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培育湖州市新农村建设领军人才的对策*

2012-04-13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领军培育人才

课 题 组

(湖州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 浙江 湖州 313000)

新农村建设领军人才,是具有扎实的科技专业知识、较高的经营管理技能、明显的示范带动效应,创新能力强,道德水准高,能够引领农村实用人才成长、发展的新农村建设急需的复合型、高端型人才。提升湖州新农村建设水平,迫切需要培育和造就一支新农村建设领军人才队伍。

一、培育农村领军人才的实践基础和现实意义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的不断加快,特别是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的融合发展,湖州市在农村人才培育机制体制方面不断突破创新,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培育农村领军人才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一)农村人才培育的创新实践和初步成效

湖州市从21世纪初开始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并从实际出发及时引导培训工作转型升级。2004年开始全面推进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截止目前,全市共培训农村劳动力71.83万人。其中,农村两创实用人才培训1.31万人,共发放各类职业资格证书9.24万本,绿色证书1.51万本。根据浙江省农办统计口径统计,湖州市农村实用人才总量已达到3.65万。特别是在农村人才培育的工作推进机制、农村人才培育的体系建设和农村人才成才的环境营造方面不断创新,取得了积极进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1.党政主导、要素集聚、上下协同、社会参与的农村人才培育工作推进机制基本形成 各级党委政府建立由分管副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并牵头负责农村人才培育工作;农业、林业、水利、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信委、科技、财政、组织等有关部门创新平台载体、加强协调配合,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化效益;市、县(区)、乡镇分工协作,通过项目化管理,实现了普及性培训、提升性培训及高端型培训的有机衔接的分层分类培训;团委、妇联、科协等群团组织、企业和民营资本发挥自身优势,广泛参与。特别是湖州市与浙江大学市校合作共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开创了“1+1+N”产学研一体化的新型农推模式,创新了“学历+技能+创业”型的农民大学生培育项目,创办了全省第一家农民学院,丰富了高端人才的培育平台。

2.技能培训、素质提升、高端引领、梯度推进的农村人才培育体系逐步完善 组建了湖州现代农业技术学校,浙北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学校。以农村成校为主要阵地,以民营培训机构为补充,开展农村实用技术、转移就业技能等普及性培训;依托各类中职学校,通过校地合作,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性培训;依托高职院校,创新机制和平台,成立农民学院,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急需型、实用型、高端型人才培育。基本构建了一个以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为基础,以农村实用人才培育为重点,以高端型领军人才培育为引领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体系。

3.政策引导、加大投入、强化激励、服务成才的农村人才成长环境进一步优化 开展“湖州农民专家”评选,实施“十百千骨干农民培育”计划,开展“十佳农村致富带头人”评选等,评选出的100多名“湖州农民专家”享受各级政府的津贴。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对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农民素质提升培训实行全额保障,对纯农专业高职学生免收学费,对市本级农民学院学生予以每人3 500元的补助。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开展以来,市、县(区)、乡镇财政已投入资金4 950万元,带动各类资金投入近3 000万元,其中包括企业投入资金2 390万元。这些政策和投入既激励了农民成才,又有利于农民成才的外部环境进一步优化。

(二)农村领军人才培育的现实需要

充分发挥领军人才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成长中的引领作用,提升农村实用人才层次,是湖州市当前面临的新的挑战和紧迫的任务。

1.面对“三化”的同步推进,必须加快农村高素质人才培育 当前,湖州市已进入了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的新阶段,广大农民不仅要适应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升的新要求,而且要适应现代农业、农村现代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升的新要求。但是,实际情况是:一方面,目前湖州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规模偏小、层次偏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另一方面,农村实用人才社会认可度低,管理滞后,作用发挥不够,人才资源不足和浪费现象并存。加快湖州市农村领军人才培育已成为一项意义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

