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90后大学生党员教育长效机制初探

2012-04-13梁广东郭海滨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入党党员

梁广东,郭海滨

(绥化学院,黑龙江绥化152061)

高校担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是党的后备力量的重要培养基地,2005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要求高校各级党组织认真做好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特别是随着2008年9月,第一批90后高中生正式步入大学,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工作已成一个全社会关注且极具研究性的论题,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他们在人生态度、意识形态等方面都呈现出多元性的变化。面对这一特殊群体,高校党务工作者要审时度势,针对90后大学生党员的新问题、新情况,深入探索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符合教育对象特点,并具长效的党员教育管理新机制。

一、90后大学生群体特征

90后大学生是在我国经济社会繁荣大发展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在家大多是独生子女,生长于家庭环境相对优越,社会环境复杂多变的网络时代。他们体会着改革开放带来的丰硕成果,在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的灾难教育和奥运精神、09年国庆阅兵的洗礼和感召下不断长大,所以90后大学生,他们既有传统大学生的一般特征,又各具不同的特点,他们身上留有明显的时代烙印。

(一)思想层面

90后大学生的思想开放,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具有较强的学习模仿能力,在现实的生活中,他们崇尚创新和探索,反对因循守旧。宽松自由的成长氛围,使他们对问题的认识更为深刻,但对社会公共事务态度冷淡,社会责任感缺失。据调查,90后大学生中,有64.8%的学生认为自己“心态很开放,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有34.5%的学生缺乏理想、信念和人生规划;32.2%的学生不相信梦想和信念对人生的影响,但却有77%的学生对自己“充满自信”[1]。

(二)情感层面

据调查,有50.6%的90后大学生承认,进入大学以前就已经谈过一次恋爱,其中近10%的学生谈过多次。而在亲情、友情、师生情等多种情感方面,他们也普遍有着丰富的情感经历。这与以往传统的学生相比,有明显的不同。90后大学生这些的丰富情感经历并没有增强他们的受挫能力,反而使他们极其脆弱,易受打击而消沉。

(三)生活层面

90后大学生所处的时代,塑造了他们不同于70后、80后生活层面的特征,他们对家庭的依赖依然很大,经济独立性意识比较缺乏,自力更生的念头萌生较晚。很多90后大学生更加注重生活质量和生活品位,他们大多接受过较好的早期家庭教育,更加注重社交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这使得他们具有多才多艺、全面发展的良好素质。然而,未经历过太多生活磨砺的90后大学生,经济独立意识较差,理财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明显不足。

(四)认知层面

就90后大学生对善恶、美丑及对事物的分辨而言,他们时常逆向而行,背离常理。他们善恶分明,但有时又善恶不分,同时他们敢爱敢恨、果敢直接,有时却无法真正判断是非对错,经常是错号入座。价值取向上,功利性强,以自我为中心,趋利避害,认知的断层和片面成为他们亟须补充的课程。从某种意义上讲,自我矛盾集中体现在90后大学生身上[2]。

二、90后大学生党员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开放,入党动机多元化

入党动机是指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在原因和真实目的,由于社会处于转型期,市场经济等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的选择去向,在要求入党的90后大学生中,不少大学生的入党动机由原来的荣誉型、报恩型、冲动型和从众型发展到了功利型[3],他们中大致有以下几类:一部分学生随大溜,盲目申请入党,自己根本不清楚为什么要入党;一部分学生将入党作为进入政府机关、国有企业等企事业单位的敲门砖,进而提高竞争力、增加自身“砝码”;一部分学生迫于家长、老师、好友的压力,把入党作为任务;还有少部分学生是为了满足其虚荣心而追求入党。

(二)党员意识淡薄,先锋模范作用弱化

据调查,从大学生党员在生活和学习方面,是否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来看,61%的学生党员认为自己经常能起到带头作用;35%的学生党员认为自己偶尔能起到带头作用;3%的学生党员认为自己很少能起到带头作用;还有1%的学生党员认为自己几乎没有起到带头作用[4]。由此不难看出,90后大学生部分党员意识比较淡薄,不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一些学生党员入党后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出现了“入党前加把劲,入党后松口气”、“入党前跑步走,入党后踏步走”甚至“退步走”的现象,他们在注重追求个性发展、实现自我价值时,表现出了实用性和功利性等特征,缺乏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缺乏奉献精神。

