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痰逐瘀降脂汤治疗痰瘀阻滞型高脂血症65例

2012-04-13王俊文北京市密云县穆家峪镇前栗园社区卫生服务站北京101500

陕西中医 2012年5期
关键词:白芥子泽泻降脂

王俊文 北京市密云县穆家峪镇前栗园社区卫生服务站(北京101500)

血脂乃血浆或血清中脂类的总称,包括许多脂溶性物质,当血清中一种或多种脂质含量超过正常高限时,即称为高脂血症,一般以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为主要特征。血脂异常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继而引起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障碍,主要表现为冠心病和脑梗。2009年3月~2010年9月笔者自拟化痰逐瘀降脂汤治疗痰瘀阻滞型高脂血症65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65例高脂血症患者全部来自门诊,其中男性42例,女性23例;年龄29~75岁,平均54.2岁;诊断为高胆固醇(TC)血症14例,高甘油三酯(TG)血症19例,混合型高脂血症28例,单纯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4例;合并高血压者22例,合并冠心病者13例,属单纯高脂血症者30例。

诊断标准 高脂血症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血脂异常防治建议》,血清总胆固醇(TC)>5.72mmol/L;血清甘油三酯(TG)>1.7mmol/L;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3.64mmol/L;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0.91mmol/L。凡符合以上一项者即可诊断为高脂血症。高脂血症中医辨证属痰瘀阻滞型,参照《中药新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分型标准而确定,证见:身体肥胖、头晕目眩、胸部憋闷或心悸、隐隐作痛、肢体麻木而沉重、胁胀或腹胀,纳呆,口粘或欲呕、舌质紫暗,舌边尖有瘀点或瘀斑,舌苔厚腻,脉弦滑或沉弦。

治疗方法 65例痰瘀阻滞型高脂血症患者,均给予活血逐瘀,化痰降脂之法,自拟化痰逐瘀降脂汤。药用:炒白术、栝蒌、川芎、清半夏、香附、何首乌各15g,泽泻、黄芪、丹参、山楂各30g,白芥子、当归、薤白、三七粉(冲服)各10g,枳实12g水煎服,1d1剂,分早、中、晚3次温服,每次200mL,连服20d为1个疗程,以2个疗程为判定标准,治疗期间停用其它降脂药。

疗效标准 高脂血症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临床控制: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各项检查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血脂检查达到以下任一项者,TC下降≥20%,TG 下降≥40%,HDC-C上升≥0.26mmol/L;有效:血脂检测达到以下任一项者,TC下降≥10%但<20%,TG下降≥20%但<40%。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与血脂检测无明显改善者。

治疗结果 临床控制8例,显效34例,有效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2.3%,且未见不良反应。

典型病例 马某,男,58岁,干部,2009年5月18日初诊。患者两年来反复发作头晕目眩,胸闷气短,肢麻沉重,频繁就医,而症状如故。此次发作乃因近期大量食肉酗酒所致,症见头晕目眩,如作舟车,头重如裹,恶心欲吐,胸闷气短,肢麻沉重。经某医院生化检查显示:血清总胆固醇(TC)8.9mmol/L,血清甘油三酯(TG)6.4mmol/L,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4.84 mmol/L,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0.72mmol/L;心电图提示:ST-T段改变。刻诊:患者形体肥胖,舌质紫暗有瘀斑,舌苔浊腻,脉沉弦。西医诊断:混合型高脂血症合并冠心病。中医诊断:眩晕。证属痰浊瘀血阻滞经络。治以活血祛瘀,化痰通络为法。运用自拟化痰逐瘀降脂汤治疗。药用:炒白术、栝蒌、川芎、清半夏、香附、何首乌各15g,泽泻、黄芪、丹参、山楂各30g,白芥子、当归、薤白、三七粉(冲服)各10g,枳实12g,水煎服,1d1剂,分早、中、晚3次温服,每次200mL,连服20d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配合食疗,多吃清淡之品,避免食用过多动物脂肪,坚持适当的有氧运动,以快步走为主,降低肥胖指数。6月10日二诊:患者服药后,头晕目眩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头重如裹消失,胸闷气短、肢麻沉重明显减轻。嘱继服原方20剂。7月2日三诊:患者头晕目眩,胸闷气短,肢体麻木等症均已消失,复查血脂及心电图,均恢复到正常范围。