2.面对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必须提升农村人才层次、优化人才队伍结构 湖州市新农村建设走在了全省、全国的前列,要进一步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需要着力推进改革创新。新阶段的改革创新涉及农村产权制度的创新、民主政治的完善、生态文明的建设,涉及长期以来二元结构造成的法律和制度安排上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解决。这就需要有一大批农村实用人才的脱颖而出,更需要复合型、高端型领军人才的引领和示范带动,以实现农村人才队伍结构的优化和层次的提升。

3.面对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实现,必须加快打造农村领军人才队伍 要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一方面要加快已经转移就业的农民从一般打工者到技术能手的转变,从生产工人到经营管理者的提升,从就业致富到创业致富的转型;另一方面要引导湖州市的农村工业(包括农业龙头企业)主动适应市场竞争的新趋势,更要运用现代科技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业比较效益,真正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要结合农业两区建设,实现农业的集聚集约发展;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构建能够满足市场需求、有效防范市场风险的农科教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新颖市场经济主体。所有这些都需要农村实用人才的转型升级,更需要培育和造就一支复合型、高端型农村领军人才队伍。

二、加快新农村建设领军人才培育的重点

新农村建设领军人才的培育,是在农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新要求,需要在经营创业、技术推广、能工巧匠和社会管理等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和党员“双带双创”人才的基础上,着力培育领军人才和领军人才领衔的创新型团队。

(一)培育经营创业型领军人才

经营创业型人才,主要是指达到一定经营规模或经营效益的农业生产能手(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办人、农村经纪人、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村家庭工业、农村个私经济和民营企业、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经营管理者,以及农村新兴服务业态及其它经济组织的创办者。[1](P47-48)经营创业型人才是现代农业和农村现代产业发展的生力军,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湖州市农村必须培育一批经营理念先进、管理科学规范、产品技术领先、在全省同行业中经营效益一流、品牌知名高的经营创业型领军人才。

1.实施农村经营创业型人才的素质提升工程 要着力加强对市级以上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办人、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经营管理者、100个现代农业园区的经营管理者、四星级以上农家乐休闲旅游经营点负责人的培训和培育,加强对农村特色块状经济、产业集聚区的龙头企业和服务业企业经营者的分期分批培训,鼓励有实力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参加MBA学习。

2.实施农村经营创业型领军人才的后备人才培育工程 依托湖州农民学院,在“学历+技能+创业”型农民大学生中,每年选拔一定数量的优秀学员,由浙江大学首席专家领衔,组成创业导师团队,进行重点培育和创业辅导。对列入培育对象的学员,在科技项目审报、农业项目安排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

3.落实农村经营创业型人才的相关扶持政策 对列入重点培育对象的领军人才,在创业培训、项目审批、信贷发放、土地使用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对重点培育的领军人才需要的信贷担保、农业担保公司要优先予以安排;对领军人才创新创业项目的风险,由政府担保风险基金予以重点保障。与此同时,必须加强对重点培育对象的业绩考核,建立健全评价激励体系,实行动态化管理。

(二)培育技术推广型领军人才

技术推广型人才是指市、县(区)、乡镇等各级从事农业种植技术、畜禽养殖防疫、诊治技术、新型农机具技术、水产养殖技术等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以及农业科技示范户、绿色证书获得者、农民技术职称拥有者等。[2](P301-303)技术推广型人才是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快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的科技支撑和智力保障。湖州市必须在技术推广型人才的基础上培育一批具有较高学历水平、了解现代农业科技发展趋势、掌握最新育种技术、植保和防疫技术,善于源头创新和转化集成再创新,其品种和技术推广在全省有知名度,效益达到全省先进水平的技术推广型领军人才。

1.全面推进“1+1+N”产学研一体化的新型农推联盟建设 完善一个由浙江大学首席专家领衔的院校首席专家团队,加上一个本地农技首席专家领衔,市、县(区)农技人员和乡镇责任农技员、农民土专家组成的农推服务小组,再联系若干个专业合作社、园区和基地、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等经营主体,由此形成一个辐射带动全体农户的“1+1+N”的新型农推模式。

2.加大力度培育一批农业推广专业硕士 深化市校合作,全力办好浙江大学农推硕士湖州农民学院教学点。选拔一批有志于农业技术推广的农技人员、种养能手、农业企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大学毕业生和大学生村官,进行专业培育。

