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养宠物与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2012-04-13王新彩张小娟刘润芳

食管疾病 2012年3期
关键词:绦虫包虫病弓形虫

王新彩,张小娟,刘润芳

有些人体寄生虫病可以在人和动物之间自然传播,这些寄生虫病称为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一些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主要在动物之间传播,近年来随着家养宠物的增多,在人们与之密切接触的过程中或者直接、或者间接地将寄生虫病传染给人;与此同时有些主要在人之间传播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也会传播给动物,而随着动物的迁徙又会扩大该种寄生虫病的传播面积,造成严重的危害。本文综述几种近年来我国因养狗和猫所引起的常见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1 犬复孔绦虫病

犬复孔绦虫是犬和猫的常见寄生虫,偶可感染人体引起复孔绦虫病。成虫寄生于犬猫的小肠内,孕节随粪便排出体外破裂后虫卵散出,虫卵如被中间宿主蚤类食入,则在其体内发育成似囊尾蚴。受染的蚤活动迟缓甚至很快死亡。当终宿主犬、猫舔毛时病蚤中的似囊尾蚴得以进入,在其小肠内发育为成虫。人体感染常因与犬、猫接触时误食病蚤引起。人体感染后临床表现主要与感染的数量有关,一般可无明显症状,感染严重者尤其是儿童可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部不适等。诊断主要依靠粪便检查,发现虫卵或孕节即可确诊[1]。

在我国仅有19 例报告,分别在内蒙古、北京、辽宁、山西、山东、河南、河北、四川、湖南、福建、广东和广西等地, 除山东、辽宁各1 例,内蒙古2 例为成人外,其余均为婴幼儿。李林[2]报告的这例患儿出生仅33 d。大多患者粪便中排出的都是1~3 cm长的虫体孕节,家居农村,家庭经济和卫生条件一般, 家中饲养犬或猫,或犬和猫均有,患儿喜与犬猫戏耍抚摸,接触密切,室内和犬、猫身上有跳蚤,犬或猫粪中也能同时找到犬复孔绦虫[3-5]。因受染的蚤活动迟缓甚至很快死亡,黏附到患儿手上后很容易被食入口中而感染。本虫在世界上广泛分布,人体病例散见于各大洲,如欧洲的奥地利、俄罗斯、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国,亚洲的中国、日本、印度、斯里兰卡和菲律宾;美洲的美国、阿根廷以及非洲的罗德西亚以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亚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养宠物随处可见,若不注意个人卫生及动物的卫生,极易受到感染。对家庭饲养的宠物犬、猫需定期驱虫和灭蚤,搞好家庭及环境卫生,婴幼儿应避免与犬、猫等动物过分亲昵、嬉戏,以防止感染。

2 结膜吸吮线虫病

结膜吸吮线虫成虫主要寄生于犬、猫等动物眼结膜囊内,也可寄生于人眼,引起结膜吸吮线虫病,因本病多流行于亚洲地区,故又称东方眼虫病。雌虫直接产幼虫于结膜囊内,当中间宿主蝇类舔吸终宿主(犬、猫、兔、人等)眼部分泌物时幼虫被吸入蝇体内并发育为感染期幼虫,当蝇再舔吸人或动物眼部时,感染期幼虫自蝇口器溢出并侵入宿主眼部,经15~20 d发育为成虫。

在我国结膜吸吮线虫的中间宿主是冈田绕眼果蝇,喜食腐烂水果。此种果蝇对人眼和犬等眼部有较强的趋向性,绕眼飞行并停落,嗜吸其泪液及眼分泌物,因而导致犬眼的普遍感染。犬是主要的传染源,其次为猫、兔、野兔等[6-7]。人眼结膜线虫病例最早于1917年发现于我国的北京与福州,据统计自发现人体病例以来至2006年为止,我国的人体病例总数至少达371例,在我国其病例散布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山东、江苏、安徽、湖北、河南、云南、河北、四川、重庆、贵州、辽宁、北京、天津、广西、陕西、广东、江西、浙江、上海、湖南、福建、黑龙江、吉林、山西、内蒙古等[7-8],一般以婴幼儿较为多见[6,8-11],也可见于成人[12],农村多于城市,以夏秋季多见,多为散发。感染后有的患者可无自觉症状,但大多数患者主要症状为眼部不适,异物感、流泪、痒、疼痛、眼红、分泌物增多。眼部检查可见:眼睑可有浮肿、结膜出血点、角膜混浊甚至溃疡,极个别病例有眼轮匝肌麻痹、眼睑外翻及眼睑乳头状瘤。本病主要诊断和治疗方法是取出虫体,有炎症者予对症处理。一般患者眼内虫体取完后,刺激症状可立即消失。冈田绕眼果蝇仅活动于村舍周围,不进入室内,证明自然感染结膜吸吮线虫的场所在室外,预防本病的关键在于应避免在室外或树下睡眠,注意个人卫生,特别是幼儿应注意面部清洁,奶渍、水果汁沾染面部时应及时洗去,防止果蝇叮咬而感染,避免与猫、犬、兔子等动物亲密接触,以及加强灭蝇、防蝇等措施,改善环境卫生。对于喜欢养宠物的家庭,应注意搞好宠物平时的身体卫生,一旦发现宠物眼部感染应及时治疗。