讨 论 高脂血症属中医“痰浊”、“血瘀”范畴,其发生发展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若肝阴亏损或肝失所养,疏泄不及,气郁化火,则阴血津液被耗,形成痰浊;若饮食失节或嗜食肥甘厚味,则伤及脾胃,脾失健运,清升浊降乖乱则痰浊内生;若元阳不足,蒸腾气化无权,遂致津液停聚,水泛为痰。种种原因所致之痰浊,影响气血运行,血行不畅则成瘀,血瘀又可致液聚痰凝,痰凝益助形成血瘀,如此互为因果,致膏脂积而不化,生痰致瘀发为高脂血症。因此肝脾肾功能失调是高脂血症的发病基础,是本,痰浊血瘀是高脂血症发生、发展的基本病理,是标,可导致胸痹、眩晕、心悸、中风等变证的发生。治疗上当标本兼顾,活血逐瘀,化痰降浊。化痰逐瘀降脂汤中的白术健脾燥湿,治痰之本而绝生痰之源,配伍利水渗湿以降痰浊的泽泻,组成“泽泻汤”,即《金匮要略》云:“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枳实行气破结化痰除痞,半夏燥湿化痰,消痞散结,二者合用是治疗因痰结凝聚所致病证之要药;方中加香附疏肝解郁,调理气血,体现出治痰先治气,气顺痰自消之意;白芥子辛温走散;利气机、通经络、化寒痰、逐水饮,善除皮里膜外之痰,善治痰湿阻滞经络之肢体麻木,正如《药品化义》说:“白芥子……横行甚捷,……通行甚锐,专开痰结,痰属热者能解,属寒者能散。痰在皮里膜外,非此不达,在四肢两胁,非此不通”;川芎行气活血化瘀,为血中气药,其性最善疏通,能升能散,治疗头部血气之疾最为有力;丹参活血化瘀,一味功同四物,行血中瘀滞,养心宁志善疗胸痹;另加山楂消食化积,活血化瘀,软化血管有消肉积作用;三七即可化瘀,也可止血,可防止化瘀太过引起的出血,为活血化瘀的要药;栝蒌化痰,宽胸利气,薤白可通阳散结,行气导滞,两者合用善治痰瘀阻滞之胸痹;黄芪能补一身之气,气行则痰浊得化,瘀血得行,对气虚血瘀、痰浊阻滞经络诚有卓著疗效。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川芎、丹参,三七、薤白、栝蒌、泽泻等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血脂作用,丹参、三七可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心肌耗氧量,降低血粘度,改善脂质代谢等作用,泽泻可使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含量降低,提高血中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从而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的沉积。

[1]陈国庆,陈 涛,曹利平.调脂通脉煎剂治疗血脂异常60例[J].陕西中医,2011,32(9):1157-1158.

[2]黄若文,任延平,吕卓人.老年高脂血症患者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的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07,36(06):728-730.

[3]孙文罡.理脂汤治疗高脂蛋白血症82例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3):483-484.

[4]王海红.化痰祛瘀汤治疗痰淤阻滞型高脂血症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06,28(2):96-98.

猜你喜欢

白芥子泽泻降脂
白芥子(李源恒)《人间有味是清欢》《暂放尘心游物外》
泽泻到底“毒”不“毒”
蜜桑白皮的体内降脂作用研究
《辨证奇闻》中白芥子的运用规律探讨
HPLC法同时测定三参降脂液中9种成分
泄热渗湿的建泽泻
UPLC-MS/MS法同时测定降脂活血片中5种成分
治咳嗽痰喘
泽泻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泽泻汤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