3.着力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人才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机制 对农业一线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并取得公认的业绩,受到农户和服务对象肯定,或长期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并有显著成绩,受到各级表彰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要优先安排参加专业技术培训,并鼓励其在职进修学习。逐步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轮训和再学习的制度,使农业技术推广人才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水平。

(三)培育能工巧匠型领军人才

能工巧匠型人才是指具有鲜明地方特色、民俗特点并能代表当地较高水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民间艺术家、手工艺人及民俗体育和乡村文体人员。他们是传承和发扬地方特色文化,美化生活环境,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

1.制定并落实地域特色文化挖掘、保护、开发、利用政策 要为具有特殊文化技能和工艺专长的人提供成才和发展的良好环境。(1)开展免费培训,提升其综合素质,使传统文化在与现代文化的融合中得到继承与发扬;(2)指导其创业,扶持其发展,帮助提高协调管理能力,并在场地租用、税收等方面予以扶持;(3)鼓励其通过师徒方式传承特殊技能,对解决富余劳动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落实相应的优惠政策;(4)要制定相应的职称评定规范和荣誉称号评选标准,通过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激励,引导其提升水平和层次。

2.开展农村群众性体育活动、健身指导和乡土文艺人才定向培育和专项培育 对有志于农村文化事业和体育健身的大中专毕业生,要依托高校相关专业教育资源,开展定向、专项培训,使其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和掌握农村乡土特色的文化或体育健身方法。这些人员经培训后,可以充实到乡镇文化站和农村社区大学教学点,可以让他们享受大学生村官的相应政策。也可以引导和组织文体专业团队进村进社区,让专业团队在表演、互动交流中传授技能,发现和培育人才。

3.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为具有地域特色技能和专长的人才提供创业发展的平台 依托当地自然生态、农业产业和民俗文化优势,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把传统特色文化、民俗文化的挖掘开发和保护利用,与乡村旅游业发展、互动型、参与型、体验型旅游产品和特色旅游商品开发有机结合起来,使民间艺人、传统手工业制作有一个施展才能、创业致富的平台。

(四)培育社会管理服务型领军人才

农村社会管理服务人才是指承担社会管理职能的社会组织的负责人和从事社会服务的专门技术人员。[3](P159-160)湖州市不仅面临着社会管理服务型人才总量不足的现状,更需要在高端引领上迅速起步,建立起高素质的社会管理服务人才队伍。

1.建立健全农村社会管理服务人才多元化、梯度型培育体系和常态化培训机制 建立不同学历、不同层次教育协调配合,区域内外多渠道合作,专业培训和知识普及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服务人才培育体系,完善以岗位培训为重点,短期培训和实务训练相结合的常态化培训机制。选拔优秀的社会管理服务人才到高校进修,开展挂职培训。继续开展面向农村社区的全科医生定向免费培育,并建立继续教育培训机制,不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水平。

2.优化和完善农村社会管理服务岗位设置,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业成才 加强对农村社会组织建设的指导、管理和服务,加快农村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体系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社区服务设施、服务岗位和服务职能,鼓励和引导有一定专长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向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通过转移就业,实现增收致富。

3.建立健全农村社会管理服务人才评价激励机制 逐步推进农村社会管理服务人才的登记制度和执业资格制度,建立健全社会服务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机制和社会管理服务人才的考核评估制度,实现职称与岗位、业绩与待遇挂钩,提高农村社会管理服务人才的收入保障水平,改善农村社会管理服务人才的福利待遇。

(五)培育党员“双带双创”型领军人才

党员“双带双创”型人才是指在农村社会建设管理、产业发展,特别是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推进过程中示范、带领群众创新创业,取得显著业绩,得到群众和社会公认的党员和干部。面对农村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深化农村改革,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的任务更加繁重,矛盾也会集中凸现,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建设好美丽乡村,赋予“双带双创”更多更新的内涵,需要党员干部不断提升素质、能力和水平,在各自的领域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不断深化党员先进性教育 发挥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和各级党校平台作用,定期开展党员集中轮训,实现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常态化和经常化,增强基层党员骨干的模范表率意识。要把文化理论学习、实务操作培训和技术能力训练有机结合,提高党员干部的创新创业能力、感召带动能力,使之真正成为群众创业发展、增收致富、文明守法、服务社会的引领人、带头人。