3 包虫病

包虫病包括囊型包虫病和泡型包虫病,分别由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在牛、羊、猪、人等动物的组织内引起。囊型包虫病是由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寄生人体所引起的疾病。细粒棘球绦虫的成虫寄生于犬科食肉动物肠道,犬粪便里的虫卵污染外界环境,虫卵被人或多种食草类家畜等动物食入后在其肝、肺等组织内发育为棘球蚴引起包虫病,而狗、狼食入病家畜内脏内的棘球蚴后又成为新的传染源。多房棘球绦虫的成虫主要寄生于狐等动物的肠道,所以我国90%的包虫病患者是囊型包虫病,主要是由于食入家犬或牧羊犬的虫卵而感染的。包虫病是一种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分布地域广泛,随着世界畜牧业的发展而不断扩散,现已成为全球性重要的公共卫生和经济问题。我国是世界上棘球蚴病流行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主要流行区在我国西部和北部广大农牧区,即新疆、青海、甘肃、宁夏、西藏、内蒙古和四川7省、区,其次是陕西、山西和河北部分地区。另外,在东北3省、河南、山东、安徽、湖北、贵州和云南等省有散发病例。2005年以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加大了包虫病防治工作力度,2007年包虫病被列为国家免费救治的重大传染病之一。各地应用B超进行普查的包虫病患病率新疆为0.6%~3.2%(侗族部分地区达5.4%)、青海果洛4.2%、甘肃天祝1.8%、西藏察隅4.5%、宁夏西吉2.3%,表明了我国西部地区包虫病流行的严重性。目前全国受棘球蚴病威胁的人口约5 000余万人[13]。包虫病流行区人群平均患病率为1.08%,该病已成为西部地区农牧民因病返贫和因病致贫的主要疾病之一[14]。人群中最易感染者是学龄前儿童(新疆15 289例病人中,15岁以下者占32.1%)。主要动物中间宿主绵羊的感染率在3.3%~90%,家犬的感染率在7%~71%[15]。棘球蚴对动物和人可引起机械压迫、中毒和过敏反应等,其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棘球蚴的大小、数量和寄生部位。机械性压迫使周围组织发生萎缩和功能障碍,代谢产物被吸收后,使周围组织发生炎症和全身过敏反应,严重者死亡。本病具有自然疫源性,易感动物常因吃入被犬粪便污染的饲草或饮水而感染,将废弃的患病脏器喂犬,造成在犬与羊等动物之间循环感染。人感染多因直接接触犬,致使虫卵黏在手上再经口感染;通过蔬菜、水果、饮水,误食虫卵也可被感染。猎人和皮毛加工者,可因接触犬和狐狸的皮毛等而感染[16]。该病主要流行于西部地区的牧区和半农半牧区,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饲养宠物犬的家庭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是人犬患寄生虫病的几率也急剧增加,非流行区也时有报道[17]。为了保护自己的健康,在此建议:尽量不要同宠物过分亲密接触,如接吻、长期共眠等。尽量给宠物犬喂熟食或成品狗粮,严禁用患病牛羊猪等动物的脏器喂犬及任意抛弃,应销毁或深埋处理以防被犬或其他肉食兽食入,不要让犬在外捕食。要清除好宠物的粪便并做无害化处理,接触到宠物粪便后要彻底把手洗干净;定期对环境进行清洁、消毒。定期给犬驱虫,孩子若跟不洁宠物犬密切接触后要把手洗干净才能吃东西;平时养犬者也要注意保持犬体的卫生、人体的卫生和环境的卫生。养成正确卫生的养犬爱犬习惯,就可以大大减少包虫病的发生[18]。

