立学校品牌的基石,是走向“品牌学校”的必由之路。

综观上述几个基本概念,看似简单,但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却扰乱了人们的视线,局限了人们的视野,影响了人们积极探寻的信心,更是停滞了人们努力求索的脚步。因为,在眼花缭乱的时尚词汇中,人们迷失了方向、动摇了意志、弱化了信心,在迷茫中陷入了“创新”、“特色”、“价值”、“品牌”等词汇解读的泥沼中,错失了发展的良机。因此,在创建“特色学校”的过程中,只有首先理清思路、找准方向,才能在坚韧与坚守中收获属于自己的成果。

[1]金薇薇.试论学校文化的积淀与生成[J].成人教育,2010,(11).

[2]金薇薇.关于创建特色学校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2,(1).

Distingwishing Some Basic Concepts about Characteristic School Establishment

JIN Wei-wei
(Jiangsu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Science,Jiangsu Institute of Education,Nanjing 210013,China)

Exploration of characteristic school establishment has been going on in the education field for many years,changing from spontaneity to an organized and particular establishment activity.However,some relevant concepts are usually used casually.Although lots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 researchers have done a lot of work to distinguish these concepts,they are always used unclearly or indistinctively,making establishing characteristic school remain at the surface level and caussing the limitation in the basic operation.People should clearly understand the basic concept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best way and reap the harvest with pertinacious and tenacious attitudes.

characteristic school;establishment;basic concep

G471

A

1001-7836(2012)01-0001-04

10.3969/j.issn.1001 -7836.2012.01.001

2011-10-21

金薇薇(1958-),女,江苏南京人,副编审,从事编辑、文化、教育管理等研究。

猜你喜欢

特色学校办学校园
植文化底蕴 办特色学校
教育部公布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遴选结果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