2.加强农村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 按照把党员培育成创新创业能人,把创新创业能人培育成党员的要求,紧紧围绕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点,以加强产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和农村新社区管理、中介服务组织的党建工作为重点,推进农村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夯实农村“双带双创”型人才成长基础,为党员干部发挥“双带双创”作用提供有效平台。

3.构建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坚持民主集中制,完善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机制,深化党务公开,党员干部“双带双创”、创先争优承诺践诺公开,主动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深化创先争优闪光言行考评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村党员“双带双创”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广泛的社会举荐制度,激发党员干部成才内动力,营造全民创新创业,人人竞相成才的良好局面。

三、加快新农村建设领军人才培育的保障措施

新农村建设领军人才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需要各级、各部门乃至全社会,在思想认识上进一步提高,规划制定上进一步完善,机制创新上进一步完善,投入保障上进一步加大力度,使使用人才、尊重人才、服务人才的良好社会环境进一步优化。

(一)进一步加强对新农村建设领军人才培育工作的领导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发挥党委领导的核心作用,统筹新农村建设和人才发展。创新统分结合、上下联动、协调高效、整体推进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强化各职能部门人才工作的职责,充分调动各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形成人才工作整体合力。遵循放开搞活、分类指导和科学规范的原则,创新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扩大和落实企业主体用人自主权,以发挥企业主体在人才培育、吸引和使用中的主体作用。

(二)进一步完善新农村建设领军人才培育的规划

破除人才开发和管理的条条框框,将新农村建设领军人才开发纳入本地区人才开发的总体规划之中,纳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制订本地区农村人才开发规划。各地要通过调查摸底、群众举荐、个人自荐、组织考核等办法,建立县区、乡、村三级新农村建设领军人才资源库和信息库,实行分类管理,分类指导,为新农村建设领军人才规划制定和使用提供依据。

(三)进一步深化新农村建设领军人才培育的机制创新

构建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农村人才梯度培育体系,注重在实践中发现、培育、造就人才。发挥市场在配置人才资源中的基础作用,推进人才市场体系建设,畅通人才流动渠道。建立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中介组织提供服务、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流动配置机制。创新农村领军人才引进机制。坚持引育结合,注重高端型领军人才引进。充分发挥湖州与浙江大学市校合作共建平台,引进高校科研院所的高端人才。注重引进海外归国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健全和完善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完善分配、激励、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充分体现人才价值,激发人才活力和维护人才合法权益的分配、激励、保障制度。

(四)进一步加大新农村建设领军人才培育的投入

发挥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产学研联盟的作用,支持通过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开展合作教育、共同实施重大项目等方式,培育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推行产学研联合培育研究生的双导师制。加大对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专业硕士培育的扶持保障力度。推广“人才+项目”的培育模式,在实践中集聚和培育创新人才。[4](P65-69)实施人才投资优先保证的财税金融政策,政府优先保证对新农村建设领军型人才发展的投入,保障新农村建设领军型人才培育等重大项目的实施。鼓励和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建立人才发展基金。通过税收、贴息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用人单位、个人投资人才资源开发。加大人才创业扶持政策,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完善知识产权、技术等作为资本参股的措施。

参考文献:

[1] 国万忠,袁艳平,周 燕.新型农民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关键举措[J].经济研究导刊,2009,(7) .

[2] 杨 莉,赵瑞全,周雪松.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农学通报,2009,(11).

[3] 白文周,秦元芳.农村实用人才开发:问题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9,(2).

[4] 陈文权,阎 建.我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路径之探索[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3).

猜你喜欢

领军培育人才
人才云
公共关系创新领军品牌奖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从领军国内到走向世界——中铁一院砥砺奋进的五年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