4 黑热病

黑热病又称内脏利什曼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经白蛉传播所致人兽共患的一种慢性寄生虫性疾病。该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是世界卫生组织的重要目标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为长期不规则发热、肝脾肿大、贫血、消瘦等,如不及时治疗,患者在1~2 a后因并发其他疾病而死亡[19]。该病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欧洲及拉丁美洲的热带与亚热带地区,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大约88个国家的1 200万人口受到该病的感染,约3.5 亿人受到感染的威胁[20]。黑热病曾流行于我国长江以北的广大农村, 涉及16个省( 市、自治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黑热病的防治工作, 经积极防治, 于1958年基本消灭黑热病。但近些年,黑热病又有死灰复燃之势。调查显示, 最近6年, 在西部6省( 新疆、甘肃、内蒙、陕西、山西和四川) 呈散发态势, 每年新发生的病例数大致在400例左右, 其中新疆、甘肃和四川3省的新发病例数占全国新发病例数的90%以上。根据传染源的特点, 黑热病在流行病学上可大致分为3种不同的类型, 即人源型、犬源型和野生动物源型。黑热病是我国第一个宣布基本消灭的寄生虫病, 它仅限于人源型黑热病流行区内, 还不包括新疆人源型黑热病病区。犬源型与野生动物源型黑热病流行区的新发病例迄今仍未间断并有回升趋势[21]。随着原黑热病流行区家养犬数量的增加, 如四川省九寨沟县、黑水县和茂县黑热病疫情出现不同程度的回升,以九寨沟县最为明显,采用荧光定量PCR反应检测584头(份)犬前肢静脉血样本结果显示,总阳性检出率为18.1%,其中黑水县25.3%、汶川县24.7%、九寨沟县24.6%、茂县12.3%、北川县8.3%[22]。在疫区, 凡是有黑热病的村庄都能查见病犬, 病犬多,患者亦多。根据以往的防治经验, 在疫区采取了有力的灭犬措施后, 病区的发病率就会迅速下降。反之近年来在疫区黑水县、茂县随着家犬数量增加, 病犬不能及时杀灭, 犬利什曼病感染率上升, 一些已基本消除黑热病的地区又有疫情发生和扩大,个别历史上无疫情记载的地区近年来也出现新病例。因此要控制黑热病的流行, 就必须先控制犬利什曼病的流行。应结合疫区患者多少, 经常性地了解家犬密度和检查犬只感染情况, 及时采取相应防治对策[23]。对人类的治疗最常用的药物主要包括五价锑化合物、戊烷脒、两性霉素B、别嘌呤醇等。犬作为黑热病的重要保虫宿主,对黑热病的传播作用不可忽视,故在犬源型黑热病流行区应以查治和捕杀病犬消灭传染源为主。

5 弓形虫病

弓形虫病是由刚地弓形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原虫病,几乎所有哺乳类动物和一些禽类均可作为弓形虫的宿主,猫科动物是终宿主,其余都是中间宿主。在猫小肠上皮细胞内进行类似于球虫发育的裂体增殖和配子生殖,最后形成卵囊,随猫粪排出体外,受染猫每天可排出卵囊1 000万个,卵囊是弓形虫的最主要感染阶段。人和动物一旦摄入被弓形虫卵囊污染的食物或饮水时就有可能感染。不产生卵囊的狗在户外活动时可被土壤中污染的弓形虫卵囊感染,也可机械性传播卵囊, 因皮毛接触猫粪而成为将卵囊传给人的媒介。因而,近些年狗群中弓形虫感染率成为城市环境弓形虫污染程度和人患弓形虫病危险度系数的指示器[24]。该病对免疫功能低下者及孕妇危害尤其严重,常导致器官移植和艾滋病患者致死性伤害,造成孕妇流产、畸胎、死胎和新生儿脑炎、智力障碍等[25]。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孕妇的习惯性流产与家养宠物有密切关系。养犬猫的习惯性流产孕妇感染率比正常孕妇组高6倍[26]。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中饲养犬、猫作为宠物的人越来越多,人和宠物间的亲密接触增加了弓形虫病传播给人的机会。中国人体弓形虫感染率为0.30%~47.3%,猪的感染率为3.32%~66.39%,牛的感染率达2.41%~67.46 %,羊的感染率为27.5%~33.33%,犬的感染率为0.66%~40%,猫的感染率为14.06%~78%[27]。宠物饲养者弓形虫阳性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随着饲养宠物人群的剧增,傅斌等运用归因危险度分析指出,单纯养犬的弓形虫感染者中,52%的弓形虫感染由养犬所致;单纯养猫者中,约71%的感染因养猫所致,得出养猫、养犬与人弓形虫感染密切相关[24],加强对宠物犬、猫弓形虫病的研究及防控势在必行。为避免感染弓形虫病,首先饲养猫的家庭需要注意卫生,应该让猫固定居所,而不是放养,任其在外游荡;应给犬猫吃熟食或成品粮,不让其在外自由捕食,以免吃了感染的鼠或鸟类而把弓形虫带回家;饲养宠物更要注意日常卫生,每天清除犬猫粪便,因为猫粪中的卵囊需在外界发育2~5 d才有感染性,所以及时处理猫粪非常重要;宠物饭碗应与其他器具分开、定期为其清洗睡觉的垫子,不要让其在床上睡觉。其次,避免宠物抓伤、咬伤,不要与宠物过分亲密接触,如同桌共餐、同床共眠,不让宠物舔人手及脸,经常给宠物洗澡[28]。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减少宠物感染弓形虫,也可减少人经宠物感染弓形虫。

参考文献:

[1] 李雍龙.人体寄生虫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1-152.

