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在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如何发挥作用
2012-04-13卫生部北京医院100730刘朋
卫生部北京医院(100730)刘朋
北京市石景山区广宁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041)王芙荣
用药依从性(compliance)是指当患者能遵守医师确定的治疗方案及服从医护人员和药师对其健康方面的指导时,就认为这一患者有依从性[1]。在正确的诊断与治疗方案确定后,用药医嘱的执行是决定患者病情转归的关键步骤,在这个关键步骤中药师的作用又最为重要,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如何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
1 提高工作质量,避免药品发出差错
美国医院药师协会(ASHP)指出,药品差错属于药物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s,ADE),因处方错误和给药错误所导致的严重ADE的发生率为6.7%,但28%~56%的ADE是可防的[2]。保证药品供应、确保药品质量以及准确调配是避免或最大可能地减少药品差错的发生,提高服药依从性的基础和关键。
1.1 提高药学人员专业技术水平 定期对药学人员进行法规和医德医风教育,强化安全意识,不断更新药学人员的知识结构,增进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培养药学人员良好的工作习惯,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
1.2 严格执行审方制度 审方要严格按照“四查十对”执行。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处方要特别注意是否符合相关管理办法。检查核对必须认真,同时应注意病人的性别、年龄、诊断,防止发错药。发现超剂量处方,应立即与处方医师联系,在处方医师重签名后方可发药,确保安全用药。
1.3 发药时耐心进行用药指导 分发药品时应根据医嘱向病人交代用法用量、储存条件等,告诉病人注意事项,并在药品外包装明显处注明,特殊药品要给予详细说明。全部药品调配齐全后一次发出,避免患者漏取、少取或误取药品而造成差错。
1.4 合理调整药品货位架 药品位置除按剂型、药理作用、特殊药品、贵重药品、用药习惯摆放外,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将易混淆的药品分放,对后台补充药品的药师加强责任心,避免补药错误导致发出差错。
1.5 加强处方管理,推广使用电子处方 电子处方系统留存了患者的详细住址、工作单位、联系电话等信息,一旦发生调配错误,可立即通知患者将错误及时纠正。
2 积极开展用药咨询工作
美国医院药师协会对药学服务的定义为:“以患者为中心的全方位服务,以推进社会用药的合理性,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3]。药师通过自主地走出药房,走近患者,走近医生,介绍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知识水平,也让患者和医生了解了药师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效提高了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增进医师对药师工作的理解和认可。药师所从事的工作要涉及到医师的本职专业,因此,临床药师不能过早地将自己定位于“当好医生的用药参谋,参与病人用药决策”的角色上,否则在某种程度上会被误认为“挑毛病,找差错”,使医药人员之间产生隔阂,不利于工作的发展[4]。医师对某个药品的用途和禁忌症可能比较了解,但对该药品的其他方面不太关注,药师通过对患者的用药指导和医生间接接触,达到与医生有效地沟通,药师必须增加医学、诊疗学的理论学习,虚心向临床医师求教,防止在用药咨询中出现尴尬局面。同时这一方面知识的丰富也为药师进入临床及和医师有效沟通提供了保障。
3 建立完善的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
不良反应是药物的固有属性,由于人体存在差异,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耐受能力也不尽相同,从许多资料的结果看,服药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对服药依从性具有显著意义.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者依从性下降[5],而导致临床治疗失败或疗效不佳。
通过建立完善的不良反应收集呈报制度,将临床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通过网络以书面形式向国家监管部门呈报,汇总将信息及时分析处理反馈临床,并结合药师下临床和医师查房,详细了解患者的既往史、药敏史,加强对患者药理和不良反应知识的宣教,加强治疗药物(如苯妥英钠、地高辛、环孢素A)浓度监测,通过药动力学参数如t/2、k、Vd等,帮助医师计算患者的药动学参数,选择适宜药物剂量、给药间隔,制订给药个体化方案,以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提高依从性。
4 加强对特殊人群的用药指导,制定合理、有效、简化的给药方案
联合用药是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联合用药种类越多,非依从性的发生率也越高。老年人,丧失行为能力人,儿童,孕期,哺乳期妇女,特殊职业者属于此范畴,老年人常患有多种疾病,用药方案复杂,且大多记忆力减退,极易造成漏服、错服或多服。轻者达不到治疗效果,重者可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甚至中毒。在指导用药时,尽可能应用缓控释制剂,口服缓控释制剂能够降低血药浓度波动,减少给药次数,提高疗效,显著减少可能的药品不良反应,增加患者服药的顺应性;同时大量新型高分子材料进入药物,使药物缓慢释放。在胃肠道释放过程中,药物与胃肠黏膜接触浓度小,有利于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6]。儿童不依从用药主要是受其监护人的影响和喂药、服药困难的影响,所以加强其监护人的用药教育至关重要,苦味是限制口服制剂的发展和临床应用的因素之一,通过加入矫味剂、包衣、制成环糊精药物等掩盖苦味能够显著提高儿童用药依从性[7],再有应用糖浆及含糖颗粒剂,滴剂,混悬剂,咀嚼片或泡腾片改变用药方式,提高儿童用药顺应性。丧失行为能力人(如精神疾病患者)的用药关键是对其监护人指导。孕期,哺乳期妇女用药应严格遵循FDA分级管理,避免出现不良反应。特殊职业者,比如驾驶员、地质勘探人员、井下作业人员、施工建筑人员等,对这类患者应告诉他们有些药物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工作甚至产生危险。比如一些抗组胺药服用后会产生嗜睡、困倦、头痛和眩晕等。
总之,目前我国在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工作中还处于起步阶段,药师还需要在药事服务的各个环节提供服务和支持,从而促进合理用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