(三)理论知识学习不够,缺乏政治敏感度

90后的一代是被快速的微阅读包围的一代,他们渴求了解世界、愿意认知新鲜的事物,互联网丰富而新鲜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大学生可以在网上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然而互联网及市面上流通的各种书籍良莠不齐,使涉世未深、辨别能力不强、缺乏社会经验的90后大学生党员很容易被蒙蔽双眼,使看问题常常片面化、极端化、简单化。对于大部头、相对枯燥、严谨的党的理论,他们则缺乏探究的动力和热情,极易排斥,这样就造成了90后大学生党员理论水平不高,政治敏感性低的局面。

三、加强90后大学生党员教育的长效机制与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大学生党员的理论知识学习机制

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中指出:“要以提高素质、增强党性、发挥作用为目标,建立健全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工作机制,深入扎实地做好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对每一位90后大学生党员而言,加强理论学习、增强党性修养、提高政治觉悟是一生的职责。作为高校党组织可以通过业余党校、团校、政治学习小组等,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党员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理论进行学习,但应注重使教育内容贴近90后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实际,贴近他们关心的问题,这样才能收到预想的教育效果。以绥化学院为例,每到党中央新政策出台后,学校组成政策宣讲小分队,成员都是在校大学生党员,他们到农村、中小学、企业向基层的广大人民群众讲解、分析党的政策,这一举措无形中提高了大学生党员对党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学习。

(二)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制度管理

增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的长效性要求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要建立一套贴近实际的大学生党员管理监督机制。第一,建立健全组织生活制度,认真开展党内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生活会上,使党员在碰撞的声音中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并自觉在同学中树立起良好的党员形象,让风清气正的和谐之风荡漾于党支部。第二,严格执行定期思想汇报制度。这有利于党支部及时了解和掌握90后大学生党员近阶段的思想状况,及时发现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教育,不断修正大学生党员的思想认识。第三,开展党员生涯规划,在学生党建工作中,应该引导90后大学生党员制定个人短期、中期、长期生涯规划,在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中,使90后大学生党员明确应在学习生活中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大学期间成为德、智、体全面协调发展,具有创新精神、服务意识的专业人才,并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者,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5]。第四,推行激励惩处机制。对做出成绩的学生党员给予肯定和嘉奖,可进一步激发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内在动力,同时将激励惩处的相关证明材料放入党员档案,终生鞭策和警示个人的言行。

(三)创新教育载体,开展个性行为引导

成长在网络时代的90后大学生,他们依赖网络,对网络有着特殊的感情。针对此特点,高校党务工作者要因势利导,创新教育载体,构建多维的网络教育平台,对大学生党员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利用QQ、MSN、飞信等网络工具,例如开通党建知识网站、书记博客、红色论坛、支部博客、辅导员论坛、QQ网络党校等教育平台,使学生能够在其中学习和交流,这些实际的做法可以大力弘扬主旋律,扶植社会正气,传播积极健康的思想,从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错误思潮的侵蚀。此外,我们对大学生党员开展个性行为引导,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大自然”等一系列活动,让90后大学生党员走出校园,了解社会,开阔视野,增强社会责任感,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确立正确辨别是非的标准,并形成自觉奉献、艰苦奋斗的良好风气,树立新时代良好的大学生党员形象。

总之,新形势下,建立健全90后大学生党员群体长效教育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科学性、系统性和可行性相统一。面对90后大学生党员纷繁复杂的群体性特征,高校学生党务工作者应从各自实际出发,不断更新思想、理清思路,制订和实施大学生党员管理的相关机制,以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的精神建立健全长效教育机制,将开拓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1]戴长澜.全国首份90后大学新生调查报告公布[N].中国青年报,2009-01-31.

[2]张宝君.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探微[J].学工视窗,2009,(3):75-76.

[3]许志伟.探索大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的新途径[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林媛媛,毕作庆.90后大学生党员思想教育研究[J].湘潮,2011,(5):96 -97.

[5]卢姗姗,谢立平.对“90后”大学生党员思想教育的初探[J].科技文汇,2010,(2):30 -31.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入党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憨娃入党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入党志(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