[2] 李林,张诗海,沈洁,等.婴儿感染犬复孔绦虫1 例[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0 ,28(5):392.

[3] 刘影,沈一平,徐子喜,等.婴儿感染犬复孔绦虫1 例[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0, 16 ( 5):86.

[4] 陈秀春,张忠,王玉.山东小儿感染犬复孔绦虫病例报告[J].泰山医学院学报, 2006,27(8):748-749.

[5] 王新彩,刘润芳,冯琦.婴儿犬复孔绦虫病1例[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8 , 24 (3):284.

[6] 郑兴举,蒲治才.婴儿感染结膜吸吮线虫2例报道[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11,9(10):37.

[7] 王增贤,陈 群,江宝玲,等.中国结膜吸吮线虫及结膜吸吮线虫病流行病学[J].疾病控制杂志,2002,6(4):335-337.

[8] 于淑娟,刘国华,黄静,等.儿童结膜吸吮线虫病2例[J/CD].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14):4316-4317.

[9] 晏容,刘 晖,贺莉芳,等.幼儿感染结膜吸吮线虫病1例[J].检验医学,2011,26(12):860,864.

[10] 王增贤,沈继龙 ,王红岩.结膜吸吮线虫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6,24(4):299-303.

[11] 王红岩,王增贤,王可灿,等.人体结膜吸吮线虫病与犬类感染的关系[J].国际眼科杂志 ,2010,10(11):2086-2087.

[12] 关娟,赵娜.结膜吸吮线虫病2例[J].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0):2030-2031.

[13] 薛敏,吴江平.我国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现状[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9):364.

[14] 张壮志,张文宝,石保新,等.我国包虫病防控及其面临的困难[J].兽医导刊,2011,6:27-29.

[15] 贾万忠.我国包虫病的防治现状[J].兽医导报,2011,6:30-33.

[16] 王春江,李金岭,吕广国,等.包虫病的流行过程、症状及危害[J].兽医导刊,2011,6:24-25.

[17] 戚桂平,王立英,伍卫平,等.2004~2008年全国包虫病疫情分析[J].中国人畜共患病杂志,2010,26(7):702.

[18] 李冰,王军,刘广超.爱犬也要爱自己—拒绝包虫病[J].中国工作犬业,2012,4:50-52.

[19] 张建国,张富南,陈建平.四川省犬源性黑热病流行概况与防治[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1 ,27(11):869-874.

[20] 钟妮娜,彭卫萍,王定检,等.宠物犬黑热病的诊断与防控[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0,11(11,12):156-159.

[21] 李玉凤, 仲维霞, 赵桂华,等.我国黑热病的流行概况和防治现状[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1 ,6(8):629-631.

[22] 彭卫萍,钟妮娜,徐顶,等.2010年四川省黑热病疫区利什曼原虫家犬感染情况的调查 [J].中国兽医科学 2012,42(1):93-96.

[23] 张富南.四川省黑热病防治工作探讨[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9,25(11):970-973.

[24] 沈克飞,游斌杰,李成洪,等.重庆主城区宠物犬弓形虫感染的血清学调查[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1,2:47-48.

[25] 王为升,张金生,陈伟,等.石河子地区人畜弓形虫感染的血清学调查[J].动物医学进展,2011,32(2):120-122.

[26] 张焕容,程方明,杨发龙,等.成都市区犬猫狂犬病病毒和弓形虫感染的调查[J].动物医学进展,2012,33(4):129-131.

[27] 尹创成,朱兴全,袁子国.水源性弓形虫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11,38(4):180-182.

[28] 刘全,金洪涛.宠物弓形虫的感染及其防控[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0,20(11,12):105-108.

猜你喜欢

绦虫包虫病弓形虫
鲫成鱼绦虫病治疗一例
猪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检疫及防治
羊绦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及其防治
GABARAPL2 在IFN-γ诱导的HeLa 细胞抑制弓形虫生长中发挥重要功能
黄瓜中有大量弓形虫吗
羊脑包虫病的诊治
牛绦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勇做包虫病防治工作的
藏区包虫病防治缺长效机制
一例猪弓形虫病的诊断与防治