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鸭大肠杆菌病的诊疗报告
2012-04-13李本科山东省滨州市畜牧兽医局256600
李本科 (山东省滨州市畜牧兽医局 256600)
一起鸭大肠杆菌病的诊疗报告
李本科 (山东省滨州市畜牧兽医局 256600)
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全身或局部感染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在临床上有大肠杆菌性败血症、腹膜炎、生殖道感染、呼吸道感染、脐炎、蜂窝织炎等病型。大肠杆菌病是鸭的常发病,主要侵害2~6周龄的雏鸭或中鸭。发病以秋末和冬、春多见,可引起败血症,死亡率较高。2011年7月,山东省滨州市周边某鸭场发生了一起以下痢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经诊断为鸭大肠杆菌病,采用抗生素治疗后,病情得到了控制。
1 发病情况
病鸭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排黄白色稀粪,粪便恶臭,带有白色黏液或混有血丝、血块和气泡,肛门周围污秽,后期有的出现神经症状。
2 剖检变化
肝脏肿大,土黄色,表面有一层纤维素膜覆盖,有散在的坏死灶或出血点;气囊壁增厚、浑浊,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心包粘连,心包囊内充满纤维素性渗出物,全身器官广泛性出血。
3 实验室诊断
通过剖检变化,初步怀疑病鸭感染了大肠杆菌,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检查。
3.1 细菌学检查 取病鸭的肝脏,常规处理后接种麦康凯琼脂和改良马丁琼脂,于37℃培养24h,麦康凯琼脂上生长出粉红色、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的S型菌落。挑取单一菌落,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发现该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两端钝圆的杆菌。
3.2 生化试验 取细菌的纯培养物分别接于微量发酵管,37℃培养24h,生化反应情况如下:鸟氨酸(+)、甘露糖(+)、甘露醇(+)、木糖(+)、阿拉伯糖(+)、果糖(+)、山梨糖(+)、鼠李糖(+)、半乳糖(+)、棉子糖(+)、麦芽糖(+)、葡萄糖(+)、乳糖(+)、山梨醇(+)、水杨素(-)、七叶苷(-)、枸櫞酸(-)、硫化氢(-)、蔗糖(-)、木糖醇(-)、卫茅醇(-)、肌醇(-)、侧金盏(-)、明胶22℃(-)、糊精(-)、尿素(-)。从该菌的生化特性可确定其为大肠杆菌。
3.3 药敏实验 采用纸片法进行药敏实验,37℃培养24h后发现该大肠杆菌对多粘菌素B、卡那霉素、新霉素、头孢曲松、磷霉素敏感,可用于临床治疗。
4 治疗
采用新霉素进行拌饲,该鸭厂的疫病得到了控制。
5 讨论
(1)大肠杆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普遍存在于鸭群中,当环境改变或动物抵抗力下降时容易发生此病。因此保持合适的饲养密度和改善鸭舍的卫生条件对该病的预防至关重要,特别是育雏舍应注意通风、保持鸭舍干燥、及时清粪,地面育雏时要勤换垫料。(2)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以便能够进行彻底的空舍和消毒,有水池的鸭场应保持水体清洁,勤换水、勤消毒,避免种鸭交配过程中发生生殖道感染。(3)及时收集种蛋并进行表面清洁消毒,入孵前应进行熏蒸或浸泡消毒。(4)不从疫情不明的鸭场引种,对外来的鸭须进行检疫。(5)免疫接种大肠杆菌灭活疫苗可有效地预防大肠杆菌病的发生,减少死亡和防止种(蛋)鸭产蛋下降及产畸形蛋。但由于大肠杆菌的血清型多而复杂,在养鸭生产中也应考虑使用自家苗或多价疫苗。(6)由于大肠杆菌极易产生耐药性,在临床治疗时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高敏药物,并要定期更换用药或几种药物交替使用,目前可供选择的药物有丁胺卡那霉素、先锋类抗生素、洛美沙星、壮观霉素和磺胺类药物等。
(2011–09–16)
S858.32
B
1007-1733(2012)01-00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